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都說女人的一生很簡單,20年的公主,1天的貴妃,10個月的皇后,1個月的太后,1輩子的保姆。
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名稱,也是最辛苦,最累的一個「職業」,是母親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痛苦才生下了寶寶。
很多女性都覺得生完孩子之後自己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可是,生完寶寶之後還要帶孩子,照顧他們上學,看他們一點點長大。
對於很多母親來說,參與到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沒有缺少孩子的成長時刻,也是家長們最為驕傲的資本。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照顧孩子長大也是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耐心的,也需要有很大的毅力和體力。
而且,孩子太小又不會說話,只會用哭和笑來表達情緒,這也是家長們最為頭疼的一點,看著懷裡的「定時炸彈」,滿腹的無奈。
閨蜜寧寧就剛生完寶寶不久,帶著孩子這麼久,整個人也憔悴了不少,但是,最讓寧寧無奈的就是白天帶著寶寶的時候。
從白天的時候開始,一家人出門之後就只有寧寧帶著孩子,孩子小時候還好一些,那天寶寶剛睡醒不一會,寧寧抱孩子走來走去的拿東西,從那之後,寧寧的「噩夢」就開始了。
每天白天的時候,寶寶睡醒之後就一直粘著寧寧,而且還一直要抱抱,如果不抱就大聲哭鬧,寧寧無奈就只能抱著孩子一直在地上走。
剛抱著的時候偶爾寧偶爾還能坐著休息一會,可時間一長,每次坐下的時候寶寶都會不滿意的大哭,寧寧抱怨著說道:有了這孩子之後都要累死了。
不僅如此,後來還升級到睡覺的時候都不能放下寶寶,一旦放下之後就像是放下了一個定時炸彈一樣,放下就哭。
為此,寧寧可愁壞了腦筋,甚至還在寶媽群裡面吐槽,可不說不知道,很多家的寶寶都有同樣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關於這種情況,美國著名的兒科醫生哈維卡普博士就曾在書中表示:嬰兒缺失的「第四期」概念。
簡單來說,在母親懷孕期間,其實是分為4個時期的,廣為人知的有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第四期。
而這「第四期」就是寶寶出生後的前3個月,這個時候,寶寶本應該在媽媽的肚子裡,可寶寶沒有度過第四期就出生,所以才有了「人類的孩子都是早產兒」的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也很有說服力。
如果將時間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人類還在和野獸共處,沒有很好的保護機制,無法面對自然界中的危險。
而寶寶出生之後太脆弱的,母親作為保護他們的人,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和防護,也能給孩子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保證。
所以,在母親移動的時候,寶寶通產都會保持安靜,避免引起敵人或者野獸的注意。
不過,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有更科學的方式方法。
·缺乏安全感
寶寶出生之後都會非常缺乏安全感,因為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寶寶被暖暖的羊水包圍,聽著媽媽的心跳,再加上媽媽走路是會帶動著羊水,輕微的晃動讓孩子會覺得很有安全感,也很放心。
但是,出生之後,這種感覺消失,寶寶也覺得自己脫離了母親的保護,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只有媽媽的懷抱才能讓他感到安心,所以才會讓媽媽抱。
·對新事物好奇
從寶寶出生之後,那個時候的他們只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當他們學會翻身之後也只能看著傾斜的世界。
但是,當媽媽給他們抱起來之後,他們眼中的世界就會變了樣子,看著周圍的世界孩子也充滿了好奇,兩個小眼睛一直看著這個陌生又新奇的世界。
所以,當他們見到了世界的美好之後,又要回到之前顛倒的世界,內心肯定是拒絕的,所以才會用哭泣來表達情緒。
看完這篇文章,你家的寶寶也有類似的情況嗎?你覺得孩子抱起來就不哭是因為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