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2020-12-20 人民網國際

第13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甜甜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但她從小有一個中文夢,3歲起便開始在中文學校學習,至今已堅持了12年。她是自己所讀中文學校不斷壯大的親歷者,用她的話說,「現在,我們的中文學校可是當地響噹噹的知名品牌」。

「中文學校的學習讓我對中國十分嚮往,這些年我和父母去過中國很多地方,我見識過它美麗的山川河流,領略過它雋永的文化氣息,體驗過它純樸的風土人情,感受過它那令人驚豔的時尚和令人震撼的科技力量。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讓我十分著迷。」甜甜的願望是將來能到中國學習,「因為那裡是離我夢想最近的地方」。

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甜甜的故事正是眾多海外中文學習者的縮影。

持續升溫,大有可為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表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促進民眾相知相通、交流互鑑、消除障礙、彌平鴻溝、達成心靈共鳴、實現發展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國際中文教育在當今時代大有可為」。

切實的數據為鍾英華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在日前在京舉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透露的這組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作為歐洲中文教育開展較早、基礎較好、規模較大的國家之一的英國,近年來將中文列為中小學外語選修課程,納入素有「英國高考」之稱的A-level考試,還於2016年啟動「中文培優項目」,計劃到2020年培養5000名流利使用中文的中學生。「對英國年輕人來說,了解中國、學習中文以及中國文化極其重要。」 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包邁岫說。

當地時間2020年9月7日,中國駐埃及大使與埃及教育與技術教育部長共同籤署諒解備忘錄,將中文納入埃及中小學課程。對國際中文教育關注者來說,這不僅標誌著埃及正式將中文教學納入該國中小學教育體系,還標誌著國際中文教育又邁出新的一步。數據顯示,中文教學納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後,預計將覆蓋埃及約1200萬的中小學生。

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參贊烏麥伊麥·迦尼姆還介紹了另一組數據作為埃及中文教育蓬勃發展的補充——目前埃及已建成兩所孔子學院、多所孔子課堂,同時有16家大學開設中文系或者中文課程。

相關專家認為,隨著外國民眾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熱情持續升溫,國際中文教育將會繼續升溫。

「線下搬家,做不好線上教育」

對國際中文教育界來說,2020年是充滿新變化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國際中文教育也面臨巨大挑戰。

在疫情倒逼之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為主,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對教師和學生將帶來怎樣的改變,線上教育能否接過國際中文教育未來發展的接力棒……都是待解題。

「對國際中文教育來說,線下搬家是做不好線上教育的。」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研究中心主任李宇明強調的是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協調。在他看來,線上中文教育需要技術支撐,需要整合教育資源,需要建立現代化的教學團隊,需要新的教學管理,「做好協調非常重要」。

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北京語言大學做了積極探索。據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介紹,除了利用中文聯盟等網絡平臺將中文課堂搬上「雲端」以外,北京語言大學還舉辦了一系列線上學術活動和文化項目。「同時利用本校學科優勢,支援了多所海外高校的中文專業建設,承擔的合作授課項目總量超過18000課時。」

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施黎靜認為,疫情之下,要解決國際中文教育面臨的衝擊,需要很多創意。「比如英國的很多學校開展了項目式的學習方式、任務性的教學模式等,都是積極的探索;再比如國際中文教師能不能和計算機、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合作,將他們的最新研究融入自己的教學當中。」但她同時強調,不僅要拿出應急的解決方案,而且需將眼光放長遠,「要關照到國際中文教育的持續發展,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段,我們需要什麼。」

科技賦能,未來已來

「兩個月前,我出席了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在線啟動儀式。網絡中文課堂採用班級制,實行遠程直播+群組輔導的教學形式,一批有經驗的教師提供遠程教學服務。兩周前,我見證了『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中國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服務,旨在打造適應面廣、權威性強的中文學習門戶。自2019年10月上線至今,平臺註冊用戶已超過200萬,覆蓋160多個國家。」在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上,田學軍所舉的這兩個例子正是因疫情而加速新技術應用、推動語言學習變革的詮釋。

對國際中文教育從業者來說,無論做好準備與否,都必須面對新科技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帶來的改變。正如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教授王春輝所言「國際中文教育需要新科技助力,新科技正蘊育著國際中文教育的新生態」。

為了應對疫情,相關中文教育學校、機構等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努力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比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辦、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和漢語速成學院承辦的2020海外華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華夏」中華文化體驗線上夏令營,藉助新技術和多種網絡媒體搭建線上文化教學模式,讓營員們可以足不出戶,在線領略中華文化之美;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的推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為海外華裔學生提供了打開中華文化大門的鑰匙……都是有益的嘗試。

早在上世紀20年代,老舍先生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參與過編纂《言語聲片》系列對外漢語有聲教材。但在那時,有誰能想到,不到百年,國際中文教育已能跨越時空。如今,我們同樣無法精確預料未來國際中文教育的模樣,但改變正在發生卻是事實。

(責編:艾雯、燕勐)

相關焦點

  • 首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論壇暨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揭牌...
    王甬處長在報告中論述了當前國際中文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從時間軸、橫剖面和國際比較角度分析了當前國際中文教育的歷史方位,闡述了國際中文教育在理念創新和方向轉變方面的可能性,提出了「大戰略」、「大中文」、「中文+」、「教育+」的創新理念。
  • 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順利召開
    論壇由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錦紅主持,論壇聚焦於「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市場前景」 「國際中文在線資源的建設與應用」 「在線教育企業如何更好地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服務」 「基於網絡平臺的國際中文教學考」 「如何搭建企業共同體共同助力國際中文教育」五個議題。
  • 全球超70國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田學軍指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表明國際中文教育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並沒有因為疫情放慢發展的腳步,中外各級各類學校和專業機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田學軍說,兩個月前,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正式投入運營。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論壇召開
    央廣網上海12月1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錢俊妮)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線上論壇昨天召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出席論壇,上海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處處長張雪梅主持,海內外共六百餘名遠程中文教育專家及中外教學機構代表在線參會。靜煒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新形勢和新挑戰下,廣大國際中文教育工作者適時調整,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遠程中文教育,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我校留學生榮獲「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
    新聞網訊 正值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周年之際,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及漢考國際承辦的「我與國際中文教育」徵文活動線上交流會暨優秀作品頒獎典禮日前在線上舉行。我校國際教育學院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留學生韓可茵的作品《通往中國的漫漫長路》榮獲本次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她也作為本次徵文活動唯一的留學生獲獎代表在頒獎典禮上做交流發言。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田學軍指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表明國際中文教育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 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啟動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啟動。
  • 在布魯塞爾「兒童之路」幼兒園學中文
    「兒童之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在做「找漢字」遊戲。劉軍攝【文化走出去】「你好,我叫法妮,請進,請坐!」說這話的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郊外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年僅4歲的法妮。法妮學漢語還不足20個小時,但她已經可以坦然地和中國來賓進行情景對話了。
  • 中國與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研討會召開
    作為2020年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此次研討會聚焦「政府間國際中文教育合作項目現狀及展望」和「如何更好支持亞洲各國中文教學高質量發展」議題,邀請阿聯、沙特、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政府官員、海外華人組織代表、中外高校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進行充分交流,總結和分享經驗,共同為推動亞洲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20多個國家的150餘名相關領域代表踴躍參會。
  • 專家看未來:《2020國際旅遊教育報告》發布在即
    《2020國際旅遊教育報告》聚焦國際旅遊教育發展與培養體系、旅遊教育之探索與思考、旅遊教育之未來三大主題,匯聚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的20餘位學者、教育管理者、行業專家對國際旅遊教育的總結、思考與展望。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 2020年12月15日 08:32:00來源:新華網 >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14日在北京啟動。
  • 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適應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教育部設立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07-05 16:16 來源
  • 英教育界人士: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
    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中新網倫敦1月10日電 (王源欣 張平)倫敦佩茨伍德中英雙語幼兒園10舉行開班儀式。隨著該所英國首家教會參與合辦的中英雙語幼兒園的問世,英國中文教育呈現低齡化趨勢。馬爾羅表示,在目前英國家庭教育中,從幼兒開始學習中文的需求越來越大,已逐漸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把中文當作母語來學」,倫敦佩茨伍德中英雙語幼兒園引入沉浸式教育,開創了英國中文教育的全新模式。該幼兒園由英國浸信會聯盟成員——布洛姆利區南鎮街浸信會教會,聯合英國著名中文學校——瑞雅中文學校合作開辦。
  • 12歲森碟代言字帖,卻被爆字醜還寫錯,上國際學校就不懂中文?
    除此之外,還有網友表示,重點根本不是字醜不醜的問題,而是他們一直就讀於國際學校,導致中文水平比較低。據悉,森碟現就讀於北京某國際學校,採用的教學方式都是全英文教學,這或許是會對她的中文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為某考生送去祝福的紙張中,森碟的中文雖然寫得略顯幼稚,但英文卻寫得非常流暢,與六年前相比,進步可謂神速。
  • 柬埔寨中文教育從「輸血」轉為「造血」
    新華社金邊6月2日電 綜述:柬埔寨中文教育從「輸血」轉為「造血」新華社記者毛鵬飛一方面對中文人才的需求連年猛增,另一方面本土中文師資隊伍遠遠不夠,如何讓柬埔寨中文教育長久健康發展來自中國的教師和柬埔寨本土教師一起,從辦培訓班到建設中文師範學校,推動柬埔寨中文教育從外部「輸血」走上了內部「造血」之路。成立於1990年的柬華理事總會會長方僑生說,總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發展中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為主要任務。中文教育事業為柬培養了許多中柬雙語人才,他們成為中資企業在柬各行業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為柬中友誼與合作做出了貢獻。
  • 未來大學教育如何應對工業4.0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陳金樑教授談...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位化技術給學習和教育帶來不少的幫助,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未來大學教育除了傳授知識,應該如何應對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以及工業4.0的發展?12月5日上午,第七屆名校名師公益課堂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邀請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利榮森中國文化教授陳金樑擔任主講嘉賓,給大家帶來主題為《大學之道4.0》的精彩演講,講座以線上線下同時開展的形式吸引了2400餘名觀眾參與。
  • 文化走出去:在比利時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學中文
    比利時目前開設漢語課程的教育機構有126所,其中開設漢語課程包括中文翻譯專業的高等院校9所,中小學59所,學前教育機構3所,成人漢語教學機構45所,孔院6所,歐盟國際學校孔子課堂1所,此外還有其他3所漢語教學機構。可以說,各級各類漢語教學機構、孔院、孔子課堂已基本覆蓋比利時全境,有漢語學習需求者基本可以就近學習。
  • 預見未來—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預見孩子的未來 2020 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2020年1月15日 即將啟幕 歡迎各位家長前來參加
  • 馬來西亞巫裔女子從小學中文: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當時,父親和婆婆臉上不禁露出「問號」的表情,他們不明白,為何連一個中文字都看不懂的莎莉娜,會向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年紀小小卻非常有想法的莎莉娜是這麼想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莎莉娜說,語言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文化交融、相互尊重。尤其大馬是多元種族及文化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