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哭鬧,父母容易煩躁?進化心理學的秘密

2020-12-13 阿瓜阿果

知識,能讓人成為更好的父母。

一個周末的傍晚,我帶孩子們在超市前的廣場玩耍。超市門口,一個年輕媽媽的吼叫聲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煩透了,從早上開始,動不動就哭……」小女孩2,3歲左右的模樣,聽到媽媽的嫌棄話,她哭得更厲害了。那個媽媽一直罵罵咧咧,氣憤得臉紅耳赤,最後,那個媽媽竟然把手裡的一團紙巾塞進了小女娃的嘴巴裡……我家兩孩子緊張地看著那個一邊從嘴巴裡抽出紙巾,一邊抓狂地在地上蹦跳的小女孩,刺耳的尖叫聲讓人難過。

也經常有父母給幼兒說留言,為什麼孩子一哭鬧,大人們就煩躁或緊張?

為什麼孩子的哭鬧聲,能輕易讓爸媽們煩躁緊張?

一位媽媽說,「孩子的哭聲讓我很緊張,讓我總想做出什麼事情,好讓孩子儘快停止哭。」

這是人類父母面對小朋友哭鬧時的普遍心理現象。在這方面,進化心理學的解釋更直接。英國科學家Morten L Kringelbach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能給人類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尤其是父母,小朋友的哭聲能讓他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為什麼?因為在人類大腦的潛意識中,哭聲常常與無助、危險有關。在過去的叢林生活中,童孩的哭聲往往意味著危險,比如被野獸襲擊或遇到其他危險。當這樣的因果關係大量發生後,不僅變成了人類生存的自我保護機制,也變成了一種經典條件反射,那便是——孩子哭了,父母就緊張,繼而迫切地想採取行動。

如今人類已經脫離了叢林,可遙遠的「基因陰影」還在,父母們聽到小孩的哭聲仍舊會緊張煩躁。而為了生存,小嬰兒仍舊喜歡採用啼哭引起父母關注,腸絞痛、冷了餓了、生病了、摔倒了、尿不溼髒了、不高興了……年幼寶寶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哭。

不少媽媽跟我說,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尤其是坐月子的那一個月,小寶寶的哭聲把她們折騰得「神經兮兮」,部分人還一度懷疑自己得了產後抑鬱,但最終,她們認為是母愛的直覺。有個哺乳期媽媽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半夜,她已經睡得很沉,她記得還在做夢……突然,她聽到寶寶「哇」一聲就像小乳貓的哭聲後,她立即從被窩裡跳出來。一看嬰兒床,寶寶看起來還很安靜,她推了推身旁的丈夫問「寶寶是不是哭了」,卻被丈夫懟:「你幻聽吧?」當她抱起寶寶時,一下子就聞到了粑粑的味道,還看到了寶寶睜得大大的眼睛。

可以說,孩子的哭聲讓父母們緊張,是大腦生存機制的作用。可如今,卻也滋生了一些消極的後果。

年對小孩哭鬧時,大部分父母常見的3種不良態度

1、冷漠無視

面對孩子哭鬧時,爸媽冷漠無視是最少見的,除非他們故意而為之。因為聽見孩子的哭鬧聲,能引起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是普遍的生理現象。當一個孩子哭鬧時,如果父母長期採用冷漠無視的態度,這些孩子會很容易戒掉哭鬧,可他們卻收穫了冷漠。

那些孤兒院的冷漠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曾經看過一個國外的兒童心理成長的視頻,說的是孤兒院的一些冷漠的細節:一個男寶寶不知什麼原因哭了,哭得大口吐奶,幾個護士坐在門外聊天,就像沒聽見一樣。在這個小男孩5歲那一年,他目睹一個年老護士倒地並且向他求救,他卻像一具機器人玩具般離開了,臉上沒有表情。

2、呵斥打罵

很多時候,我們見到一些父母朝哭鬧的孩子怒吼,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媽媽,企圖通過怒吼讓孩子停止哭鬧。部分父母認為哭鬧的孩子是不聽話,對哭鬧的孩子進行打罵,企圖通過打罵讓孩子變得「乖」和「聽話」。

因為哭鬧而經常被父母呵斥打罵,孩子會得到什麼?有一些成年人,他們不喜歡別人哭,他們覺得眼淚很可笑,他們也不輕易在別人面前流淚……你如果跟他們深聊,你會發現他們或許在幼年時期,他們的哭泣會被父母厭惡,呵斥和打罵也往往很常見。

3、條件交換

在一家玩具店,一個小女孩看上了一隻小豬撐著一把可愛小雨傘的玩具。老人說「不能買,沒帶錢。」這時小女孩就開始哭,臉上的眼淚啪嗒啪嗒地掉地上,她還一邊跺腳一邊哭喊「就要買。」這時老人皺著眉頭大喊:「別哭了!給你買給你買!不要哭了!」看到老人答應了,小女孩馬上就停止了哭鬧。當她們從玩具店出來,老人一邊走一邊數落:「總是哭,我以後不帶你出門……」小女孩雖然一聲不吭,小手卻不停地撫摸著手裡的玩具,嘴角甚至還露出微笑。

我經常能見到一些父母或老人們,當他們看到孩子哭鬧時,就急忙用零食或玩具哄孩子。這種做法,的確能讓大人們感覺好受一些,因為孩子的哭聲讓他們難受,當孩子因為得到了某個東西而停止哭鬧,大人們經常會鬆一口氣。可是,這種做法會留下隱患——孩子未來可能學會通過「哭」獲取心儀的東西。這是一種錯誤的養育,會給教育「挖坑」。

小孩哭鬧時,父母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在一個新生兒的嬰兒寢室裡,一個瘦弱的寶寶哭鬧不止,也不願意喝配方奶,醫生也沒搞清楚寶寶為什麼不喝奶,因為這不合常理。一個老護士惋惜地說,產婦在分娩時去世了,這個小寶寶從出生就開始哭,白天黑夜都哭,已經2,3天了,一個不願喝奶的寶寶意味著不能存活。有人說,這個寶寶可能已經知道自己的媽媽不在了……當眾人議論紛紛時,一個產後剛上班的女醫生朝哭鬧不止的寶寶走過去。她輕輕地抱起寶寶,然後坐下來,一邊鬆開上衣給陌生的寶寶哺乳,一邊說:「我的寶寶大你幾個月,你可以當他弟弟……媽媽沒了很難過,但你的媽媽一定希望你能活下來……乖,用力吸……」奇蹟般地,寶寶不僅停止了哭泣,還用力地吮吸起來……這是我好幾年前在生我家兒子時,在醫院見到的一幕。

作為父母,你對這樣的場景一定不會陌生:當媽媽把哭鬧不止的孩子抱在懷裡,即使不說一句話……慢慢地……孩子就會停止哭泣。這便是愛。

關注孩子,對孩子有愛,耐心安撫,卻依然堅持教育原則,這是正確的做法。知名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說過,在小朋友早期的成長中,「哭」能在爸媽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當一個父母總以耐心和愛心安撫和引導哭鬧的孩子,孩子便會對父母產生信任、依賴和安全感,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

所以,大自然很奇妙,而愛是唯一的哲學。

關鍵字:哭鬧、情緒、親子心理、成長環境、早期教育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孩子很煩躁,一不順心就發脾氣,父母如何解決?
    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需要父母的知識和智慧來解決。而且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一個具體的小事情,都沒有統一的處理方法,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父母只能結合孩子的特點,和當時的情境來解決和判斷,靈活處理,別人的建議只是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不行再換另一種,條條大路通羅馬。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也時常會遇到孩子發脾氣、哭鬧、扔東西和甚至出現胡亂打人的情況。而我們面對孩子哭鬧和任性,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是想盡方法的哄呢?還是不管孩子狠下心讓他哭鬧呢?,更注重對他們自身的評價,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在對待事物的時候總是顯得比我們大人必要認真,甚至達到了較真的程度。
  • 咕咚來了|平時乖巧的孩子,為什麼某一天突然哭鬧不止?
    當孩子因為一件小事哭鬧不止時,家長們不妨試著指著另一件事或者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開。03家長蹲下來,不要煩躁不要因為孩子哭鬧不止,就煩躁地向孩子發脾氣。其實最終作為家長的我們,會發現向孩子發脾氣來解決孩子哭泣一點也行不通,甚至可以說一點作用也沒有。建議家長可以蹲下來,讓自己的眼睛平時孩子,此時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最容易接受。平時孩子表現得特別乖巧,那麼為什麼會突然哭泣呢?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但是孩子們很聰明,發現了哭鬧更有可能到達自己的要求,在家的時候挺乖的,一出門就會各種要求、討價還價,不滿足立馬哭起來。因為父母的處理方式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使得孩子會增加相似情境中哭鬧的機率如果不加以糾正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也可能會愈演愈烈。
  • 為啥孩子常用哭鬧要挾父母?別怪孩子,家長要做好這4個基本原則
    孩子的哭鬧行為無非是一種要挾,企圖和父母在某件事情上達成共識,滿足自己的要求,孩子偶爾哭鬧無可厚非,但如果是頻繁哭鬧就一定是父母在某些方面上有教育缺失,因為一句名言說得好:「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 寶寶哭鬧能不能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答案:抱就對了!
    很多父母面對寶寶哭泣時,都表示沒有辦法。有些家長聽到寶寶哭泣就會立刻去抱,而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哭泣,如果不是因為有需求,不能立刻去抱他,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那麼寶寶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娃一哭,我們就想抱?
  • 為什麼寶寶一回老家晚上就哭鬧,難道真是看到了髒東西?
    可小吳卻十分猶豫,原來上次國慶節帶寶寶回家,寶寶不知道為什麼晚上開始哭鬧不止,折騰到凌晨才入睡,結果第二天就發高燒,等回到城裡燒才退了。有長輩說因為寶寶眼睛比較純潔乾淨,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髒東西」,被嚇到了才會又是哭鬧又是發燒的。
  • 帶1歲娃坐飛機媽媽給乘客準備耳塞:擔心孩子哭鬧會打擾到您
    ,還附了以孩子口吻寫的卡片:「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飛機,擔心我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祝您旅途愉快」。 也有的人說: 我碰到太多帶孩子的旅客坐我旁邊兒了,雖然從來沒有被送什麼小禮物或者道歉,但是孩子太小哭鬧實在不可控我可以理解。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楊女士最近特別煩惱,因為自己家孩子越來越喜歡哭鬧,而且在平時生活中經常和自己頂嘴。以前孩子挺乖的,自從自己上班忙碌之後,對孩子的照顧沒有以前多了,孩子動不動對自己發脾氣,有時候面對著客人會使脾氣,讓楊女士覺得特別的丟人。楊女士也沒有辦法,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如此愛鬧騰呢?
  • 孩子一哭鬧就發火動粗去制止?受不了孩子哭是種病,得治!
    為何非要胖揍一頓孩子但是,此次這位家長的問題很有意思,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不讓媽媽去廁所的案例中,孩子的大聲哭鬧,只是在表達他強烈的訴求而已,你覺得他的要求不合理,完全可以不照著做就好了,為何還要發怒動火,到了非要胖揍孩子一頓的程度了呢?
  • 三歲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
    三歲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家長可通過暫時迴避、與之共情、控制情緒這三個方法來引導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從而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01.三歲孩子為什麼會哭鬧?你家有沒有三歲的孩子?他喜歡哭鬧嗎?
  • 寶寶為什麼總是哭?別急,10招教你搞定愛哭鬧的寶寶
    對於新父母來說,寶寶時不時的哭鬧總是讓人難以招架——他怎麼又哭了?為什麼要哭?老是一會哭一會哭的,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怎樣才能讓他不要哭了?……帶寶寶一段時間,大多數媽媽都是基本能通過寶寶的哭聲清楚的辨別寶寶需要什麼,而對新手爸媽來說,解讀孩子的哭聲確實是比較棘手的。現在我們就羅列出寶寶一般哭鬧的10個理由以及應對方法,方便新手爸媽參考。
  • 睿智燈塔課程-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家長在公眾場合如何管教孩子
    總有一些時候,孩子會為了達到目的,哭鬧不止,把家長弄得精疲力盡。有的家長嚴厲訓斥,孩子反而哭鬧的更加厲害,有的家長聽之任之,孩子仍不會善罷甘休。那麼,孩子任性哭鬧怎麼辦?這幾天秋高氣爽,父母帶著孩子去公園玩,總能看到賣玩具的攤位旁,孩子和大人糾纏不休。一個小姑娘一手拿著小狗氣球,一手拿著棒棒糖。
  • 心理學:為什麼無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老子曾說,無為是一種最高的境界,為什麼無為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其實這隱藏了三個心理秘密:心理學:無為1、無為是尊重內心的界限界限是心理學最為重要的概念,中國人百分之九十的煩惱與心理疾病來自界限不清,無論是婆媳關係還是夫妻關係以及在教育孩子的關係
  • 新生兒吃奶時煩躁、總愛在晚上哭鬧?可能是猛長期和黃昏鬧在作怪
    新生兒吃奶時煩躁、總愛在晚上哭鬧?可能是猛長期和黃昏鬧在作怪不少寶媽照顧寶寶的經驗都是自己逐漸摸索出來的,而對於剛生一胎的寶媽而言,剛開始照顧新生寶寶的時候都是一個頭兩個大,尤其是在孩子哭了之後,更是會擔心著急的團團轉。嬰兒的成長不是勻速的。大多數嬰兒在第一年會經歷多個猛長期。
  • 孩子哭不停,父母不要著急,三個小技巧讓孩子安靜下來
    父母最煩又崩潰的,應該是寶寶沒完沒了的哭泣吧。孩提時代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頻繁的交流應該是哭泣。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些哭鬧中,有耐心的家長竟然總結出了經驗,可以根據寶寶的哭鬧來判斷出原因。接著又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寶寶的需要,輕鬆讓寶寶停止哭泣。
  • ...秘密洞穴」開始 什麼是男人的秘密洞穴? 為什麼男人會有秘密洞穴?
    正如上面所說的,石頭的書房、知乎網友的車子,還有諸如能窩在那兒看一宿球賽的沙發、滿是運動器械的健身房、離家不遠的足球場、地下室的車庫、家裡的小隔間,甚至是堵滿資料的辦公室……只要是能夠讓自己安靜下來、獨自療傷和思考的小空間,都有可能成為男人的「秘密洞穴」。為什麼男人會有秘密洞穴?
  • 心理學照妖鏡:同性戀 碎屍殺人狂 性變態 再沒有秘密
    [導讀]《重口味心理學2》是一個心理學照妖鏡,在它的照耀下,自閉症、潛意識、抑鬱症、催眠、同性戀、碎屍殺人狂、性變態、臨終關懷等再也沒有秘密可言。《重口味心理學2》封面續接暢銷心理學圖書《重口味心理學》,本書繼續講述心理學中最重口、最好玩、最幽暗的部分,矯正大眾對於心理學的種種誤解,揭開人類各種怪癖背後隱藏的終極秘密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學會這幾招,保準讓孩子越來越乖
    01、一受委屈就哭鬧,可能是以下幾種心理原因在作怪俗話說:能說出來的委屈都不叫委屈,當孩子哇哇大哭時,並不一定是孩子受了多大的傷害,在哭鬧時,孩子往往會有以下幾種心理表現,父母一定要知道,這樣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
  • 假如你家有2到4歲孩子建議讀讀這篇文章,與轉化孩子撒潑哭鬧有關
    相信媽媽們看到這裡會有這樣的想法:以前總別人家孩子都好帶,就自家的孩子不乖,喜歡無理取鬧,現在看到這樣心裡就平衡了好多,原來是大家都覺2歲多到4歲難教。為什麼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都這麼不講道理呢?是不是父母把孩子寵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