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時隔一年,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星文化)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將目光鎖定在創業板,於2020年5月8日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據悉,燦星文化本次擬發行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此次募資擬用來製作綜藝節目,以及未來燦星可預見的重大資本性支出計劃,用於自用音樂大廈,及規劃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據《洞察IPO》研究發現,燦星文化在如今「同質化」節目泛濫的大環境下,難以再創佳績,核心綜藝《好聲音》也難逃綜藝節目生命周期詛咒,業績增長遇瓶頸。另外,公司還面臨大額壞帳損失與應收商譽雙高等問題。
風險隱患多
2012年的夏天,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一夜爆紅,引發了全國性的收視狂潮。一句「I want you」不知點燃了多少平凡人心中夢的火苗。
其背後的製作公司燦星文化也因此在行業中名聲大噪,並在這之後又陸續製作出了像《金星秀》、《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中國達人秀》等優秀的熱門綜藝。
目前,燦星文化主要專注於綜藝節目內容的製作和產業鏈開發運營,並以內容為基礎開展音樂製作授權及其他衍生業務。報告期內,燦星文化製作的綜藝節目共有24部。其中,《中國好聲音》的收益貢獻持續超3成。
據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至2019年,燦星文化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0.58億元、16.53億元及17.3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68%、4.85%。淨利潤方面,分別實現4.55億元、4.50億元、3.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0%、-23.33%。
據數據可見,燦星文化營收在2018年下降近4億元,儘管2019年公司營收恢復增長,但同期的淨利潤卻不升反降,下滑近1億元。
對此,燦星文化稱,受視頻網站的節目授權金額下降及網絡綜藝招商規模尚不達到臺綜水平的影響,2019年綜合毛利率較上年下降,毛利率下降是2019年淨利潤較上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好聲音》第一季爆火之後,夢響強音也隨之誕生,其主營《好聲音》成名選手的藝人經紀業務,通過商演及代言、授權、演唱會等形式實現收入。截至報告期末,旗下包括吳莫愁、張碧晨、周深等162名藝人。
據悉,2016年燦星文化花費20.8億元從上海晝星、上海民星手裡收購了夢響強音100%股權。在併購夢響強音的過程中,燦星文化的支付對價與淨資產相差19.68億元,被確認為商譽。而在計提3.48億減值準備後,截至報告期末,燦星文化帳面上有16.36億商譽。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夢響強音怕是難以進行商演,燦星文化的業績難逃牽連。
另外,《洞察IPO》還發現,燦星文化的應收帳款較大,或有壞帳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應收帳款分別為其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7.07億元、8.81億元及10.36億元,流動資產佔比分別為63.28%、67.18%及58.12%。
燦星文化在招股書中也坦言稱,若個別客戶出現資信狀況惡化、現金流緊張、資金支付困難等不利情形,仍將可能給公司帶來壞帳風險,對公司的現金流和資金周轉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據招股書顯示燦星文化2019年壞帳損失為5657.32萬元。
燦星文化對此解釋稱,一方面是由於應收帳款餘額增加所致,另一方面公司應收金嗓子等款項帳齡已達2-3年,壞帳準備計提增加。其中,金嗓子的這筆欠帳,高達5167萬元。
對於金嗓子的這筆欠帳,燦星文化在招股書稱,是公司按約履行了廣告投放義務,金嗓子在支付了1300萬元廣告款後未再支付任何廣告費。經原告多次催討,仍不履行付款義務。並披露了法院的一審判決結果,要求金嗓子支付剩餘廣告款和違約金。
版權風波不斷
無可厚非,《好聲音》在燦星文化的發展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但從披露的數據來看,該系列節目的營收狀態卻是愈加低迷。
自2017至2019年,《中國好聲音》(報告期間曾用名:《中國新歌聲》)貢獻的營收分別為6.65億元、5.45億元、4.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05%、-15.23%。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初,燦星文化《好聲音》的版權突遭唐德影視半路截胡。據悉,唐德影視斥近4億元巨資在荷蘭Talpa公司手中拿下「The Voice Of...」五年的獨家版權。
因此,燦星文化不得不將《中國好聲音》更名為《中國新歌聲》。因節目內容並未有較大改動,唐德影視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燦星文化停止使用《中國好聲音》相關元素,並索賠5.1億元。
雖然在2018年,公司又將《好聲音》的版權買回,但換湯不換藥的燦星文化似乎迎來它的「七年之癢」,大眾的目光瞬間被源源不斷的新興節目所吸引。無法推陳出新的燦星文化難創往日輝煌。
除此之外,燦星文化旗下另一熱門綜藝《蒙面唱將猜猜猜》,原名《蒙面唱將》,版權來自韓國MBC電視臺。2018年2月,《蒙面唱將猜猜猜》被全面下架,疑與版權爭議相關。
2015年,燦星文化引進《無限挑戰》、《蒙面歌王》兩檔節目後,先後製作了《了不起的挑戰》、《我們的挑戰》以及更名後播出的三季《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綜藝節目。按照合約協議規定,燦星文化應當向MBC支付模式費和節目收益分成。據MBC內部知情人透露,燦星文化六檔節目都未按照合約規定的支付完整費用,按照節目版權推算,相關費用加違約金、滯納金數額或達上億元。
MBC方面表示,《蒙面歌王》結束後,燦星就拒絕支付合約中規定的收益。2019年1月,MBC向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
獲資本加持
其實,燦星文化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2014年,燦星文化就提出分拆上市方案,表示將跟隨母公司星空傳媒赴港上市,而夢響強音則在A股上市,但後來由於星空傳媒股權架構大調整計劃被迫暫停。
但燦星文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17年12月完成首輪融資,估值210億元,相比於一年半前估值翻了3倍多。
2018年2月,燦星文化正式向上海證監局遞交IPO輔導備案資料,開啟IPO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燦星文化首次遞交招股書的前夕,阿里創投與齊鳴音樂等10家投資公司「突擊」入股。而齊鳴音樂的兩大股東分別為楊奇虎和胡敏。據悉,楊奇虎為騰訊音樂娛樂公司的董事,而胡敏是騰訊音樂的CFO。
招股書顯示,阿里科技與齊鳴音樂分別投資2億元、1.6億元,以44.44元/股的單價,分別獲得了1.17%和0.94%的股權,進而成為燦星文化的第7大股東與第9大股東。
目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田明、金磊、徐向東、華人文化天津。據悉,田明、金磊、徐向東為公司的核心管理層,華人文化天津為華人文化產業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華人文化產業投資系一家從事股權投資管理業務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