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2020-12-17 娛樂昌茂1

魚糕,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俗稱楚夷花糕。它是採用魚糜、雞蛋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製而成的食品。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乃民間宴席待客之上品。

魚糕,屬於魚糜類產品。魚糜類產品,是以各種海水魚魚糜或淡水魚魚糜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製成的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結構合理、安全健康的一類深加工食品,其食品類型有魚糕、蟹棒、炸花、魚糜麵包、魚肉火腿、魚香腸和蝦餅等模擬食品。這種產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拼盤、壽司、火鍋的原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荊州自古盛產魚,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現代魚糕越做越為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雜燴丸子,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荊州魚糕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飲食習慣而積澱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

相關焦點

  • 地方特色 食魚不見魚 可人百合糕 荊州魚糕你知道的吧
    魚糕源於戰國,相傳戰國時楚都紀南城內有一家專門烹製鮮魚的酒店「百合鮮魚莊」,一年夏天,店主購進許多鮮魚,客人少,剩魚多,眼看魚肉將腐,店主急中生智,將魚肉刮成泥做成魚糕。食客嘗後覺得鮮嫩可口,皆交口稱讚。從此這家酒店便以經營魚糕聞名,遂被引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代,仍被列入宮廷菜中,據說乾隆嘗過荊州魚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 湖北:「非遺」美食荊州魚糕,魚含肉味,是當地人記憶中的美味
    辛苦了一年,追夢了一年,又到新的一年了,這次就帶你去湖北荊州走走看看,看看荊州魚糕這道還未入選楚菜的名菜。借這道湖北名菜,討個好彩頭。荊州的年味,離不開它。過去,這裡的春節,年味非常濃鬱,貼春聯,趕做年菜,還有舞龍舞獅……而每到年夜飯開席的時候,只要吃上一口荊州魚糕,一整天就都滿足了。說起魚糕,那可是所有年菜裡,荊州人最愛的美味。魚糕諧音「餘高」,寓意「年年有餘,步步高升」。千百年來在荊州一帶,逢年過節,魚糕都是宴請賓客必須有的一道大菜,並有「無酒不成宴,無糕不成席」的說法。
  • 荊州魚糕美名揚 好吃的「秘方」原來在這裡!
    荊州魚糕魚糕,俗稱荊州花糕,「頭子」菜,是荊州市傳統名菜之一,作為荊州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魚糕不僅好看好吃,魚糕還有「飛黃騰達」的意思。其諧音「魚高」也有「年年有餘,步步高升」的寓意。魚糕的做法美食達人劉德建先生,就給大家親自製作了《荊州魚糕》。 魚糕魚糕,首先主料就是鮮魚。每次製作魚糕前,劉德建都要親自到農貿市場挑選大湖裡的草魚作為製作魚糕的原料。 製作魚糕的大魚8斤有餘,清洗去鱗去雜。
  • 4000年歷史,17個朝代,這道菜為什麼能成為帝王的「寵兒」?
    「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乾隆當年脫口而出, 成了荊州魚糕流傳至今的招牌。 從古至今,作為荊州八珍之首的荊州魚糕一直都是帝王的「寵兒」。 最早可以追溯到堯帝時期,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成為楚宮廷頭道菜,之後盛於宋,美於清,歷經中國17個朝代,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 軟嫩而鮮香的「魚糕」,唯荊州最正宗,其做法也多樣!
    魚肉糕也因為這件事,在荊楚一帶開始流傳起來,等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魚肉糕已經成為了楚國宮廷之中的一道頭菜,而到了清朝的時候,魚肉糕依舊是一道宮廷之菜,就連乾隆嘗過這荊州的魚糕之後,也脫口而出一句「食魚不見魚」,但是也因為他的後一句「可人百合糕「,讓這荊沙魚糕也有了另外一個「百合糕」的稱呼。
  • 千萬別跟荊州人比吃魚,他們吃魚都不吐刺
    從荊州魚糕的做法可見一斑,能把一條普通的魚吃出這種繁瑣精細的花頭來,可見那句「千萬不要跟湖北人比吃魚」,半點不假。——盒鮮姑」湖北荊州自古是魚米之鄉,盛產魚鮮,都說荊州人吃魚厲害,有「吃魚不見魚」的本事,這還真不假。
  • 身邊的非遺·美食篇: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舜妃創魚糕後的千餘年間,魚糕越做越精美,不僅一直都是宮廷名菜,在民間流傳也越來越廣。在荊州一帶,色彩絢麗、營養豐富、入口滑爽、回味綿長的魚糕,是廣大群眾賀年過節、宴請賓客的第一道菜餚,俗稱「頭菜」。清朝時期,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 吃魚不見魚,長江流域延續千年的獨有風味!
    這道美食名曰「魚糕」,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俗稱楚夷花糕,它採用魚糜、雞蛋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製而成。 荊州魚糕,就是這樣一道楚地延續了千年的盛宴大菜,它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聞名;整體「晶瑩潔白,軟嫩鮮香,有韌性,對摺不斷」著稱。
  • 5月,吃魚吃肉都不如喝這個湯,簡單好做,清熱解暑還特鮮美
    現代人越來越注意養生,餐桌上總是少不了湯,夏天,長時間燉煮的雞湯、骨頭湯等都不受家人喜歡,反而是清淡爽口的冬瓜湯更受歡迎。冬瓜是常見的蔬菜,營養價值豐富,含有較多的VC,低熱量不含脂肪,常吃冬瓜有清熱解暑等功效。光用冬瓜煮湯有點單調,我還加了一塊魚糕。魚糕可能很多人不了解,這是湖北荊州特產。
  • 中國傳統宴席上的魚
    無論是招待宴席,還是家庭小宴,魚都是一道離不開的美味。魚更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象徵著"年年有餘"。 過年食魚的習俗,長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夜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一),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 湖北荊州特色美食:魚糕,很多荊州遊子心中的家鄉味道
    荊州魚糕,湖北省荊州市特產,荊州很多地方的宴席上少不了這道地方美食的身影,現代魚糕越做越為精美,人們用魚和肥膘肉做糕,再用豬肉、山藥等製成肉丸。肉丸墊底,魚糕放在上面,最後以肚片、腰片烹炒蓋帽,多菜共碗,俗稱花糕、雜燴丸子,是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
  • 打卡古城荊州的特色美食
    用兩道不同溫度的油來炸鱔魚,保證口感酥脆,待炸至金黃,再掛上糖醋黃汁。一道人間美味從此傳世。荊州龜這道菜源遠流長,戰國末年,《楚辭·大招》中開列的宴席單,列有較多的水鮮菜式,其中尤以荊沙龜最具風味。龜歷來都是公認的滋陰涼血潤燥之品。
  • 天南地北美食薈萃,品味舌尖上的湖北
    湖北菜也稱鄂菜,古代稱作出彩或者荊菜,是我國最古老的菜系之一。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地,經過漢唐數代,於明清時逐漸成熟。在屈原的《楚辭》中就有記載楚王宮中設宴的二十多道楚地名菜,是我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宮廷菜。湖北由於位於我國中部,南來北往的人數眾多,湖北菜也就逐漸吸收各地菜系特色,集四方美味的特點,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在湖北菜裡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
  • 舌尖上的湖北之荊州吃貨的人氣攻略
    在製作中,廚工又不斷改進,質量越來越好,曾譽滿京城,連皇親貴戚也派人前來購買。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沙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
  • 舌尖上的荊州—優生活吃貨聯盟大推薦
    在製作中,廚工又不斷改進,質量越來越好,曾譽滿京城,連皇親貴戚也派人前來購買。 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沙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
  • 「吃魚不見魚」崇湖魚糕,27日到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品鑑接洽
    荊州魚糕,素有「荊州八大菜餚」之首美譽。崇湖魚糕,以吃魚不見魚,魚含肉味,肉有魚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營養豐富、回味悠長。坊間,魚糕諧音「餘高」,寓意「年年有餘,步步高升」。相傳,荊州魚糕始於舜,臻於楚,盛於宋,歷經中國17個朝代,有著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從楚至清,一直是宮廷名菜。在荊州一帶,喜慶宴會、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魚糕必是宴請賓客的一道大菜,「無酒不成宴,無糕不成席」的說法。
  • 有一種味道叫荊州!這份荊楚美食地圖,拿走不謝
    近年來,湖北省推動楚菜創新發展,於2018年啟動《楚菜標準》的編制工作。今年12月3日,第三節楚菜美食博覽會在武漢舉行,當天的楚菜產業發展大會上,發布了首批21項《楚菜標準》,其中包括荊沙甲魚、排骨藕湯、洪湖鴨燜蓮藕、雞茸筆架魚肚等多道耳熟能詳的荊州招牌菜品。這幾道招牌菜,讓荊州美食再次引人關注。但讓人回味無窮的荊州菜餚遠不止這些。
  • 20年前,農村宴席中最常見的這4道菜,原來有這些特殊的「寓意」
    20年前,農村宴席中最常見的這4道菜,原來有這些特殊的「寓意」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不管是宴請賓客還是紅白喜事,都會講究一個「吉利」一般為一桌子菜不能為單數,最好是八道或者十二道菜最佳,小編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哪家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