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上一個人影正撐著小船來回划動,他正在查看剛剛放下的魚苗有沒有被蛇、青蛙給吃掉。他不停的搖著船槳,仿佛正在與時間賽跑。每天清晨,他都要劃著小船來回巡邏,因為水裡面的「精靈」承載著他脫貧致富的希望。他,就是洪衛東。
洪衛東是黃山村的一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母親年老體弱,患有慢性病,無勞動能力,和兒子生活一起。妻子在家照顧婆婆和小孩,洗衣、做飯、種菜地等等家裡的事務全是妻子一人操持。洪衛東本人患有腰間盤突出,做不了體力活動,可是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他身上,加上母親和自己的醫療費用,讓洪衛東喘不過氣來。
沒有收入,僅靠自家的水稻、油菜只能滿足溫飽,洪衛東思來想去,拾起了船槳準備養魚。承包了幾畝魚塘,洪衛東買來了魚苗,正式開始了他的養魚之路。初期,由於經驗不足,魚苗的死亡率很高,這可急壞了洪衛東,剛好鎮裡舉辦產業培訓,洪衛東第一時間報了名。「不管哪一行還是要不停的學習,這次培訓收穫很多,科學養魚,我相信我會成功的。」至那天起,洪衛東每天清晨、傍晚都會撐起自己的小船來回巡視水面,割一些魚草啊撒一些雞糞之類的,洪衛東說這些都是培訓學來的,這樣魚苗會長得很快。「去年剛開始養殖,但是收入很好,第一年就賺了25000,我那小船功不可沒啊。」洪衛東笑著說到,「今年我會擴大養殖面積,好日子全靠我這條船啦!」
洪衛東除了養魚,今年還申請了護林員的職位,「護林員一年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扶貧政策好,政府、村裡幫了我不少忙,也算是給政府、村裡幫忙了。」洪衛東的這條小船不僅在養魚上發揮了作用,在危難的時候還承載著群眾的生命。2012年和201 6年,這兩年的雨水特別多,木鎮鎮發生了洪災。抗洪搶險中,需要更多的船隻來轉移受災群眾。洪衛東身先士卒,以一名普通群眾的身份見義勇為,用自己的小船,在洪水中不顧自身安危,一次又一次轉移受災群眾到安全區域,在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中曾被評為黃山村身邊好人。(青陽縣木鎮鎮扶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