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指導 豐富閱讀新天地 兒童閱讀研究課題論文
在新課程全面鋪開這樣一個大的教育背景下,最受人關注的是孩子。而處於所有人視線中心的孩子,他們關注的是什麼?是不需要動腦筋的動畫片,是電子遊戲廳,是嘈雜的網吧,是光鮮的明星,是攀比,甚至是所謂的「享受」。現實的社會在告訴我們一個嚴酷的現實,經濟化的社會對孩子在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大的負面衝擊。如何讓孩子的精神世界回歸到一個原來的位置,已經成為社會有責任人的共同思考的問題。而開展兒童閱讀,建設書香班級,就能夠把孩子的關注點引領到閱讀當中來,引導到與好書對話中來,引導到發展積極的個性、豐富精神世界當中來。書香班級的建設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開展兒童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下面將談談我們課題組在構建書香班級的幾點做法。
◆創設「三讀」
(1)晨間交流讀
「一天之際在於晨。」農村孩子早晨到校時間一般都較早,而學校組織正式上課要到8:00才開始,學生在這個時間段裡幹什麼,如何讓他們在這段時間裡過得開心而有意義呢?除了必要的打掃和鍛鍊外,我們讓實驗班學生在晨間相互自由地交流讀書體會,暢談讀書感受。交流可以是兩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幾人「同讀一本書」後的專題討論,也可以是「各讀各的書」後的大雜談;內容可以是說說書中的主要內容、印象最深的情節等,也可以講講自己讀書的收穫。同時每個星期至少兩天,教師到班級對學生進行晨誦指導。
(2)午間休閒讀
每天午飯過後是學生們最開心的午間休閒時間,此時,我們將所有的讀書陣地全都向學生開放,學生喜歡到哪兒就到哪兒,喜歡讀什麼就讀什麼,喜歡怎麼讀就怎麼讀,讀書已成為孩子們午間最好的休閒方式。同時每個星期至少兩天,教師到班級對學生進行午讀指導。
(3)睡前放鬆讀
為了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我們建議每個孩子都在家中的床頭放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每晚睡覺之前輕輕打開書本,慢慢品嘗一番,這既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又能放鬆一天緊張的心情,讓書香伴著孩子入眠。
◆活化書籍推薦
閱讀,對於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孩子,乃至將來,他們長成了我們這樣大的時候,或者到他們很老很老的時候。他們喜歡讀什麼樣的書,童年的閱讀選擇給他們一生的閱讀選擇就如同風向標的指向。然後,作為閱讀推薦者的我們,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場景,推薦合適的書本與孩子們共同閱讀,帶著他們走向美好的閱讀生活。在實踐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效果不錯。
(1)關注閱讀關注點
在推薦書本的時候,我們要關注孩子的閱讀關注點,多在孩子喜歡的類型中花些心思,進行篩選。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孩子們的閱讀關注點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主觀的、不成熟的。因而我們應該關注閱讀關注中積極的、有益的,而不是一味被孩子們牽著鼻子走。如我們可以聯繫當前的電影信息,聯繫合適孩子的,向孩子們推薦《哈裡波特》系列、《寶葫蘆的秘密》等動畫電影原著進行閱讀。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再現了有趣的情節,也豐富了想像。
(2)融合閱讀關注點
孩子們大多數喜歡漫畫,也就是喜歡讀圖。畫面的鮮豔,電影分鏡般的效果,畫面敘述的詼諧或激烈的場景,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漫畫有其有利的地方,也有非常讓人遺憾的地方。由於出版社的良莠不齊,大量宣傳暴力、色情以及低俗主題的漫畫流入校園,並且在孩子們手中「接力」,形成了校園裡一部分的傳統文化。抓住孩子們喜歡漫畫的心理,融合進我們閱讀素材的選擇趨向,向孩子們推薦優秀的圖畫書,以優秀的圖畫書來作一次善意、美好地引導。
在課題討論中,莊玲玲老師談了自己的指導感受:
我不贊同圖畫書只適合低段孩子的言論。一本好的圖畫書,它給高段孩子所帶來的啟發價值會更大。紐西蘭圖畫館員多羅西.懷特說:「圖畫書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人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所讀到的書中最最重要的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成人以後的想像力。」
我認為適合高段孩子閱讀的圖畫書應該具有較深的蘊含,畫面的整體性強,可以啟發想像力的。因而我們推薦:《爺爺的旅程》、《瘋狂星期二》、《愛心樹》、《三個強盜》、《失落的一角》等優秀的圖畫書。
我在自己的班級中曾圍繞著圖畫書開展班級讀書會。我採用多本圖畫書綜合介紹的形式,我那些六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那專注的眼神以及略有所思的神情,就已經在訴說圖畫書的神奇了。那以後,孩子們經常到我們來借圖畫書進行閱讀,並撰寫自己的讀後心得。漫畫書在我們班基本上流通不起來。
(3)提升閱讀關注點
隨著心理、生理的變化,孩子們關注的還有武俠類、言情類小說。那個奇幻的武俠世界裡有多少男孩的「俠客夢」,婉轉的言情小說裡藏著女孩們美麗的神往和酸酸的眼淚。但我對書店充斥著盈利目的而選擇的書籍不放心、不相信。那些武俠、言情小說對於孩子們來說,閱讀不僅太早,而且無益。這些小說中直接的文字表述,會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缺失一種童年感。
我們可以將孩子這種對故事情節、人物情感的關注點在我們閱讀推薦中進行提升。這種提升是將充滿孩子眼前的直接體驗轉變成一種內心的淡淡感受。這恰恰就是梅子涵先生所提倡的「童年閱讀要給孩子們一種朦朧的感受」。淡淡地體驗正義、善良、勇氣,淡淡地體驗友情、愛情、親情,淡淡地體驗生老病死、社會萬象,淡淡地體驗成功、挫折。我們推薦《草房子》、《小王子》、《新月集》、《城南舊事》、《你是我的妹》、《活了100萬次的貓》等書籍,文字淺顯,內容豐富,情感細膩,內涵有味,讀之心頭一動、一熱,總之會在孩子們心裡留下一些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像大海上的導航燈,我們推薦什麼樣的書給孩子們讀,首先應該清楚什麼是好書,什麼是合適讀的書,其次我們還要活化推薦書目與孩子閱讀關注點的關係,最後還要在我們推薦基礎上提倡孩子們對於閱讀進行書目自薦。孩子們對於好書、合適讀的書有自己的一種選擇與確認,這才是我們推薦書目導航的終極目標。而我們在這一階段要做的就是進行閱讀的有效追蹤。
◆開展閱讀指導課
開展兒童閱讀後,孩子們會發現原來可以閱讀的東西到處都是。面對廣闊的書海,很多孩子會無所適從,因而盲從,因而選擇不下。等到選擇好書籍了,他們或許還會碰到如何閱讀更有效,閱讀書籍時應該注意什麼的問題。那麼開展閱讀指導課的意義就在於讓孩子真正走進優秀的兒童文學,這個廣袤而美麗的世界;在於讓孩子知道閱讀時應該怎樣開始,怎樣結束的問題。問題雖然很簡單,但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被我們忽視著。
我們根據事先調查到孩子們的不同需要,有針對性開展閱讀指導課。針對挑選與購買書籍主題,我們開展了《兒童文學書籍與出版社》、《兒童文學書籍與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書籍與兒童文學獎項》閱讀指導課。針對書籍如何開始閱讀,怎樣結束閱讀的主題,我們開設了《讀圖畫書應該注意什麼》、《序言與目錄的重要性》、《不要忽略了書中的插圖》。針對我們要重點推薦的書籍,我們開設了以推薦書籍的一則精彩片段為學習材料的導讀課。
◆開展好書交流會
回憶我們的童年,在閱讀完一本自己覺得不錯的書籍後,總是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朋友介紹,然後一傳十,十傳百,直到大家都知道了有這樣一本書,有這樣一個故事,現在的孩子也跟我們小時候有同樣的心理。開展好書交流會,恰恰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他們傾訴的舞臺。在交流中,孩子把通過閱讀獲得的獨特體驗,與人分享,體會分享的快樂。孩子的口頭表達與語言組織能力也得到鍛鍊,並享受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功感和進步感。如南愛玉老師上了《介紹一本好書》後,孩子們的興趣大增,課後將同學們介紹的好書紛紛借來看。
◆開展班級讀書會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句詩:「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班級讀書會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一步步地走進經典裡去閱讀。同樣是長大,由經典相伴就會不一樣。
班級讀書會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全班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而後由教師提供一定的時間、空間與學生共同交流、分享讀書體驗的一種讀書方式。雖然說班級讀書會讀書的數量不是太多,但是整個過程班級師生共同、全程、全部參與,便於師生在閱讀中對話和溝通,促進了思維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請看孩子們在閱讀了《小猴哈裡流浪記》後這樣寫道:哈裡的母親過度地寵愛自己的兒子,使得哈裡什麼也不會幹。不過,在後來的經歷裡,哈裡懂得了許多,也使它堅強了很多。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更要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我可不希望我的父母像哈裡的母親一樣,讓我「淹沒」在愛的海洋裡。
請看課題組朱揚華老師開展課外主題閱讀後的感受: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冰心這位世紀老人最真摯的話。「愛孩子、愛母親、愛大自然……」這就是博愛的冰心。讓學生能夠從冰心老人的身上汲取愛的精髓,認識愛,學會愛,懂得愛,表達愛,這是每一個孩子必須追求和具備的。「別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文學經典太久」。我在思考中將冰心老人的三部作品《雨後》《紙船》《別踩了這朵花》組合在一起,引領六年級的學生走進愛的殿堂。這三篇文章都具有愛的主題,非常典型,雖然內容跨度很大,情感如波瀾起伏,不過就如佛家所言:大慈大悲才能大徹大悟。就整個課堂來講,學生已有所悟,作為組織引導者,我更是悟在其中,思在其中,悅在其中。
99歲的冰心老人給後人留下的是什麼?是一部部文學經典,是一次次身心的陶冶和精神的震撼。文字並非無情物,冰心的博愛種子在學生的心裡紮根,給學生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愛世間萬物,讓人間充滿真情,學生攜同作品走近了這位世紀老人的心靈。學生有了想讀的欲望,有了表達的衝動。課後我發現孩子們去讀了冰心的《世紀回音》《一隻小鳥》《笑》《回憶》《小橘燈》等,還寫下了讀後感。
◆開展閱讀主題活動
閱讀主題活動的開展能使孩子們走出閱讀世界後,還能享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後續快樂。閱讀主題活動開展的宗旨應該圍繞著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享受閱讀的愉悅與成功。活動應該讓孩子們在閱讀中的體驗與收穫有用武之地,而且應該充滿生活氣息。如「小小書市」、「徵集凡人讀書格言活動」、「我來做一枚書籤」、「讀後感,大家共同讀」及其他以人物或時事等為主題的閱讀活動。
◆開展其他多彩的閱讀互動
(1)每天「自讀自寫」一記錄。我們建立了讀書筆記的常規,在自由閱讀的同時記錄下自己喜歡的詞、句,摘下一些名家或寫作的知識,還有留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期間我們設計了一份閱讀記錄反饋表。
(2)每周「三個一」任務
每周一張「讀書交流卡」。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寫下一張「讀書交流卡」,介紹書的內容,寫下讀書的感言,以便在周一的時候交到同學手裡相互進行交流和賞析,並能產生一周最佳的圖書推薦。
每周誦讀一篇經典美文。無論古詩文還是精短現代美文,每周我們都會自覺到規定的同學那裡進行一次背誦,美文背誦也成為我們每節課前特別喜歡的事情。
每周必讀一本推薦書。每周,我們都會根據大家的推薦,給每個組安排一本推薦書,讓大家一起去看,去評析和交流,甚至有時給同學測試卷,以更好的理解內容,看懂書的寫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