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歲,靜養自己,讓心清淨,讓世界安靜

2020-12-21 你的身邊有我

時光無痕,歲月無情,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生命如同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生從風華正茂,到風霜滄桑,心靈會歷經滄海桑田,今日之我早就已非昨日之我。

人到五十歲,你終將發現平凡才是生命的唯一答案,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日新月異,世事無常才是生活的真相,在風雲變幻的時空中,幸福是我們始終不變的信仰,所有美好的東西感情理想和夢,都曾經深深地佔據我們心靈。

人到五十歲,生活很累,我們無處可退,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面對著生活的壓力,面對著生存的壓力,人生怎一個「累」字了得。

人到五十歲,經歷了生活的風風雨雨,看過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許多事該看淡了,有許多人該放下了,年輕時的生命象山洪,一旦暴發,就會帶著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力量;五十歲的生命應該像大海,變得豐富而包容,有容納一切的胸懷。

人到五十歲,生命多了厚重,少了精神和力氣,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才會讓自己不那麼累,學會靜養自己,讓心清淨,讓世界安靜;讓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一、減少欲望,學會知足常樂。

人最累的是心,「心累」勝過「身累」,一個人的欲望太多,就會讓心靈猶如「猿猴」,躁動不安,永不停歇,就會極大地消耗一個人的精氣神,讓一個人的心靈疲憊不堪,一個人慾望過多,煩惱也會越多。

俗語有言:有了千錢想萬錢,當了皇帝想成仙,人生欲望無窮,野心太多,就會力有不逮,如果你的能力和才華配不上你的欲望和野心,就會有求而不得的苦惱和失望,讓自己活得遺憾和不甘心。

人到五十歲,你要明白,並不是你想得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那些命中不屬於你的東西,還是不要妄求了,放下不切實際的欲望,才會有心靈的安穩。

人到五十歲,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要過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千萬種,浮雲莫去求。你要想過得好,寶馬香車,高樓別墅,位高權重,金錢富貴,每個人都渴望,都羨慕,前提是你得有那個福報和能力。

人到五十歲,減少欲望,給自己的心靈鬆綁,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學會知足常樂,人生的一切都是過程,所有的功名利祿都是煙雲過眼,只有心靈清淨,沒有欲望的煩憂,才會活得高興快樂。

二、珍惜擁有的感情,不要以為婚姻之外還有什麼真愛情。

人在感情上是最難的,往往以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得到了卻不會知道珍惜,失去了才會覺得的珍貴。

人到五十歲,有的人婚姻感情漸趨平靜,卻成了一潭死水,平淡而無趣;有的人婚姻感情一輩子就沒有滿意過,不是爭吵就是冷戰,所謂過不好又離不了,一輩子痛苦不堪,掙不脫逃不開。

人到五十歲,要對眼前人學會認命,珍惜眼前人,少年夫妻老來伴,幾十年風雨與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離不棄,就已經足夠不容易;

不要以為婚姻之外還有真愛情,更不要以愛情的名義去出軌背叛,人到五十歲要有自知之明,你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魅力,說愛你的人,如果你身無分文,也許連看你一眼都不能,有多少人到老了離婚,卻發現人生已經沒有了退路,又有多少人會覺得二婚不及原配好。

人和誰過,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都離不開是非恩怨,都離不開自己好壞的感受,只有接受自己的感情,學會寬容和犧牲,包容彼此的缺點才會過下去,走下去;

你對眼前人再不滿意,再看不慣,那又如何,只能讓自己的心中多了怨恨和痛苦,擁有更多的煩惱,既然改變不了對方,就要改變自己,接受自己的婚姻感情,讓心靈變得波瀾不驚,珍惜擁有的感情,才會有平靜的生活。

人到五十歲,在感情上要安分,不要色不迷人人自迷,到最後變成了痛苦煩惱,眾叛親離;這一生你和誰過,都是命中注定的緣分,學會感恩,學會認命,才會守住一世安然,歲月靜好。

三、學會忍讓和退步,不要再去爭強好勝。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人到五十歲,要學會達觀的去生活,把所有的事都看開,不要還是那麼倔強,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學會圓滑一點,謙虛一點,放過了別人,也放過了自己,少煩少惱,何樂而不為?

人到五十歲,思想要變得成熟,做人做事要變得穩重,學會對別人低頭,給別人讓路,就是懂得守弱,明哲保身;人到五十歲,也早已過了遇事衝動的年齡,做事更要考慮後果,一時的爭強好勝,也許就會為自己樹立了敵人,為自己帶來了災禍和煩惱。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衝動是魔鬼,人到五十歲,爭什麼?贏了又如何,輸了又如何,忍一忍,退一步,給了別人退路,也給了自己退路,贏了道理,輸了感情,人生就會多了煩惱。

凡事爭強好勝,總想著自己高人一等,總想著自己佔便宜,就是惹禍的根苗,總有吃虧的時候,人到五十歲,讓自己變得心平氣和,包容而大氣,就會有博大的胸襟,所有的不平不公,看不慣,不痛快就會統統消失,有心靈的寧靜。

四、人到五十歲,學會靜養自己。

人到五十歲,讓自己的心靈遠離喧囂和浮華,減少沒有必要的社交,狐朋狗友多了,對自己的人生不但無益,還是一種消耗,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你要明白,人的年齡越大,就會越來越孤獨,學會安靜的獨處,就會有心靈的涵養,讓自己變得淡泊而寧靜。

人到五十歲,更要看淡人生,學會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學會與自己和解,不要和別人過不去,更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讓心靈變得清虛平靜,多快樂少煩惱。

人到五十歲,要減少欲望,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讓自己的心靈有太多的負累,只有心靈清淨,才會有能飛升的靈魂,心淨則國土淨,才有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人到五十歲,學會讓自己的世界安靜下來,心中清淨,就是靜養自己,就是休息自己,就會養出自己良好的「精氣神」,有往後餘生的幸福和安寧。

相關焦點

  •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
  •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人到中年,在這三個方面靜養自己,餘生不慌
    年輕人的世界裡,理應充滿朝氣,對事物抱有「爭」的念頭,只有到了中年,才會明白有些事是爭不來的。必須得承認,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境界是最合適人到中年後的我們的。這個年紀,見識過繁華和寂寥,見識過恩情與仇恨,見識過許許多多應該見到或不應該見到的,熱血漸涼,衝動變成了冷靜,就好像一場熱鬧的演出已經結束,留下來的只是記憶。
  •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障礙。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的空間,思自己所思,做自己所做,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 讓我們的心境清淨,潔白,安靜
    1、這是一顆痛苦的心,載著太多的記憶,以致於那小小的、脆弱的形體已是無法去容納;這是一顆緩緩地、悄悄死去的心,因為我們需要在這份愛結束之時,假裝一切都不曾發生過。2、愛那是「心」的感覺,愛那是「心」的在乎,所以,愛過,會落淚,會心痛,是因為在乎,生活中最好的幸福,就是有個人在乎著自己。幸福不會總是來敲門,在乎你的人不會總是出現。
  • 女人,五十歲以後,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
    取悅別人, 遠不如快樂自己! 人,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 寧可抱憾,也不將就。 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 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 五十歲後,給自己留三條後路(精闢)
    文/覓北人過了五十歲,人生不再風雨漂泊,內心也已經定下來了,自己也該考慮一下自己的養老生活了!五十歲後,記得給自己留下這三條後路!第1條:五十歲後,要給自己留下足夠多的錢財生活,總是要花錢的。花自己的錢,才會踏踏實實;花自己的錢,才不怕有爭議。養老生活,就是圖一個輕鬆快樂,如果依靠自己的子孫來給錢養老,要少了不夠花,要多了被嫌棄,買東西還得悠著。與其讓別人給錢,不要現在就給自己積攢,讓自己活得更自在!
  • 學海賢老和尚念到心慢慢定了、慢慢清淨了豁然大悟
    這段經文教給你,「信願持名」,學海賢老和尚,念到一個時期心慢慢定了、慢慢清淨了,豁然大悟。這樣的人多,自古以來淨宗無論在家出家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真成就的人不少,《往生傳》裡頭有、《淨土聖賢錄》裡頭有,那是給我們做證明的。海賢老和尚二〇一三年走的,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大徹大悟,他表法的任務圓滿了,阿彌陀佛接引他到極樂世界。
  • 只要心清淨了,一切都會清淨;只要心自在了,一切都會自在
    只要心清淨了,一切都會清淨;只要心自在了,一切都會自在。1:每一個清晨,記得鼓勵自己。沒有奇蹟,只有我們努力的軌跡;沒有運氣,只有我們堅持的勇氣。2:你攀上什麼樣的高峰,就有什麼樣的高度。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到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3:這世界多的是南轅北轍,少的是殊途同歸;幸福的愛情都是一種模樣,而不幸的愛情卻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太早,或者,太遲。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4:承諾這東西,太不值錢。
  • 若你心動,外面的世界就動;若你心安靜,外面世界也就安靜
    很想去解釋這個世界,解釋世界上所有的現象規律,因為太心痛了,心情總跟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總安靜不了。最近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多事情,中東地區的不太平,澳大利亞的山火等等,這些現象仿佛在警示著什麼。這讓人心痛,讓人心情跟隨起伏。
  • 證嚴上人開示:學佛 要學得心一片清淨
    學佛,要學得心一片清淨,沒有汙染。 什麼樣的人才能心清淨無汙染呢?有赤子之心的人,或是有大愛、肯付出的人,亦即我們平時所說能「三輪體空」的人,才能清淨無汙染。清淨的布施無煩惱有的人布施會執著於「我是布施的人、他是讓我幫助的人、我給他多少物質……。」
  • 2020中考語文近義詞辨析:安靜、寧靜、清淨、靜謐
    安靜、寧靜、清淨、靜謐   【同】都是形容詞,共同的語素「靜」,即「沒有聲音、安定不動的」意思,這四個詞都含有「沒有喧譁吵鬧等聲響」之意,都可形容環境、心情。   【異】「安靜」有兩個義項:①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②安穩平靜(形容環境、心情、事物或人的狀態)。「安靜」適用範圍廣,通用於口語和書面語。
  • 人到五十歲以後做什麼生意最好?
    五十歲是一個人生階段中還蠻尷尬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各項身體機能早就不如以前,但要說退休吧,看著孩子和老人,就知道自己不能退。體力活沒法幹,那有什麼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生意嗎?你別說,還真有。總的來說,我身邊的一些五十歲的人有很多都在這一行耕耘,有入行幾十年的,也有剛剛入行的,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大多年齡也都在這個階段,投資少回報快,值得我們去嘗試。二、超市在我年少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讀初中,就給自己規劃的是老了以後回到家鄉,盤一個超市,就坐在超市裡賣賣菸酒和副食。
  • 俗語:四十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啥意思?看看不吃虧!
    農村的一些俗語不僅高度概括了農村的生活狀況,還給小一輩的人講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述的其中一個俗語是:五十歲三不親。 五十歲三不親指的是哪三不親呢?咱們來看看,以免後患。50歲人到中老年了,很多事情要圖個有原則、要清淨,不然餘生的日子不好過。具體小人指的是什麼樣的小人呢?
  • 朱東:心清靜了,世界也就安靜了
    朱東:心清靜了,世界也就安靜了都說這個世界是躁動的,原因是人是躁動;都說人是躁動的,原因是這個世界是一個躁動的世界。由於這個世界終究是由人構成的,所以真正的事實是這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看似無奈的情況下,以這個世界為媒介,自我躁動著。 當然,我們有無數個理由,訴說自己的無奈,證明自己的合理。
  • 《人生處處是修行》:願有一顆簡單的心,清淨看世界,歡喜過生活
    一本有魔力的書,能讓人靜下來,感受生活,感受自己,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更貼近心靈。作者鬼腳七長期遠離城市喧囂,到山間居住,感受山間的晨鐘暮鼓、清晨黃昏,並記錄下自己的所歷、所思、所悟。在那裡,作者挑水、做飯,聽山谷深處空靈的鐘聲,看草木蟲鳥以及春秋更替,生活漸漸歸於平淡簡單。
  • 年過五十,放下執著(說得真好)
    五十歲之前,為了子女、家庭、工作勞碌奔波。五十歲之後,人生過半,生命要留給自己。重新開始,重新啟程,用另一種姿態去面對自己的後半生。不執著,隨性而為莫言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
  • 人到五十,始終抱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到了五十歲,似乎就應該順天應命,對自己的命運學會接受釋然,而不再去強求抗爭,學會做一個達觀的人,把一切都看淡。五十歲的人,雖然肩上挑著生活最重的擔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我們覺得疲累不堪,但一定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有朝氣蓬勃的思想,人生才會有美好的前景,人到五十歲,始終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不可不慎啊!一、混日子的思想。
  • 真正修行是把自己內心的矛盾、對立、誤會化解,在這裡頭修清淨心
    一定要將自己起心動念時熟悉的、慣性的貪、嗔、痴、慢…轉換成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從此以佛為依靠,不再以自己的煩惱、習氣為依靠;讓貪、嗔、痴的念頭,自我中心的慣性思維越來越「陌生」,讓阿彌陀佛的慈悲音容越來越熟悉、鮮明,讓諸上善人的生活言行對自己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周密,讓極樂淨土的風土民情全面填滿心間,讓娑婆世界的濁惡影響淡出自己的心念,不再困擾、糾纏,引發自己的痛苦煩惱,晝夜六時只有阿彌陀佛在心間。
  • 人到五十,如果沒有疾病,是一大福分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到了50歲還看不透的,也就不需要再去看透了;很多事情弄不明白的,就選擇糊塗一點,其實也是一種好事。五十歲的人,其實都懂了。走過了山水,也見過了江湖;真的,假的,美的,醜的, 善的,惡的,甜的苦的,也都經歷過,都品嘗過。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痛苦還是喜悅,都變成了最深刻的理解。明白了什麼該愛,什麼不該愛, 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到了50歲,都明白了!
  • 世界需要安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