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景區取消了每人每次100元的門票收費,這標誌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為雲南省首個全境所有旅遊景區(點)向遊客免費開放的州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遊,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轄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兩個縣和兩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怒江州是中國唯一的僳僳族自治州,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怒江州是中國民族族別成份最多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怒江的山水風光就是一幅巨大的水墨丹青畫,有山有霧的高黎貢山給攝影人們帶來更多視覺的震撼。怒江大峽谷裡聚居著23個少數民族,還保留著原生態的刀耕火種,會讓遊客領略到了最原始的風情。目前,州內有丙中洛、獨龍江、石月亮等風景區和百花嶺、木尼瑪、老姆登等民族特色旅遊村寨。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領略一下怒江原生態的美吧!
主要旅遊景點
怒江第一灣
貢山縣丙中洛鄉政府往南4公裡處,平緩的怒江在這裡轉了一個馬蹄形大彎,這就是「千裡怒江第一灣」。灣上臺地平坦開闊,高出江面30餘米,構成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在峽谷中宛如一顆綠寶石。
怒江大峽谷位於滇西橫斷山縱谷區三江併流地帶,峽谷在雲南段長達300多公裡,平均深度為2000米,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達3500米被稱為「東方大峽谷」。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夾著水流洶湧的怒江,峽谷中險灘遍布,兩岸山勢險峻,層巒疊峰。怒江大峽谷集峽谷、高山、民族、邊境和地質、地貌、江河、森林、生物、氣象、眾景觀於一體,在這裡你會強烈地感受到大峽谷的雄、險、秀、奇、幽、曠、絕、以及「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純情、絕美、神奇的自然景觀和民風民情,大峽谷的立體氣候、立體生態、立體自然景觀和豐富奇特的少數民族風情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旅遊資源。
最佳季節:春節期間的怒江是四季中最美的時節,高黎貢山的碧羅雪山已披上了皚皚白雪,怒江江水輕柔,色如碧玉,峽谷裡氣候溫和,熱帶植物與雪山形成了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丙中洛
丙中洛位於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東鄰迪慶州德欽縣,南連捧當鄉,西接與緬甸接囊的獨龍江鄉,北鄰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地勢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二形成倒「川」字的「三江併流」核心區、怒江山北向南貫穿全境,東面為碧羅雪山,西面是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明顯的高山峽谷地貌。
丙中洛自然環境奇特、壯觀,特殊的地理環境使丙中洛靠南邊的地方有一天兩次日出日落的奇妙景觀。丙中洛還可觀看到難得的「佛光」。整個景區為立體氣候,冬可觀雪景,春可賞野花,秋可走田園,夏可覽江河,嘎娃嘎普雪山終年積雪。
自六庫至丙中洛沿途風光極其漂亮,最好清晨出發,途中在福貢縣小住一晚,慢走慢拍,過鐵索橋進對面山寨探訪,看最美的峽谷晚霞,還有石月亮景區,如果自駕,一定在六庫前加滿97號油,貢山沒有。帶足飲用水、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石月亮
月亮山風景區位於福貢縣利沙底鄉怒江西岸。海拔在3360-4400米之間,風景區面積約80平方公裡。月亮山上有一個天然孔洞,寬32.7米,高60米,厚2米,當地傈僳族稱此洞為「亞哈巴」(即石月亮),月亮山因此而得名。
整個月亮山是由於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碰撞而形成的地質景觀。已發現景點30餘處,有石月亮、嫦娥洞、臥虎峰、神娃峰、神指峰、萬丈崖、一線天等著名景點。
在月亮山還可以觀碧羅雪山日出、怒江大峽谷遠景及雲海,還可觀賞到名貴花卉和珍稀的旅遊勝地。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巖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餘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北上,百裡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雲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開天闢地就聳立在那裡,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話中,它就已經存在了。
獨龍江
獨龍江發源於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從迪布裡地方流入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內上遊稱克勞洛河,到貢山境內與麻必洛河匯合後始稱獨龍江,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開江上遊。在怒江州境內流程為80公裡,流域1947平方公裡,然後流入甸心多危石險礁,水勢洶湧。較大的支流有:麻必洛河、擔當洛河、布卡娃河、木切爾河、木林河、達塞洛河等。
獨龍江位於怒江州背面,是雲南的最北面,藏在高黎貢山深處,與緬甸、西藏相連,那裡居住著古老封閉的民族--獨龍族。由於獨龍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進去的人很少,而那裡的秀麗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文化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誘惑。貢山怒族、獨龍族自治縣,經年多雨,在獨龍鄉每年365天有近2/3的時間在下雨或雪。一般每年10月到次年的4月為封山期,在此期間都是大雪封山,有時雪深可達一人多深。那時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也進不去。
到達與離開:從昆明乘車到六庫(怒江州州府),全程614公裡,每天有3-5班臥鋪客車,票價90-130元,需16個小時,到達六庫後,需再車行280公裡,才能到達貢山。從貢山可徒步前往獨龍江,當地的山路非常險峻,行走困難,可請當地群眾代為背扛行李,減輕負擔。
最佳季節:最佳的旅遊季節應是在每年的9月份,那時雨季剛過,雨水較少,而丫口又無雪,植物生長茂密,獨龍江、普拉河水質清澈(多雨就會變黃),景色應非常好。此時各種毒蛇、螞蝗、毒蟲不會很多,對徒步旅行的人非常有利。
雙納瓦底老虎跳峽谷
距離怒江州府六庫50公裡處有一很窄的峽谷,傈僳語稱「臘瑪登培」,意譯為老虎跳峽谷。老虎跳峽谷全長10公裡。進谷前,怒江江岸已具峽谷景觀,江水時而平緩,時而奔騰,水急灘高,氣勢懾人。老虎跳峽谷由變質大理石巖、片麻巖構成,谷岸高1500米,陡峭如削。兩岸距離最窄處只有10米。老虎跳峽谷中有奇峰奇石林立,高者高聳入雲,低者坐臥江中,欲斬斷怒江。有神奇的「米斯」山,有神熊峰,有望谷峰,有鷹嘴崖等景觀。
老虎跳大峽谷漂流景區全長8.3公裡,位於那坡縣百南鄉境內,距離縣城59公裡,距離越南高平省186公裡,景區集"異、奇、秀、幽"於一體,擁有雄壯奇特的山體、清澈的河流,豐富的動植物景觀,古樸濃鬱的民俗風情和神秘獨特的邊境異域情調。
抗英紀念碑
片馬,自古以來是祖國西南重要的邊防要塞之一。因此,它同時成了一片列強垂涎的沃土,一片鮮血滲透的前沿陣地。為了紀念片馬各族人民抗英鬥爭的勝利,1986年,片馬建立「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和「片馬人民抗英紀念館」,以銘記前輩邊民保衛祖國的神聖功績。片馬抗英紀念館是為紀念1910年片馬軍民粉碎英軍入侵西藏和內地的陰謀而建。現在還陳列了1996年發現的「駝峰航線」飛機C-53號的部分殘骸。
片馬抗英勝利紀念碑位於片馬紀念館右鍘的一個小山頭上,蒼松翠柏之中,高高聳立著一座白色的豐碑。紀念碑由怒江特產的漢白玉石雕成,尖端是盾牌,底座像弓,象徵著片馬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碑中「片馬抗英勝利的紀念碑」是由原中共中央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怒江時親筆題下的。
秋那桶
秋那桶村位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這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秋那桶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
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樣,秋那桶村裡也有一座天主教堂,不過從其木製的外觀來看,更像是座寺廟。教堂邊還有座不起眼的墓地,安眠著一位傳教士——李文增雅敬神父,但墓碑背後的故事已經無從知曉了。
碧羅雪山
碧羅雪山是西瑪拉雅山的餘脈,屬於橫斷山脈,是貢山縣與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交界線及怒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碧羅雪山在蘭坪自治縣境內綿延142公裡,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窩山是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500米,與瀾滄江的相對高差達3200米,原始生態系統保存十分完整。
山中氣候變化異常,飛瀑密布,高山湖泊雲集,被人們稱作萬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雲霧騰升,登臨絕頂觀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頗為壯觀。東面的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金絲廠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雲海中猶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島。
民族特色
怒江地區民俗豐富多彩,尤以僳僳族的刀杆節,獨龍族的鏢牛習俗最為獨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並存。
僳僳族和獨龍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產、生活用具獨具民族特色。僳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圖騰崇拜的遺蹟,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節日。他們穿自製的麻布衣、火草衣,顯得古樸大方。
僳僳族
傈僳族(英文名稱Lisu Li-Su Lisaw)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白族白族(2張),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
獨龍族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舊稱「俅人」。分布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位於高黎貢山以西,但當利卡山以東,設立獨龍江鄉,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現約有7000人。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原有原始群婚的習俗,現已不存在。男女均散發,少女有文面的習慣。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雲南省怒江州的蘭坪縣、麗江地區的寧蒗縣、麗江縣和迪慶州的維西縣是主要聚居地。其餘分布在雲縣、鳳慶、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裡、鹽源等縣。
怒族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使用語種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簡稱怒江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簡稱貢山縣)、福貢縣、瀘水縣及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簡稱蘭坪縣)。此外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及西藏的察隅縣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該族的自稱,另外還有「怒蘇」、「阿怒」、「阿龍」等自稱,後統稱為怒族。
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統計,白族人口數1858063。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絕大部分操本族語,通用漢語文。唐宋時起使用「僰文」(白文),即「漢字讀白」。現代白族一般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善經營商業、農業。信仰佛教和本主教。
地方特產
麝
麝又稱為麝獐、香獐,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珍貴的野生動物。麝的前肢短,後肢長,蹄小耳大,雌雄都無角。體呈棕色,背部較深;有的呈灰褐色,有的略璉不甚明顯的土黃色條紋和斑點。雄麝臍香腺襄中的分泌物乾燥後形成的香料即為麝香,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藥材,也是極名貴的香料。雲南省麝香的產量居中國第4位,怒江地區居雲南省之首。
大理石
大理石是一種變質巖,因其盛產於雲南大理而得名。那麼盛產於怒江貢山縣的大理石,不妨將它稱為貢山大理石吧。貢山大理石及其工藝品已在雲南春城、首都北京和國際展銷會上初顯風採。那堅硬細膩、光秀美的特點,深受人們的讚美。
斯葉黑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的臘竹底和獨龍江的馬庫,有一種樹,當地群眾稱它「斯葉黑」,意思是能出麵粉的樹。「斯葉黑」一般生長在陰涼的深箐裡,樹高可達十幾米,成樹直徑達1米,樹葉寬1米左右,長3米多,與芭蕉葉十分相似。「斯葉黑」含有大量澱份。七、八月份是其澱份成熟的最佳時期。當地群眾獲取這種麵粉,他們先將成絝砍來,用木棒或斧頭在絝杆上不斷地敲擊,澱粉便一團團震落下來,曬乾即成細粉。這就是樹麵粉,或者叫它「斯葉黑」面。樹麵粉可以烙粑粑或用香油煎食。鬆軟適度,味美可口。還可以用開水加糖攪拌衝食,味鮮適度。當地居民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充分了解了麵粉樹的性能,斯葉黑面不僅能食用,據說曾解救過他們前人的饑饉,還能止瀉,是止瀉的上品良藥。(來源:新華網雲南頻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