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找來三位女性旅行達人,想和她們聊聊旅行。這三位分屬70、80、90三個不同世代,有著截然不同的旅行經歷和旅行追求,但她們之間卻有著一個共同點:喜歡一個人旅行。
萬物獨立的時代,女生一個人去旅行早就不是什麼怪事,她們用什麼方式對待旅行,則會以什麼方式對待自己,可鹽,可甜。今天我就把她們的故事說給你聽,每個女孩都該有一場「一個人的旅行」。
Sofia
Sofia算是最早的一批旅行博主,因為常年生活在義大利,她對國外各處小眾景色了如指掌,這也是不少粉絲追隨她的原因。像是大西洋神秘的亞速爾群島上,那場最壯觀的繡球花海;或是在瑞士邂逅日內瓦湖畔的五月「香雪」;又或者每晚睡在200噸巨石下的葡萄牙古村……這些大多數人從未涉足、甚至從未聽聞過的秘境,都是屬於Sofia一個人的遠方。
Sofia說一定要放上這張她在亞速爾的最強自拍
獨自旅行,除了有更多時間去發掘新鮮的小眾玩法外,還有更多機會結識那些陌生人,對Sofia來說,能在旅途中收穫一場短暫相知,絕對是值得珍藏的回憶。
令Sofia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西西里的小漁村Cefalu,她竟偶然與一位老漁夫在大海中央聊起了各自心事。「那裡有一片極誘人的海,我在岸邊偶然和一位漁夫聊了幾句,他便邀請我到海中央去看看這座城市。「他們離港越來越遠,也聊得越來越多,包括家庭、愛情、事業,好的壞的都在短短航程中聊了個遍。Sofia現在回憶起來也疑惑:「我怎麼會跑到地中海的一條漁船上,跟一個老漁夫拉家常?也許是你知道你們不會再見面,所以反而更坦誠。」Sofia感嘆道。
那位漁夫和海中央的景色
如果看過Sofia的微博或朋友圈,你會看到她畫筆下的不同城市,她會在旅行中的不同國家學畫畫,每個地方的畫法和派系都不相同,這讓Sofia樂在其中。
還記得她曾在義大利北部科莫的一次展覽上看到了一個廣告:義大利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植物科學畫畫家Maria Rita Stirpe女士將在義大利南部Ischia島的莫爾泰拉花園裡開課,參加者將住在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花園裡學習一周。南義大利的海島、英國作曲家的神秘花園、著名畫家的繪畫課程,Sofia一下就被這個完美旅程吸引了,於是便立刻行動。
Sofia筆下的城市
「到了那,我卻發現大門緊閉著,於是突然想起BBC的記錄片《義大利花園》裡,著名園藝師、作家、電視主持人Monty Don也曾吃過這樣的閉門羹,那時他打開牆上的一個壁櫥,拿起裡面的電話自我介紹,那門就徐徐打開了。幸虧我看過片子,依葫蘆畫瓢後那扇門果然開了!那一刻我恍惚覺得是不是穿越到了BBC的紀錄片裡。」
而走進花園後,這樣的錯覺更加延伸,「幽靜曲折的石頭小路兩邊,各種高低錯落的植物一派蔥鬱,山茶、桂花、扶桑、馬櫻丹、藍雪花等溫帶和亞熱帶花草,還有更多的是我叫不出名字的熱帶植物;頭頂上,掛滿的檸檬、橘子、柚子顫悠悠地搖著,樹下是蔓生的灌木和畫著神秘曲線的各種蕨類,一些樹幹上還寄生著其他植物,這真的是一個植物畫家的秘密花園。」
Sofia習慣把各種各樣的旅行經歷都記錄在博客裡,這次也不例外,對她來說,途中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小插曲,是自己的人生正在講述著新故事。
Sofia學畫時的作業
正在上畫畫課的大家,Sofia在這個花園裡的另一大收穫,就是認識了這群有趣的同學們
菲 菲
如果沒有出發,
就是還不夠愛旅行。
在菲菲眼中,旅行的意義很簡單,就是滿足愛玩兒的心。「很多人總在嘴上說自己很喜歡旅行,但我覺得只要沒出發就還不算愛,畢竟旅行的門檻並不高。」
獨自旅行,對菲菲來說也是常態,「但我並不是刻意要一個人旅行,這只是我的不妥協。」菲菲說,她覺得旅行是為了到達,至於是和誰一起到達就不那麼重要了。可以是愛人、家人、朋友,更可以是自己。「我希望我們都只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菲菲的旅行總是接地氣得很,不打卡,不網紅,不趕行程,而是追尋著城市的煙火氣。這聽起來或許不夠驚險刺激,但卻是最快速融入一座城市的方法。
「我喜歡去不同城市逛菜市場,也會參加當地的一些廚藝課。」在菲菲看來,能在旅行途中學會一道在地美食,算得上是很特別的收穫了。譬如她就曾去到印度一個當地人家,體驗真實的印度料理日常。「在印度必須是學做咖喱啦,而當地人的做法不像我們是用咖喱粉、咖喱塊等半成品調料,他們真的是用不同香料來熬煮出咖喱,味道大有不同!」
從菲菲描述的咖喱香氣中足以想見她對一場旅行地道程度的關注,在每次出發前,她都會提前聯繫一些當地人,或者是在網上找到的留學生,或者是Airbnb的房東,希望能從他們那獲取真實有特色的旅行攻略和好玩去處。「我不太喜歡網紅景點,其實大部分網紅博主也是第一次去那裡旅行,他們並不一定真的了解哪裡最好玩。」
菲菲就記得在去以色列之前曾看過不少推薦遊記,很多人都說它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甚至還有「世界上有十分美,九分都給了耶路撒冷」這樣的評價,菲菲卻不認同。
在她看來,以色列是個比較沉重的國家,常年有諸多和宗教信仰相關的戰爭,整個城市的氣氛也略顯壓抑。對於以色列,美的意義是來自宗教,可一般的遊客很難感同身受那種美。
「如果真有這種『九分美』的地方,我覺得應該是紐西蘭。」菲菲回憶起來,紐西蘭有絕美的風光,又因為是高福利國家,社會秩序穩定,城市氣氛平和,人們追求的都是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狀態,每個人都有著充足的安全感,甚至你自己在紐西蘭的荒野裡也不會有任何危險,因為那裡沒有蛇蟲鼠蟻和大型哺乳動物,這樣的地方才足以讓人羨豔到想留下。
菲菲鏡頭下的紐西蘭
其實,菲菲對紐西蘭的喜歡,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對自由的嚮往,就像她一直以來都不對旅行做太多限制,甚至也不會做好極其詳盡的攻略,對她而言,旅行這件簡單的事不應該太複雜。「很多人出遠門前會很恐慌,會寫一堆待辦事項,但對我來說,一本護照、一個錢包就可以出發了。畢竟現在世界各地都買得到泡麵,你總有口飯吃對吧。」
阿 魚
在還未找到自己的形狀之前,
旅行是我梳理人生的方式。
阿魚曾一個人在英國念書,因為學習節奏快,又要獨自適應異國生活,旅行成了她逃脫日常和發現自己的一種最好方式。「如果最近壓力太大了,或者遇到某個很難解決的瓶頸,我就會自己出門放鬆一下,在一座沒有任何親人朋友的城市裡,只有外面的世界能很快治癒我。」那些年,英國周邊的城市幾乎快被她走遍,一個人,一個小背包,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背包客的小女生就這麼玩出了幾場難忘的旅行。
阿魚鏡頭下的冰島、法國尼斯、英國萊斯特
從少女時期起就心心念念的冰島,至今依舊是她最愛分享的旅行目的地。「雖然冰島現在已經沒那麼神秘,當地的旅遊業也開始有點商業化,但我還是很喜歡它。」在阿魚看來,北歐的城市氛圍不那麼喧鬧,人與人之間也保持著一種剛剛好的度。「在冰島時,一位同行的美國人總會在路上和我們談天說地,問你來自哪裡、為什麼來這……但那位來自冰島當地的司機就很不同,他會對你有幫助和問候,但始終與你保持著一種距離。」
阿魚是那種不喜歡過分親密的人,故而北歐人的界線感讓她無比舒適,在這裡,人與人的疏離不被排斥,反而是種優雅的習慣,哪怕是走在路上,阿魚也常在心底發出「這裡真是太適合我啦」的小小歡呼。
冰島9-10點的日落
常常,在一個人的旅程中,阿魚也給自己設置一些小挑戰。比如被她視作「很酷的記憶」的冰川徒步——冷峭的冰川令她好奇非常,但直到真的攀走起來才覺得有一點恐懼,「真正到了那,我開始佩服起做這項極限運動的人,因為真的有很危險的時候,整個過程我都有點忐忑,但還好,大自然給了我勇氣。」
阿魚說,那周圍極度空曠、極度安靜,而她就這樣被冰川包裹著,非常認真地只做著一件事,那種感覺好極了。再加之冰川上不能隨處亂走,要根據冰川的厚薄來選擇路線,所以每走一步,都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大自然,阿魚越回憶越興奮。
類似這樣令阿魚印象深刻的旅行也發生在荷蘭。「其實歐洲很多城市都給人感覺差不多,但荷蘭很不一樣,那裡似乎是一個沒有禁忌的地方,比如有光明正大的『紅燈區』、大麻是合法的、同性戀也不用遮掩。」
面對這些,阿魚感嘆,相比起英國的保守,荷蘭開放的姿態讓她了解到另一種世界觀,對事物的百無禁忌,其實也反映在每個荷蘭人的人生裡,不對太多事情設限,也就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解禁。這些在旅行裡學到的東西,都讓阿魚越來越清楚要如何認識自己、認知世界,在她還未形成自己的形狀之前,這些在旅行中遇到的人事物都在為她的人生做著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