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夢路旅行 | 發掘最深度有趣的出境旅行內容 -
在臺灣,廟是神明的家,臺灣廟宇所供奉的神明非常多元,如媽祖、關帝聖君、俗稱為三太子的中壇元帥等等,信徒到廟裡燒香拜拜,祈福求財、卜問吉兇、祈子改運,是信徒們生活中希望之所寄。
廟宇的廟會或謝神活動,通常在被稱為「廟口」或「廟埕」的廟前廣場進行,民間謝神是對神明的保佑或賜福表示感謝,重金邀請戲團及各地的「陣頭」在「廟口」演出,有時還會出現數個戲團及「陣頭」在「廟口」同場競技,形成「拼場」的熱鬧景像。
廟口的演出都採開放式,人神同樂。也正是因為廟會帶來的熱鬧人氣,也讓越來越多的商販聚集於此,廟口的夜市中販賣商品多元,而小吃攤可以說是其中的主軸,有許多極富特色並大受歡迎的小吃,如炸雞排、魯味、紅豆餅等,還有一些遊戲攤,如套圈圈等,一切隨興,無拘無束,形成自由熱鬧的廟口文化。
(點擊查看:讓你口水不止的12種臺灣創意特色小吃)
臺灣沒有找不到美食的地方,加上廟口文化傳統,可以說,只要是在市中心的寺廟附近,你就能尋覓到美食。
最出名的廟口文化代表地,就是位於基隆市的基隆廟口,但是除此之外,在臺灣的很多城市,你都能尋覓廟口文化的蹤跡。如果你有機會去一趟臺灣,有一些寺廟是你一定不能錯過的。在尋覓美食的同時,你可以最貼切地感受到廟口文化對於臺灣人生活的印象。如果能趕上一場廟會,那就太幸運了!
基隆
基隆奠濟宮建於清光緒元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它的廟口小吃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1895 - 1945年)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
而基隆廟口,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仁愛區的小吃市集,以奠濟宮為中心聚集,是全臺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這裡全天24小時都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當地人口中所說的「廟口」指的就是這個地方。而這裡也成為了廟口文化的一個代表地。
北港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是一座主要奉祀媽祖的廟宇。
「北港迎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年度盛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九這天,北港家家戶戶都會辦桌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繞境隊伍出發後,北港街頭鞭炮聲四起,信徒即知道媽祖繞境的祭禮行列出巡了,沿路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聖駕,這在別處是很少見的。
鹿港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創建迄今已逾四百餘年,是臺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由於坐落在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的鹿港,故寺廟建築,一梁一柱、木雕、石雕、彩繪皆出自於名匠之手。華美至極,處處盡顯其豐富的歷史人文風採。
天后宮所在的街道就是一條熱鬧的街道,美味可口的小吃和古色古香的器物隨處可見。
臺北
士林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舊稱芝蘭廟,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大南路的遠近馳名士林夜市內。近年,廟前空間開始變得侷促繁雜,又因位於士林夜市內,被周圍合法攤販包圍,漸漸失去大廟的恢宏格局。
士林夜市原本是以小吃與攤商而興起,迄今仍以此為主;然而由於士林夜市的規模與商機極大,周邊地主紛紛開設店面趕上商機。在攤販並未完全合法的城市裡,士林夜市與其他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維繫著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成為臺北人夜生活的經常去處。
臺北
饒河街觀光夜市,又稱饒河街夜市、饒河夜市。滿語意為「禽獸眾多之地」。是臺北市著名的觀光夜市之一,也是臺灣繼華西街觀光夜市後第二座觀光夜市。
松山慈祐宮就位於饒河街夜市的附近,俗稱「松山媽祖廟」,而夜市的興起也是因為這座廟的存在。
◥◣◢◤◥◣◢◤◥◣◢◤
廟口文化對於臺灣人有深刻的影響,隨之,也有不少關於廟口文化的電影出現。
艋舺 (2010)
這部電影以臺北萬華(艋胛)地區為背景,描述了生長在廟口附近的幾個家族的故事。
陣頭 (2012)
「陣頭」是臺灣特有的鄉土祭祀文化,而這部電影講述的內容就是關於從事於這些祭祀活動的人們。
◥◣◢◤◥◣◢◤◥◣◢◤
關於廟口的記憶,存在於很多人的腦海中,是童年時期最繽紛的色彩。
「和朋友談起臺灣的廟口文化,人人有不同的回憶,為童年增添不少歡樂色彩。臺灣廟宇雕梁畫棟古色古香,供奉的神明非常多元化,如媽祖、關帝聖君、俗稱為三太子的中壇元帥等等,廟算是神明的家,廟前的廣場又寬又廣,表示對神明恭迎的敬意,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到廟裡燒香拜拜,祈福求財、卜問吉兇、祈子改運,是信徒們生活中希望之所寄,萬炷清香,心靈隨著香菸嫋嫋而沉靜。
但廟外的廣場,擺攤演出都採開放式,人神同樂。平日聚集了攤販市集,節慶更塞爆了人潮,宋江陣、八家將、乩童附身跳砍、各路神轎進香團致意、木偶戲歌仔戲,童玩、各種小吃攤、棗仔糖、賣枝仔冰等熱鬧非凡。孩子跟著湊熱鬧,因此童年回憶常常和廟口文化有許多關連,拿著板凳到那兒看歌仔戲木偶戲,看人練拳賣膏藥,吃各路鄉土小吃,只可惜口袋裡常常沒甚麼錢,只能看大人們熱鬧了雙眼,驚豔了味蕾。
小小的個兒擠在人群中,就等著表演開鑼,拳師,赤膊上身,一邊吆喝,一邊比劃,手持著一把大關刀,一旁布旗子歪歪斜斜寫著「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地上擺著瓶瓶罐罐,以及各種膏藥。賣的藥好像都是有病治病,甚至可以治百病,無病可以強身的黑藥丸,用法簡單明了:「如果眼睛痛,就塗眉毛,牙齒痛,就塗下顎,肚子痛,就塗肚臍。」我最怕看到賣蛔蟲藥的,攤前會有好幾罐福馬林玻璃瓶,裡面裝蛔蟲,會指著我們瘦瘦小小的孩子,說要吃那種藥,打死肚裡的蟲,蟲死了能從肚子拉出來。」
往期內容精選
回復【沙漠】 | 或點擊 徒步穿越撒哈拉的勇氣故事
回復【臺灣】 | 或點擊 臺灣創意小吃,餓時勿進
回復【紐約】 | 或點擊 給紐約的12封情書
回復【2015】 | 或點擊下半年最周詳的旅遊計劃
回復【羅馬】 | 或點擊 15招羅馬省錢攻略
回復【夏天】 | 或點擊 9處你意想不到的避暑勝地
回復【英國】 | 或點擊 告訴你英國最逗比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