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指揮控制中心
現代化的系統檢測設備
豪華的木紋內飾
非常「先進」的賭博設備
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美國海軍在建的最新一級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它將替換將要退役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成為美國海軍21世紀近海作戰的主要力量,同時也保留了遠洋反潛能力。
首艇「維吉尼亞」號(SSN-774)於1998年開工建造,2004年建成服役。美國海軍計劃共建30艘。該級艇長114.91米,寬10.36 米,吃水10.1米,水下排水量7925噸,水下航速28節,下潛深度500米。美國海軍資料稱,造價約22億美元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是美軍第一種專門為應付冷戰後威脅研製的潛艇,具有強大的反潛、反艦、遠程偵察、執行特種作戰以及用新型「戰斧」巡航飛彈精確打擊陸上目標的能力。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指揮臺圍殼為裝有非穿透型潛望鏡、8根天線和桅杆接口的獨立模塊結構。如果將來需要使「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以搜集情報或者偵察為主的話,可適當改變指揮臺圍殼內的天線和桅杆接口內容,使其更加靈活、機動和高效地執行偵察和情報搜集等方面的任務。
早在「維吉尼亞」級核潛艇處於方案論證階段時,美國海軍便已經在論證利用模塊化技術把「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迅速改為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可行性。
從目前「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設計情況來看,利用功能性艙段模塊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海軍曾經打算在21世紀「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逐漸退役的時候,利用模塊化技術,以標準型的「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為基礎,將其改換成彈道飛彈核潛艇,以便對美國海軍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數量加以補充。
與重新設計和建造新型的彈道飛彈核潛艇相比,採用增加功能艙段模塊使「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成為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方法,不僅可以大量節約研製費用,而且還可縮短新型彈道飛彈核潛艇的建造周期。
維吉尼亞」級的艦身較「海狼」級小,直徑與「洛杉磯」級核潛艇相若。相較於冷戰思維的「海狼級」是在大洋中有效壓制、獵殺蘇聯任何核潛艇以奪得水下制海權,「維吉尼亞」級則把焦點放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層出不窮的地區性衝突上,故十分強調多重任務的彈性,包括近岸作戰能力、對地攻擊能力、特種作戰與情報搜集(除了施放特戰部隊上岸偵察之外,潛艇本身在敵方海域搜集電子情報的能力也極為重要)等等。
而在近岸環境可能遇到的狀況──複雜的水文與海底情況、嚴重的水下背景雜音幹擾、敵方布放水雷甚至是面對新一代俄制傳統動力潛艇等等,都與美國海軍以往所熟悉的大洋反潛作戰有極大差異。因此美國海軍在 「維吉尼亞」級的設計中加入許多以往美國潛艇所無的元素,例如能在噪聲嚴重的淺海有效操作的聲納系統(特別是高頻主動聲納)、水雷偵測/反制裝備以及多種無人遙控載具的操作能力等等,此外還有完善的特戰部隊相關設施,這些都將對現行美國海軍的潛艇運用方式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改變。
「維吉尼亞」級仍沿用圓柱形淚滴流線艦體,尺寸雖較類似洛杉磯級,但是由於沿用許多「海狼」級的研發成果,諸多外型特徵如前方具有彎角造型的帆罩、艦首伸縮水平翼、兩側各三個寬孔徑被動數組聲納(WAA)的聽音數組、六片式尾翼以及尾端水噴射推進器等,都與海狼級一模一樣,因此從外觀看起來仿佛是「海狼」級的縮小版。
「維吉尼亞」級的武器籌載量、航速以及潛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級,但是靜音能力將維持「海狼」級的超高水平。該級艇擁有各項與「海狼」級相同的最新的靜音科技,例如精心設計的輪機/管路設置、艦體外部的消音瓦、降低水流噪訊的艦體外型設計、主機的彈性減震基座以及噴水推進器等等;全艦各處總共設有600個噪音/震動偵測器(海狼級只有26個),隨時監控艦上各處的震動情況情況,發現異常便立刻處理,將整體噪音降到最低;此外,為了降低引爆感應水雷的機率,本級艦也將使用消磁科技。
由於設計較晚,「維吉尼亞」級得以採用比「海狼」級更先進的科技與裝備。本級艦擁有Chin高頻主動聲納系統,包括兩具分別位於艦首下方與帆罩上的高頻主動聲納,可精確測繪海底與雷區,大幅加強了近岸操作與反水雷能力,這是以往美國潛艇所不具備的。「維吉尼亞」級擁有先進的桅杆群,包括內含GPS的電子桅杆、可高速自衛星傳送對地武器所需目標數據的高數據交換率桅杆、無線電收發桅杆以及可調整任務的AN/BVS-1光電搜索/攻擊潛望鏡組等。
AN/BVS-1光電潛望鏡由美國潛望鏡大廠──柯爾摩(Kollmorge)研發,整合有低光度電視攝影機(low light TV,LLTV)、紅外線熱影像儀與雷射標定器,不僅功能遠比傳統光學潛望鏡強大,其影像直接以光纖傳至控制中心的平面顯示器上,不再需要傳統潛望鏡底下的目視鏡,因此控制中心改在第二層甲板,不必如以往需設在帆罩下方。AN/BVS-1的桅杆部分為柯爾摩根與其義大利次承包商──Calzoni合作生產的通用模塊化桅杆群(Universal Modular Mast)。
艦橋內有大量大型先進平面顯示器以及大型開放配置圖,提供指揮官充分信息並幫助其判斷與決策,艦上也以先進的觸控式操控顯示螢作為主要操作接口。此外,該級艇的Eavesdropper收發系統可偵測數海裡外連衛星也無法截獲的訊號,可用來進行衛星通訊或武器控制。
以上這些系統賦予「維吉尼亞」級極強的電子訊號/情報收集能力。「維吉尼亞」級的C3I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海洋電子部(Lockheed Martin Naval Electronics)與NE&SS水下系統公司主導研發,將採用數位化的航行操控系統,舵手透過類似電動玩具的雙杆/四按鈕遊戲杆系統來控制潛艇的航行運動。
此外,「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艇體採用了計算機技術支持的模塊化設計,各分艙可按照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塊分別建造。該級核潛艇的主機艙採用浮筏減震的整體模塊設計,大幅度降低了艇上噪音。另外,「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推進設備使用的動力電纜和閥門、斷路器、泵等,其數量僅分別為「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50%、40%和30%左右。
而且,由於採用了由計算機技術支持的模塊化設計技術,因此在21世紀,美國海軍可以根據環境的需要和未來新技術的發展情況,利用先進的模塊化技術,在「維吉尼亞」級新艇建造的過程中或者利用「維吉尼亞」級在役艇大修的機會可以迅速、便捷地更換具有不同功能的艙段模塊,使「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在標準型的基礎上衍生出不同種類的或者具有不同專項用途的核潛艇。
在標準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魚雷艙段中,魚雷發射管的後面是備用魚雷臺架,如果對這一部分的艙段模塊稍做改動,即可在備用魚雷臺架的位置上加設一個可容納40名特種部隊人員及其裝備的居住艙。這時,「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便輕易地被改為一艘輸送特種部隊人員的專用核潛艇。
從「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內部設計來說,該級核潛艇首端的聲納系統、指揮控制艙中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及武器裝備等艇上的重要裝置和設備均採用了功能模塊的設計原理。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這些艇上的重要設備全部可以利用換裝模塊的方式及時地裝設最新的功能模塊,使該級核潛艇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它所具有的潛能,並且永遠保持與時代高新技術處於同步狀態的先進性能。
在這個意義上,「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在21世紀既是具有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又是在戰略威懾力量和多種專項用途方面具有很大潛力的水下作戰平臺。客觀地說,21世紀美國海軍水下戰場的主力應該是非「維吉尼亞」莫屬,這也正是該級核潛艇尚處於設計階段便引起各國海軍格外矚目的原因。(環球網)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