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之大,大在城市規模,也大在發展潛力,在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其城市面積在不斷攀升。城市高速發展之下,會產生多很多新問題,尤其是交通擁擠宛如難解之症。武漢城區有很多擁堵路段,其中有一個最擁堵路口,它是4大商圈和5條馬路交匯之地,一直是區域地標,且堵車情況超級嚴重,只要遇到節假日路口必然堵成停車場。就是這麼一個地方,卻成為很多人逛街必去地方,特別是每年到武漢的大學生,這個地方就是光谷廣場環島,簡稱光谷轉盤。
4大商圈5條馬路交匯的超級交通要道。光谷廣場轉盤,作為東湖高新區幾條馬路的交匯處,可謂是一個超級交通要道,具體來說,首先是東西貫向的一條珞瑜路,經此延伸到武漢東,拓展為珞喻東路,沿線高校密集分布,再連接森林大道,一直和鄂州市葛店區相接。其次是南北貫向的兩條:魯磨路和民族大道,一邊在武漢北,一邊到武漢南,且沿線都是高等院校密集分布,學生群體眾多。再次是相互穿插的兩條馬路:虎泉街和光谷街,也是學校林立,小區密集。除此之外,轉盤四周分布有聯峰廣場商圈,魯巷商圈,虎泉商圈,光谷步行街商圈,中南民大商圈等幾個大商圈,相應客流量超多。
堵車成常態,一到節假日馬路變成停車場。轉盤處商業繁榮,商場眾多,但同時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交通擁堵,並且這裡的擁堵不是一兩個點的擁堵,而是全區域大擁堵,幾乎成為無解之症。那麼這個擁堵程度有多高呢?客觀來講,平時轉盤處的所有公交站點就已經因為人流量太多運營緩慢,堵車成常態,而只要到了節假日,公交加私家車加等公交的人則可以輕鬆將轉盤附近幾個路口堵成停車場。以至於經常有人戲稱,別的城市是春運下的火車站被堵死,而武漢光谷轉盤處,是每周都要堵出幾座火車站。雖然附近的公交站臺,同一個站點已經沿路被劃出了ABC三個站,但依然無法有效緩解擁堵,因為人群實在太多了。
當年逛街必去地,烙印歷屆大學生青春記憶。要說光谷廣場轉盤處,其重心還是在於光谷步行街,實際上,作為武漢乃至中國運營得最成功(還有距離最長)的商業步行街,光谷步行街還是光谷人氣最高最熱鬧的地方,沒有之一。步行街這種超高的人氣體現在,附近的公交站點幾乎都是以此為起點終點站,連接武漢三鎮,而步行街最大的客源是誰,自然是全城的大學生了。作為學生逛街聖地,光谷步行街以其時尚活力的商業體,前沿風潮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大學生在武漢必去的地方,隨便一個小角落就是百萬級別的人流量,它可謂烙印上了歷屆大學生的青春記憶。
別看現在光谷廣場人氣逆天,但其實光谷廣場轉盤處最初的樣子,冷清得讓人懷疑人生,尤其是2000年前後,轉盤處還是如一般的城鎮口子。到2005年以後,轉盤處開始大躍進式建築,光谷國際廣場,資本大廈等等先後動工;再到2012年以後,地鐵施工,交通建設加速,導致當年記憶裡很多經典事物都消失了,比如轉盤中心處的白色雕塑,轉盤東邊廣場的噴泉、水池(旁邊還有一頭牛),轉盤北邊的傑出科學家雕像群等都被拆除了。
即便現在的轉盤處交通,也因為建設一波多折,比如說民族大道上、光谷街上有臨時修建的兩座人行天橋,大洋百貨面前的公交站等都是修了之後再拆,投入使用的時間有限。據悉,轉盤處地底下實際上在修建一個國內最複雜地下綜合體,可以同時跑地鐵、公交和私家車,隨著時間臨近,地鐵2號線、隧道等先後建成運營,相信其他設施的竣工日子越來越近。
小編來武漢讀書工作的時間久,對於光谷廣場轉盤處印象深刻。2009年,小編曾在轉盤處的廣播電視大學宿舍租住過幾個月,經常在晚上和女友一起逛街,經過過街通道(民族大道段)總會遇到兜售碟片和U盤的人。2011年又在聯峰廣場附近做兼職,每個周末騎著輛破自行車經轉盤處上天橋去步行街接女友。2014年去到江夏工作,周末又必會坐公交車在步行街下,和女友一起逛街。那幾年的時光,過得非常緊湊非常閒散,很是懷念。相信每位來武漢上大學的人都有一段和光谷步行街有關的故事,當年陪著逛光谷步行街的閨蜜、朋友、戀人,現在又是否還在身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