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應巧盈 文/攝
昨天,朋友要請巧姐吃魚面。說這種面,吃了第一次,絕對想吃第二次。
魚面?是那種把魚肉打成魚糊,和入麵粉,做成的魚面嗎?
這個巧姐吃過,湖北黃岡的朋友春節送我的。鮮是鮮,就是有點腥。
朋友搖頭,說這種吃法為永康所獨有,稱之為「永康魚面」。
鮮美魚面,讓巧姐多吃了半碗
10點,巧姐和朋友從永康城區出發,開了15公裡,就到了永康魚面的「產地」——太平水庫邊的唐先鎮太平新村。
太平水庫是永康第二大水庫,也是第二大飲用水源。水域面積5000畝,全年有10個月以上的水屬於二類水,其他時間為一類水。也是永康惟一的有機魚基地。
3個小時前,一條12斤重的胖頭魚被網上來,躺在了村文化禮堂的廚房間,見我們進去,還張了下嘴巴。
村支書呂飛來說,這條魚,起碼有七八歲了,正是魚質鮮美時。
這麼大的有機魚,做法自然是簡單型的。只見兩個人合力將魚去鱗、剖肚,剁成魚塊。待大油鍋燒熱,放入魚塊,兩面烤成金黃,加入料酒、醬油、生薑等作料,最後倒入清水,大火煮開,改溫火慢煮,直至湯水發白、變厚,如牛奶。
那邊,三位大媽一人一隻擀麵杖在手間飛舞,轉一圈,麵皮大一圈。直到擀成如面篩子(直徑六七十釐米)、厚度如一元硬幣時,再把一邊的麵皮往裡翻折,再翻折,直到全部摺疊,然後,像切菜一樣,用刀切成一條條,兩隻手從左右兩邊,同時往中間抄起,摺疊在一起的麵條,瞬間抖落成條兒,放入翻滾的魚湯中。
這就是,純正永康版的手工刀切面了。
在這個過程中,那魚鮮、面香味兒,早已通過鼻腔,在我們胃裡翻江倒海。
所以一上桌,大家都顧不了客套和形象,用筷子挑起麵條,「呼刺刺」吸到嘴裡,嚼幾下,直吞下肚。
那鮮美!那韌勁!
永康魚面,吃厭魚肉衍生的
「永康魚面」為太平新村所獨有。
呂飛來說,這魚面的由來,還真有點意思。
1961年,太平水庫建成,太平新村原有的房子、糧田都被淹沒在庫底,村民們由種稻改種小麥。
父輩人說,每到端午前後,普降大雨,水庫裡的魚,像鯉魚、鰱魚就沿著溪流,逆流而上。可等水退去後,它們就滯留在河中,十來斤重的多的是。於是,村民們全家出動,抓個不亦樂乎。
可魚實在太多了,天天清水煮魚吃,總有厭時,有的就用來餵豬。
「那時,父親還因為抓的魚太多,挨了奶奶一頓打。因為燒魚費油,又會加大飯量。」
正值麥子成熟的季節,「有個叫呂錢三的村民,碾了新麥,擀成麵條,放進魚湯中。意想不到的是,這面變得異常鮮美。從此,村民紛紛仿效,就有了這種魚面。」
端午節請10位粉絲嘗魚面
今年的端午節恰逢六一兒童節。除了吃粽子,想不想來碗魚面?
別小看一碗魚面哦。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有機胖頭魚要20元一斤(節假日更貴),外加麵條等材料,一碗25元左右,還不一定吃得到呢。
因為,要吃上正宗的永康魚面,必須到太平新村。而這裡是水源保護地,規模大點的飯店,都不許開。因此,得預約。
如果你是巧姐的粉絲,就有機會放開肚皮吃了。
6月1日中午,呂飛來請10位巧姐粉絲吃魚面(一位大人可帶一名1.2米以下孩子)。還會教你們識別真假有機魚的「秘訣」。
要實現這個願望,很簡單。
第一步,先關注巧姐的微信號:kbjhykqj(或掃一掃旁邊的二維碼),你就是巧姐的粉絲了。
第二步,把此條消息轉發給2個朋友,並截圖,和留言一起發給巧姐。留言格式為:魚面+地址+聯繫電話。
轉發越多,中獎率越高哦。
報名時間:今天起到5月29日24時止。
10個幸運粉絲名單及行走路線、聯繫方式,都將公布在5月31日的微信裡,請大家多加留意。
永康巧姐生活圈
微信號:kbjhykqj
主持人:巧姐
巧姐是地道永康人,永康百事通,兄弟姐妹有啥大事小事幫忙事,都可來找巧姐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