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頭版聚焦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2020-09-09 保山資訊

9月7日

《光明日報》頭版

聚焦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一起來看

「雲南只有一個景區,名字就叫雲南。」

這是雲南近年來打造全域旅遊的口號。雲南不僅有眾多的知名景區,而且處處皆景,四季如春,森林密布,江河縱橫,民族文化絢麗多彩。近年來,雲南26個世居民族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保護中實現生態脫貧、村莊秀美、產業發展、旅遊興旺,共同邁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美麗村寨

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族群眾稱之為「幸福的地方」。佤、白、傣、彝、景頗、漢6個民族在這裡世代聚居,親如一家,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已全部脫貧。今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裡看望慰問幹部群眾。

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圖片來源於「騰衝文旅」微信公眾號

走進司莫拉村,這個傳統村落的美麗迎面而來。村旁是高大幽深的大榕樹林,村後是茂密的綠色茶園,村前是一片萬壽菊的海洋。

今年6月以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的農科專家們長期蹲點司莫拉村,幫助村民打造350畝生態有機茶園,科學種植230畝萬壽菊,利用村寨周邊密布的胭脂果樹,開發出胭脂果醬、果酒等旅遊產品。「我們幫助村民打造農旅融合農業觀光區,把司莫拉村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區。」雲南省農科院副院長張躍斌說。

像司莫拉佤族村這樣的美麗村寨,在雲南到處都有。

騰衝市五合鄉聯盟村帕連傣族村 圖片來源於「騰衝文明網」

騰衝市五合鄉聯盟村帕連傣族村也是一個中國傳統村落,寨子前後竹影婆娑,景色優美,村中火山塊石鋪築的巷道、土牆、青磚的院落古樸自然。去年,騰衝「藝術改變鄉村」計劃來到傣族古寨,幾位藝術家到村裡幫助村民們建成藝術小巷、美術館、奇石館、織錦傳習館和四季果園,傣族的民歌、舞蹈、織錦、特色美食和現代藝術燈光、壁畫等交相輝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帕連村成了藝術村,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去年接待遊客11萬人次,旅遊收入55萬元。

有600多年歷史的玉溪市大營街,有「雲南第一村」的美譽。早在1985年,大營街就開始住房改造,村中環境優美,村民和諧相處。「大營街的富裕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1979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當時的大營街基建隊向銀行貸了5萬元,承包了有60人的基建隊,走上發展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道路。」大營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顏偉表示,大營街鄉鎮企業解決了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工業的發展更讓大營街人走上了小康之路。

美麗湖泊

紅土高原上,九大湖泊猶如九大珍珠熠熠生輝,在滋養廣袤大地、養育一代代雲南兒女的同時,還為當地的旅遊發展注入了無窮的動力。

大理洱海 楊繼培 攝

在雲南大理,從空中鳥瞰洱海,洱海宛如一輪皎潔的月牙,起伏的波光在明媚的陽光下閃耀。這樣的美景讓無數遊人駐足觀賞。可是,十幾年前,日益繁複的人類活動使洱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清澈的湖水一度受到巨大的衝擊。

「當時洱海的水質特別好,在水中都可以看到小魚來回遊動。」大理雙廊古鎮當地白族居民張聯薈回憶,不知不覺間,洱海的水質逐漸變差了。她第一次覺得洱海受汙染嚴重是在1996年,當年洱海首次全湖性暴發藍藻,湖水由碧藍色變成了綠色,水質急劇下降。

面對洱海保護治理日益嚴峻的形勢,2016年11月,大理全力推進流域「兩違」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減量等「七大行動」,全面打響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高原湖泊治理是一項世界級難題,洱海水質變差只用了十多年,而治理卻要花去數倍的時間和精力。」大理市常務副市長楊矗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大理將完成全線總長129公裡的環湖生態廊道主體工程建設。生態廊道的建成,能有效削減入湖汙染負荷和改善洱海水質,還大理一方青山綠水。數據顯示,2019年,洱海全湖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洱海水透明度比往年同期提升了0.3米。按張聯薈的話說,「洱海正在恢復成記憶中最美的模樣」。

大理洱海 楊繼培 攝

九湖清,雲南興。為了讓每個水源都能恢復到最美麗、最清澈的模樣,如今雲南的滇池、洱海、撫仙湖等9個30平方公裡以上的高原湖泊都有了量身定做的保護條例,依法治湖,堅持不懈。「九湖流域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山水、溼地、林田等都是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生態成員,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和制約,組成了有機的生態整體系統。」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孔海南表示,保護湖泊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活,只有還它們一湖清水,才能更好地留住美好生活。

美麗產業

火山熱海,一直是騰衝聞名遐邇的景觀。近年來,騰衝花海聲名鵲起,花海不僅使騰衝鄉村更美麗,而且成為推動許多鄉村脫貧奔小康的致富產業。

油菜花海與高黎貢山 圖片來源於保山市委宣傳部

位於騰衝市北部的界頭鎮曾被評為「中國最美田園風光」,因擁有春季15萬畝油菜,已舉辦6屆高黎貢花海旅遊節,累計吸引遊客超過250萬人次。然而油菜花期只有一個多月,為破解旅遊周期短、季節性明顯的困境,2018年界頭鎮引進萬壽菊,今年夏秋種植25000畝,實現了花開四季,花海界頭,為村民增加了一個致富新產業。

為打造戶外運動小鎮,去年一條42公裡的馬拉松賽道在界頭花海之中建成,成為全國唯一一條全程建在鄉村的馬拉松賽道,並成功舉辦首屆騰衝美麗鄉村花海馬拉松。

大理州漾濞縣蒼山西鎮光明村 黃興能 攝

記者在大理州漾濞縣的蒼山西鎮,採訪了另一個文旅興業的村莊,它就是有個核桃古樹成林的光明村。光明村裡百年以上古核桃樹有6000餘株,為改變核桃產業「小散弱」的狀況,光明村黨總支與企業合作,對村內核桃進行統一管護運營,掛牌保護600株,對2.5萬畝核桃進行有機認證,核桃產值得到大幅提升。光明農莊等專業合作社吸納了近200戶社員,與農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依託核桃產業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0餘萬元,真正讓核桃樹變成了「搖錢樹」。

村裡還成立了電商服務培訓中心,為農戶提供政務、服務、旅遊、技術等各類信息,幫助解決群眾銷售、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2018年以來,光明村的電商銷售額達400多萬元,真正做到「家家有網絡、戶戶會電商」,讓「土貨」變「金貨」。

類似界頭鎮、光明村這樣富了村寨、美了家鄉的的生態產業發展模式,正在成為雲嶺大地各族群眾奔向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

來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編審:李賽航

責任編輯:楊冬燕 施媛媛 唐霖源

相關焦點

  • 媒體看騰衝 ll 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在今天刊發的《光明日報》頭版,一條名為《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光明日報》記者筆下的美麗騰衝。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7日01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美麗湖泊紅土高原上,九大湖泊猶如九大珍珠熠熠生輝,在滋養廣袤大地、養育一代代雲南兒女的同時,還為當地的旅遊發展注入了無窮的動力。
  • 光明日報頭版:新風化育上田人
    2018年6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新風化育上田人》一文,現予以全文轉載
  • 《光明日報》頭版報導北辰區:多彩文化活動齊聚津門
    倡導國慶新民俗 打造愛國活動周今天《光明日報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北辰現代民間繪畫團隊的50多名農民畫家相聚於此,選位置、找角度、思構圖,用心造像、隨心賦彩,在藍天碧水間描摹豐收美景、勾勒淳樸民俗,用手中的畫筆為富足美滿的小康生活「潤色」。「我們把對家鄉的摯愛之情傾注筆端,將北辰鄉村小康生活的美好景物投射到圖畫中。
  • 雲嶺大地上的美麗生活
    近年來,雲南26個世居民族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保護中實現生態脫貧、村莊秀美、產業發展、旅遊興旺,共同邁向美好的小康生活。美麗村寨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族群眾稱之為「幸福的地方」。佤、白、傣、彝、景頗、漢6個民族在這裡世代聚居,親如一家,全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早已全部脫貧。
  • 南部縣登上《四川日報》頭版
    7月30日 《四川日報》以頭版+4版長篇幅+5、6版整版 聚焦南部縣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工作 7月30日,《四川日報》頭版、4版長篇幅圖文報導,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在全省率先實現整體脫貧。
  • 光明日報:自強奮鬥的美麗身影
    光明日報:自強奮鬥的美麗身影 2020-12-12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媒體看新站】合肥日報頭版展示新站學林公園美麗畫卷
    10月12日, 《合肥日報》頭版以《城在畫中》為名,展示新站高新區學林公園美麗畫卷。
  • 「媒體看武夷」光明日報介紹課本裡的福建,有關美麗的武夷山看這裡~
    10月27日,《光明日報》光明文化周末·人文地理刊登文章《課本裡的福建》,《美麗的武夷山》《天遊峰的掃路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等入選,武夷山玉女峰作為版面首圖展示。現將描寫武夷山的內容摘錄如下:△武夷山玉女峰作為《光明日報》光明文化周末·人文地理版面首圖展示課本裡的福建閩山蒼蒼,閩水泱泱。
  • 石家莊日報頭版報導原黨委書記、社長王貴海被查
    石家莊日報頭版報導原黨委書記、社長王貴海被查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4-10-10 18:10 來源:澎湃新聞
  • 今天,《浙江日報》頭版關注南潯數字農業快速發展!
    今天,《浙江日報》頭版關注南潯數字農業快速發展! 今天《浙江日報
  •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寧夏「空殼村」破殼迎新生
    為最大化發揮扶持資金的「造血」功能,寧夏確定「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原則,引導扶持資金因地制宜嫁接特色產業,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形成「一村一業」「多村一業」「一鄉一業」的比較優勢,推動現代農業與鄉村旅遊、文化創意、生態文明、美麗鄉村融合發展。
  • 《天津日報》頭版刊發:百項文旅活動盡顯津城魅力——西青區鄉村遊氛圍濃厚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裡,天津鄉村生態遊備受遊客喜愛,從繁華都市走進美麗鄉村,成為這個假期旅遊的熱門選擇。我市多個涉農區推出了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滿足了遊客返璞歸真的嚮往,營造了體驗感十足的鄉村遊氛圍。
  • 【媒體看大同】大慶日報頭版刊發——做好高質量發展文章 力求做到...
    【媒體看大同】大慶日報頭版刊發——做好高質量發展文章 力求做到「六個突破」 2020-12-21 1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浙江日報》頭版關注湖州這張六色「地圖」
    今天,《浙江日報》頭版刊發了文章《吳興區六色「地圖」動態反饋項目進度——「顏」值有變動 專員來服務》,點讚湖州吳興做法。近日,湖州市吳興區全域項目地圖完成了第11次動態更新,11個黃色預警項目轉為正常推進,8個橙色警告項目實現「變色」。
  • 號外 │ 安美利特登上遼寧日報頭版!
    9月13日《遼寧日報》頭版新聞《產業與生態互促開發與保護並重推動縣域經濟不斷實現新發展》「9月12日,省長陳求發到阜新市彰武縣和瀋陽市康平縣
  • 爆款網紅找卡地羅溪蓮花塢:今天登上了《江西日報》頭版
    爆款網紅找卡地羅溪蓮花塢今天登上了《江西日報》頭版美不勝收的蓮花塢成為了這個端午小長假南昌最火爆的景區之一你看看朋友圈的視頻和圖片就知道答案了沒有顏值擔當怎麼上得了《江西日報》頭版↓↓↓
  • 浙江日報頭版關注:麗水護好「金飯碗」 找準「兩山路」
    浙江日報頭版關注:麗水護好「金飯碗」 找準「兩山路」 2020-07-09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赤子之心 大地飛歌 河南日報網-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在河南日報70華誕之際,詩人們以發自肺腑的真誠,歌唱她70年的輝煌歷程,歌唱她70年來勇立時代潮頭,為黨的新聞宣傳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歌唱黨報人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這一天,讓我們用最飽滿的詩情,用最嘹亮的歌聲,為她送上最美的祝福。
  • 光明日報社六十年大事記_光明日報網上報史館
    1949年   5月9日 光明日報社社務籌備委員會成立,其組成人員由中國民主同盟總部推定,章伯鈞任主席,成員有胡愈之、薩空了、林仲易、孫承佩、嚴信民、謝公望。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接收北平《世界日報》的房屋財產和機械設備,在此基礎上出版發行一份報紙,並定名為"光明日報"。
  • 光明日報迎來創刊六十六周年 舉辦畫家徐惠君作品展
    光明日報北京6月16日電(記者魯博林)6月16日,是光明日報創刊66周年的紀念日。當天下午,由光明日報社、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國夢·光明魂——紀念光明日報創刊66周年暨黃河畫家徐惠君作品展」及徐惠君作品研討會在光明日報社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