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酒店前臺的電話聲響,打破了塘下鎮海安辦事處某集中隔離點片刻的寧靜。塘下鎮人武部副部長兼海安辦事處黨委委員李安榮接起電話,連聲道:「好的!稍等!我馬上想辦法!」連日來,這樣的一幕在此隔離點頻頻發生。
從2月3日進駐該集中隔離點至2月16日,作為負責人的李安榮已經連續工作了10餘天,與同事每天24小時輪流值守,成了這個集中隔離點的「超長待機戰士」。登記入住、每日三餐、測量隔離人員體溫、消殺汙染區、處理隔離區生活垃圾、落實跟蹤隔離對象基礎疾病……這些都是他和同事們每天的日常工作。
「一開始根本不敢離開前臺,隔離對象剛入住,不適應是正常的,要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回憶起剛進駐該隔離點的那段時間,李安榮笑著說,「能睡五六個小時就很滿足了,有時候真的覺得困,靠在椅子上就睡著了。」房間電線跳閘了、馬桶堵塞了、生活物資不夠用了……往往剛接聽完這個電話,那邊又有新的問題等待解決。小小的臨時黨支部發揮了大作用,全體工作人員盡全力保障隔離對象在隔離點的生活不受影響,在李安榮的帶領下,該隔離點還制定了「一日生活制度」,對用餐時間、垃圾丟放時間、封條開放時間等做了明確規定,漸漸的各項工作變得條理清晰,隔離點的運轉也更加有序了。
突如其來的隔離難免讓很多人煩躁、不安,甚至不理解。李安榮記得有個隔離對象辦理入住後,一直撥打前臺電話不停歇,反覆強調自己並未接觸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擔任「大堂經理」的李安榮擔心對方情緒不穩定,便添加了其微信耐心勸說、消除其恐懼,並告知對方目前正處於戰「疫」的關鍵期,集中隔離可以最大程度切斷傳播源。「隔離對象的防控意識不斷強化,給了我們很大信心。」李安榮告訴記者。
「我的『戰友們』也很給力,這些天真是難為他們了。」說起和自己一起奮戰在隔離點的同事們,李安榮的話語裡滿是愧疚。原來,由於該隔離點臨時入住55名隔離對象,原先的房間數量已無法滿足,經臨時黨支部會議決定將第三層工作人員的房間全部騰出來給隔離對象們住。
那工作人員該如何休息呢?酒店大廳裡收納整齊的睡袋便是他們的「蝸居」之一。2月4日晚,李安榮等人「搬」進了睡袋,誰知這睡袋一睡便是10來天,這身外衣褲一穿便是半個月。
隔離點工作困難重重,從早期的社情矛盾解決、隔離者思想疏導,到後來的隔離點日常工作,提到這些,李安榮總是輕描淡寫地說道:「我是當兵出身的,這算不上什麼。」2月16日下午,該隔離點隨著剩餘13名隔離對象的轉移而撤銷,李安榮又奔赴下一個抗「疫」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