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昔日「窵溝」繪成今日「幸福村」——記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西寧5月31日電  題:將昔日「窵溝」繪成今日「幸福村」——記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

  新華社記者王大千

  千畝「花海」產值規模1200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萬元,產業興旺、村容整潔、人心凝聚、鄉風文明的「幸福村」……這是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的今天。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村子被稱為「窵溝」。窵:深邃、遙遠。這個字對邊麻溝村山大溝深、高寒偏遠的自然環境做了高度概括,「好女不嫁窵溝漢」的說法更是村莊曾經貧窮落後的生動寫照。

  昔日「窵溝」,今日「幸福村」。這一巨變背後,是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帶領幹部群眾8年苦幹、不懈奮鬥的堅實足跡。

  人心齊 村莊美

  讀過高中的李培東是上世紀90年代邊麻溝村最有文化的人。他有心氣,腦子活,當過村會計,做過小生意,後來做苗木育種賺了「第一桶金」,又在縣城開起了駕校。

  2011年,在群眾推舉下,已經把家搬到縣城的李培東回到邊麻溝村擔任村委會主任。「村舍亂建,道路不通,群眾觀念落後,除了年復一年種植油菜、青稞、土豆,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李培東說,回村第二天,他就召集全體村民大會統一認識:大家選我,我為大家,團結一心擰成一股勁,讓村裡的日子好起來。

  全村162戶612人只有耕地84.66公頃,種地肯定沒出路。李培東多次到縣城、鄉裡爭取就業項目,請來泥瓦匠、電焊工、廚師等給每家每戶教技術,找好就業路子鼓勵年輕人外出打工。一兩年時間,村民們的收入明顯提高。

  可環境差、沒秩序仍是李培東心頭的煩惱事。他夜裡寫調研材料,白天跑縣裡相關部門,一遍遍匯報想法,反覆論證把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放在邊麻溝村的可行性。項目下來後,他又自己墊錢租來推土機,先把自家不合規的房子拆了。

  「那段時間,我在前頭走,推土機和拉著建材的拖拉機在後面跟,拆一家違章建設的房子,就卸下蓋新房的磚頭木料,誰家蓋房有困難,我借錢再借人力幫他們。」李培東說。

  瀝青路四通八達,農家庭院錯落有致……雷厲風行的村主任感染了一大批人,邊麻溝村也建成了環境優美的新農村。2014年村兩委班子換屆,李培東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大家盼望跟著李書記過上更好的日子。

  產業興 富而樂

  群眾擁護心裡暖,可李培東沒時間停下來驕傲:村裡還有幾戶缺勞動力的家庭沒脫貧,40多個光棍沒媳婦,僅靠打工賺錢太單薄。黨的政策鼓勵鄉村振興,鄉親們錢袋子要鼓起來,得有產業做支撐。

  2015年,一次邂逅給李培東眼前打開了一扇窗。幾名韓國遊客貪戀美景進入邊麻溝村,比比畫畫聊了幾句,李培東突然想到,村裡山清水秀生態好,可以打造「美麗」農莊發展鄉村旅遊,鄉親們就地致富才是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好路子。

  村兩委班子匯報,大通縣積極對接青海省旅遊扶貧項目,用各色花卉將山坡鋪成花的海洋來打開財富之門的規劃躍然紙上。為解決「花海」建設用地問題,村兩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了109戶村民的800畝土地,栽植了福祿考、鳶尾、玫瑰等30餘種觀賞花卉。

  李培東從自己的駕校借出1000萬元資金,鄉村兩級黨員幹部多方籌資,共投入1500餘萬元建起了觀景臺、中心花壇、休憩長廊、仿古景區山門等配套景觀,完成了道路硬化及停車場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2016年7月,邊麻溝花海景區正式開業,僅僅3個月,門票收入就達到140萬元。「花海」飄香,帶動30戶村民發展鄉村自助遊,10戶村民開起農家樂、特色小吃攤位,戶均日收入1000餘元。景區還吸納50人穩定就業,月工資2000餘元,其中包括10戶貧困戶。

  今年40歲的楊進生去年剛娶了媳婦。他說,父親在景區管理停車場,他和母親搞綠化,全家一年收入達到10萬元。大家心裡都攢著勁兒比誰家日子過得好,連鄰裡矛盾都變少了。

  強支部 再奮鬥

  「近幾年邊麻溝村各項工作有大飛躍,這和李書記帶領的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分不開的。」70歲的老黨員侯秀蘭說。

  從2011年起,李培東和村黨支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全村32名黨員嚴格參加固定黨日活動,研究解決一段時期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村幹部要有敢擔當、能作為的意識,跟黨走幹實事,千難萬阻都不怕。」李培東說。這幾年,生病的村民有支部出面聯繫醫院,鋪設排水管由黨員帶頭先挖開自家的宅基地,植樹造林、幫困濟貧,黨員幹部都走在前頭。

  「老百姓是土壤,基層黨組織是根系。」邊麻溝村在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的同時,還注重把年輕有為、有開拓精神、致富能力較強的農村黨員培養為村幹部,2017年,村裡發展了8名年輕黨員,都在村集體產業中發揮各自特長服務群眾。

  「這樣的班子讓人放心,邊麻溝村也是鄰村爭相學習的樣板。」朔北藏族鄉黨委書記黃玉珍說,目前,東西部合作項目中南京對口支援西寧在邊麻溝村打造青海首個美麗鄉村示範點項目正在進行中,多來一批李培東式的帶頭人,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青海大通一家四口被殺 警方正全力調查
    【青海大通一家四口被殺警方正全力調查】2月9日12時30分許,西寧市公安局接到群眾報警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多林鎮吳仕莊村114號一家四口被殺死在家中。接警後,警方已迅速趕赴現場處置,目前,民警正在進行現場勘查。
  • 中國唯一土族自治縣的「新鮮事」與「外來人」
    中新社青海海東6月17日電 題:中國唯一土族自治縣的「新鮮事」與「外來人」   作者 魯丹陽
  • 青海最能讓人犯暈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一城關鎮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四新莊鎮、上新莊鎮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九馬營鎮、馬營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接白雲天不墜,林連群峰湧綠浪」是鷂子溝真實的寫照。,位於門源回族自治縣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
  • 土族--民族服務
    據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共有土族20.44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3.63%;佔全國土族總人口的85.4%。其中,互助土族自治縣有57147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有35400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有43000人,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有7400人,樂都縣有8200人,其餘散居於全省各地。  甘肅省也是我國土族的居聚地區之一,共有21239人。
  • 大通縣概況--青海頻道--人民網
    大通概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屬省會西寧市轄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00°51′—101°56′,北緯36°43′—37°23′之間,地處青海省東部河湟谷地,祁連山南麓,湟水河上遊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
  •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東溝饃饃富了一方人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1月7日一大早,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溝鄉龍二村的保廣梅就把前一天做好的「青海大月餅」仔細地包好,放在車上,去鄉裡參加「舌尖上的塘拉灘——東溝鄉第三屆土族民俗傳統饃饃大賽」。
  • 「夜讀」流變中的青海民間舞蹈(四)
    回族舞回族民間舞蹈主要指的是回族宴席舞,是古老的民間舞蹈形式,在我省的流傳和分布地域很廣。主要流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等。宴席舞在我省回族地區流傳比較有特點的節目有:《白鸚哥》《綠鸚哥》《上山打柴》《蓮花落》《虎狼馬》《小紅拳》《老爺抽刀》《鳳凰展翅》《打蓮花》《長高鳥》《鴛鴦樓》等。《白鸚哥舞》「白鸚哥舞」又稱「菜曲兒」,主要流傳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海東市的化隆回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部分回族聚居區。
  • 青海的「花兒會」知多少
    「花兒」是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廣大地區的民歌,譽為大西北之魂。青海是花兒的重要傳唱地區,歷史悠久,曲令眾多,歌手輩出。青海是「河湟花兒」的發祥地之一,大通則享有「花兒之都」的美譽,「花兒」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曲調高昂優美,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
  • 青海春天喚你來賞「花季」之美
    各位小主跟隨《美麗青海》一起來領略下春意酥懷的高原多彩的幕簾,欣賞絲毫不亞於江南的美景吧!  貴德梨花——美景喚你款款來  還記得去年黃河谷地的梨花爭豔嗎?去年沒有看夠流連忘返的你,今年還不趕緊排好出遊行程,來看四月中旬,在貴德梨花節的美景。您可以穿越高速自駕四十來分鐘快速到達貴德縣。
  • 西寧南北山:青海綠化的亮麗名片
    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紅崖村東山綠化點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機械挖樹坑。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紅崖村東山綠化點工作人員在為栽種的樹苗澆水。本報實習記者 吳雪 攝5月,站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紅崖村東山一處較高的地點俯視,眼前的景色一定會讓你驚嘆。東山仿佛變成了綠色的「梯田」,植樹區呈階梯狀自下而上「攀」至山頭,隨風搖曳的樹苗與植樹者們一同裝點著這座曾經的荒山。再細看每一級階梯,山地被均勻地分成若干個方格,仿若鑲嵌在東山上的棋盤。
  • 第十七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在大通開唱
    7月26日,青海「黃河·河湟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第十七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暨第十一屆大通老爺山「花兒」會,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火車西站廣場開唱。  當日上午,大通縣豔陽高照,千餘名觀眾喜聚演唱會現場,領略來自省內外「花兒」唱將的風採魅力。一首《上去高山望平川》拉開演唱會序幕,悠揚的「花兒」曲令迴蕩在這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青海西寧黑泉水庫旅遊景點介紹及附近景點介紹(圖)
    西寧黑泉水庫景點介紹 黑泉水庫,位於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寶庫鄉227國道旁,是西寧人城市用水的水源地。 水庫周邊景色宜人,有神秘的落日神光和天然水蝕彌勒佛像。是青海旅遊北線的景點之一。從西寧行走227國道前往門源時會路過這裡,水庫周圍環境優美。
  • 青海互助土族風情園景點介紹
    土族是我國青海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互助是我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信仰藏傳佛教,能歌善舞,服裝富有民族特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間節日,互助旅遊區內多舉行「花兒演唱會」。
  • 大美青海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西寧市:城東區,城中區,城西區,城北區,湟中區(魯沙爾鎮),湟源縣(城關鎮),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橋頭鎮); 海東市(樂都區):樂都區,平安區(平安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川口鎮),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鎮),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海晏縣(三角城
  • 位於青海省東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互助土族自治縣!
    互助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海東市北部,北倚祁連山脈達坂山,與海北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相接,東北與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永登縣毗鄰,東南與市政府樂都區接壤,南以湟水為界,與平安區相望,西靠西寧市大通縣,西南與省會西寧市城東區、城北區相接。
  • 「夜讀」丙申大石頭界碑考察記
    相金玉 攝初識大石頭4月12日,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牽頭,縣文物局、檔案局、史志辦、青林鄉政府等部門組成的考察組前往全家灣村實地查看這塊大石頭。全家灣村坐落在青林鄉政府西北6.8公裡處,東南與白土埡壑村接壤,西北靠近柳林灘村,海拔2900米左右,全村總面積9.04平方千米,城西(城關鎮-西海鎮)公路貫穿全境。
  • 三川土族兒女歡慶巴依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13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二屆「青海年·醉海東·民和民樂鬧新春」活動官亭分會場啟動儀式暨土族第二屆「巴依兒」藝術節在喇家遺址廣場舉辦,拉開了民和三川土族兒女一年一度喜慶五穀豐登、憧憬美好未來的「巴依兒」狂歡節序幕。
  • 「西寧市」大通城關鎮至青林鄉公路改建完工
    城關鎮至青林鄉公路是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境內重要的一條縣道,道路起點接G227線K50+506(城關橋頭),途徑城關鎮、青山鄉、青林鄉三個鄉鎮,終點接大通至西海鎮公路青林鄉岔口,路線全長21.23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