山東陶琉古鎮借文旅融合發展契機

2020-10-09 感知山東網

原本凋敝破敗、被世人遺忘的古窯村,借文旅融合發展契機,經藝術改造後脫胎換骨,再度回歸人們視野。國慶假期,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陶琉古鎮首次開放,借著一場「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沿著斑駁的胡同踱步走進陶琉古鎮,兩側是由青石、紅磚、青磚、耐火磚混合砌成的院牆,歷經千年積澱的窯火氣息撲面而來。處於陶琉古鎮中心的是原博山陶瓷廠第五車間,紅磚灰瓦砌成的車間外觀得以保留,但內部別有洞天,幾十年前的隧道窯搭配新布設的燈光效果,讓人仿佛穿越時空看到當時的生產場景。

手持一支細長鐵管,從上千度的爐火中挑出一團軟若糖稀的琉璃原料,趕在凝固前用吹、轉、展、拉、磨等技法塑形,經過幾十道工序之後,一件件造型別致、美輪美奐的琉璃作品便在淄博市工藝美術大師鞏克海手中誕生了。古鎮內專門開設了陶琉技藝現場展演,幾位陶琉工匠爐火純青的製作技藝,看得現場觀眾嘖嘖稱奇。

「作為博山人,琉璃工藝品見識了不少,但燒制過程卻是頭一次見,真是大開眼界。陶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理應得到更多關注和保護,在傳承中發揚光大。」第一次走進陶琉古鎮的博山市民陳先生說。

國慶假期期間,陶琉大師精品展、陶琉技藝現場展演和古窯傳統村落文化之旅等十餘項活動相繼登場,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

而就在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廢棄的廠房,幾處民國乃至明清時期遺存下來的老式圓窯散落其中。

博山是中國陶琉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琉璃技藝獨樹一幟。歷史上,博山從唐朝後期開始生產陶瓷;宋元時期,琉璃生產初具規模;明代中葉,博山已成為全國琉璃生產銷售中心。陶琉古鎮則是這一產業的集大成者,最繁榮的時候,圓窯多達170餘座。如今,陶琉古鎮及其周邊還留有13座古圓窯,陶琉企業有100餘家。

對此,博山區與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合作,依託陶琉古鎮及周邊現存的陶琉工業遺存,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留存的13座古窯、老廠房和傳統歷史街區升級改造,賦予陶琉古鎮新的文旅功能,開啟工業遺存與文旅產業的有機融合。

自今年2月開始,陶琉古鎮開始大規模改造,如今核心部分已完工並開門納客。在這裡,建築藝術與琉璃藝術交相輝映,古老與現代並存一爐。

根據規劃,陶琉古鎮建設內容有地方特色民俗、美食街區,陶琉精品展示、交易市場,民間地方藝術品收藏博物館群,全國性的大專藝術院校實習培訓基地、陶琉文化為主題的少年兒童藝術教育研學基地以及北方區域的藝術家聚集群落。陶琉古鎮將按照5A景區標準打造,建成後預計遊客數量年均200萬人次。

相關焦點

  • 山東:千年陶琉古鎮借文旅融合重拾生機
    原本凋敝破敗、被世人遺忘的古窯村,借文旅融合發展契機,經藝術改造後脫胎換骨,再度回歸人們視野。國慶假期,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陶琉古鎮首次開放,借著一場「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吸引遊客紛至沓來。沿著斑駁的胡同踱步走進陶琉古鎮,兩側是由青石、紅磚、青磚、耐火磚混合砌成的院牆,歷經千年積澱的窯火氣息撲面而來。
  • 花開陶琉古鎮|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開幕
    9月29日,博山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在博山區陶琉古鎮開幕。舉辦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是做大做強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希望博山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創新思路,乘勢而上,進一步發揮陶琉產業優勢,創新文旅融合方式,為推動淄博文化「活」起來、淄博旅遊「火」起來,打造文旅「績優股」,開創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 陶琉古鎮「和顏悅色...
    「舉辦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是做大做強博山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對於加快博山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說,希望博山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創新思路,乘勢而上,進一步發揮陶琉產業優勢,創新文旅融合方式,為推動淄博文化「活」起來、淄博旅遊「火」起來,打造文旅「績優股」,開創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 陶琉古鎮「和顏悅色...
    「舉辦陶琉藝術季·2020博山琉璃雙年展是做大做強博山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對於加快博山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說,希望博山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創新思路,乘勢而上,進一步發揮陶琉產業優勢,創新文旅融合方式,為推動淄博文化「活」起來、淄博旅遊「火」起來,打造文旅「績優股」,開創全市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 山東:文旅融合,描繪「詩和遠方」新圖景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文旅深度融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全省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研究山東《全省文化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打造文旅精品圍繞打造「六好」文化旅遊產品、推出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山東省各地抓優抓特,注重挖掘潛在資源,做出諸多探索。
  • 海報時評丨文旅融合啟大幕,好客山東歡迎您
    昨天,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濟南盛大開幕。作為今年以來省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文旅主題活動,本次大會對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的參會嘉賓而言,既是久別後的重逢,也將開啟全省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徵程。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國家戰略、大勢所趨。山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具備先天優勢。
  • 山東文旅融合「十三五」結碩果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創出「山東經驗」,文化和旅遊業創新、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文旅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文旅融合促產釋效「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文化和旅遊系統積極推進文旅融合實踐探索,著力為文旅融合發展搭建平臺,高水平舉辦2020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創新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等活動,彰顯山東文旅融合特色。
  • 「紅博會」為湖南文旅融合發展帶來新契機
    紅色經濟「飄紅」的背後,正是湖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紅色資源優勢,狠抓紅色旅遊資源挖掘整合、精品線路規劃推介、重點項目建設、重大節會打造的生動實踐。可以說,藉助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傳承和弘揚好紅色基因,湖南在紅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有「範」,越來越具地方鮮明性格特點。
  • 山東棗莊:「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魯網10月31日訊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實施「非遺+」工程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例如,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春節、元宵、端午、非遺日、中秋等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遊」融合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藉助「好客山東賀年會、古城大廟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國第一大年」節慶品牌,「到最有年味的臺兒莊古城過大年」已經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 權威發布|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大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分析了文化和旅遊的內在聯繫,深刻闡釋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必然規律,準確闡明了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為我們推動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統籌利用文化和旅遊雙重資源優勢,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堅實支撐。
  • 「十三五」山東升級文旅融合業態 「好客山東」叫響全球
    中新網濟南11月16日電 (趙曉)從深挖文化創意資源到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從打造特色旅遊帶到賦能全域旅遊發展,從建設海外文化陣地到舉辦各類國際文旅盛事……「十三五」期間,山東加速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後春筍,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齊魯文化,叫響「好客山東」品牌。資料圖:2020濟南非遺購物節現場。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山東小清河考古工地航拍 韓春義 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
  • 「文旅融合大講堂」開講山東考古故事
    11月18日,根據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要求,機關黨委邀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同志,為廳機關公務員和省直文化旅遊單位領導幹部近兩百人作了題為《山東考古的那點事》專題講座。本次專題講座旨為推動文旅體系工作人員結合山東工作實際,進一步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同志和部分廳領導班子成員到場聆聽講座。
  • 「跨界破圈」文旅融合,樂享好客山東等你來
    登泰山,祈願國泰民安;走黃河,領略奔騰入海的壯闊;遊海濱,體驗碧海藍天的心曠神怡;至聖境,聆聽古聖先賢的諄諄教誨……7分鐘宣傳片讓人領略文旅融合發展的「好客山東」,也拉開了一場重要的文旅活動序幕。9月16日,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下簡稱「博覽會」)在濟南開幕,大會以「文旅融合發展,樂享好客山東」為主題,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友好賓朋,跨越空間阻隔,相約線上交流,共同推動山東文化和旅遊業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 權威發布|山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大力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分析了文化和旅遊的內在聯繫,深刻闡釋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必然規律,準確闡明了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為我們推動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統籌利用文化和旅遊雙重資源優勢,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堅實支撐。
  • 促進文旅融合擦亮「好客山東」金字招牌
    首屆中國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9月中旬在濟南舉辦,通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將為充分展示山東文旅融合發展新成就搭建重要平臺,對於激發文化旅遊消費、推動旅遊業復甦提振、有效發揮文旅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東通過創新文化載體和借力現代科技,在促進文旅融合上不斷邁出新步伐。
  • 【般陽城裡探發展】文旅融合發展取得累累碩果 工業旅遊復活城市老...
    在淄川區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發展的當下,一把小小的鐵壺更被賦予了促進工業旅遊、實現文旅融合發展的使命。粗獷的金屬工業與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在這片土地上融合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工業旅遊帶動融合之路  記者在探尋淄川工業旅遊的過程中發現,淄川區文化旅遊產業,憑藉發展工業旅遊的契機,以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為總抓手,進一步完善了「三大文化旅遊產業帶」融合發展總體布局。不但有精美的琉璃、大氣的鐵壺,更有集旅遊採摘、親子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園。
  • 文旅融合發展 樂享好客山東丨詩與遠方,未來可期
    9月16日,金秋送爽,千泉競湧,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如約在濟南召開。線上線下,嘉賓會聚,在一次次精彩致辭發言和思維碰撞間,齊魯大地文旅融合的未來,更加可期。「在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1萬多億元的出境旅遊消費正在回流國內。」「山東是具有獨特文化符號和文化IP的地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軔於茲、傳承於茲的地方。」
  •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地標
    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期間,市政協委員嶽葆春提出了「加快推進武王墩墓考古發掘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地標」的建議。嶽葆春表示,對武王墩墓進行考古發掘,是中國楚文化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將填補楚國晚期高等級墓葬發掘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