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雷島是蘇格蘭東面的一個島,面積跟海陵島差不多大吧。
小小的島上集合了九個酒廠(圖中的Port Ellen已經關停了),而且所出產的威士忌都以泥煤、海洋風味為特徵,是廣大威士忌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比如我)。
記得我第一次喝泥煤,是一瓶免稅店版烏幹達(上圖)。一打開,那股強烈的消毒水味馬上斷絕了所有關於泥煤的念想。無法理解有人會喜歡這樣的酒,也無法挖掘酒體的內在韻味,後來知道其實阿貝不是每一瓶都這麼絕對的,但也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接受泥煤風味了。
艾雷島的兩個新廠還沒出多少酒,沒接觸過就不說了。兩個B字頭的酒廠有嘗過,波本的太輕,雪莉的太重,總是不能留下美好的印象。
後來接觸了樂加維林和拉法格,這兩個廠的酒相對而言斯文得多,煙燻和灰燼感很舒服。再過後嘗試了波摩的酒,特別是單桶,開始對艾雷島產生好感,如果每一瓶都能夠像波摩那樣,把泥煤和花果香做到極致的平衡,那麼我可能早就愛上島酒了。
島上還有一個低調的酒廠卡爾裡拉(CAOL ILA)。
一直有嘗試他們家的酒並留下好感,感覺他們家的酒在艾雷島諸侯中是屬於一股清流。
今天嘗試的這款卡爾裡拉17年單桶,由GM裝瓶,來自一個再注豬頭桶,酒精度為58.1°。
初聞香,明顯的消毒水味。或許是來自美國橡木桶的緣故,泥煤味不像雪莉桶或者紅酒桶那樣被修飾過,是原裝的如假包換的消毒水。
為什麼說喝單桶的原酒必須要有耐性呢?品嘗這款酒你從倒入杯到聞香,大概五分鐘不到,味道已經發生了變化。消毒水味變得內斂,這是因為酒精的揮發,使得泥煤的味道不再獨領風騷,並摻進了越來越多的蜜糖味、西瓜皮、香草雪糕的清甜,兩個系列的味道相互纏繞,活潑而耐人尋味。
喝一口,這款酒油性比較輕,味道很容易就出來了。苦底抑制得非常好,能感覺到各種層次的甜,還有一些白胡椒的爆裂感。如果咽太快的話,可能會忽略那一陣炭香。
果木曬乾,油脂都沁出來了,然後放到火上烤成炭,火焰熄滅的時候,那種帶著慵懶餘溫的煙燻味道,向人們證明這瓶酒正是出自艾雷島的名門正派。
艾雷島到底誰是老大,我心目中一定是波摩的,無論是OB還是IB,都非常出色,保留著泥煤風味,又能將複雜的花果香糅合進去,那種平衡的功力實在是獨步江湖。
而這瓶卡爾裡拉卻用簡單的幾個層次,反過來呈現了泥煤融入甜味中的一種感受,能把泥煤風味做得如此恰如其分,也是讓人愛不釋手的了。每一個桶都有獨立的靈魂,每個酒廠都有自己的風格,這麼說的話,艾雷島誰是老大,還得多喝一喝再定。
支持作者的最好方式是點一下「在看」,隨便發表點評論。如果有朋友也喜歡威自己,就把小文轉給他們吧。今天是品飲心得,就不用打賞了,留著子彈 下次一起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