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5日,以「喝中國人的咖啡」為主題的第三屆保山咖啡文化節在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 潞江鎮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村拉開帷幕。
潞江壩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山小粒咖啡」的原產地,是保山小粒咖啡的主要產區。
潞江壩種植咖啡至今有60多年的歷史,種植區域大部分海拔在800——1300米,少部分種植在1300米以上地區。1952年,雲南省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引入小粒咖啡試種成功,1956年,潞江國有農場又引入阿拉畢卡系列品種在潞江壩小面積種成功並開始規模化種植,1963年,雲南省咖啡種植面積5萬多畝,其中80%以上集中在潞江壩。目前,度假區小粒咖啡種植面積約13萬畝,佔保山市小粒咖啡種植面積的68%,是中國最早大面積種植咖啡和第一個形成咖啡產業化基地的地方。
生長在高黎貢山腳下和雄奇怒江之畔富饒美麗潞江壩的保山小粒咖啡,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就了咖啡極佳的品質,是中國乃至全球咖啡品質較好的咖啡之一,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在英國倫敦市場上保山小粒被評為一等咖啡品,被譽為「潞江1號」,1992年,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保山小粒咖啡榮獲銀獎,1993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咖啡評比大會上榮獲「尤卡裡」金獎。
為了進一步樹立保山小粒咖啡鮮明特色,釋放其活力,提升保山小粒咖啡知名度和美譽度,唱響「喝中國人的咖啡」主旋律,本屆咖啡文化節組織了咖啡豆採摘比賽、咖啡師職業技能大賽、咖啡衝煮賽決賽、咖啡杯測品鑑決賽、咖啡系列產品以及加工、衝煮器具展示、新寨萬畝咖啡園山地樂跑、「喝中國人的咖啡」國際專家論壇及大眾論壇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動,為當地群眾、八方遊客「烹飪」一席咖啡文化的饕餮大餐。
在咖啡衝煮決賽中,來自企業組、機關單位組、咖農組和村幹部組的選手們,用嫻熟的衝煮技藝徵服了在場的嘉賓和評委。評委們表示,經過幾屆咖啡節的舉辦,大家的衝煮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咖啡豆採摘比賽,共有來自潞江鎮各村、農場29支隊伍和常青國際隊、深圳婦女隊2支體驗隊伍的80餘名隊員參賽,選手們在咖啡地裡按照嚴格的比賽規則施展各自的勞動技能,在15分鐘內自行採摘鮮果。舉辦方介紹說,比賽規則異常嚴格,目的是規範咖農們日常採摘習慣,提升咖啡品質。
最引人注目的是咖啡師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技能展示環節,只見一杯純色的咖啡在咖啡師手裡輕輕一拉、一提、一晃動,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圖案便呈現在眼前。經過咖啡師拉花後的每一杯咖啡,精緻動人,惹得觀眾們的連連稱讚。
「曾幾何時,咖啡一直代表西方的生活、西方的文化,國內普遍的群體認為進口的咖啡才是好咖啡,甚至不知道中國產咖啡。其實,中國不僅產咖啡,更盛產優質咖啡。近年來,隨著中國咖啡市場逐漸成熟,消費者不再只為『洋貨』買單。大家開始從原來愛喝三合一咖啡慢慢的轉變為喝手衝咖啡、純咖啡,同時,更加關注咖啡與健康,注重咖啡的品質,消費者習慣的變化給咖啡產業帶來了諸多變局和機遇,中國本土咖啡在市場的佔比也在逐漸增加。」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李廷金介紹說,在深山密林間,在名川大江畔,一杯醇香的小粒咖啡,將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咖啡體驗,通過這次咖啡文化節,能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中國咖啡的魅力、小粒咖啡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