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繼續彰顯著中國人的旅遊意願和消費力,8天時間7.1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達5836億元的成績也讓中國的旅遊行業到了收割期。數據背後除了人流紅利外,消費層級的提升,境外遊、定製遊變得更加主流成為了重要推動。
當旅遊不止是走馬觀花,風華雪月;對於旅遊優質內容的渴望自然成為一種需求。此前,圖文攻略的消化對於入門級的旅行者們門檻太高,視頻豐富了旅遊目的地的展現形態,也成為了更好的流量入口。36氪近期接觸到的小題影視就要做目的地的短視頻攻略。
成立於15年9月的小題影視此前專注的都是流量大戶,主要進行情感脫口秀、搞笑段子手的短視頻內容製作,比如情感類《鄭在秀》;娛樂類《so問題來了》、《內涵神評論》。靠著這條業務,小題影視已可以實現可觀的收入。
16年底,小題影視開始推出旅遊內容,首先上線的是旅遊視頻攻略節目《Hi走啦》。時間到了17年,小題影視把旅遊內容提到了核心位置,開始建立MCN架構,已籤約了5名KOL,目的是做成這個賽道的頭部內容。
從意向-計劃-預定-出行-行後的整條旅遊鏈條中,小題影視希望從內容切入用戶的意向和計劃階段,提供旅遊為主的旅遊測評、人文故事、旅遊技巧等等;然後向平臺方向延伸,切入供應環節的預定和消費市場。
為什麼要開始做開始做旅遊視頻攻略,創始人汪小賓告訴了36氪幾點原因:
旅遊內容的PGC賽道還沒有沉澱出的明顯的頭部內容。市場的空白留給了後來者進入的機會,而經過小題影視的實踐,從泛娛樂的內容切入旅遊內容的阻力幾乎為0,用戶畫像基本一致。
旅遊行業有明顯的痛點,而這個痛點一定程度是可以通過視頻內容解決的。具體來說,從B端層面,旅遊產品要面對著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從C端層面,用戶面臨著決策難的壁壘。
在小題影視看來,目的地視頻攻略的出現一端可以緩解大量的圖文和UGC攻略造成了信息冗雜,輔助用戶決策;另一端則可以幫助供應商提高進行場景化的內容展示,提高溢價、獲取精準用戶、增加用戶粘性。
圍繞旅遊內容的商業模式更好實現拓展和創新。細分內容的發力讓內容電商"煥發生機",旅遊賽道也一樣。利用旅遊內容做流量入口,在加上供應鏈的內容閉環實現了提高了流量的轉化率,也實現了獲客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旅遊內容本身可應用的場景就很多,素材庫的版權交易也可以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
汪小賓告訴36氪,此前《Hi走啦》與攜程合作的同款視頻定製線,5萬的觀看人次實現了100個旅遊產品的轉化。轉化率的大幅提升讓更多的B端開始重視旅遊視頻營銷的價值,從市場規模來講,目前國內旅遊市場市場總規模已達48000億元,市場營銷的總規模超過2500億,這片還缺少成熟內容的市場還有很多可挖掘的空間。
從節目呈現上,《Hi走啦》主要採用KOL+視頻攻略+直播的模式,均集流量400w+,月播放量突破了兩億。採用的是全渠道播放,日更模式。上線6個月以來累積了100w粉絲,在新榜旅遊類短視頻榜單中已排名第一。用戶畫像上,小題影視的受眾主要集中在80、90後,四檔節目總播放量已達到50億,自媒體用戶總量超2300萬;目前,小題已經拍了40多條海外視頻攻略。
商業模式上,小題影視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視頻素材庫的版權收入;二是廣告+藝人經濟的收入;三則是切入旅遊消費環節的收入。
至於B端合作,除了攜程之外,小題影視在俄羅斯旅遊產品線上嘗試了與當地的地接社合作,一年以內銷售分成的模式。在C端,小題影視也在擴展自己的旅遊產品供應鏈。未來,小題還準備推出酒店測評類節目;從內容IP向頭部MCN和目的地攻略視頻庫的方向進一步布局。
團隊方面,小題影視有70餘人。創始人汪小賓曾任泉州電視臺綜藝製片人;聯合創始人鄭實有超過10年的主持經驗,全網粉絲超過1200萬。
融資上,小題影視曾在15年9月完成了美圖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16年12月完成了微播易千萬級的Pre-A輪融資,目前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