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攝影師優秀與否不在於口中說著多紮實的理論知識、而在於照片、拿作品說話。
大街上那些手拿單眼相機的人、其中有很多都是開著全自動模式拍照的、甚至除了開關鍵和拍照鍵之外、其他的東西都不會調試。耍帥扮酷的人手裡單反再貴、也無非是個道具罷了。
無論專業攝影師還是攝影愛好者、沒有人希望自己技術水平越來越差、作品越拍越醜、也不會安於現狀而止步不前、所以在方向上大家達成了一致、那就是「提升和進階」。
通過自我的提升、愛好者也可以成為專業攝影師、專業攝影師也可以成為殿堂級攝影大師……
攝影是一門藝術、更是技術。
你捨得花錢買昂貴的機器、鏡頭和各種設備、但前提要技術過硬才能出好片。在你擁有成熟過人的專業能力之前、你更需要投資的是你的基本功。
為什麼同樣的一片景色、被不同的人拍出了美醜高低。
為什麼同樣的一臺相機、被不同的人拍出了優劣。
攝影有多難?
攝影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技術工種,雖然攝影具有娛樂紀錄的作用,但是不是娛樂的工具, 它是具有文化性和藝術內涵結合的一種更高級的藝術,攝影本身就是鏡頭下的運用體現光感和美感的一種探知,是技術和審美觀的一種結合。
有時限制攝影師的不是技術和形式、而是對拍攝前期的構思的忽略,他們忽略了要通過鏡頭要傳達什麼?如何傳達?傳達的意義?
好的攝影師、不會辜負每一片景、每一個拍攝主體、每一道光線、他們擅於用鏡頭表達、突出和放大。
什麼是好片?
好片沒有絕對的標準,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有據可循。通常來講主要看八個要素:
1. 震撼力。震撼力最重要,但是又最主觀。對一個人的震撼,也許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可能是味同嚼蠟。但是能抓住評委或讀者的眼球,其他方面的不足能掩蓋不少。技術和構圖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一個作品的震撼力。
2. 創造力。是不是有自己的新想法,或者對別人拍爛的東西有新的視角,而不是前赴後繼地去重複別人的勞動。
3. 構圖。所有元素安排合理,相互呼應為的是突出主題。
4. 表現手法。是數碼還是膠片,是用HDR還是景深合成,都是為了突出主題的妥當選擇,而不是為手法而手法,與主題衝突。內容決定形式。
5. 色彩或灰度的和諧。這也是為了突出主題而不是與主題衝突。 一個作品給讀者的印象應該是它的內容,而不是一片人為的色調。
6. 看點。一張成功的片子需要有看點能留住讀者的視線。 當然也有一類片子沒有特定的看點而是有意識地引導讀者的視覺遊動於圖像之中,但這絕不等於雜亂無章。
7. 光線。沒有光就沒有攝影。 光影的掌握是攝影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8. 故事性。要打動讀者,無論動物還是風光,無論掃街還是肖像必須要有內涵。
掃描二維碼
學習獨家攝影秘籍
輕鬆進階殿堂級攝影大師
為什麼拍不出質感?
拍攝前計劃很重要:
1. 加入活的、迅速變化的元素
人,動物,鳥類。活物的可重複率低,每次出現總會有不同的狀態。
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群聚狀態,也會給畫面帶來新鮮的感受。
2. 選擇不同的拍攝時間
天氣不同,光線不同,季節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畫面。夏天有夏天的清新,秋天有秋天的色彩。不同的季節前往同樣的大眾機位,拍下來的東西也會截然不同。
3. 選擇不一樣的焦段
選擇不一樣的焦段,對細節入微的觀察,通過長焦獲取更為多樣的局部。尤其是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長焦的使用更是一個登堂入室的標誌。
4. 選擇不同的角度
尋找新的畫面規律,重新組織畫面中的點線面。就算是看起來令人絕望的梵蒂岡博物館旋梯,我也能找到一個不一樣的拍攝方式。
通過學習平面構成,能夠對畫面中線條平面等元素有著更強的敏感度,通過反覆嘗試,冷靜觀察,任何一個被拍爛的地方,都能夠挖掘出非常不一樣的畫面。
5. 賦予照片不同的情感和內涵
多看書,多學習,前後期賦予畫面不同的情感和內涵。比如,學習建築的理論,關於地域的知識故事。
6. 堅持自己
帶著好奇心去探索,堅持表達自己的感受。忘掉那些爛大街的照片,忘掉那些經典的大眾的描述,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抓住自己真實的感受。
很多時候有趣的畫面就在身邊,根本不需要走到天涯海角。仔細觀察生活,真誠地探索,總會有所發現。
光影的重要性
攝影是用光的技術,想用好光線就必須了解光線的特性。
光線的特性
1、強度。光的強度與光源的能量距離以及傳播介質有關。直觀的感覺就是光的明暗程度。
2、方向。就是光源的方向。但是在多光源或者漫反射的情況就不太容易確定方向。
3、色溫。主要表現在光源的顏色上。
光源的方向
順光——光源在被攝體正面。
側光——光源一般在被攝體正面45°。
90°側光——光源一般在被攝體90°位置。
逆光——光源在被攝體背面。
光線的分類
自然光:我們在戶外遇到的光線基本上就是自然光了。自然光就是太陽直接提供給我們的光。
場景光:我們在室內遇到的光線基本上就是場景光。這包括窗口進來的陽光、室內的燈光等等。
人造光:指的可不是你的檯燈或者屋子裡的日光燈,儘管這些都是「人造」的。人造光在攝影裡面特指攝影師為了達到創作意圖而設置的人造光源。布光燈和閃光燈都屬於人造光。
不同的光線有著不同的強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色溫。所以在應付這些光線的時候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都說攝影是光和影的藝術。避開這些光線特性給我們帶來的弊端,展現出這些光線美的一面,就是攝影成功的關鍵。
掃描二維碼
學習獨家攝影秘籍
輕鬆進階殿堂級攝影大師
今天推薦給大家一套性價比超高的攝影乾貨課程、深度解析攝影中光影的運用技巧和奧秘——《攝影大師林良忠的12堂光影美學課》
本課程有著電影級別畫質和美感,學習的同時更是一種審美享受。課程中還邀請演員參演電影攝影範例,知識點與實踐的融合、讓你更容易理解和運用。
課程預告片
也許你對林良忠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李安導演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家庭三部曲經典影片、還有2016年熱映的口碑佳片《驢得水》還有今年的黑馬影片《送我上青雲》、沒錯、這些經典電影都出自他手、擔任攝影師。
他是誰?
林良忠:臺灣的知名攝影大師
出生於臺中,從小生長在電影世家裡,父親是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林贊庭。1981畢業於淡江大學法國文學系,1985年考取美國紐約大學Tisch學院,成為李安的學弟,後來一次在片廠打工的機會讓兩人結識,兩人不但成了好友,更進而合作了李安初期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以及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攝影提名的《飲食男女》。
年輕時的林良忠(左)與李安導演(右)
1989年,大陸導演彭小蓮到紐約大學訪問,結識了林良忠,奠下了日後兩人合作的契機。林良忠與彭小蓮導演合作《犬殺》、《可可的魔傘》、《美麗上海》等片;同時也和另一位大陸導演魯曉威合作拍制了《人見人愛》。曾憑張揚導演的《向日葵》獲得第53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獲得1991年臺灣金馬獎最佳攝影提名。
《美麗上海》
2000年,印度籍導演古蘭德恰達(Gurinder Chadha)因為李安《飲食男女》獨特的攝影風格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邀請林良忠合作《What's Cooking》,這部獨立製片在美國得到極高的評價;兩人進而預約了下一部電影的合作機會,在2002年完成了極受票房歡迎的足球運動片《我愛貝克漢姆》,2006年甫完成拍攝章家瑞執導的《芳香之旅》。
《推手》
除了持續的創作之外,林良忠也投入教育工作,先後在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任教。
課程內容: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繫編輯,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無論你是職業攝影師、攝像師想要進階提升
還是攝影愛好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更有質感
或者你是一個熱愛影像藝術的vlog博主想更與眾不同
你都一定能在本課程中汲取到
你最想要、最需要的知識和技巧
只需要一頓火鍋的錢
你就能探索到藝術的更深層次
達到質的飛躍
你就是大師!
點擊下方的「
閱讀原文
」,快速進階攝影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