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宣布停止對土耳其境內新款手機的安卓系統授權,意味著今後在土新上市的手機將無法裝載谷歌產品和服務。事情的緣由是谷歌利用安卓作業系統搭載自家搜尋引擎,不允許用戶修改默認設置從而引起土耳其反壟斷機構介入。在谷歌拒不改正後,土耳其政府對谷歌處以行政罰款。事情發展至此還僅僅是市場壟斷問題。但當谷歌向土耳其政府施壓,威脅停止提供安卓系統時,事情的性質就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谷歌「店大欺客」,只是這次的客人是土耳其政府。這種挑戰當地政府管轄權的行為,實際已經構成了對他國網絡主權的挑釁。這也不是谷歌第一次對他國企業和政府停止服務。今年早些時候,谷歌因為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而要對華為手機停止提供包括搜尋引擎、谷歌應用商店、郵件等在內的重要的服務。若不是華為同樣具有大量的用戶群體,此舉幾乎已經構成了存亡威脅。谷歌一再濫用壟斷地位的行為已經對全球網絡生態構成嚴重破壞。
網絡時代,人們的生活、工作無法離開手機。谷歌雖然開發了產品與服務,但是對用戶而言這些服務已經是一定程度上的「公共產品」。由於谷歌在移動互聯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一旦停止服務,必然會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挑戰。
谷歌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安卓系統處於行動網路生態體系的核心地位,設備廠商和應用程式開發者都無法離開生態而獨立存在。當初安卓系統的異軍突起是抓住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開源、免費的方式贏得了市場。而中國要在網絡領域尋求核心技術突破,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系統與晶片一樣重要。5G時代的來臨是一次新的洗牌機會,再加上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全球最多的手機廠商,是中國構建行動網路生態的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應將構建中國自主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態體系提升到戰略高度,避免今後出現類似被「卡脖子」的現象。當然,谷歌的成功絕非能夠簡單複製。這不僅需要有政府的戰略謀劃,也需要有廠商和用戶的積極參與。
此外,還應當呼籲國際社會絕不能對這種肆意挑戰他國網絡主權、破壞網絡生態系統、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放任自流。特別是對於那些高度市場壟斷,依靠提供「網絡公共產品」賺取高額利潤的網際網路企業,國際社會有理由共同加強監管,制定相應的國際規範來杜絕其以各種理由停止服務,維護全球網絡生態安全。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魯傳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