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重生 曾受債務危機困擾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就在整個歐洲因為債務問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時,冰島,這個曾經在2008年瀕臨破產的國家,讓全世界看到了他們金融體系和經濟的重生。

  「絕望的冰島打破常規,當其他國家都在以公眾利益為代價救助金融業時,冰島卻讓本國的銀行破產,並擴大了社會保障體系;當其他國家都糾結於努力安撫國際投資者時,冰島對其資本流動施加了臨時的管控,為自己贏得了更多迴旋餘地。」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上評論道。

  浴火重生的冰島,是否能夠給全歐洲帶來啟發?

  重振傳統漁業

  37歲的冰島人帕爾森的水產品加工廠十分忙碌,幾天前,他凌晨4點鐘就到了工廠,將12噸鱈魚運到加工間。工廠的工人將對這些魚進行捆綁、切割和壓制等處理,以便裝到貨櫃裡運往國外。

  在嗡嗡作響的廠房裡,鱈魚在機械設備間穿梭著。站在明亮的操作臺前,工人們熟練地剁掉魚頭,去除魚骨,切割著魚片。帕爾森工廠紅火的漁業生意甚至吸引來了波蘭工人。帕爾森說:「每間房子都滿了,因為我們能夠提供很多的工作崗位。」

  誰也無法想像,就在幾年前,這個國家還是陷入了一片危機之中,人們擔心隨時有一天會全民破產。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漁業成為了冰島一直以來的支柱產業。冰島經濟主要依靠海洋漁業。漁業提供冰島60%的出口收入,僱用了8%的勞工人口。

  不過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這個國家可不是這種情況。那時的冰島高樓林立,高檔餐館大量出現在新的金融中心,貨幣冰島克朗走勢堅挺,貿易逆差大幅上升。冰島人驚喜地發現,從事銀行業能夠讓自己躋身全球最富有人士的行列。許人們享受著高標準生活,進口的外國奢侈品賣得很便宜。他們用低息貸款購買了高檔汽車,各類外幣債務的規模節節攀升。

  金融業呈現一派繁榮假象,金融業產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九倍。當時冰島人認為,只要從事金融業就能獲得巨額財富,於是他們也放棄了傳統的再捕魚。據統計,這個國家漁業人口在2000年還有有1.3萬人,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夕,卻不到7000人了。

  經濟危機發生一年後,整個冰島的失業率和進口商品價格都在不斷上升,零售業低迷。對於除了魚之外幾乎一切都要靠進口的冰島來說,克朗的重挫造成汽車、食品、家具等商品價格飛漲。冰島家庭負債翻了一番。

  面對民眾用他們特有的方式來渡過危機,他們幾乎在一夜之間又回到了漁業的時代。

  此時,冰島首相親自向國民發表講話,說他們可能必須回頭向土地和大海要資源。漁民們相信政府會提高鱈魚捕撈配額來推動經濟。

  由於物價上漲,冰島人轉而購買國內產品,人們也開始重視傳統的漁業,這大大提高了就業率。危機過去,冰島的漁業、清潔能源和旅遊等支柱產業又重新為經濟復甦注入活力,2011年,冰島經濟增長2.5%,比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還要快。

  國內的建築業也再次興盛起來,在首都雷克雅未克,由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參與設計的哈爾帕音樂廳和會議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在它旁邊還有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不久後將建起一個豪華的海濱酒店。

  放任銀行倒閉

  事實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冰島是歐洲第一個受到重創的國家,當時的冰島處境類似於現在的希臘和西班牙。金融危機一爆發,這個國家被國家龐大的銀行系統拖垮。國內三大銀行所欠債務高達610億美元,政府出現財務困境,失業率高漲,失望的年輕人出走海外,剩下的憤怒的民眾,則上街遊行,抗議政府監管不力。

  面對危機,冰島政府緊急通過立法,採取了破釜沉舟的改革措施。

  和現在的歐洲國家急於救助銀行不一樣,冰島並沒有使用納稅人的錢來解決銀行危機,反而讓金融機構來接手。國內三大銀行的存款和資產也轉移到新的銀行,確保新銀行的流動性,海外的業務則讓它自行破產,如此一來,民間的外債負擔減輕,嚴格的金融管制也防止了大量資金外流,穩定了整個市場的信心。

  冰島銀行分析師班特森說:「從冰島的危機處理學到的教訓是,應儘可能避免讓納稅人和政府承擔金融危機損失。」雖然當時冰島政府是被迫讓銀行倒閉,因為銀行的規模太大,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救,但從結果論,不救是對的。

  由於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短短幾年的時間,冰島的經濟狀況已經由衰退轉為復甦。按照數據,2011年第三季度冰島GDP增長了1.2%。冰島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由最高點的18%回落到4.5%。相比之下,希臘、西班牙等國家還深陷泥潭。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及時救助,也為這個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喘息機會。冰島在獲得22億美元援助的第一年,不實行過度緊縮財政,反而增加社會福利,讓全民持續消費支出,這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緩解了衰退帶來的不利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冰島首席特使扎哈洛娃(DariaV.Zakharova)表示,冰島在接受援助資金後取得了驚人的強勁復甦,為當前危機受困國提供了關鍵性的範例。她還表示,IMF對冰島經濟增長前景看法樂觀,尤其是今年和明年的增長局面將非常廣泛。

  在IMF看來,冰島政府堅守援助條款承諾,將救援成本分攤給債權人而非納稅人,維持福利系統以保護失業人口免受貧窮,這些政策幫助促進該國從經濟崩潰實現復甦。

  冰島的銀行業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比其他發達國家更為自如,由於國內三大行紛紛破產,成千上萬的儲戶把大量資金帶到了小銀行裡。與此同時,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向冰島銀行慷慨解囊,投入大筆資金。一時間,這個國家的眾多小型銀行有了很大的擴張。

  與此同時,由於在金融海嘯中,冰島貨幣克朗對歐元貶值80%,兌美元貶值近半,以往的貿易逆差也轉為了順差。儘管貨幣貶值引發了通貨膨脹,但這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冰島國內各種產業,特別是大型漁業的發展。尤其是,貶值為出口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旅遊業、低碳能源、創意產業、高科技和知識產業如今享受著非常有利的競爭條件。

  無法推廣的經驗

  儘管冰島的狀況令人鼓舞,但在大部分分析看來,這個模式無法套用到歐洲其他國家。

  冰島財政部長Sigfusson說:「當大家把冰島與其他歐債國家相提並論時,應該要謹慎些,那時冰島沒有能力拯救銀行。冰島應該謙虛,避免對其他國家提出建議,尤其是在銀行業方面。」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個國家的總人口僅有32萬人。

  相較於愛爾蘭等其他歐元區國家,冰島納稅人的債務負擔更小。2008年愛爾蘭政府決定擔保金融體系,此舉讓其在歐元區的銀行業危機中嘗到苦果。並沒有加入歐元區的冰島則讓倒閉的銀行業者自己背債。不過,這個問題一旦放到範圍更大國家更多的歐元區,就變得難以解決。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對此表示樂觀,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教授喬恩就認為,幫助冰島擺脫債務危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冰島政府將狀況描繪得如此良好,其中有一定的既得利益因素存在。「當我聽到人們說『一切都變好了』的時候,我知道,這完全是受到了公關部門的蠱惑。」丹尼爾松說,「政府的確讓經濟狀況得以穩定,也讓這個國家從深深的債務泥潭中脫身,但尚未尋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來確保冰島未來的繁榮發展。」

  冰島銀行分析師班特森分析認為:「冰島是由規模過大的銀行引發危機,而希臘和義大利則是政府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再波及歐洲銀行業。冰島政府在危機前的財務健全。」

  「2008年秋天,全世界見證了冰島金融體系的死亡。但冰島對銀行業和儲戶保障的處理方式,以及其他的努力,促進了冰島經濟的好轉。冰島付出高昂代價買來的教訓,如今也能為歐洲的領導人提供借鑑。」對此,冰島漁業、農業和經濟事務部長斯泰因格裡米爾·西格富松表示。

  「我們曾有相當複雜的經歷,也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中心。或許需要20年或更久的時間,才可以從在全世界面前被矚目所帶來的壓力和恥辱感中徹底解脫出來。事實證明,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是整個危機的縮影。」一名冰島民眾感慨道。

相關焦點

  • 冰島將還英荷54億美元債務 曾面臨「國家破產」
    一度面臨「國家破產」  冰島將償英荷54億美元債務  遊心  為結束同英國、荷蘭的爭端並爭取新的國際援助,冰島同意償還英國和荷蘭共54.4億美元的貸款。這筆貸款曾用於償還去年受冰島冰儲銀行(Icesave)破產影響的英、荷儲戶。  彭博社引用6日獲得的一份政府聯合聲明稱,冰島必須在未來15年內償清債務。其中償還給英國23.5億英鎊(約合37.6億美元),荷蘭12億歐元(約合16.8億美元),而前7年僅支付利息。
  • 曾遭金融危機重創 冰島如何實現復甦奇蹟
    然而,經濟驟然跌至谷底的冰島卻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通過一系列非傳統手段和措施迅速實現了復甦,成就令世人矚目。今年7月23日,冰島商會發布年度經濟報告,稱國小人少的冰島曾是西歐最不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不斷發展,成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儘管2008年的經濟危機令冰島經濟經歷劇烈變化,但現在的冰島已經一步步走出危機。
  • 冰島經濟周期和債務危機探討:一個「賭徒」的命運
    二、長期周期探討這裡我們依然通過研究冰島的債務危機來分析長期周期。達裡奧《債務危機》中談到了冰島2008年的金融危機,我們這裡也來進行分析。泡沫階段(2004-2008年):泡沫階段對應冰島經濟衰退時期。
  • 希臘債務危機
    2015年7月9日,希臘雅典, 希臘債務危機深化,民眾扎堆兒領取養老金。,受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疫情蔓延的影響,一度呈現復甦態勢的消費、旅遊和休閒等服務業再陷低迷,且希臘債務危機的不確定性加大,導致韓國國內外風險因素...
  • 受金融危機影響 冰島關閉駐尼加拉瓜大使館
    新華網馬那瓜3月24日電 (記者劉璇 許雷)冰島共和國駐尼加拉瓜大使埃裡克森24日宣布,受冰島國內金融危機影響,冰島駐尼加拉瓜大使館已於日前關閉。  埃裡克森表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冰島國內不斷蔓延,冰島政府為了壓縮預算,已經陸續關閉了駐多個國家的主要外交機構,並於日前正式關閉了駐尼加拉瓜大使館。
  • 冰島再度公決債務問題 專家預測或將還錢
    中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記者唐明)據經濟之聲報導,當地時間4月9日,冰島再次舉行全民公決,以決定冰島是否應該履行新協議,向英國和荷蘭賠償因冰島銀行倒閉所遭受的50多億美元損失。歐洲問題專家表示,這一次還錢的可能性很大。冰島為何會欠債英國和荷蘭,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為何又要興師動眾,全民公決?
  • 希臘之困難解 債務危機席捲歐洲
    智庫「歐洲政治預測實驗室」警告,今年第二季度將出現全球體制性危機進一步惡化的狀況,歐洲主權國家債務違約和隨後形成的「債務之牆」將與西方銀行體系產生致命衝突。希臘難求援助希臘國會6日通過了一項價值48億歐元的預算削減方案。此外,希臘政府於4日成功發行50億歐元國債。希臘公共債務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這批10年期國債獲得了約145億歐元認購額,中標收益率約為6.3%。
  • 財經觀察: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現曙光
    在希臘7月份有70億歐元債務到期的形勢下,這一進展使希臘再一次避免了債務違約風險,同時為這個已受債務危機困擾多年的國家最終走出危機創造了條件。  2015年7月,希臘與國際債權人籤署第三輪救助協議,債權方同意在希臘履行一系列改革承諾的基礎上,向其提供860億歐元救助資金,為期3年,分批發放。希臘的各項改革措施必須按時間表通過評估,才能順利獲得下批救助款項。
  •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源
    誰都知道全球性金融危機不會輕易過去,但誰也沒有想到第二波衝擊是以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起源於國家信用,即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  實際上,早在2008年10月,北歐小國冰島的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其後是中東歐國家。由於這些國家經濟規模較小,國際金融救助也比較及時,主權債務問題沒有釀成較大的國際金融動蕩。
  • 讀《自食惡果》,主權債務危機的另類解讀
    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書在序言部分藉助美國的對衝基金經理之口就已經告訴讀者次貸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產生機理,在隨後的五個章節中,作者充分發揮當過記者的優勢,通過大量的實地採訪,分別對冰島、希臘、愛爾蘭、德國和美國這五個主權債務危機主角國家中的微觀參與主體形象和行為進行了刻畫,分析了危機在這些國家中產生的根源和發展的路徑。
  • 希臘債務危機的四大啟示
    希臘政府稱這一決定「具有歷史性意義」,表明該國打贏了抗擊債務危機的關鍵性戰役。事非經過不知難。8年來,希臘這個歐洲文明的搖籃歷經艱難,曾瀕臨國家財政崩潰和退出歐元區的「至暗時刻」,在付出巨大努力和代價後,終於熬過長夜,迎來曙光。曾經萎靡不振的歐元區,也步入經濟復甦軌道。回望過去8年走過的漫漫長路,不難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 冰島擺脫寒冬 希臘何日走出泥淖?
    碧藍的愛琴海海水也早已「寒冷刺骨」,而多風多雪的冰島卻可謂「陽光明媚」。  就在新興市場央行逐步加入全球寬鬆陣營的時候,冰島央行日前卻選擇再次加息。這個曾遭受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重創的歐洲小國正逐步恢復元氣。  2008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影響,冰島多家銀行相繼破產,經濟陷入低谷。
  • 明報:「冰島式破產」難救希臘
    冰島經歷破產後浴火重生,其成功經驗引起不少討論。但相比之下,希臘危機跟冰島並不相同,冰島危機的起因是銀行過度借貸,希臘危機的始作俑者卻是政府。希臘2010年及2012年分別接受兩次貸款援助,以厲行緊縮政策為條件,大削開支福利,結果令低下層受罪,經濟亦乏起色。
  • 如何應對下一次金融危機?回顧冰島救助計劃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過去三年中冰島經濟每年的增長率均超過4%,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3%。金融危機對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創傷,冰島也不例外,而冰島如何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值得回顧。總體上來說,可以歸結為一個三步走的過程,可以作為各國應如何處理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典範。三步走可以概括總結為三個D:違約(default)、貶值(devalue)和發展(develop)。
  • 冰島會改用加元嗎
    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冰島克朗兌歐元已經貶值50%,銀行業資產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投資活動疲弱,政府債務負擔沉重。冰島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冰島家庭債務佔年收入比為230%,約為歐元區平均值的兩倍。GDP深度下滑13%,預算赤字以兩位數增長,2011年的政府債務佔GDP之比為100%,外匯儲備不到外債額的10%。
  • 聚焦全球主權債務危機
    早在今年4月初,全球著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曾發警告,並首次調整美國政府財政健康狀況由"穩定"降至"負面"。美國國債已經觸及借款上限。信用評級被降低,將危害整個美國經濟以及終端的消費者。6月2日,全球權威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警告說,如果美國政界人士爭論不休,不能在提高國債上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美國政府將可能面臨債務違約風險,該機構可能會考慮降低美國的信用級別。
  • 冰島會陷入國家「破產」危機嗎?(組圖)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向世界其他地區蔓延,北歐小國冰島近來陷入困境。過去兩周時間裡,冰島最大的三家銀行相繼宣布破產、冰島股市出現暴跌、冰島貨幣克朗大幅貶值。由於外債數額巨大,甚至有傳言說,冰島整個國家都有可能面臨「破產」。
  • 債務危機逼出「葡萄牙奇蹟」
    2010年,債務危機讓葡萄牙成為希臘的「難兄難弟」,該國經濟陷入低谷,失業人數急劇攀升,很多人不得不到海外謀生……然而危機中蘊含機遇,除了政府採取各種措施節衣縮食、刺激經濟外
  • 冰島經濟危機後考慮棄用本國貨幣 或改用加元
    國際金融危機後,冰島也開始討論是否應棄用冰島貨幣克朗,於是加拿大駐冰島大使便代表加拿大政府提出了這一建議。  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冰島克朗兌歐元已經貶值50%,銀行業資產大幅縮水,流動性不足,投資活動疲弱,政府債務負擔沉重。冰島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冰島家庭債務佔年收入比為230%,約為歐元區平均值的兩倍。
  • 冰島國家破產危機溯源:高息借貸泛濫監管鬆弛
    在倫敦做生意的冰島商人Oskar則慌忙從倫敦匯錢到冰島:他突然發現自己在冰島的帳戶陷入資金短缺,連水電房租都付不出。Oskar以前在冰島曾安排用英鎊貸款,而用冰島克朗還債,但冰島克朗貶值速度之快,讓他一下子入不敷出。  從9月底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金融危機在短時間內席捲了這個平時幾乎無人關注的北大西洋小島國——冰島,並蔓延到了整個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