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說句大實話,奧德賽的用車生活實在太安逸,「除了自己換換玻璃水,啥也沒學會」對此,我也深表認同。以往到店做保養,我終究還是會閒不住的在店裡到處轉悠,汽油版的奧德賽已經停售,展車也是混動版車型,短暫試駕過,沒太多印象,前陣子忽然給了我一個用車兩天的機會——這讓已經平靜的內心,又激起了陣陣漣漪。
我自己的是汽油版頂配車型,在之前的帖子中對於用車感受已經寫過太多。本次給到我的體驗車型是混動版的頂配。
整體車型外觀,相比我的老款主要的改變集中在前臉造型上,日規前臉,帥就完了。對於外觀,眾說紛紜,不做過多描述了,至少我覺得比我的老車帥。
與外觀類似,內飾整體布局變化不大,但細節都有調整,比如主駕寬大的扶手、過道儲物箱、第二排頭等艙式的全包圍座椅、寬大頭枕造型、小桌板、更多充電口、全景天窗、門板上的杯架,這些細節其實都是和舒適性相關的。之前都沒有,老車主很羨慕,尤其是第二排座椅的電動調節,電加熱,過去我在前面開車時,家人坐在後面卻搞不清楚座椅怎麼調,知道我有多抓瞎麼,如今改成了電動調節簡直不要太方便!
開轎車或SUV的朋友或許不太明白,同樣的價格,為啥要買個MPV作為家用?我來告訴你,這臺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出行的時候,乘坐空間足夠大,一家老小其樂無窮!
秋天,是北京最美且短暫的季節,安排一次出行,領略醉美,同時也在路上體驗混動奧德賽帶給我的驚喜。
長大了的小妞不再對老款車型的後排電視感興趣,現如今反而更喜歡混動奧德賽的手勢感應式電滑門,開開關關的玩很多次,藍色的呼吸燈帶,也更體現科技感。
新增了右側盲區輔助功能,起初我還不覺得這功能有多好,發現它真正的使用場景其實是在進入輔路右轉時,可以觀察到更寬的視野,及時發現猝不及防的外賣和快遞小哥們。
有沒有發現這裡悄悄的多了一些功能鍵?
本田SENSING安全超感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整合一系列功能,比較直觀的有車道偏離提醒、車道保持、ACC自適應巡航、緊急碰撞預警及制動、道路限速識別等等等等,非常多,光看名詞確實沒啥感覺,實際應用中尤其是高速巡航狀態,自動調整車速並與前車保持車距,自動修正方向盤角度,光這兩點就夠夠了,直白點,半自動駕駛,真香!
其實我發現還是有不少人搞不明白混動車型的運作模式,電池到底靠不靠譜?用不用插電?不用插電,那是怎麼充電的?為啥還這麼省油?問題好多,這就是本田第三代i-MMD混動系統,簡單講,低速時用電,減速時充電,電量不太夠或需要更多動力的時,汽油發動機介入,一邊驅動車輛,一邊繼續給電池充電,電量夠了繼續驅動車輛,如此循環往復。很複雜?可以看狀態運行圖,還是看不懂,就踏踏實實開吧,最後看低油耗成績就行,用車生活不要太複雜。體驗下來,正常駕駛中,其實發動機經常偷懶,油耗多少最後再揭曉。另外在停車等候時也不用擔心怠速油耗、積碳等問題,再啟動的時候,沒有發動機的震動,除了部分電流聲,其餘一切靜悄悄,一切歸於自然祥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享受旅行的過程。
位於順義的五彩淺山,顧名思義在秋天色彩豐富,以紅櫨樹葉的紅色為主,同時鑲嵌黃櫨和綠松,我不是植物學家,顏色還是認識的,每種顏色都拍了拍。有時候我們設定目標,到達目的地,往往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過程也同樣美妙,沿途經過一片林子,發現車也可以開進去,開始即興創作。
出來一趟不免要帶點山裡的東西回去,得益於MM理念,讓車型的乘員空間最大化,得益於低地臺的設計,奧德賽的後備箱很方便取放行李,不會吃力。第三排座椅下的空間都可以儲物。而且尾箱垂直高度很夠,登機箱可以豎著放下三個。所以即便它有了混動單元,卻也沒有影響到車內的空間布局,後備箱依舊如此。它還是它,只是內在更好了。
短暫的北京周邊一日遊即將收尾,最後來談談混動奧德賽的駕駛感受,首先最主觀的是安靜了,想必是從車身、玻璃到整體空間,都運用新升級的隔音技術和降噪材質,最後讓靜謐性提升明顯,其次混動系統的加入讓發動機的噪音少了很多。發動機偶爾過來幫幫忙,但動力響應更敏捷,底盤懸掛的更有質感了,這點尤為突出。總之不光動態系統,包括車內細節的人性化布局上,在我汽油版老車型上之前沒有過的高科技配置,以及一些不足現在都改進了,讓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這還不算完,之前埋的油耗伏筆,在我接車時就清零儀表,所有的行駛路況,駕駛習慣都記錄在內,擁堵路況,激烈駕駛都有。最終揭曉5.9L/100km!能想像這是它的成績嗎?之前我以為MPV的油耗會是一個弱點,但現在已經被技術攻克了。動力好,又省油,空間多變舒適性高,質量穩定又靠譜,「一日本田、終身本田」口號不是隨便喊喊的,所以我未來一定還是會繼續做本田車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易車號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