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來歷

2021-02-13 聊城中小學家委會

臘八粥的來歷

  每逢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根據史料記載,臘八節吃臘八粥盛行於宋代:

  臘八粥的傳說有三種。

  一是共工的兒子死後變成了撒播瘟疫的鬼,這個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民間有「臘八赤豆打鬼」之說。所以,臘八粥多以多種豆熬煮,就與此有關。

  二是佛教傳人我國以後,宗教習俗又滲透影響了這一節日活動。相傳陰曆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教的佛成道節,意為佛祖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相傳釋迦牟尼青年時出家求道,曾與苦行外道苦修六年,遍遊印度各地、尋求人生真諦。一日,他來到摩揭陀國,即今印度比哈爾邦的尼連河附近。由於奔波勞累,酷熱難耐,忽然昏倒在河畔。此時,一位牧羊女路過發現了他,便尋來許多野果與多種雜米混合煮成熱粥給他食用。釋迦牟尼吃飽以後,元氣得以恢復,隨後,又跳進尼連河中沐浴,更覺心清氣爽。於是,他一連幾日在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成就了天上正覺,得道成佛。故此,每年臘八日,各地寺院都誦經作法,以紀念佛祖成道。

  三是明太祖朱元璋傳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給富人放牛時,常挨餓,不得不到處偷點東西充飢。一次,不巧被主人捉住後關在一間小房子裡,也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發現屋子的角落裡有一個老鼠洞,於是便去扒老鼠洞,想找些吃的充飢。鼠洞扒開後發現裡面藏了許多老鼠搬積的大米、豆子、紅棗、芋艿等五穀雜糧,於是他便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煮成粥吃,他感覺這頓粥比什麼都香。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大魚大肉不消說,連山珍海味也都吃厭了,覺得什麼電不合口味。一天,忽然想起小時候煮老鼠糧吃粥的味道來,就令太監用雜七雜八的糧食、豆類,煮了一鍋糖粥。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故叫「臘八粥」。大臣們見皇上吃這種粥,就學著做來吃,民間也跟官員們學,於是,吃臘八粥,就成了一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粥,又名「七寶粥」、「五味粥」。「七寶」指的是粥裡的各種點綴物,也就是杏仁、桃仁、果脯等。「五味」則指粥的五種主要原料,即江米、黃米、豆子等。

  臘八粥主料為粘米與紅小豆,其他可摻人黃米、小米、高梁米、大麥米、大米、豇豆、小豆、芸豆、豌豆等,所有五穀雜糧。另外,還有大棗、慄子、核桃仁、杏仁、瓜子仁、花生仁等各種果子、果核。總之,湊成八樣以上,即可煮食。其製作特點是集多種米谷為一鍋,粘爛可口,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中國南北的臘八粥風味各異,大略區分,北方喜好在粥中加糖成甜食,而南方則加鹽及時令蔬菜為鹹品。

  從民間傳說上看,食臘八粥還有崇尚勤儉節約的寓意。據說,古時有一戶人家,生活糜費,經常糟踏糧食蔬菜。一年農業欠收,到了冬天,天寒地凍,這家人粒米皆無,飢餓難挨,只好求助於鄰居。鄰居們將平時收集的他家倒掉的糧菜送給他,並告之全是他浪費的東西。此人慚愧萬分,隨即將這些糧菜煮成雜粥,度過了飢年。此後,人們便流行臘八煮雜貨粥的習俗,以教育後人養成節儉持家的美德。

相關焦點

  • 漫說| 臘八粥的來歷
    漫說 | 臘八粥的來歷 2019-01-16 0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
    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在老一輩人心裡是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一起來看一下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吧! 臘八粥的由來傳說:典故一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
  • 臘八粥的來歷由來和故事 臘八粥和八寶粥的區別是什麼
    臘八粥還被稱作七寶五味粥,喝臘八粥的習俗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熬粥。在民間,家家戶戶做臘八粥祭祀祖先,以粥饋贈親朋好友,同時合家團聚喝粥。
  • 你知道臘八喝粥,但你知道臘八粥的來歷嗎?
    臘八粥的來歷臘八節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七寶」指的是粥裡各種點綴物,而「五味」主要指的是五種主要原料,江米、黃豆等,不同的地區臘八粥的用料和口味也有所不同,臘八粥有甜有鹹,可根據自己口味來做!
  • 臘八粥的來歷和養生
  •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喝臘八粥來歷傳說寓意介紹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喝臘八粥來歷傳說寓意介紹  走進臘月,撲面而來的,是臘八粥的甜香。這甜香,氤氳著家的味道,也醞釀著春節的喜樂。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臘八粥吧~臘八節快樂流傳千年的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在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 黃浩 | 臘八粥來歷的傳說
    農曆臘月初八,一大早家家都有用八樣物品熬成香甜、美味可口的臘八粥食用的習慣,大人小孩都愛吃。相傳,古時候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得子那天,正好是農曆臘月初八,丈夫順口以時間給孩子起了一個名叫「臘八」。為了教育後代勤勞耕作,精打細算過日子,人們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每年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一大早就熬八樣粥,這就是臘八粥的來歷。
  • 臘八粥的來歷是什麼呢?身為河南人你有必要知道
    文/歷史滾輪明天就是一年一度喝臘八粥的節氣了,你知道臘八粥的來歷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快跟著小輪子一起來了解下吧臘八粥的食材是很多的圖:八寶粥《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記載:「臘八粥者,二就是禱祝臘月初八這一天,人們都會祈禱來年大豐收,因為祝和粥同音,人們會把乾物和食材放在一起熬製成粥先是供奉神靈和祖先,然後在送給其他人,最後才是自己一大家人共用臘八粥的
  • 臘八節的來歷及習俗 各地臘八粥的製作方法
    齊魯網濟南1月8日訊 臘八節的來歷: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  臘八節習俗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統習俗。  「臘八粥」又叫佛粥、福壽粥、五味粥和七寶粥。據《辭海》「臘八粥」條中云:「十二月八日為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實造粥以供佛。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
  • 臘八粥的做法_臘八粥的來歷_臘八粥的材料_臘八粥怎麼做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大米綠豆小米臘八是指每年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 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老百姓最傳統、也最講究的習俗。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
  • 吃臘八粥的日子到了,那你知道來歷嗎?據說是朱元璋傳下來的
    今天是臘八節,被認為是農曆新年的前奏曲,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但是,不要光顧著喝臘八粥呀!臘八的來歷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呢。據《隋書禮儀志》記載:「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寓新舊交替之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
  • 什麼是臘八粥?臘八粥的由來、來歷及傳說
    臘八粥 (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古時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 臘八粥 迎新年
    在新年元旦及農曆臘八來臨前夕,浙江省長興縣機關幼兒園開展「祖孫同樂迎新年,臘八粥香暖人心」活動。老師、家長和孩子們一起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認識製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和製作方法並一起製作臘八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來歷?又是誰發明的臘八粥呢?
    古代很多節日都是因為紀念某些名人或者歷史事件,就比如咱今天所講的臘八節,這個我們都知道臘八節是要喝臘八粥的,在古代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煮臘八粥喝,還有一個民謠是這麼說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那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臘八節的由來。
  • 臘八粥的來歷如何做?臘八粥和八寶粥的區別(附做法)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民間有「送信兒的臘八粥」一說,意味此時離著春節這個大家共同期盼的節日已經不遠;一些寺廟還有「臘八節」舍粥的傳統,「中國人喝『臘八粥』的習俗最早開始於宋代。人們做好粥後會分贈四鄰,還會將一點粥塗在院子裡的桃樹上,闢邪求吉祥」。
  • 臘八粥的做法材料 臘八粥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介紹
    甜臘八粥的做法  甜臘八粥主要食材是五穀雜糧和乾果蜜餞,儘量豐富,煮出的粥口感才會層次多樣、香甜可口。做法一  材料:圓糯米150克,綠豆25克,紅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圓25克,紅棗25克,陳皮1小片,冰糖75克。
  • 經典傳說,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粥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婦,膝下有兩個兒子。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儉持家地過日子,從那以後,每逢農曆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五穀雜糧混在一起煮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這粥為「臘八粥」。
  • 臘八粥的由來
    明天是臘八節,小編祝願大家節日快樂,願大家明天都有美味的「臘八粥」喝。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後,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
  • 又嘗臘八粥香甜 || 高僧大德談「臘八節」和臘八粥
    臘八節的來歷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曾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苦行。終日端坐在樹林中,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麥,衣衫襤褸,骨瘦如柴。六年以後,他意識到無謂的苦行並不能通往解脫,於是放棄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的乳糜,這碗乳糜就是臘八粥的原型。
  • 臘八粥與佛教傳說
    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對於「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傳說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嘟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學經完畢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說的「釋迦牟尼得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