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為鑑:歷史上地球碳循環紊亂致生物大規模滅絕,如今再次出現

2020-12-25 天文同好樂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上周在主要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地球碳循環紊亂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災難性事件發生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認為,上億年前所發生的地球歷史上的兩個毀滅性生物滅絕事件,正是與地球碳循環被破壞有關。而就在當代,由人類驅動的無度碳排放正在導致我們的氣候變暖和生態系統發生前所未有的惡性變化,並迫使人類加緊走上地球歷史上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的道路。

一個由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發現,利用來自威爾斯古代泥石礦床的化學數據分析發現,在三疊紀-侏羅紀生物大滅絕(大約2.01億年前,當時地球上大約80%的物種永遠消失),和託阿爾西海洋缺氧事件(大約1.83億年前)之間的1800萬年左右,地球的全球碳循環處於紊亂的狀態。這其中,地球繞太陽軌道形狀的周期性變化是造成地球氣候變化和碳循環紊亂的部分原因,而當時的火山活動向海洋和大氣釋放了大量溫室氣體,是導致全球碳循環重大擾動以及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主因。

那麼,什麼是碳循環?它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環狀態,生物圈中的碳循環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並放出氧氣(O2)。地球上共有五個「碳庫」,最大的兩個碳庫是巖石圈和化石燃料,它們的含碳量約佔地球上碳總量的99.9%。這兩個庫中的碳活動緩慢,實際上起著貯存庫的作用。另外三個碳庫分別是:大氣圈庫、水圈庫和生物庫。這三個庫中的碳在生物和無機環境之間迅速交換,容量小而活躍,實際上起著交換庫的作用。

在大氣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參與物質循環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庫中,森林是碳的主要吸收者,它固定的碳相當於其他植被類型的2倍。森林又是生物庫中碳的主要貯存者,貯存量大約相當於大氣含碳量的三分之二。植物、可光合作用的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從大氣中吸收碳的速率,與通過生物的呼吸作用將碳釋放到大氣中的速率大體相等,因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受到人類活動重大幹擾的情況之下,是處於一種相當穩定的良性循環的狀態。

地球繞太陽軌道形狀的周期性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地球從太陽接收的能量總量,這進而又影響全球範圍的氣候和環境變化以及碳循環。雖然這種現象在過去造成過生物滅絕,以及在近代造成了冰川循環,但整體來看,它們是一種自然的過程,是良性的可自然恢復的。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地球目前圍繞太陽的軌道位置本應該會導致地球在未來回到較涼爽的氣候,然而,人為的、無度的碳排放可能會破壞這一自然過程,造成全球變暖迅速,而不是穩定地回到較涼爽的氣候。

目前,一個由來自歐洲、北美、南美和中國的科學家組成主要的國際研究小組,和三一大學的其他研究人員一起,不久將開始在青藏高原鑽探一個深度達到1公裡的鑽孔,取出其中的巖石樣本以便進一步分析研究。這些樣本包含了地球過去詳細的氣候和環境信息,分析它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導致過去重大全球變化事件和大規模滅絕的過程的了解。

相關焦點

  • 白喉秧雞已滅絕13萬年,如今現身海島,科學家:需警惕大規模滅絕
    地球上存在著非常多的生物,而所有的生物其實都面臨著生存考驗,這些考驗不僅僅來源生物本身之間的競爭,還來源於環境對於生物的影響,如果沒有辦法適應環境,那麼最後所面臨的其實就是滅絕,而地球其實也經歷過好幾次的生物大滅絕。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巨大的氧化危機(23億年前)生命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在25億年前,當時細菌進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說,利用陽光分解二氧化碳並釋放能量。不幸的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副產品是氧氣,它對35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厭氧生物體是有毒的。在光合作用進化兩億年後,大氣中積累了足夠的氧氣,使得地球上大多數厭氧生物滅絕了。
  •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稱,海洋將在2100年驅動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
    在過去的 5.4 億年裡,地球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而每次事件都包含一個大氣和海洋中的循環碳由正常變混亂的過程。這些致命的碳循環變動,在時間尺度上分布在數千到數百萬年之間,並與全球海洋物種大滅絕事件的發生相吻合。科學家們目前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當前的碳循環是否正在經歷一個大的波動,以及它是否有可能引發第六次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
  • 奧陶紀末期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了地球上生物的第一次大規模滅絕
    奧陶紀繼承了寒武紀溫暖的氣候特徵,當時的海平面迅速上升,是地球上陸地大規模遭受海侵的時代,也是地殼運動和火山活動比較劇烈的時代。當時,地球表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是海洋,海生無脊椎動物便是在這一時期達到繁盛的階段。比如三葉蟲、筆石類生物、早期珊瑚、早期海星、無頜類魚等。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地球五大生物滅絕事件:白堊紀恐龍滅絕(圖)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儘管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又稱K-T滅絕事件)最廣為人知——因為恐龍就是當時滅絕的——但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有的比K-T滅絕事件更具有毀滅性。所謂生物大滅絕,指的是一大批生物物種同時,或者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死亡、消失。
  • 地球上曾經出現的5次生物大滅絕,你知道有幾個?
    地球存在的40多億年間,各種各樣生物的誕生和滅絕就一直交替進行著,在大部分普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想到的就是恐龍大滅絕。但是此次大滅絕只是眾多中的一次,在它之前,地球上還曾經發生過四次全球範圍性的生物大滅絕,在此過程中,無論你是食物鏈頂端的王者,還是最低等的生物,大自然都會一視同仁,能否生存下來,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今天不妨跟隨筆者一同探索一下地球曾經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
  • 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97%生物消失,持續了500萬年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目前以人類的文明科技探索,只能發現到歷史上出現過的五次的生物大滅絕。分別是發生於4.3億年前的奧陶紀末,3.7億年前的晚泥盆世,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和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以及大家最為熟悉的6500萬年之前的白堊紀末!
  • 2020年的不平凡,早已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對地球是好是壞?
    在這漫長的時間中,很多大型的史前生物都已經滅絕,只有少數的生物能夠經歷演變的考驗存活下來,但進入2020年以來,我們好像經常能夠聽到滅絕物種再次出現的消息,這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究竟是好是壞呢?如今地球上的各種生命能夠穩定的生存,都離不開穩定的生態環境,各類物種和自然界共同配合,打造了穩定的生態食物鏈。食物鏈的每一部分都是地球不可或缺的一員。
  • 歐洲海岸大規模鯨魚擱淺!人類真的在「引爆」生物大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受到的威脅很小,而在人類一系列的活動之下,不少的科學家都在警告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並且正在加速之中
  • 地球46億年歷史,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人類怎麼能主宰地球?
    人類歷史才500萬年,地球歷史都已經46億年了。和地球歷史相比,人類歷史真的太短了。更為重要的是,在地球歷史上,各類物種已經滅絕了多次,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最為深刻的道理——我們要保護環境,人類主宰地球是不可能做到的。下面,我就來說說地球歷史上發生的5次生物大滅絕。
  • 地球生物滅絕或再次發生:我們處於氣候最壞時期
    人禍和天災都在威脅著我們生存的地球。據中外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發生在三疊紀早期的地球生物大滅絕緣於地球表面溫度過高,而當前越來越高的地球表面溫度,似乎預示著另一場大滅絕的到來。  保護我們的地球和地球生物,是我們的職責。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全球陸生動物就經歷一次大規模滅絕
    ,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研究發現,每次大滅絕事件都與大氣層和海洋內正常碳循環被徹底顛覆有關。但第六次大滅絕事件具體何時發生,科學家們一直沒有答案。而最新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物種大滅絕的臨界時間,與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是一致的。
  • 促成「大規模滅絕之母」西伯利亞火山大爆發 影響全球氣候
    2.52 億年前發生的二疊紀 — 三疊紀滅絕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 引致至少九成海洋生物滅亡、及七成以上陸上生物滅絕,也是地球唯一一次造成昆蟲大量滅絕的事件。
  • 史上最嚴重的生物大滅絕,火山持續噴發50萬年,90%生物滅絕
    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生物小滅絕事件,比如: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雖然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生物小滅絕,但每次也有大量生物滅絕死亡。在此之上,地球歷史上還有5生物大滅絕事件,分別是:奧陶紀生物大滅絕,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以及白堊紀生物大滅絕。
  • 曾「滅絕」100年巨龜,再次出現!科學家:請警惕大規模滅絕
    地球在孕育了很多生命的同時,也有無數生命消失的事件。而在眾多滅絕物種中,也存在著被重新發現的可能。自1906年以來,費爾南迪納巨龜就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然而,2019年2月17日,當這種巨龜被很多人認為已經滅絕113年之後,它再次出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費爾南迪納巨龜,屬於加拉帕戈斯象龜的一種,它有灰褐色或深棕色或黑色的背甲,鼻吻端顏色較淺,鼻孔圓形。這隻雌性的成年費爾南迪納巨龜,被命名為"遺忘弗恩"(Forgotten Fern)。
  • 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又出現了,難道是地球生命在輪迴?
    在1991年6月15日,這一座火山曾經發生了一次大噴發,這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當年這一次噴發導致火山的高度下降了近300米,與此同時噴出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二氧化硫,它所噴射的二氧化硫進入平流層後甚至減少了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在這一座火山附近生存了很多種生物,包括各種野生動物、植被,其中就有一種很可愛稀有火山鼠。
  • 地球曾發生5次生物大滅絕,我們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滅絕當中?
    地球上共存在五次大滅絕,因為關於地球出現大滅絕的原因科學界的理由也多種多樣。這裡以沈樹忠先生的研究成果作為依據。沈樹忠先生是唯一一位獲得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的亞洲科學家,如果想要獲得這項榮譽,你必須要發展新的分析方法,或者是提供新的數據或解釋特定地區或時間間隔的地質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在地層學研究上,作出開創性的成果。
  • 大堡礁再次大規模珊瑚白化,與生物大滅絕真的有聯繫?
    作者:臉哥珊瑚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既不是一種植物,也不是海底的一種巖石。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珊瑚算是一種動物。它是由無數個微小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作為腔腸動物的珊瑚蟲,體態玲瓏、色澤豔麗,常年生活在22-28攝氏度的海水中。它們不斷地吸收著海水中的碳酸鈣,用來製造自己的骨骼。
  • 地球5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最可惜,這麼多海鮮都爛到海裡了!
    如今,地球上的生命如此繁榮,許多人可能想像不到,在地球歷史上還發生過5次大型的生物滅絕事件。超過90%的生命都在這幾次事件中消失了。每一次地球生物大滅絕,都徹底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面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地球上發生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