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美國最新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內部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繁忙的指揮控制中心

現代化的系統檢測設備

豪華的木紋內飾

非常「先進」的賭博設備

    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美國海軍在建的最新一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它將替換將要退役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成為美國海軍21世紀近海作戰的主要力量,同時也保留了遠洋反潛能力。

  首艇「維吉尼亞」號(SSN-774)於1998年開工建造,2004年建成服役。美國海軍計劃共建30艘。該級艇長114.91米,寬10.36 米,吃水10.1米,水下排水量7925噸,水下航速28節,下潛深度500米。美國海軍資料稱,造價約22億美元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是美軍第一種專門為應付冷戰後威脅研製的潛艇,具有強大的反潛、反艦、遠程偵察、執行特種作戰以及用新型「戰斧」巡航飛彈精確打擊陸上目標的能力。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指揮臺圍殼為裝有非穿透型潛望鏡、8根天線和桅杆接口的獨立模塊結構。如果將來需要使「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以搜集情報或者偵察為主的話,可適當改變指揮臺圍殼內的天線和桅杆接口內容,使其更加靈活、機動和高效地執行偵察和情報搜集等方面的任務。

    早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處於方案論證階段時,美國海軍便已經在論證利用模塊化技術把「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迅速改為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可行性。

    從目前「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設計情況來看,利用功能性艙段模塊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海軍曾經打算在21世紀「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逐漸退役的時候,利用模塊化技術,以標準型的「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為基礎,將其改換成彈道飛彈核潛艇,以便對美國海軍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數量加以補充。

    與重新設計和建造新型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相比,採用增加功能艙段模塊使「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成為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方法,不僅可以大量節約研製費用,而且還可縮短新型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建造周期。

    維吉尼亞」級的艦身較「海狼」級小,直徑與「洛杉磯」級核潛艇相若。相較於冷戰思維的「海狼級」是在大洋中有效壓制、獵殺蘇聯任何核潛艇以奪得水下制海權,「維吉尼亞」級則把焦點放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層出不窮的地區性衝突上,故十分強調多重任務的彈性,包括近岸作戰能力、對地攻擊能力、特種作戰與情報搜集(除了施放特戰部隊上岸偵察之外,潛艇本身在敵方海域搜集電子情報的能力也極為重要)等等。

    而在近岸環境可能遇到的狀況──複雜的水文與海底情況、嚴重的水下背景雜音幹擾、敵方布放水雷甚至是面對新一代俄制傳統動力潛艇等等,都與美國海軍以往所熟悉的大洋反潛作戰有極大差異。因此美國海軍在 「維吉尼亞」級的設計中加入許多以往美國潛艇所無的元素,例如能在噪聲嚴重的淺海有效操作的聲納系統(特別是高頻主動聲納)、水雷偵測/反制裝備以及多種無人遙控載具的操作能力等等,此外還有完善的特戰部隊相關設施,這些都將對現行美國海軍的潛艇運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改變。

    「維吉尼亞」級仍沿用圓柱形淚滴流線艦體,尺寸雖較類似洛杉磯級,但是由於沿用許多「海狼」級的研發成果,諸多外型特徵如前方具有彎角造型的帆罩、艦首伸縮水平翼、兩側各三個寬孔徑被動數組聲納(WAA)的聽音數組、六片式尾翼以及尾端水噴射推進器等,都與海狼級一模一樣,因此從外觀看起來仿佛是「海狼」級的縮小版。

  「維吉尼亞」級的武器籌載量、航速以及潛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級,但是靜音能力將維持「海狼」級的超高水平。該級艇擁有各項與「海狼」級相同的最新的靜音科技,例如精心設計的輪機/管路設置、艦體外部的消音瓦、降低水流噪訊的艦體外型設計、主機的彈性減震基座以及噴水推進器等等;全艦各處總共設有600個噪音/震動偵測器(海狼級只有26個),隨時監控艦上各處的震動情況情況,發現異常便立刻處理,將整體噪音降到最低;此外,為了降低引爆感應水雷的機率,本級艦也將使用消磁科技。

    由於設計較晚,「維吉尼亞」級得以採用比「海狼」級更先進的科技與裝備。本級艦擁有Chin高頻主動聲納系統,包括兩具分別位於艦首下方與帆罩上的高頻主動聲納,可精確測繪海底與雷區,大幅加強了近岸操作與反水雷能力,這是以往美國潛艇所不具備的。「維吉尼亞」級擁有先進的桅杆群,包括內含GPS的電子桅杆、可高速自衛星傳送對地武器所需目標數據的高數據交換率桅杆、無線電收發桅杆以及可調整任務的AN/BVS-1光電搜索/攻擊潛望鏡組等。

  AN/BVS-1光電潛望鏡由美國潛望鏡大廠──柯爾摩(Kollmorge)研發,整合有低光度電視攝影機(low light TV,LLTV)、紅外線熱影像儀與雷射標定器,不僅功能遠比傳統光學潛望鏡強大,其影像直接以光纖傳至控制中心的平面顯示器上,不再需要傳統潛望鏡底下的目視鏡,因此控制中心改在第二層甲板,不必如以往需設在帆罩下方。AN/BVS-1的桅杆部分為柯爾摩根與其義大利次承包商──Calzoni合作生產的通用模塊化桅杆群(Universal Modular Mast)。

    艦橋內有大量大型先進平面顯示器以及大型開放配置圖,提供指揮官充分信息並幫助其判斷與決策,艦上也以先進的觸控式操控顯示螢作為主要操作接口。此外,該級艇的Eavesdropper收發系統可偵測數海裡外連衛星也無法截獲的訊號,可用來進行衛星通訊或武器控制。

    以上這些系統賦予「維吉尼亞」級極強的電子訊號/情報收集能力。「維吉尼亞」級的C3I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海洋電子部(Lockheed Martin Naval Electronics)與NE&SS水下系統公司主導研發,將採用數位化的航行操控系統,舵手透過類似電動玩具的雙杆/四按鈕遊戲杆系統來控制潛艇的航行運動。

    此外,「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艇體採用了計算機技術支持的模塊化設計,各分艙可按照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塊分別建造。該級核潛艇的主機艙採用浮筏減震的整體模塊設計,大幅度降低了艇上噪音。另外,「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推進設備使用的動力電纜和閥門、斷路器、泵等,其數量僅分別為「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50%、40%和30%左右。

    而且,由於採用了由計算機技術支持的模塊化設計技術,因此在21世紀,美國海軍可以根據環境的需要和未來新技術的發展情況,利用先進的模塊化技術,在「維吉尼亞」級新艇建造的過程中或者利用「維吉尼亞」級在役艇大修的機會可以迅速、便捷地更換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塊,使「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標準型的基礎上衍生出不同種類的或者具有不同專項用途的核潛艇。

    在標準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魚雷艙段中,魚雷發射管的後面是備用魚雷臺架,如果對這一部分的艙段模塊稍做改動,即可在備用魚雷臺架的位置上加設一個可容納40名特種部隊人員及其裝備的居住艙。這時,「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便輕易地被改為一艘輸送特種部隊人員的專用核潛艇。

    從「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內部設計來說,該級核潛艇首端的聲納系統、指揮控制艙中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及武器裝備等艇上的重要裝置和設備均採用了功能模塊的設計原理。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這些艇上的重要設備全部可以利用換裝模塊的方式及時地裝設最新的功能模塊,使該級核潛艇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它所具有的潛能,並且永遠保持與時代高新技術處於同步狀態的先進性能。

    在這個意義上,「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在21世紀既是具有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又是在戰略威懾力量和多種專項用途方面具有很大潛力的水下作戰平臺。客觀地說,21世紀美國海軍水下戰場的主力應該是非「維吉尼亞」莫屬,這也正是該級核潛艇尚處於設計階段便引起各國海軍格外矚目的原因。(環球網)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美海軍以「蒙大拿」冠名最新一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原標題:美海軍以「蒙大拿」冠名最新一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系史上第二艘「蒙大拿」號艦)
  • 美海軍為何如此 偏愛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原標題:不論財政壓力有多大,每年買兩艘  美海軍為何如此 偏愛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近日,美國海軍宣布,已接收第15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科羅拉多」號。官方表示,「這艘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能夠賦予美國海軍維持本國水下優勢所必需的能力。」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項目負責人邁克·史蒂文斯上校甚至表示,「『科羅拉多』號是性能最為突出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給海軍艦隊帶來了先進技術和高級功能。」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屬於第四代攻擊核潛艇。
  • 美國海軍第18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服役
    (觀察者網訊)據美國Navy Recognition網報導,當地時間4月4日,美國海軍第18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德拉瓦」號(SSN 791)交付美國海軍使用,傳統的公眾交接儀式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取消。
  • 美軍新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被命名「蒙大拿」,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美國海軍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航母戰鬥群與宙斯盾戰艦,這也讓很多軍迷忽視了美國強大的水下打擊力量。據「海軍情報」網報導,美國海軍正式將第21艘「維吉尼亞」級潛艇命名為「蒙大拿」號。用一艘功率戰艦的名字命名為新式潛艇,足以看出美國海軍對「維吉尼亞」級潛艇的重視程度。
  • 「哥倫比亞」級為什麼被稱為「最安靜」型核潛艇
    美國海軍「哥倫比亞」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被稱為「最安靜」型核潛艇,它在智能化、信息化、無人化方面都有不少創新,未來它的服役,必將引發海戰場作戰方式的改變。    研發背景    海基戰略威懾力量是美國「核三位一體」體系中的重要一支。
  • 美國核潛艇家底到底有多厚
    美軍核潛艇未來又有哪些發展趨勢?——據報導,美國目前有58艘可發射「戰斧」式巡航飛彈的核潛艇,其中4艘為專門設計的巡航飛彈核潛艇,每艘可攜帶154枚「戰斧」式巡航飛彈。美國海軍官員日前透露說,美國有意在原計劃基礎上再多建21艘「維吉尼亞」級快速攻擊型核動力潛艇,用於替換「洛杉磯」級潛艇。按照當前所列的國防部採購計劃,「維吉尼亞」級潛艇的採購規模為30艘。
  • 美國核潛艇為啥這麼貴?比俄羅斯貴十倍的原因讓國人清醒
    據美國《防務新聞》在18日報導,美國海軍已經提出了新核潛艇採購計劃,其採購2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價格高達74億美元,單艇價格達到了37億美元,相對於上一級洛杉磯級核潛艇,維吉尼亞的價格暴漲了超過5倍,即使考慮通貨膨脹,價格也在2倍以上,雖然維吉尼亞級潛艇的作戰能力有極大增強,但相對於其價格來說
  • 美國人看了都拍手稱讚,五角大樓大方展示一最先進的核潛艇內部
    美國海軍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可以執行各種任務最近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約翰·華納號停靠在諾福克海軍基地,並邀請了一些人員參觀其內部。約翰·華納號長115米,寬約10.3米,高約15.24米,參觀者被要求不能拍攝潛艇塔頂的天線。參觀者進入了潛艇的上層,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它有點狹窄,之前很少被公眾看到。
  • 美國深海潛龍計劃 2009年推出新一代核潛艇(圖)
    美國前潛艇指揮官、如今的資深科學家尼古拉斯·L·弗蘭科明確指出了這種「深海潛龍」的發展方向。  自從冷戰結束後,美國軍方就逐漸意識到,開始於冷戰時期的「海狼」級核潛艇,由於體積龐大、造價高昂,已經不再適應實際的需求。於是,1995年,柯林頓政府決定「海狼」級核潛艇只建3艘,轉而重點發展「廉價、多能」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 世界核潛艇的首次折戟 美國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長尾鯊」級
    1963年4月10日9時17分,科德角以東200海裡威爾金松海溝,美國海軍SSN-593「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沉沒,全艇129名官兵隨這艘核潛艇長眠於2560米深的海底,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沉沒的核潛艇,此時距離它交付美國海軍只有1年6個月。
  • 美國「哥倫比亞」級核潛艇下海戰略考量幾何?
    更新換代,核潛艇戰略地位凸顯據悉,美國戰略核動力潛艇已經歷了多次更新換代,以「海狼」級、「維吉尼亞」級為代表的攻擊性核潛艇和以「俄亥俄」級為代表的彈道飛彈核潛艇是美國現役主力戰略核潛艇。作為大洋控制權的有力爭奪者,戰略核潛艇這個「水下殺手」引起了美俄兩個軍事大國在裝備武器上的針鋒相對。
  • 俄明星巡航飛彈裝備『喀山』號核潛艇成功試射!
    此前的2020.12.05俄羅斯北方艦隊也公布了「喀山」號在白海海域進行魚雷試射的消息,並稱這是核潛艇試航任務的重要一環。喀山號是亞森級二號艇,亞森級是俄國第一種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設計之初的目標是超越美國海狼級。目前是唯一可與美「維吉尼亞」級比肩的多用途攻擊性核潛艇。
  • 俄羅斯「亞森-M」級核潛艇試射飛彈 銳評:又給西方送「聖誕禮物」了
    美國攻擊型核潛艇主要是「維吉尼亞」級的,主要執行近海作戰,因為美國認為,在遠海自己沒有對手,有航母和攻擊型核潛艇足矣。而俄羅斯的「亞森-M」級核潛艇,體現了由近海向遠海的轉變。我們都知道,發射飛彈是檢驗潛艇打擊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能夠發射巡航飛彈,特別是射程在1000公裡的巡航飛彈,就說明該型潛艇具有防區外打擊的能力。
  • 腦洞大開:如果美俄核潛艇一起打擂臺,誰會贏?
    俄軍現有的戰機、軍艦以及核潛艇大多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因此一些人腦海中就形成了俄軍裝備普遍落後的觀念。可實際上蘇聯雖然在水面艦艇製造方面不如美國,但核潛艇方面跟美國則一直是不相上下,如今俄羅斯製造出來的核潛艇綜合性能也是一流的。
  • 美軍新一代核潛艇,戰力遠超俄「北風之神」,「俄亥俄」級將退役
    與此同時,可以一次性攜帶16枚潛射洲際核飛彈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在戰力性能上也將全面超越俄羅斯海軍的「北風之神」,僅單艘核潛艇就有具備了滅國之力。目前,單艦造價達124億美元的「哥倫比亞」級首艦已經正式開工,預計在2031年服役。與此同時,美國海軍計劃建造12艘「哥倫比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屆時,這款新型核潛艇將超越「俄亥俄」級成為美國海軍最可怕的水下大殺器。
  • 法國新一代核潛艇交付,個頭雖小性能不可忽視,可對付航母
    最新報導稱,法國人期盼已久的新型核潛艇「敘弗朗」號終於交付,於日前在土倫港舉行了交付儀式,法國國防部長等多名政要出席。 數據顯示,該型核潛艇長99.5米、寬8.8米,水上排水量4700噸,水下排水量5300噸。與世界主流攻擊型核潛艇相比,梭魚級堪稱袖珍,遠遠低於「亞森」M級的13800噸和維吉尼亞級的7800噸。
  • 美軍造船廠曝出醜聞,廠家提供劣質鋼材,涉及所有先進核潛艇
    「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可能使用了大量的劣質鋼根據布蘭肯公司方面涉嫌數十年對鋼材數據進行造假事實進行分析,可以判斷,目前美軍核潛艇部隊之中的新銳攻擊型核潛艇維吉尼亞級的艇體結構建造之中可能大量使用了來自於布蘭肯公司方面的劣質鋼材
  • 真的沒落了,美國重點鋼廠居然為核潛艇提供了30年的劣質鋼材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直說在冷戰年代,美國生產的主要軍事系統,不論航母核潛艇還是各種飛機還是基本可靠的。而冷戰結束的這30年,各種奇葩問題層出不窮。目前美軍的主要軍事機器,除了一個F35戰機項目,幾乎沒有多少新裝備是冷戰以後生產建造的。就是這個F35也是各種問題暴露的越來越多,前幾天的起落架崩潰說不定就是鋼材質量引發。
  • 慘烈大火:核潛艇前部如同骷髏,主要結構罕見露出
    慘烈大火:核潛艇前部如同骷髏,主要結構罕見露出作為世界上最小的一型攻擊型核潛艇,法國的紅寶石級核潛艇6號艇珍珠號,在入塢維修時,於6月12日發生大火,直到次日凌晨才被熄滅,從相關報導的畫面上來看,該艇歷經慘烈大火,損毀比較嚴重,尤其是艦體前部,內部艙室都被燒得一團漆黑,而從外觀上來看,已經可以罕見的看到其前部的內部骨架
  • 中國潛艇數量3年後超過美國?理想很豐滿,其實差的遠
    【女武神楊木第11期】近日,有美國軍事專家發表文章稱,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規模將在2020年後超越美國海軍,擁有70艘潛艇。消息傳來很多軍迷歡欣鼓舞,但這裡要給大家潑一下冷水:中美潛艇對比,基本沒啥可比性,數量沒太大意義,核潛艇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