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內容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馬旭暉
多年來,勤勞的甘南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搶抓機遇,譜寫著輝煌的新樂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甘南州各方面的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2020年,甘南州2014年建檔立卡以來的39750戶17.74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309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貧困縣市在過去的三年內相繼脫貧摘帽,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090元增加到2019年的8437元,全州提前一年實現整州脫貧摘帽。一個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生態綠色持續發展的新甘南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舟曲保障性安居工程
收穫實現全民共享
11月底,全省2020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小組剛剛結束對甘南州的實地考察,考察組成員都給予這片土地的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以高度評價。
「在我們這裡,考察組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地探訪任何一名建檔立卡群眾,這項工作是實實在在出成果,認認真真交『答卷』。」面對記者採訪,甘南州扶貧辦副主任鬥格爾對全州扶貧工作底氣十足。
鬥格爾告訴記者,過去的甘南州是全國、全省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是全國「三區三州」和全省「兩州一縣」深度貧困地區,而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歷短短不到十年的全面發展,全州上山下鄉抓脫貧、敢死拼命奔小康,不斷豐富和發展具有時代特徵、藏區特點、甘南特色的攻堅之路,全州貧困人口和貧困村全部清零見底,甘南藏區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甘南作為傳統農牧地區,全州各地不斷深化農牧村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各項事業發展,為加快脫貧步伐,提升脫貧成效增添了活力和動力。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州農牧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不僅實現所有建制村全覆蓋,而且村均收入突破4萬元,貧困村普遍達到5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已經步入持續穩定發展的新階段。」鬥格爾說。
與此同時,甘南州各地積極盤活農牧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和人力資本,優化農牧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經營性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推進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內容的農牧村「三變」改革,不但激活了鄉村資源和鄉村幹部,而且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激情和思路,全州近2萬戶9.8萬農牧民群眾依託農牧村「三變」改革踏上增收致富「快車道」。
甘南州立足農牧業生產特點,各縣市用足用好國家扶持政策,鼓勵引導群眾發揚首創精神,創建「家庭農場」 109家,組建具有較強帶貧能力的專業合作組織4312家,農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程度和抵禦風險能力明顯提升,讓全州人民共享甘南脫貧攻堅的成果是我們的初心和方向。
產業助力群眾增收
甘南州建州初期,當地各類產業基本處於空白,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從財力和政策方面給予幫助和傾斜,鼓勵地方積極開發資源,興辦企業,發展民族經濟,使甘南產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脫貧攻堅工作開產以來,全州各地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鋪天蓋地」育產業,「頂天立地」樹品牌,著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
2015年以來,甘南依託「環境革命」和「生態文明小康村」兩大平臺,探索創立「全域旅遊無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金字招牌的同時,謀劃實施了「一十百千萬」工程,不僅實現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協同發展,而且為1450家農家樂、藏家樂、林家樂的成功開辦創造了條件,為3.8萬農牧民群眾就地就近實現「旅遊增收」搭建了平臺。
鬥格爾告訴記者,甘南旅遊扶貧減貧模式成功入圍「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甘南州各縣市依託資源稟賦,穩步推進犛牛、藏羊、土豬、中藏藥材、經濟林果等傳統產業,積極培育光伏、電商等新型產業,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群眾增收渠道,3.35萬戶脫貧戶通過參股經營每年都能獲得穩定分紅,0.78萬戶脫貧戶的收入完全依靠家庭經營收入。
產業火了,就業有了「定心丸」。據鬥格爾介紹,甘南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扶貧車間」建設,現有181個「扶貧車間」共吸納以建檔立卡對象為重點的農牧村勞動力6397人,「小車間」逐漸變成貧困群眾就業創業的「大平臺」。
成果鞏固絕不鬆懈
脫貧攻堅勝利在望,同步小康圓夢今朝。如今的甘南已經實現歷史性的轉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現代文明撲面而來,各方遊客蜂擁而至,甘南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甘南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變成歷史的記憶,甘南74萬各族人民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將變成美好的現實。
「我們將堅決防止脫貧摘帽後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繼續做好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查缺補漏工作、保持問題動態清零。」鬥格爾認為,脫貧摘帽不是扶貧工作的終點,而是全新工作的起點,未來的任務將會更加艱巨。
為此,甘南州紮實開展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人口摸底建檔,建立防貧監測預警和處置機制,繼續強化對「兩類人口」的精準扶持工作,不斷提升脫貧質量和成效,把困難考慮充分,把應對措施準備周全,確保不管出現任何風險,都能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甘南州把扶「志」與扶「智」結合起來,把外部幫扶與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各級幹部進村入戶宣傳政策、解疑釋惑,引導和幫助群眾了解運用政策,對接監督政策的落實,提高了扶貧政策知曉率,讓群眾把被動扶貧變為主動致富。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未來對於脫貧攻堅期內針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開發式幫扶政策,該保留的將繼續保留,對於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傾斜政策和貧困人口保障性幫扶政策,根據實際需求轉化為普惠政策,納入鄉村振興框架下安排實施,對於超常規舉措,逐步退坡或取消,轉為常態化推進,對於扶貧資金用途,逐步調整優化、但不減力度,對於基層幫扶力量,適當進行調整、但絕不一撤了之。(本組圖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