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樓無夢
育兒是一條艱難卻有充滿喜悅的道路。
當媽後,我深切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辛苦,每天圍繞寶寶轉來轉去:餵奶、換紙尿褲、哄睡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時間。
最讓媽媽崩潰的就是寶寶的哭聲了,特別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你永遠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哭,因為什麼事情哭,這讓很多新手媽媽手足無措。
小麗就是這些手足無措新手媽媽中的一員。
最近小麗心情很不好,在群裡抱怨說自己的寶寶太磨人了,一言不合就哭鬧,更令小麗崩潰的是,這段時間寶寶特別喜歡被人抱著走來走去,一停下來就哭鬧不止,有時候好不容易抱著走一段路睡著了,但是一放在床上又開始大哭,小麗一天到晚胳膊酸到不行,用小麗的話說:帶娃比我在公司每天加班十二點都累。
小麗吐槽完,群裡立刻都炸鍋了,很多寶媽開始吐槽自家寶寶也是同樣的情況,只能抱著走來走去,一停下就大哭......看來這是育兒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
為什麼寶寶喜歡抱著走來走去?
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有趣的解釋就是:在遠古時代,自然界中有很多危險,而母親是寶寶的保護者,確保寶寶安全,所以在母親抱著寶寶移動的時候,寶寶會保持安靜,避免引起敵人的注意力。
按照這個解釋,寶寶並不是喜歡抱著走來走去,而是在抱著走來走去的時候他們會保持安靜,減少哭鬧。
看完之後很多網友表示:原來寶寶看似煩人的行為背後居然這麼暖心。
當然除了上面的解釋外,寶寶喜歡被抱著走或許還有以下原因:
①享受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
胎兒的發育過程是在媽媽子宮裡完成的,對於胎兒來說,子宮就是他的第一個家。而且在子宮裡的寶寶被羊水包裹著,媽媽在活動的時候,寶寶也會在羊水裡跟著晃動。在這樣的壞境中呆了九個月,所以出生後,他們會懷念在媽媽子宮裡被羊水包裹的感覺。
而抱著走來走去的感覺,跟在媽媽肚子裡的跟隨羊水晃動的感覺很像,找到熟悉的感覺,故而寶寶很喜歡。
②最脆弱的時候也最需要安全感
寶寶比我們想像中還更需要父母的擁抱和撫摸。
被媽媽抱在懷裡,能感受到溫暖和安全,幾乎是寶寶安全感的唯一來源,而這個階段的寶寶正好是一生中最脆弱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刻了。
其實不僅是寶寶,哪怕我們長大成人了,也仍渴望擁抱。
可以這麼說,渴望擁抱是人的天性,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安全感。
③對媽媽無比的依戀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是天生的,他們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了十個月,每天聽著媽媽的聲音,感受媽媽的喜怒哀樂,只有在媽媽懷裡,才是最溫暖最安心的。很多人會說,不要慣壞了寶寶,甚至有的人提出先放著不管,寶寶自己哭一會兒就好了。
但其實這種做法剝奪了寶寶對媽媽的依戀,依戀媽媽是寶寶天性使然,即使寶寶長大了,也喜歡黏著媽媽。
如果不管不顧的話,將會對寶寶造成心理創傷。
當寶寶一放下來就哭鬧,父母可以這樣做:
用小被子包裹寶寶
對於1-3個月的新生兒來說,媽媽可以用小被子把寶寶包裹起來,讓寶寶重新找回在媽媽子宮裡的被包裹的感覺。
等寶寶睡沉一點再放下
很多寶媽一發現寶寶睡著了,就立刻把寶寶放下,其實我們的睡眠是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的,在淺睡眠的時候,寶寶是很容易醒的。這個時候建議寶媽多抱一會兒,等寶寶睡著一會了,在把寶寶放下來。
培養新的睡眠習慣
永遠不要低估習慣的力量: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壞的習慣足以毀掉人生。
面對寶寶一放下就哭的情況,媽媽可以嘗試培養新的睡眠習慣。比如在睡覺前半小時餵奶,調暗室內光線,給寶寶營造一個好的睡眠環境,或者在寶寶睡前給他放舒緩的音樂,講睡前故事,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習慣這些睡前程序,當下次程序發生時,寶寶就知道該睡覺了。
擁抱是滿足寶寶心理需要的一種方式
寶寶嬰兒時期建立的安全感關係他一生的幸福。
而擁抱正是寶寶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步,要我說,面對孩子,我們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擁抱,也不要聽信什麼「哭聲免疫法」,在當下我們可能覺得抱著走來走去很麻煩,孩子終將會長大,需要媽媽經常抱抱的時間其實也就兩三年。等他長大後,我們想抱都抱不到了。
當孩子哭鬧時,我們抱一抱讓他安靜下來;當孩子傷心時,我們抱一抱給他安慰;當孩子脆弱時,我們抱一抱給他力量......
身為大人的我們都喜歡被人抱著,貪婪地享受著對方的關愛與溫暖,更何況是孩子呢?
關注「媽寶經」,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