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綜收個力氣費楊偉東事件未了燦星募資15億元底氣何在?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事情就是這樣,即便劉歡壓軸出場,都沒能挽救1月11日晚間湖南衛視《歌手》的首播收視率。

1.136%,較去年同期的2.038%跌落一半,已步入「七年之癢」的這檔昔日王牌音樂綜藝節目創下了史上最經典的低迷開局。「夜,已擠出最後一滴墨」,劉歡的唱詞多少接近於輓歌。

儘管關於《歌手》的製作品質,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電視機前的普通觀眾都給予極高評價,但若從此類模式的風氣首創,以及取得的收益看,2012年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才是真正的贏家。「萬人空巷」,有資深評論家曾如是感嘆。

哈林、那英、劉歡和楊坤四位導師—其中兩位七年後竟入選了《歌手》唱者名單—憑藉花式表情按按鈕和喊出「I want you」圈下無數粉絲。至於經層層篩選留下的歌手,也長期霸佔各大娛樂版面頭條。

更重要的是,節目的火爆令製作機構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一舉成名。相較於《歌手》締造者洪濤至今仍在體制內堅守,在第七季節目播出之後,早早從東方衛視脫胎單飛的燦星文化顯露出更大野心。對於燦星文化董事長田明等人而言,一檔綜藝節目興盛衰亡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取得資本持續支持後打造一條「流行節目生產線」。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已於近期在證監會公布招股說明書,擬募資15億元,用於投資公司未來兩年新綜藝節目的製作及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的亮相足以讓外界對「吸金」二字有了更深刻理解。2015年至2017年,《中國好聲音》(後因版權原因更名為《中國新歌聲》)的節目製作收入分別佔到公司總收入的46.43%、37.33%和32.33%。整體來看,燦星文化這三年營業收入中有28.18億元來自該檔節目。

當然,花開總有花敗時。就在提交招股說明書的2018年,《中國好聲音》收視率遭遇大幅滑坡。2018年7月13日,該節目首播收視率僅為1.73%,而2015年至2017年其首播收視率分別為5.508%、3.843%和2.604%。

燦星文化方面認為,收視率下滑主要受網絡綜藝節目影響,而該公司目前也在向網綜製作轉型。但在從電視製作轉型至網絡平臺製作的過程中,因採用較為傳統且保守的受託承制模式,導致公司毛利率偏低。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內容製作及運營毛利率較2015年時的46.64%,下滑近一半至23.24%。

與此同時,燦星文化應收帳款金額排名前5的公司中,包括狀況不斷的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00104.SZ)、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6896.HK)和巴士在線科技公司(002188.SZ),僅上述三家公司應收帳款涉及金額即高達1.53億元,且很可能最終形成壞帳計提。

針對潛在投資者普遍關切的問題,《投資時報》記者發送採訪提綱至燦星文化,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王牌收視暴跌營收大幅下滑

縱觀中國內地的音樂類綜藝節目,每一階段誕生的爆款節目都曾帶紅一家製作機構和電視臺。但如同所有系列節目都有周期性,背後操刀者的命運同樣跌宕起伏,長盛不衰的核心就在於製作公司是否能迅速順應時代潮流,轉變內容製作方向。

比如打造出《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品牌的天娛傳媒,創造過8.54%的平均收視率以及11%的決賽收視率,而這一成績即便系出同門的洪濤亦望塵莫及。然而,其上市路程也隨著13年後節目影響力的下滑以及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變得極為不順。

第一屆《超級女聲》於2005年開播,直至2018年,天娛傳媒才「借殼」上市。2018年6月22日,快樂購發布公告稱,公司將通過發行股份反向收購的方式,總計作價115億元收購包括天娛傳媒在內的芒果TV旗下等資產,繼而成為全新的芒果超媒(300413.SZ)。

股東背景更為國際化的燦星文化自然不願重蹈覆轍。該公司原為傳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聞集團與黎瑞剛掌控的華人文化基金公司共同註冊成立的合資公司,其中新聞集團佔股53%,華人文化基金佔股47%。

燦星文化現任董事長田明受黎瑞剛之邀,於2011年5月率領10餘人團隊正式脫離上海東方衛視,田本人則出任星空傳媒CEO兼燦星文化總裁。2012年,後者與浙江衛視共同推出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

開播當季,版權支出僅200萬元的《中國好聲音》首季冠名費高達6000萬元,平均收視率則突破6%,遠超田明當初定下的2%的目標。隨著節目一炮而紅,冠名費逐年攀升,第二季達2億元,第三季升至2.5億元,廣告總收益當年實現13億元。而第四季只決賽宣布冠軍前的廣告費用已達每秒50萬元。

燦星文化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國好聲音》以及為避免版權紛爭改為《中國新歌聲》的節目製作,佔公司總收入比例分別為46.43%、37.44%和32.33%。

2015年至2017年,燦星文化營業收入分別為24.62億元、27.06億元和20.58億元,按上述比例折算,《中國好聲音》及《中國新歌聲》3年裡為公司貢獻營業收入近28億元。

不過聲名鵲起的燦星文化在2015年達到27.1億元營業收入、8.1億元淨利潤的高峰後,開始進入下滑態勢。2016年其營業收入略微增長,但淨利潤卻大幅下滑至7.32億元,而2017年更出現營業收入大幅下滑、淨利潤腰斬情形,分別為20.58億元和4.52億元。

2018年上半年,燦星文化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淨利潤691.03萬元,若扣除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後當期淨利潤虧損2726.05億元。

燦星文化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收入下滑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主要系視頻網站自製網絡綜藝快速崛起,對電視臺綜藝的招商及網際網路版權授權產生影響所致。

綜藝節目變臉業內哀鴻一片

目前來看,電視綜藝的情況著實不容樂觀。已上市的綜藝節目製作公司華錄百納(30029.SZ)就是例證,2017年該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71.35%至1.08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華錄百納營收為4.25億元,同比下降71.03億元,淨利潤則虧損3.46億元。

與燦星文化類似,華錄百納也曾依靠諸如《跨界歌王》《最美和聲》《爸爸去哪兒》等知名綜藝節目成名並收益頗豐。但隨著政府政策導向出現變化,以及綜藝市場競爭加劇,華錄百納迅速衰落。2018年年末,華錄百納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藍火欲以410萬元出售喀什藍火和北京藍火100%股權。而4年前,該公司曾花費25億元買下廣東藍火。這一低價出售預計將對華錄百納造成12億元—18億元的投資虧損。截至2019年1月15日,該公司4.82元/股已較52周高點縮水63.4%,市值僅為39億元。

菜雞互啄,半斤八兩。已躋身上市通道的公司業績難看,而正排隊等候上市的影視娛樂行業公司日子也不好過。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僅2018年已有多家公司終止審查,包括頗具盛名的華視娛樂、新麗傳媒、開心麻花、流金歲月等。相對而言,能以百億估值於去年8月中旬售予騰訊旗下閱文集團(0772.HK),已是新麗傳媒最佳結局,而後者1月15日35.75港元/股價格表現同樣較52周高點回落59%。

網綜毛利率低 「賴帳」或成壞帳

在視頻網站紛紛投入巨資自製出爆款綜藝節目的趨勢下,一度與電視臺深度綁定的公司對此無動於衷。燦星文化2018年上半年內容製作及運營收入的主要來源為《這!就是街舞》,此為燦星文化首檔與網際網路深度合作節目,合作對象為阿里旗下優酷視頻。

不過,燦星文化在招股書中表示,因為公司與視頻網站合作採取了較為穩妥的受託承制模式,即僅收取製作費用,導致毛利率相對較低。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公司內容製作及運營毛利率下滑較快,2015年毛利率為46.64%,2016年下滑至41.27%,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更跌落至30%以下,分別為28.94%和23.34%。

問題是,無論是愛奇藝、優酷還是騰訊視頻,背後均有強大的BAT集團身影,而現在的網絡綜藝已由視頻網站主控,傳統的製作公司目前基本只能收入承制費用。

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也在考驗田明。《這!就是街舞》的幕後推手、原阿里文娛大優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因被曝出經濟問題已於去年12月遭警方帶走。來自阿里的表態很值得玩味:一直對這類事件態度鮮明,決不妥協。最新消息顯示,《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海選活動正在進行中,該節目後續能否順利跟進位作及推出值得關注。

除此之外,燦星文化可能還面臨著一系列難以收回的舊帳。

招股說明書顯示,燦星文化報告期內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7.39億元、11.07億元、7.07億元和3.6億元。其中,來自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應收帳款餘額為8030.19萬元,佔應收帳款總額17.29%;近年來頻繁與廣告商發生紛爭的廣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應收帳款餘額約為5076萬元;傳聞核心管理人員失聯的巴士在線科技公司應收帳款為2167萬元。據統計,上述三家應收帳款涉及金額已達1.53億元,即佔燦星文化擬上市募集款逾十分之一。

(文章來源:投資時報)

相關焦點

  • 網綜收個力氣費,楊偉東事件未了,燦星募資15億元底氣何在?
    《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已於近期在證監會公布招股說明書,擬募資15億元,用於投資公司未來兩年新綜藝節目的製作及補充流動資金。招股書的亮相足以讓外界對「吸金」二字有了更深刻理解。2015年至2017年,燦星文化營業收入分別為24.62億元、27.06億元和20.58億元,按上述比例折算,《中國好聲音》及《中國新歌聲》3年裡為公司貢獻營業收入近28億元。不過聲名鵲起的燦星文化在2015年達到27.1億元營業收入、8.1億元淨利潤的高峰後,開始進入下滑態勢。
  • 《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文化欲IPO:15億募資投向何處?
    但近兩年,綜藝節目的競爭增強,隨著網絡綜藝節目和其他衛視重磅綜藝的不斷推陳出新,燦星文化旗下曾名噪一時的各類節目關注度已下降。也正是在這個當口,翠鳥資本發現,燦星文化披露了其招股說明書,而且募資規模達到了15億元之巨。到底是什麼樣動機,讓燦星文化選擇在此時點衝刺IPO?
  • 燦星文化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靠「好聲音」5年賺40億
    被港股煜盛文化搶道「中國綜藝節目第一股」後,《中國好聲音》背後的製作公司燦星文化正在試圖拿下「A股綜藝第一股」名號。近日,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預先披露了其擬在A股創業板上市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書,宣布計劃募集15億元資金用於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
  • 鄭重看股:燦星文化再闖A股還有兩個攔路虎
    之所以提到《中國好聲音》,是因為這個節目的製作運營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11月初又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差不多兩個月前(9月15日),燦星文化主動申請中止上市審核程序,緣由是「因發行人燦星文化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公開資料顯示,燦星文化2018年初開始著手在A股IPO,2018年年底遞交招股書。
  • 燦星遞交A股招股書:田明和華人文化組團控股,淨利連年下滑
    乘著政策東風,國內老牌綜藝節目製作商燦星正式啟動上市進程。12月28日,證監會網站披露了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申報稿,燦星文化擬在創業板上市,募資15億元用於補充綜藝節目製作運營資金項目。燦星的控股股東為上海星投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1.6761%。
  • 燦星文化欲唱響「A股好聲音」 創業板會否為其「轉身」?
    5月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繼2018年12月底首次披露招股書之後,燦星文化再次更新了其IPO資料,將目光鎖定在創業板,擬募資15億元,全部投向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  作為國內綜藝製作的頭部公司,燦星文化被稱為「《中國好聲音》之母」。
  • 燦星文化上市前頻繁騰挪資本 一年內公司新增10位股東
    往前追溯,2017年年底,燦星方面就曾表示,將在2018年年初申報IPO上市。根據證監會於2018年2月11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去年1月底,中信建投已與燦星籤訂了上市輔導協議,預計整個輔導將持續3個月,於2018年5月份申請輔導驗收。  事實上,作為國內領先的綜藝內容製作公司,燦星的IPO之路備受關注。
  • 燦星文化上市前資本騰挪頻繁 近一年公司新增10位股東
    根據證監會於2018年2月11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去年1月底,中信建投已與燦星籤訂了上市輔導協議,預計整個輔導將持續3個月,於2018年5月份申請輔導驗收。 事實上,作為國內領先的綜藝內容製作公司,燦星的IPO之路備受關注。
  • 燦星文化闖關A股:昔日「綜藝王者」能否重續輝煌?
    2012年,締造了《中國好聲音》收視神話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於8年後的2020年5月8日晚間在證監會官網更新了招股書,離A股更近一步。燦星文化表示,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計劃募資15億元用於補充綜藝節目的製作營運。
  • 燦星文化核心業務營收腰斬,應收激增壞帳風險攀升
    就是街舞》的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能否披荊斬棘成為綜藝第一股?7月2日,燦星文化IPO申請獲受理。該公司擬登陸創業板,計劃募資15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營運資金。時代商學院發現,該公司核心業務收入4年間縮水近6成,業績波動較為明顯。其中,2019年營收微幅上漲,但同期歸母淨利潤卻出現下滑。
  • 燦星文化上市前資本騰挪頻繁 近一年內公司新增10位股東
    根據證監會於2018年2月11日披露的公告顯示,去年1月底,中信建投已與燦星籤訂了上市輔導協議,預計整個輔導將持續3個月,於2018年5月份申請輔導驗收。事實上,作為國內領先的綜藝內容製作公司,燦星的IPO之路備受關注。
  • 燦星文化昔日招牌成明日黃花,帳面還有逾16億商譽
    據悉,燦星文化本次擬發行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此次募資擬用來製作綜藝節目,以及未來燦星可預見的重大資本性支出計劃,用於自用音樂大廈,及規劃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據《洞察IPO》研究發現,燦星文化在如今「同質化」節目泛濫的大環境下,難以再創佳績,核心綜藝《好聲音》也難逃綜藝節目生命周期詛咒,業績增長遇瓶頸。
  • 燦星這場IPO衝刺跑,在今年恐難撞線了
    7月26日,正在IPO途中的燦星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根據證監會上海監管局的官方消息,這輪融資的投資方為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西藏齊鳴音樂有限公司,兩者分別投入資金2億元、1.6億元,獲得燦星1.17%和0.94%的股權。
  • 燦星文化:不同版本利潤差距大 巨額商譽成暗礁
    就是街舞》為燦星文化帶來了1.09億元的收入,2019年第二季收入大幅上漲至1.84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2018年《中國好聲音》為燦星文化貢獻5.45億元的收入,2019年為4.62億元。   這並不是《中國好聲音》為燦星文化帶來的全部營收,僅是製作及視頻授權收入,節目的音樂授權及衍生是另外一塊重要收入。
  • 2020年,拿到百十億美金募資的,憑什麼是他們?
    近期,我們統計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中那些最頭部的大額美元募資事件,看看 2020 年「美元 LP 們最傾心的機構」都有誰。成立於 2014 年的高榕資本,至今只有 6 年多的歷史,管理的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整體規模折合約 280 億元,已投資出手將近 300 起。2020 年 10 月 26 日,高榕資本宣布新募資總規模折合人民幣超 100 億元,其中包含 11.5 億美元的第五期美元基金。
  • 《好聲音2019》收入4.62億持續下滑,燦星再衝擊創業板能成功嗎?
    其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將不超過 4260 萬股,新股發行數量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擬募資15億元用於綜藝節目的製作與運營。儘管3月13日,煜盛文化(01859.HK)在港交所上市早於燦星搶下「綜藝第一股」,但上市即破發,連續28個交易日均價為2.039港元/股、發行價格為2.26港元/股的表現說明了市場對其並不看好:在整個大環境並不樂觀的背景下,煜盛文化中腰部作品居多,臺綜較多,網綜布局較少。
  • 燦星文化寒冬中再闖IPO:降薪、裁員難挽業績直降
    裁員、降工資保業績5月8日,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星文化」)更新IPO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資15億元,全部用於綜藝節目製作。在公司2019年初披露的上版IPO招股書中,公司2015年、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62億元、27.0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06億元、7.32億元,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86%、45.26%、36.83%,2019年毛利率下滑近10個百分點。
  • 謀求上市的影視公司:復星、耳東、山影、燦星、博納
    2016年12月6日,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在山東文交所正式掛牌,標誌著山影戰略投資者引進的招拍掛工作正式開始,通過資源置換的合作方式,萬達院線、雲鋒基金等七家戰投成為山影的合作夥伴,他們的加盟使山影製作獲得了6個億的資金支持,也意味著山影上市邁出第一步。近期,傳媒內參在採訪山影製作總經理吳雪松時,問到了山影上市的最新動向。
  • 新三板融資排行榜:華強方特募資近15億用於項目建設等
    本期(10.9-10.13),新三板共有38家企業完成股票發行,發行2.55億股,共計26.56億元,發行均價為10.43元。  華強方特募資近15億用於項目建設投資等  圖片來源:中國新三板APP  本期,共有3家公司募資超過1億元:華強方特融資14.62億元位居本期榜單首位,金芙蓉、中一股份分別融資1.81億元、1.25億元位居第二、三位;訊眾股份
  • 《好聲音》創收腰斬 燦星二度闖關IPO
    2017 年末、2018 年末及 2019 年末,燦星文化的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7.07億元、8.81億元及10.36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63.28%、67.18%及58.12%。夢響強音誕生於2012年12月,起初是燦星文化的「兄弟公司」星空傳媒旗下的演藝經紀公司。截至2019年末,旗下有包括張碧晨、周深、希林娜依·高等在內的162名藝人。2016年3月,燦星以20.8億元的價格拿下夢響強音100%股權,這筆增值率高達1757.14%的超高溢價併購,讓燦星合併報表後增加了19.7億元的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