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星IPO招股書更新:上半年淨利5944萬 併購夢響強音16億商譽埋雷

2020-12-21 文娛商業觀察

文 | 浮萍

博納成功過會之後,燦星很有很能成為又一家影視娛樂類上市公司。

近日燦星更新了招股書明書,主要是針對上一輪交易所問詢函意見的回覆,包括歷史併購交易的規範性問題、業務集中度問題等,總體來說問詢的力度不是很大,加上現在創業板註冊制已經全面鋪開,IPO的審查更加側重企業上市規範,而不是之前全面從嚴從謹,從這個角度來說燦星上市可能性大增。

不過根據最新版的招股書,燦星的業績數據不是很好看,很明顯在走下坡路。

招股書資料顯示,燦星的營收在2016年到達頂峰後便一路走低,至2019年才小幅回升,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僅3.45億元,歸母淨利潤和營收變動相似,對比2016年來看,2019年燦星淨利潤已腰斬,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僅0.6億元。

這說明即使能成功上市,過於依賴《好聲音》《蒙面唱將》等老IP的燦星文化,疊加上綜藝行業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其發展依然不容樂觀。

《中國好聲音》成燦星文化收入支柱

2019年貢獻6.62億元

在燦星發展歷史上,《中國好聲音》絕對是極富有開拓意義的現象級爆款綜藝。

2012年中國綜藝歷史上首個真正制播分離意義上的節目《中國好聲音》橫空出世,隨即掀起了全民討論熱潮,順利發掘了姚貝娜、平安、吳莫愁、吉克雋逸等優秀歌唱新星,他們大部分至今都仍然活躍在音樂圈。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對於綜藝產業的發展具有多層次意義,其後不僅僅加速了中國電視制播分離改革步伐,還直接拉高了綜藝的製作成本,宣告綜藝製作進入到高投入、大製作的新時代,促進了綜藝市場的繁榮。

如今已經走過8季的《中國好聲音》(因與唐德影視的版權糾紛,一度改名《中國新歌聲》,於2018年恢復原名)依然是中國電視綜藝的頭部IP,為燦星和浙江衛視創造了巨額的營收。

招股書資料顯示,《中國好聲音》和《中國新歌聲》在2015年收入為11.43億元,2016年收入下降至10億元,2017年收入進一步下降至6.65億元;2018年下降至5.45億元,;2019年再下降至4.62億元。

可以看到《中國好聲音》的收入明顯下滑,2019年的創收能力僅不足2016年的一半,但是即便如此,該系列節目依然是燦星營收的主力軍。資料顯示,《中國好聲音》系列節目創造的收入在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間分別佔其總營收的比例為46.43%、 37.33%、32.33%、32.96%和26.67%。

雖然燦星文化對於《中國好聲音》的依賴度在下降,但是在可預計的兩三年內,該節目即使遭受再大的爭議也難以停辦,因為如果抹掉這一塊收入,燦星文化的業績將會非常難看,對於正在IPO路上的燦星文化來說,也是不可承受之痛。

燦星ALL IN 網綜

但創收能力不佳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燦星文化的發展是迷茫的。

因為《中國好聲音》《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達人秀》等臺播綜藝太過於成功,加上與唐德之間的版權官司牽扯精力,燦星文化對於網綜的發展是滯後的,特別是在2016年和2017年的時候,已經明顯有網綜掉隊的跡象。

意識到這一問題以後,燦星文化開始加大網綜的布局,在2018年聯合優酷推出《這!就是街舞》、聯合騰訊視頻推出《即刻電音》,都是聚焦細分類型的綜藝節目。

2019年燦星綜藝出新的節奏明顯加快,一口氣聯合優酷推出《這!就是街舞》第二季、《這!就是原創》《一起樂隊吧》《爆款來了》以及聯合愛奇藝推出《唱給世界聽》等。

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燦星文化與優酷的捆綁越來越緊密,這與阿里入股燦星文化有很大的關係。

文娛商業觀察此前第一時間分析過這件事《燦星估值大降20%再獲3.6億融資,阿里、騰訊音樂入股》,當時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億元獲得燦星1.17%的股權,成為燦星文化的戰略投資方。

有了資本的鋪墊,優酷和燦星文化在業務上合作的也就越來越緊密。根據招股書的透露,優酷2020年四季度將要拍攝的《追光21》(對標《乘風破浪的姐姐》),《亞洲超星團》(對標《青春有你》和《創造營》系列);2021年待定的《師父!我要跳舞了》《這就是!街舞2021》也都是由燦星文化承制的,可以說優酷綜藝的半條命都已經交給燦星了。

不過網綜雖然數量多、背靠平臺,但是掙錢能力遠不如臺播綜藝。

資料顯示在燦星文化2019年前五大收入項目中,臺綜《中國好聲音2019》的毛利率為37.31%,遠高於視頻網站S級項目《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20.77%;臺播綜藝《中國達人秀2019》和《蒙面唱將猜猜猜第四季》也高於網綜《這!就是原創》10.92%的毛利率。

21億併購夢響強音埋雷

周深、張碧晨等多位藝人流失

相比較於其他影視娛樂公司在上市前謹慎併購,燦星文化在上市前就進行過大規模的資本運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收購夢想強音。

夢響強音成立於 2012 年 12 月 6 日,是一家音樂製作及授權、衍生品開發及運營、演出活動、藝人經紀業務的公司,與燦星有限維持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2015年9月以前A股上市公司浙富控股曾經以8.4億元的總價格,獲得過夢響強音40%的股權,上海民星持股60%。

經過幾經周轉最終在2016年3月份,燦星文化以20.8億元的價格100%收購夢響強音,對外的理由是合併同類業務衝刺上市,但是這筆大交易給燦星文化留下了16.36億元的商譽。

這也是監管側格外注意的潛在雷點,擔心一旦商譽減值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財務損失,文娛商業觀察認為截止2020年上半年燦星文化依然沒有對夢響強音商譽進行任何減值,這是不太正常的,因為夢響強音本身的業績狀況並不是很好。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夢響強音實現淨利潤1821.75萬元,是2018年上半年3560.98萬元的二分之一,業績下滑明顯。雖然招股書中沒有公布夢響強音的具體明細,但是細細對比幾版招股書就能發現,夢響強音旗下的經紀業務發生了骨幹藝人流失情況,2020年上半年籤約藝人159位,比2019年底162人少3人

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單依純,這位19歲就奪得了《中國好聲音2020》冠軍的新人,並未像其他屆奪冠歌手那樣籤約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旗下的經紀公司夢響強音,而是選擇了百沐娛樂。

這點足以說明燦星文化內部的經紀業務出現了一點問題。

相關焦點

  • 燦星文化更新招股書,有《好聲音》卻無好業績 近四成資產為商譽
    據悉,燦星文化本次擬發行不超過4260萬股,擬募集資金約15億元,用於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來源:燦星文化招股書)業績斷崖式下滑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燦星文化近幾年業績不理想,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
  • 燦星文化更新招股書 有《好聲音》卻無好業績 近四成資產為商譽
    (來源:燦星文化招股書)業績斷崖式下滑 應收帳款佔比較高燦星文化近幾年業績不理想,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斷崖式」下滑。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燦星文化營業收入分別為20.58億元、16.53億元、17.33億元、3.4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 4.55億元、4.50億元、3.45億元、0.59億元。業績下滑的同時,燦星文化的應收帳款佔比較高。
  • 綜藝內容製作商燦星文化擬上市 業績波動較大商譽高達16.36億
    作者:九月日前,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在證監會官網更新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上市。燦星文化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佔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10%;擬募集資金15億元,主要投向「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燦星文化專注於綜藝內容製作和產業鏈開發運營,2017-2019年內,製作了包括《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這!就是街舞》《這!就是原創》《即刻電音》《中國達人秀》等綜藝節目。
  • 燦星文化昔日招牌成明日黃花,帳面還有逾16億商譽
    據悉,燦星文化本次擬發行數量不超過4260萬股,此次募資擬用來製作綜藝節目,以及未來燦星可預見的重大資本性支出計劃,用於自用音樂大廈,及規劃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據《洞察IPO》研究發現,燦星文化在如今「同質化」節目泛濫的大環境下,難以再創佳績,核心綜藝《好聲音》也難逃綜藝節目生命周期詛咒,業績增長遇瓶頸。
  • 燦星文化IPO天王山:商譽佔淨資產2/3,業績過度維繫獨木橋
    20億商譽成「有毒資產」儘管從業務體量和代表作品來看,燦星文化在創業板可謂是「星光閃耀」,但從財務結構來看,該公司呈現給公眾的卻似乎是另一翻景象:其帳上巨額的商譽,或將成為該公司未來IPO之路上的最大「攔路虎」。
  • 鄭重看股:燦星文化再闖A股還有兩個攔路虎
    之所以提到《中國好聲音》,是因為這個節目的製作運營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11月初又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差不多兩個月前(9月15日),燦星文化主動申請中止上市審核程序,緣由是「因發行人燦星文化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公開資料顯示,燦星文化2018年初開始著手在A股IPO,2018年年底遞交招股書。
  • 再次更新招股書,燦星文化為何此時向IPO發起衝擊?
    近期,一則燦星文化更新招股書的消息再次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而這也是燦星文化時隔一年之後再次向IPO發起衝擊。2018年2月,燦星文化宣告正式衝刺A股,並向上海證監局遞交IPO輔助備案資料,但去遲遲未遞交驗收報告,直到18年底燦星文化IPO招股書露面,但此時的燦星文化並不好過,根據數據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燦星文化營收出現虧損,達到2726萬。
  • 留不住冠軍、《好聲音》老化嚴重 燦星拿什麼衝刺上市?
    而細究發現,單依純並未如此前《好聲音》的冠軍們一樣,籤署燦星的子公司夢響強音,而是選擇了百沐娛樂。  而當年風光一時的燦星,如今卻落得連自家冠軍都留不住的下場。  11月初,燦星更新了招股書,繼續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或許從招股書中,可以發現燦星日薄西山的秘密。
  • 《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文化欲IPO:15億募資投向何處?
    明星綜藝節目難以逃脫的生命周期,能否說明燦星文化成長性?又是什麼樣的募投項目,需要讓燦星文化投入15億金額?從燦星文化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來一探究竟。成長性能否延續?資料顯示,燦星文化是國內領先的綜藝內容製作和運營商,主營業務為綜藝內容製作和產業鏈開發運營,並以內容為基礎開展音樂製作授權及其他衍生業務。
  • 《中國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文化IPO:3年半獲政府補助超3億
    《中國好聲音》製作方燦星文化IPO:3年半獲政府補助超3億中國網  作者:  2019-01-07 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文化」)近期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
  • 《好聲音》創收腰斬 燦星二度闖關IPO
    這是繼2018年12月底首次遞交招股書之後,燦星再度更新其IPO資料。7月10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燦星董秘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是上市申報敏感期,不便接受採訪」。燦星在招股書中坦言,近年來,綜藝節目行業快速發展,節目類型、觀眾審美、偏好變化迅速,視頻網站自製綜藝與採購電視綜藝版權之間此消彼長等原因,均對公司的經營成果和成長性造成影響。除此以外,燦星還面臨應收帳款佔比較高、商譽減值風險較大等問題。
  • 燦星文化:不同版本利潤差距大 巨額商譽成暗礁
    在因更新財務資料主動中止IPO不到兩個月後,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燦星文化」)日前披露了最新的招股書(申報稿),公司一路下滑的業績何時才能迎來反轉?   憑藉著數年前一炮走紅的現象級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背後的運營公司燦星文化也聲名鵲起。但從2018年年初遞交IPO輔導資料開始,近三年時間公司上市之路仍然遙遙無期。
  • 燦星文化衝IPO:黃曉明持股 半年扣非淨利虧2700萬
    外表鮮麗,頭頂中國綜藝一哥的燦星文化,層層剝開也是千瘡百孔:上半年扣非淨利潤虧損2700多萬,靠政府補助續命;高度依賴《中國好聲音》系列IP,新IP青黃不接;巨額商譽壓頂,隨時會減值
  • 《好聲音2019》收入4.62億持續下滑,燦星再衝擊創業板能成功嗎?
    據證監會官網5月8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公示,繼2018年12月19日首度公開招股書後,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或「燦星文化」)於近日再度更新了招股書,展示出其衝刺創業板的決心。
  • 燦星文化寒冬中再闖IPO:降薪、裁員難挽業績直降
    裁員、降工資保業績5月8日,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燦星文化」)更新IPO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資15億元,全部用於綜藝節目製作。 16億商譽壓頂燦星文化核心業務為綜藝節目製作,因《中國好聲音》等拳頭產品在行業立足。但是,8年之後,公司業績仍然重度依賴《中國好聲音》。該產品實現的營收長期佔公司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一直未有其他作品能達到這種火爆程度。
  • 燦星文化遞交招股書即將登陸創業板,兩年復兩年的IPO坎坷之路後能...
    原標題:燦星文化遞交招股書即將登陸創業板,兩年復兩年的IPO坎坷之路後能變坦途嗎?儘管如此,燦星在營收及節目製作上的能力一直被寄予國內「節目製作公司第一股」的厚望。不過,離上市僅一步之遙的燦星,卻在財務收入上出現顯著下滑趨勢。招股書數據顯示,燦星文化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7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62億元、27.06億元、20.58億元及2.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06億元、7.29億元、4.55億元和691萬。
  • 燦星文化衝刺A股綜藝第一股靠「好聲音」5年賺40億
    受此影響,燦星文化業績出現逐年下滑,2015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24.62億元、27.06億元、20.58億元、16.53億元、17.33億元,歸屬淨利潤8.06億元、7.32億元、4.51億元、4.53億元、3.45億元,營收、淨利的最大年降幅甚至達到了23.95%、38.39%。
  • A股|《好聲音》步入中年,致燦星文化終將失去的青春
    節目製作上的標準化,只能決定節目水平的下限,要提高節目水平的上限,還必須依靠當年製作《好聲音》時,一群專業人才的大膽創新和試錯,只是不知道2018年通過轉讓股權套現1.48億的田明是否還有這種拼勁?近三年來,燦星文化的經營業績波動較大,營業總收入分別為20.58億元、16.53億元和17.33億元,淨利潤為4.52億元、4.53億元和3.45億元。尤其是2019年,公司淨利潤較上年出現23%的明顯下滑。(來源:招股書)綜合整體業績表現來看,大多數綜藝節目,難逃行業天然的周期宿命。
  • 燦星文化IPO:《中國好聲音》輝煌不再,版權糾紛又惹隱憂
    招股書顯示,燦星文化本次擬向社會公開發行不超過426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00%,預計募集資金15億,主要用於補充綜藝節目製作營運資金項目。
  • 眾信旅遊經營現金流降137%收購16家公司商譽增至8億
    「民營旅行社第一股」眾信旅遊上市四年來,不斷併購擴張。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眾信旅遊先後收購竹園國旅等16家公司股權。2017年,公司還擬作價26億元收購上海攜程等股東所持華遠旅遊100%股權,但以失敗告終。目前,公司正在推進對竹園國旅剩餘30%股權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