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奶,老宋公又犯病了,您去看看。」凌晨2點,胡天英被一陣敲門聲吵醒了。一聽是院民生病了,她趕緊起身,穿衣出門……
自2013年擔任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敬老院院長以來,像這樣半夜起床處理院裡的事,胡天英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了,她只記得自己曾經是全國勞模,也是一名黨員,要當好先鋒、做好表率,要發揮好餘熱、照顧好院民。
外來「小媳婦」領頭同致富
胡天英原籍在安順市紫雲縣,1967年嫁到沫陽鎮羅溝村。1980年,胡天英到縣城參加羅甸首期「蔬菜種植技術培訓」,跟著「紅水河畔女財神」李桂蓮學習早熟蔬菜種植技術。
「我把李桂蓮老師講的話原原本本記錄下來,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效果真好。」回村後,胡天英開始按照所學技術,在自家的四分地試種西紅柿,當年收入670元,這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作人員的全年總收入。
一時,「胡天英試種成功」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周邊村民紛紛前來參觀學習,胡天英很快就成了沫陽片區推廣早春蔬菜種植的「二傳手」。
1981年,胡天英帶領10戶農戶一起種植蔬菜,因為有了她的種植「訣竅」,最多的一戶掙了1300元。後來種菜輻射到周邊的村寨,沫陽鎮的蔬菜種植一直保持在4000畝以上,畝產值從2000元到1.5萬元不等。由此,胡天英不僅自己搭上了「種植培訓」的專列,還攜著村民一起奔向了富裕站。
因為帶民致富成績突出,胡天英先後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先進代表、全國農村科技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
「我們到北京參加勞模表彰大會,貴州只有4個人參加國慶宴會,我激動得飯都沒顧得上吃,只留下了一張菜譜和幾個領導人的籤名作為紀念。」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胡天英記憶猶新。
她說:「只要工作中一遇上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當年能從一個普通村民當上全國勞模,能從一個鄉間小村走進國慶宴會,現在也能克服困難、幹好工作。」
七旬「老勞模」勇挑苦差事
2013年,沫陽鎮敬老院建成入住,當時的縣民政局局長找到胡天英,希望由她來打理敬老院。儘管當時胡天英已經年近古稀,但她仍然「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一幹就幹了7年。
敬老院收容的是殘疾人、五保戶、社會孤兒和孤寡老人,都是民政扶貧的對象。很多人不願意在敬老院工作,覺得這是份「苦差事」,但胡天英不挑。她說:「我是一名黨員,又是『老勞模』,不管黨分配我做什麼,我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好。」
剛進院裡,「不了解院民情況」和「與殘疾人溝通不暢」是擺在胡天英面前的兩大難題。為了解決語言交流障礙,胡天英就學手語打手勢。「邊學習邊摸索,將心比心,用真心換真情。」現在,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他們就能明白彼此要表達的是什麼。
為了能系統掌握院民情況,胡天英進行一一摸排了解,並把每個院民的情況做成臺帳,方便她查看。
「老宋公有膽囊炎,不能吃太過油膩的食物;羅紹井眼睛看不見,需要打水給他洗臉洗腳……」現在說起院民情況,胡天英不用翻看臺帳也能如數家珍。
胡天英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到的羅紹井頭髮蓬亂,身體消瘦、皮膚黝黑。也許是剛來不習慣,羅紹井脾氣特別大,總是嚷嚷要回家。一開始,院裡的其他老人都不與他相處,只有胡天英願意耐心地疏導他,每天安排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胡天英說:「不管怎麼樣,他始終是我的院民,我要照顧好他。」
記者最近一次見到羅紹井,他頭髮整齊攏在帽子裡,臉上也有肉了,就連脾氣都好了,也能和大家融到一塊兒。羅紹井說:「我現在待在院裡,哪裡都不想去了。」
院裡有17個孤兒,在胡天英眼裡,他們就是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天胡天英操心完他們的學習就操心他們的生活,就連怎麼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錢這種事情,胡天英都要教他們。
「女孩子要鎖好門睡覺,不要讓陌生人進房間。」每周五晚上是胡天英與孩子們的「家庭會議」時間。在會上,胡天英都要講安全,講學習,講感恩,講愛國。
院裡「主心骨」餘輝暖孤心
胡天英的付出,院民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當記者隨胡天英一起去看望宋光文時,86歲的他立馬站起來拉胡天英去坐。
「你眼睛不好,你坐嘛,不要管我。」見宋光文起身讓座,胡天英連忙扶住他,以免他摔倒。
「你坐你坐,我不要緊。」宋光文堅持。
胡天英無奈,只好從旁邊端來一個凳子陪他坐下,宋光文這才「罷休」。宋光文是2014年到沫陽鎮敬老院的。在此之前,他在兩個敬老院呆過,用他的話說,別的地方什麼都好,就是沒有「家」的感覺。
來這裡後,胡天英不僅把他的飲食起居照顧的很好,還常常來陪他說話解悶,讓他黑暗的世界裡有了溫暖的陽光。
宋光文說:「我不會說什麼好聽話,但她對我們的好,我都放在心裡咧!」
今年8月,胡天英生病住院,不斷接到院民的暖心電話。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對胡天英說:「你要快點好起來,我們都很掛念你。這個敬老院,你在我們就在,你不在,我們也就不在了。」
胡天英很感動,她說:「你們掛念我,我更掛念你們,為了你們,我也要趕緊好起來。」
住院期間,胡天英從來沒閒過,每次打電話她都要叮囑院民們好好相處,囑咐工作人員要做好服務。她說:「我擔心我走了工作人員與殘疾的院民溝通不暢,擔心他們住不舒心,我很想早點回去陪他們。」
如今,胡天英已經76歲了,但她依然精神抖擻、幹勁十足。她說:「這輩子,只要我還能說,還能走,我就會一直幹下去。」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黔南熱線官方微信
微微黔南(微信號:qnz999)
審核編輯:鄒騏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