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噴泉在內地任何一座城市都很常見,尤其公共廣場和綠道,噴泉以其功能和觀賞性俱佳等特點,幾乎成為標配般的存在。像在武漢城區就有很多噴泉,其中在洪山區某知名商圈裡還建有非常獨特的系列噴泉,它分布在商業步行街室內各處,相互分時段獨立開放,且經常搭配創意演出活動。對武漢熟悉的朋友(尤其是在此讀書的大學生)們當年絕對都去逛過,那些噴泉可謂承載了好幾屆學生的記憶往事,是他們約會青春的絕佳地方,它就是位於光谷步行街的室內噴泉。
建在知名商業步行街內
中心噴泉的位置,處在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內,這是一處武漢城區較為知名的商圈之一,尤其在學生群體中的地位非常之高。步行街最輝煌的那些年,所有到武漢讀書的大學生在新學期都有兩大必去的聖地,也就是俗稱的「男去廣埠屯電腦城,女到世界城步行街」。步行街的硬體數一數二,除了參數上有「中國之最」外,其建築特色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轉盤處的大洋百貨球形體,室內街道的超長綠化帶等等,但毫無疑問,步行街規劃和建設上最有特色的元素還是人工噴泉。
簡單來說,整個步行街的周邊及內部公共區域都有噴泉設計,噴泉貫穿街道左右。從珞瑜東路上的南門,也就是大洋百貨入口處進去,擺在眼前的廣場和步梯處有兩處室外噴泉,規模還不小,因為靠近街道,又在入口處,因而人氣最高。不過可惜的是,最近幾年因地鐵綜合體施工,兩處噴泉均被拆除。繼續到步行街裡面來,北門和東門入口也都有噴泉,不過規模不大。一直到步行街中心區域的環形大樓一樓內,還隱藏了一處噴泉,它的規模較大,設計低調,與室內道路平齊,噴口建在地板上,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加入了燈光和音樂效果,在噴湧的時候觀感是最好的。除此之外,在步行街義大利和德國風情街內也都至少一處噴泉,粗略估計,整個步行街的噴泉總數多達十幾處。
分時段開放搭配創意演出活動
步行街的噴泉,不同位置的開放時間段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是獨立運營,且會刻意搭配各類商業活動,聯動宣傳,營造最大傳播價值。像曾經最接近轉盤處的南門廣場處噴泉,持續開放時間最長,基本上白天都在開放狀態,又因為周邊地勢開闊,廣場足夠大,人流旺盛,和它一起搭配冠名宣傳的是儘是知名品牌。同樣在南門附近的,還有近珞瑜路的大洋百貨球形步梯下,那裡一座超大噴泉,拾級而下,水流奔騰,也是近12小時全天開放。那座噴泉經常與球形建築聯合起來做促銷,有時候還會把階梯裝扮成一個主題,沉浸感十足。
相比之下,位於北門和東門入口處的噴泉就顯得很低調,甚至有點被忽視。這兩處噴泉無論從規模額設計上都比較一般,放在入口處,純粹只是聽一個響聲,逛街的人來來往往,也不停留,匆匆走過,只有少數人可能累了,就隨便坐在噴泉圍欄的邊緣,玩著手機,看著街景,怡然自得。另外,在中心環形建築一樓,有工貿和手機店的那裡,那處噴泉因為位置過於隱蔽,只有圍觀的人,而很少有真正過去湊熱鬧的,除非有什麼演藝活動。最後,在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風情街的街頭街尾都有噴泉,但因為這一批步行街建築高度有限,建築過於開放,反而沒有多少人關注噴泉了。
當年讀書約會青春的地方
噴泉雖不是步行街的主角,但只要說到步行街,肯定還是有很多朋友能夠記起來有噴泉這個地標的。要知道,當年步行街一期最火爆的時候,從珞瑜路上下公交站,進到裡面去完全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平時步行街內人氣就已經很不錯了,一到節假日,沿著珞瑜路和民族大道,沿線最近的公交站都是春運般景象,學生多,年輕人多,從四處天橋和隧道過來。步行街這邊,也是做足了功夫,噴泉、音樂、地接促銷、商業演出等等,一盤接著一盤。有意思的是,一般有商演的時候,廣場空白處會搭臺,而演出結束,臺子撤了,空白處又能看到噴泉設施,利用率極高。
對於那些年在武漢讀書的朋友來說,節假日去步行街逛一下已然成為習慣。同一個地方的人,乘同一路公交車到達;不同地方的人,則約著在步行街見面,見面的地方定哪裡呢?除了光谷書城、那一尊牛雕像,再就是大洋百貨球形建築,再不然東西南北大門處的噴泉,隨便哪一個都能成為方向標。從一處噴泉走到另一處噴泉,走來走去,似乎在繞路,實際上是因為噴泉的外形一樣,讓人犯迷糊罷了。
噴泉對於步行街,從商業屬性上其實價值有限,步行街的特色,仍然是那些核心的商鋪。不過,因為噴泉的存在,將步行街的建築特色襯託出來,使得公共區域的商業氛圍更加濃厚。小編2012年到武漢讀書,去過三鎮很多的商業步行街,噴泉幾乎是它們在公共區域的必備設施,不過,似乎很少有像光谷步行街這樣的建設十幾處噴泉的。噴泉開起來,水光四射,充滿活力,充滿律動之美,給人以沉浸的享受。想起那些年,小編也曾反覆遊逛步行街,反覆經過噴泉前面,看到別人都是成雙成對,而自己孑然一身,引為一件遺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