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農業現代化的生動...

2020-12-14 中國日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掃描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掃描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管建濤、王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一個「金扁擔」的故事。當年,農民們談起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境界更高的願望時說,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說。「金扁擔」的故事引發了大家深入思考。

新華社記者近期採訪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挑上「金扁擔」。各地不斷調整優化農產品結構,提高抗風險能力,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夯實穩產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現代化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瞄準「吃得好」

大農機在黑龍江省濃江農場收穫水稻(2017年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拖拉機在哈爾濱雙城區進行機械化玉米播種作業(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在哈爾濱雙城區,拖拉機手使用自動操作設備進行機械化玉米播種作業(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初夏,三江平原秧苗青青。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種植戶申雲強站在地頭遠望,綠油油的稻田鬱鬱蔥蔥,一片生機。

前幾年,申雲強種的水稻是圓粒品種,每斤水稻只賣1.2元。「身邊不少人種長粒優質品種,每斤能賣1.5元。」 申雲強說,「大路貨」越來越不掙錢,今年改種了市場緊俏的長粒優質品種。

「水稻種植全程可追溯,大家買我們的大米,能知道是怎麼種出來的。」黑龍江省樺南縣梨樹鄉種糧大戶孫斌說,如果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產品結構,消費者就不會買帳。

孫斌今年流轉8400畝水田,其中4500畝種有機水稻,已籤訂銷售訂單,實現「未收先售」。

產量、收益有保證,品質也要更安全。今年,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近6000萬畝,其中綠色有機水稻面積達3200萬畝以上。

「現在不能只看量,還要看質。」提起農產品結構調整,黑龍江省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說,今年合作社按照綠色標準,種了11萬畝大豆,都是高蛋白品種,更適合做豆漿、豆腐等豆製品。

國產大豆主要用於製作豆製品,是城鄉居民植物蛋白消費的重要來源。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大豆主產區,面積佔全國近一半。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豆面積恢復到6000萬畝以上,進一步滿足國內大豆食用消費需求。

在河南省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的2100畝小麥迎來豐收。實測顯示,小麥畝產超過1300斤。在小麥播種之前,邱守先就和麵粉企業籤訂了合同,全部播種市場需要的優質品種。小麥收穫完,過秤後,由麵粉企業從地頭拉到加工廠。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處長李軍說,河南近年來不斷優化調整小麥結構,今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1350萬畝,訂單率超過90%,強筋中筋弱筋小麥結構更加合理,更能適應市場需求。

農產品品種、質量和安全需求持續提高,產糧大省農民們正根據新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產品結構,擴大綠色優質水稻、大豆、小麥種植。

告別「望天收」

黑龍江省樺南縣梨樹鄉種糧大戶孫斌(左)在樺南縣水稻分子育種研發中心溫室大棚查看育種水稻長勢(2019年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5月7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康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調試免耕播種機。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農民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的稻田中插秧(5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手機一點就能澆地、施肥,在山東省夏津縣新盛店鎮的高標準農田水肥一體化示範田裡,該鎮東風村黨支部書記李其河正在學習用手機控制設備。

「有了這套設備,即使遇到乾旱天氣,也能實現豐收。」李其河說,過去種地「靠天吃飯」為主,農業抗風險能力低,現在有了科技支撐,基本可以實現旱澇保收。

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提高抗風險能力的重大舉措。2020年底,我國將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

中原大地,小麥迎來豐收。河南省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說,今年豐收來之不易,先是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春管節奏,後來出現條銹病、赤黴病,又遇到乾旱。「專家指導預防病蟲害,田間有自動噴灌設備,保住了我們的收成。」

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離不開氣象服務。今年4月,黑龍江省多地出現降溫、強降雪天氣。樺南縣梨樹鄉種糧大戶孫斌在手機上收到氣象信息後,及時組織農民加強苗床管理。「如果沒有精準的氣象服務,秧苗受凍,生長受阻,抗病能力將明顯下降。」孫斌說。

目前,黑龍江省農業氣象服務體系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全省有17.2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及時接到氣象精準服務信息。

不斷發展的農業保險進一步增強農民抗風險能力。去年,黑龍江省遭遇長時間低溫寡照、多雨天氣。黑龍江墾區趙光農場種植戶李月剛種了300多畝大豆,平均畝產只有200多斤。

對這個產量,傳統農業災害險不會理賠。近幾年,趙光農場開展了「保險+期貨」試點。李月剛就是參保農戶之一,去年每畝大豆獲理賠50多元。

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啟軍說,「保險+期貨」模式規避了農民最擔心的受產量、價格、災情等因素影響導致收入減少的風險,增強了農民抗風險能力,未來將逐步擴大試點面積。

挑好「金扁擔」

農民在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的稻田中插秧(5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5月7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農民駕駛免耕播種機播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7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農民駕駛免耕播種機播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離不開機械化。在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稱的吉林省榆樹市,大型智能農機為農業生產提供堅實保障。

前幾天,榆樹市五棵樹鎮廣隆村的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完成了近1.5萬畝耕地播種。今年,這家合作社新添置了兩臺大型免耕播種機,耕作效率比過去提高了一倍多。

「一臺大型免耕播種機,能頂100人左右。」合作社負責人叢建說,這兩臺大型播種機用220馬力拖拉機牽引作業,一天能播種1500畝。今年,吉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超過90%。

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鐵馬」,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讓農民的「金扁擔」挑得越來越好。不久前,在黑龍江墾區新華農場的稻田裡,一臺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自主轉彎、自動對行,當地種糧大戶孫超切身感受到了智慧農業帶來的便捷、高效。

傳統高速插秧機一般需要三人配合,一人操控機器,另外兩人裝秧苗。孫超說,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省去一名機手,不僅節約了人力,還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

炎炎烈日下,河南省鄧州市小楊營鎮安眾村正上演一場農機「會戰」。金燦燦的麥田裡,大型收割機正收割小麥,打捆機緊隨其後回收麥秸。在數百畝連片麥田裡,「只見農機不見人」。

鄧州市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李符說,人工收割小麥,一個壯勞力一天最多收1畝,而普通收割機一天能收100畝小麥。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生產效率、效益卻大幅提升。

農業現代化,科技至關重要。告別傳統噴灑農藥除蟲的方式,洞庭湖之濱的產糧大縣——湖南省汨羅市不少農民走出了一條用科技推動生態種植的路子。走進汨羅市屈子祠鎮範家園村的千畝水稻種植基地,100多盞太陽能殺蟲燈像「衛士」一樣立在田埂上,這是汨羅市眾惠種養專業合作社今年新添的「秘密武器」。

「用了綠色防控技術,以後點燈不花錢,殺蟲不用藥。」該合作社負責人徐德飛告訴記者,太陽能殺蟲燈白天蓄電,夜間亮燈,田裡的害蟲受燈光引誘會「自投羅網」,達到節本增效目的。(參與記者:宋曉東、孟含琪、薛欽峰、張志龍、周楠)

在河南省黃泛區農場九分場,農機隊伍準備進入麥田作業(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在河南省黃泛區農場九分場,收割機在麥田中作業(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收割機在河南省西平縣二郎鎮張堯村的麥田中作業(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收割機在河南省西平縣二郎鎮張堯村的麥田中作業(5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相關連結:

「幹活挑著金扁擔」刷屏,你能讀懂總書記這些生動金句嗎?

「金扁擔」挑起「忘憂草」——一個貧困縣的農業現代化探索

挑起農業「金扁擔」,他們有話說——基層代表熱議鄉村振興關鍵詞

新華微評:讓人人都挑起「金扁擔」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食為政首——穩住農業基本盤增添發展底氣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食為政首——穩住農業基本盤增添發展底氣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題:食為政首——穩住農業基本盤增添發展底氣  新華社記者王丁、宋曉東
  • 錦繡小康|「金扁擔」 挑起幸福生活
    在梁家河的7年,習近平和當地農民一起生活、勞動,用扁擔挑水做飯。春天挑牛糞、羊糞上山,夏收時挑麥子走五裡山路,中間不休息……不管多累多苦,習近平從來不「撒尖兒」。通過勞動,他深切理解了貧苦勞動人民的生活窘迫,也萌生了對農業和農民的深厚感情。
  • 「頭條」「金扁擔」 挑起幸福生活
    剛到梁家河,習近平等北京知青和農民一起打壩、拉土、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什麼活都幹,扁擔是他們最常用的勞動工具之一。陝北的扁擔與南方的竹扁擔不同,竹扁擔挑東西時會產生形變從而起到緩衝作用,而木頭扁擔特別硬,沒有形變,把所有重量結結實實地壓在肩膀上。為了耐用,老鄉往往又會在扁擔中間增加一根木頭,這樣的扁擔就更沉。
  • 直播助農「金扁擔」 擔起更多致富夢
    原標題:直播助農「金扁擔」擔起更多致富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在農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講了一個關於「金扁擔」的故事。總書記回憶道:「我說,你們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麼更高的境界。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動態掃描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希望的田野,希望的春天——各地農業生產新動態掃描
  • 「金扁擔」,宜昌這麼挑!
    圖源 秭歸文化文藝他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養殖肉牛、開墾荒地種植冷水稻,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種植牧草,牧草變成了上百頭牛的糧食,也讓鄉親們的荷包變得鼓囊囊。種植高山冷水稻,發酵的牛糞是滋養土地的農家肥,豐收後的稻草變成了牛兒的飼料。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綠色銀行」發工資、「股東」分紅來敲門...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綠色銀行」發工資、「股東」分紅來敲門……——探索長效脫貧致富新機制見聞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陝西考察時指出,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建設「綠色銀行」、融入全產業鏈、貧困戶變「股東」……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一些地方圍繞穩定脫貧機制加快探索,走出了一條條長效脫貧持續增收的新路。
  • 種收裝備「科技範」 菸農挑上「金扁擔」
    李水平 小小的一條扁擔,承載著祖祖輩輩鄉親的希望。 曾經,鄉親們談起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境界更高的願望時說,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金扁擔」的故事,飽含著人民群眾對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的深切期盼。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 我的2035,不是夢!——品味幾位時代「築夢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我的2035,不是夢!——品味幾位時代「築夢人」的奮鬥與夢想  新華社記者牛紀偉、孫仁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在「中國號」巨輪上共同逐夢的你我,正在築就怎樣的未來?新華社記者走近不同年齡、行業的「築夢人」,聆聽大家奮鬥中的心聲和對未來的暢想。
  • ...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並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
    談脫貧攻堅:  「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他們的回答是——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吶!」  全場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  「我想,實際上這個目標也在實現中。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有這樣一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這條路。」
  • 江蘇常州:農民挑上「金扁擔」 機械「孵育」青秧滿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支持現代農業設備,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常州正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農業強市為目標,不斷提升智能效率,打造「常州糧倉」。   這類多功能一體化的農機,由金壇農業部門與省農科院聯合開發,在原有的插秧機上加裝噴滴灌,讓每個農戶都能立即「上手」。今年,金壇區約有100多臺插噴同步機耕耘田間。與此同時,農業部門也嘗試將更多智慧終端加載在農機上。
  • 江蘇常州:農民挑上「金扁擔」 機械「孵育」青秧滿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支持現代農業設備,持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常州正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農業強市為目標,不斷提升智能效率,打造「常州糧倉」。   這類多功能一體化的農機,由金壇農業部門與省農科院聯合開發,在原有的插秧機上加裝噴滴灌,讓每個農戶都能立即「上手」。今年,金壇區約有100多臺插噴同步機耕耘田間。與此同時,農業部門也嘗試將更多智慧終端加載在農機上。
  • 海安市西場街道:現代農業「金扁擔」挑起百姓致富夢
    「要像抓工業項目一樣抓現代農業。」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西場街道的主要決策者從脫貧經驗中汲取了新的執政智慧,提出用「現代農業『金扁擔』一頭挑起農民的『錢袋子』,一頭挑起鄉村振興動力後勁」的發展新思路。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體育課在悄悄「變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體育課在悄悄「變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題:體育課在悄悄「變化」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王菲菲、劉揚濤、魏弘毅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為黑土加「油」——「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為黑土加「油」——「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這樣保護  新華社長春8月4日電題:為黑土加「油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我國加強...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我國加強耕地保護推進「藏糧於地」  新華社北京6月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指出,加快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落地。  近日,新華社記者深入一些糧食主產區採訪發現,黑土地退化、地下水超採、土壤汙染等問題治理加快,耕地正重回綠色和健康,為穩定糧食產能、促進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 「大道康莊」吉林篇:農業金扁擔 挑起綠水青山
    「大道康莊」吉林篇  農業金扁擔 挑起綠水青山  劉紅、姚奕、任佳暉、梁秋坪、王天樂、李洋  「我那時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當知青時的日子。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擰成繩 渡難關——洪澇災區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一線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李松、姚子云、姜剛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精心謀劃災後重建,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 農民挑起「金扁擔」 倉廩盛滿「中國糧」
    這背後,一條「金扁擔」出了力。國家小麥工程中心主任許為鋼代表向科技日報記者揭秘:「如果沒有無人機噴灑農藥,沒有智慧水肥系統廣泛運用於春管,今年的豐收是無法想像的。」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數位代表委員、院士教授,他們認為: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正瞄準農業發展中的深層問題,從農產品結構、抗風險能力、農業現代化上發力,一舉撐起了國家糧倉,盛滿了百姓飯碗。
  • 土專家挑上「金扁擔」丨南通啟東70多位鄉土人才帶富一方鄉親
    土專家挑上「金扁擔」丨南通啟東70多位鄉土人才帶富一方鄉親 2020-12-26 11:15:09 來源: 南通網 南通啟東市惠萍鎮圍繞「強基、富民、創新」工作基調,加大鄉土人才挖掘培育力度,全鎮70多位種養殖專家、能手,農民經紀人,鄉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