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英:昔日村中「領頭雁」 今日餘暉暖孤心

2021-01-11 黔南熱線

  「胡奶,老宋公又犯病了,您去看看。」凌晨2點,胡天英被一陣敲門聲吵醒了。一聽是院民生病了,她趕緊起身,穿衣出門……

  自2013年擔任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敬老院院長以來,像這樣半夜起床處理院裡的事,胡天英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了,她只記得自己曾經是全國勞模,也是一名黨員,要當好先鋒、做好表率,要發揮好餘熱、照顧好院民。

  外來「小媳婦」領頭同致富

  胡天英原籍在安順市紫雲縣,1967年嫁到沫陽鎮羅溝村。1980年,胡天英到縣城參加羅甸首期「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跟著「紅水河畔女財神」李桂蓮學習早熟蔬菜種植技術。

  「我把李桂蓮老師講的話原原本本記錄下來,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效果真好。」回村後,胡天英開始按照所學技術,在自家的四分地試種西紅柿,當年收入670元,這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作人員的全年總收入。

  一時,「胡天英試種成功」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周邊村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胡天英很快就成了沫陽片區推廣早春蔬菜種植的「二傳手」。

  1981年,胡天英帶領10戶農戶一起種植蔬菜,因為有了她的種植「訣竅」,最多的一戶掙了1300元。後來種菜輻射到周邊的村寨,沫陽鎮的蔬菜種植一直保持在4000畝以上,畝產值從2000元到1.5萬元不等。由此,胡天英不僅自己搭上了「種植培訓」的專列,還攜著村民一起奔向了富裕站。

  因為帶民致富成績突出,胡天英先後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先進代表、全國農村科技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

  「我們到北京參加勞模表彰大會,貴州只有4個人參加國慶宴會,我激動得飯都沒顧得上吃,只留下了一張菜譜和幾個領導人的籤名作為紀念。」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胡天英記憶猶新。

  她說:「只要工作中一遇上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當年能從一個普通村民當上全國勞模,能從一個鄉間小村走進國慶宴會,現在也能克服困難、幹好工作。」

  七旬「老勞模」勇挑苦差事

  2013年,沫陽鎮敬老院建成入住,當時的縣民政局局長找到胡天英,希望由她來打理敬老院。儘管當時胡天英已經年近古稀,但她仍然「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一幹就幹了7年。

  敬老院收容的是殘疾人、五保戶、社會孤兒和孤寡老人,都是民政扶貧的對象。很多人不願意在敬老院工作,覺得這是份「苦差事」,但胡天英不挑。她說:「我是一名黨員,又是『老勞模』,不管黨分配我做什麼,我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好。」

  剛進院裡,「不了解院民情況」和「與殘疾人溝通不暢」是擺在胡天英面前的兩大難題。為了解決語言交流障礙,胡天英就學手語打手勢。「邊學習邊摸索,將心比心,用真心換真情。」現在,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他們就能明白彼此要表達的是什麼。

  為了能系統掌握院民情況,胡天英進行一一摸排了解,並把每個院民的情況做成臺帳,方便她查看。

  「老宋公有膽囊炎,不能吃太過油膩的食物;羅紹井眼睛看不見,需要打水給他洗臉洗腳……」現在說起院民情況,胡天英不用翻看臺帳也能如數家珍。

  胡天英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到的羅紹井頭髮蓬亂,身體消瘦、皮膚黝黑。也許是剛來不習慣,羅紹井脾氣特別大,總是嚷嚷要回家。一開始,院裡的其他老人都不與他相處,只有胡天英願意耐心地疏導他,每天安排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胡天英說:「不管怎麼樣,他始終是我的院民,我要照顧好他。」

  記者最近一次見到羅紹井,他頭髮整齊攏在帽子裡,臉上也有肉了,就連脾氣都好了,也能和大家融到一塊兒。羅紹井說:「我現在待在院裡,哪裡都不想去了。」

  院裡有17個孤兒,在胡天英眼裡,他們就是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天胡天英操心完他們的學習就操心他們的生活,就連怎麼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錢這種事情,胡天英都要教他們。

  「女孩子要鎖好門睡覺,不要讓陌生人進房間。」每周五晚上是胡天英與孩子們的「家庭會議」時間。在會上,胡天英都要講安全,講學習,講感恩,講愛國。

  院裡「主心骨」餘輝暖孤心

  胡天英的付出,院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當記者隨胡天英一起去看望宋光文時,86歲的他立馬站起來拉胡天英去坐。

  「你眼睛不好,你坐嘛,不要管我。」見宋光文起身讓座,胡天英連忙扶住他,以免他摔倒。

  「你坐你坐,我不要緊。」宋光文堅持。

  胡天英無奈,只好從旁邊端來一個凳子陪他坐下,宋光文這才「罷休」。宋光文是2014年到沫陽鎮敬老院的。在此之前,他在兩個敬老院呆過,用他的話說,別的地方什麼都好,就是沒有「家」的感覺。

  來這裡後,胡天英不僅把他的飲食起居照顧的很好,還常常來陪他說話解悶,讓他黑暗的世界裡有了溫暖的陽光。

  宋光文說:「我不會說什麼好聽話,但她對我們的好,我都放在心裡咧!」

  今年8月,胡天英生病住院,不斷接到院民的暖心電話。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對胡天英說:「你要快點好起來,我們都很掛念你。這個敬老院,你在我們就在,你不在,我們也就不在了。」

  胡天英很感動,她說:「你們掛念我,我更掛念你們,為了你們,我也要趕緊好起來。」

  住院期間,胡天英從來沒閒過,每次打電話她都要叮囑院民們好好相處,囑咐工作人員要做好服務。她說:「我擔心我走了工作人員與殘疾的院民溝通不暢,擔心他們住不舒心,我很想早點回去陪他們。」

  如今,胡天英已經76歲了,但她依然精神抖擻、幹勁十足。她說:「這輩子,只要我還能說,還能走,我就會一直幹下去。」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審核編輯:鄒騏聰

相關焦點

  • ​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昔日「光腚屯」,今日元寶村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2020-08-19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選好領頭雁 強村有保障
    選派村支書掛職,就是將這支基層力量投放到市場一線錘鍊摔打,提升富民強村能力。」姜堰區委書記方針介紹,近年來,姜堰區通過「輪掛」工程、優進劣汰、系統培育、保障待遇等一系列舉措,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 廣西陽朔歷村:昔日失落地 今日「網紅」村
    廣西陽朔歷村從「出門一身灰」到「開門一片綠」昔日失落地 今日「網紅」村「再不抓住這次機會,到時候後悔都沒有用了!」2019年4月的一天,廖初第去鎮裡開會,得知鎮裡將出資實施風貌整治提升工程,她回村立馬召開村民大會。
  • 古北口村宋立濱 致富路上「領頭雁」
    這是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村退伍軍人、村黨支部書記宋立濱的人生志向和實踐感言。立志農村 勇於擔當 不負眾望古北口村有460戶1050人,村域面積10.95平方公裡,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三分,加之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密雲水庫坐落在區域中央,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區。1998年,在鎮領導和鄉親們期盼的目光中,從部隊剛剛退伍回鄉二十歲出頭的宋立濱當選為村主任。
  • 鄉村發展的「領頭雁」是如何煉成的?——江西「一村一名大學生...
    新華社記者彭昭之攝  新華社南昌4月24日電  題:鄉村發展的「領頭雁」是如何煉成的?——江西「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劉健、李興文、沈洋  山下的春茶已經採完了,山上的茶葉才剛剛冒出新芽。
  • 村社換屆換出新氣象!新塘邊鎮六位鄉賢當選「領頭雁」
    新塘邊鎮和大陳鄉25個村共選出黨組織成員105人,實現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全部選優選足,一批黨委認可、群眾滿意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黨組織班子。其中,新塘邊鎮有6位鄉賢當選村莊「領頭雁」。7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新塘邊鎮卅六都村辦公樓,新當選的村黨總支書記姜仁軍和副書記毛聲武正共謀村莊發展大計。
  • 「快準督」提升「領頭雁」 茂南為新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插上「快...
    在茂南區新任村(社區)書記培訓班上,聽完區紀委書記劉志恆上課後,大嶺仔社區黨組織書記黎國棟如是說。  鄉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振興強不強,核心還在「領頭雁」。如何讓鄉村振興的「領頭雁」飛得更高,更快成長,在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關鍵時期,茂南區深入推進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基層黨建「頭雁領航」「人才強基」「堡壘提升」「品牌示範」「黨建網格」五大工程,把實施「頭雁領航」工程擺在首位,通過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選育管用儲」全周期管理,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從「泥腿子」成長為「領頭雁」,把人力變成人才,把人手變成人物,練就了一支「文武雙全」的頭雁隊伍
  • 今日冬至,安暖安好!
    今日冬至,安暖安好!,安暖安好;省級!小布推薦今日冬至,安暖安好!今日冬至「至」有極致的意思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冬藏之氣至此而極
  • 高質量完成換屆 選優配強領頭雁!盧春強調研村社組織換屆工作
    5日,區委書記盧春強調研我區村社組織換屆工作。他強調,要提高站位,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高質量完成村社組織換屆工作,選優配強領頭雁,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障。區領導吳潔靜、楊富強、高吉亞參加調研。
  • 雲南貢山:選好村社「領頭雁」 開啟發展「新篇章」
    至此,該縣29個村(社區)順利完成村(社)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共選舉產生村(社)黨總支書記29名,副書記29名,委員87名。「別看燕書記是個女同志,能力強、點子多,辦事公道,對群眾好。她連任當書記,大家往後的日子更有盼頭。」 丹擔社區一名老黨員這樣評價連任的丹擔社區黨總支書記燕秀祥。
  • 選好「領頭雁」 鄉村風貌變
    核心閱讀  近年來,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短板,湖南省湘潭市委推行「領頭雁」工程,通過選、育、管、用等環節,持續把優秀人才充實到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有了「領頭雁」,村子和社區的發展有了方向,致富有了力量。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2013年合作社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湖南省無公害農戶產品產地」,同年劉準當選為省人大代表;2016年,劉準成為梅花村的村支部書記。
  • 將昔日「窵溝」繪成今日「幸福村」——記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新華社西寧5月31日電  題:將昔日「窵溝」繪成今日「幸福村」——記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  新華社記者王大千  千畝「花海」產值規模1200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萬元,產業興旺、村容整潔、人心凝聚、
  • 【勞模風採】羅勇華:情繫於民的追夢「領頭雁」
    【勞模風採】羅勇華:情繫於民的追夢「領頭雁」 2020-10-17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昌寧:「三色」評價選優農村「領頭雁」
    在村(社區)「兩委」換屆中,雲南昌寧縣把選優配強農村「領頭雁」作為重中之重,創新建立綠、橙、紅「三色」評價體系,提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人選辨識精準度。 拓展範圍,廣泛挑人。堅持多渠道、全方位選人,把現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適宜或有潛力擔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人員,納入評價範圍。
  •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
    昔日「窮叮噹」 今日「愛擔當」 ——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脫貧不忘感恩黨,捐資戰「疫」獻愛心 2020-02-28 2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宋福如:「北方第一村」領頭雁
    我一定要當好領頭雁,把建設新農村、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作為永恆的追求。」    ◎「要探索實施新農保金融服務工程,在部分偏遠農村選擇有一定經濟實力、信譽良好的便民超市設立銀行助農取款服務點。」    宋福如認為,文化產業是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農村要想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必須跟項目建設、跟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因此,作為東街村的支部書記,宋福如帶著文化建設的使命感謀劃著東街村的未來,他要打造一個融自然之美、和諧之趣、浪漫之情的「北方第一村」。
  • 擔當作為好支書⑩|張華:富民強村路上的「領頭雁」
    擔當作為好支書⑩ | 張華:富民強村路上的「領頭雁」平坦寬闊的柏油路,秀麗雅致的「德法」廣場,如詩如畫的公園,古香古色的長廊,整齊劃一的樓房……走進四寶山街道辦事處甘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勾勒出這個幸福新村美麗動人的畫卷。
  • 走轉改 小碾村出落成「桃花源」
    小碾村一景(李賢 攝)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5月13日,記者沿著茶店鎮茶店村一路西行,穿過「賜福隧洞」,一個有山有水、風景秀美的小山村便映入眼帘。走進其中,記者仿佛走進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 昔日窮山溝 今日花園村:宜興白塔村人均年收入突破4萬元
    剛上任不久的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經常是睡不著覺,他總是在痴痴地想,我們村有6000多畝耕地,每畝地若能增加收入1萬元,就是6000多萬元,全村3000多口子人就可每人增收近2萬元!他帶這個夢想,開始勾畫起了白塔村的藍圖。二十七年來,一樁樁、一件件鮮活而又感人的趕窮奔富故事,我永遠也無法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