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武漢十大商圈的繁榮與沒落

2020-12-24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TOP1、江漢路商圈

江漢路商圈是武漢規模較大的商圈之一,始名於上世紀20年代,當時之盛況被形容為「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夜未休」。2000年這個歷史形成的商業中心經過七個月的全面改造,將現代商業節奏與古樸沉靜的建築氣派融為一體。商圈內,共有一座摩爾萬達商業廣場,以及中心百貨、大洋百貨、王府井百貨、新世界時尚廣場等百貨店,商家的密集度在武漢名列前茅。

點評:江漢區商圈一直是漢口商圈的標杆,江漢路步行街曾經是全國最長的步行街,而萬達廣場的進駐,提升了商業檔次,2019年,雖然江漢路商圈風頭被漢街等搶走了一些,但是依然人氣較旺,成為年輕人和外地遊客逛街的首選。

TOP2、武廣商圈

屹立武漢市中心達40年的武廣商圈,是武漢最早成形、也是最大、最繁華的商業區,這一商圈聚集著漢口地區中高檔寫字樓和商業廣場,其中以泰合廣場、世界貿易大廈和武漢廣場為代表。經過4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武漢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中心商業區。區域內匯聚了萬松園國際精品商業街及武廣、世貿、SOGO等眾多高品質商業廣場,產生了極強的聚合效應,此商圈蘊涵的價值不可估量。

點評:武廣商圈幾十年來,一直穩坐武漢商圈頭把交椅,其地位無人撼動,華中地區高端奢侈品牌聚集地,輻射整個華中地區。據說武漢周邊城市的土豪老闆,都以去武廣購物為榮。

TOP3、漢正街商圈

是具有530年歷史的商業街區,呈現過「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霄明」的繁榮景象,曾以雲集天下商、廣納九州貨的氣魄,靠著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優勢,在上個世紀末創造了輝煌。從漢正街市場形成之初至1997年底,漢正街發展個體經營商戶1.3萬戶,累計實現銷售額385億元,一直居全國十大市場之首,是武漢甚至全國難得的商業、文化品牌。

同時漢正街也是武漢市最大的舊城區,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裡近10萬人,業態落後、人口稠密、商居混雜、交通擁堵、市容髒亂、火災頻發。2011年3月15日,武漢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漢正街市場整體搬遷改造,引導漢正街市場整體搬遷至黃陂漢口北市場。

點評:目前漢正街商圈人氣大不如以前,90年代全國牛逼哄哄,但是在新商業競爭格局之下,競爭力大幅度下滑,但是武漢市正在重新規劃漢正街旅遊都市區,對它賦予新的城市功能。

TOP4、王家墩商圈

王家墩CBD定位是建設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是武漢立足華中、輻射全國的金融保險中心,以企業地區總部辦公為特色,服務中部現代製造業,建設周期約15年。

點評:王家墩當年據說想成為武漢的曼哈頓,但是現在除了一些企業入駐之外,商業配套很不成熟,而泛海城市廣場,目前人氣嚴重不足,商業業態布局也存在一些問題,整體而言,王家墩商圈目前還不行。

TOP5、司門口商圈

20世紀90年代,這條街的繁榮鼎盛達到了高峰,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一度達到10億元。司門口商業大樓、廣東商城、九通商廈、武昌商場、維新服飾城等企業爭奇鬥豔,司門口商業街成為武漢三鎮市民的購物必選之地。但在1998年前後,這條街發展遲緩,出現衰象。在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整頓下,老街又開始煥發出昔日旺象。

點評: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還不知道,在90年代,司門口商圈可是神一樣的存在,武昌大學生都去司門口逛街,購物,人氣牛逼!後來衰敗,目前正在重新調整升級,但是人氣還是不如以前。

TOP6、中南商圈

中南路是武昌幾個重要商圈之一,早期,政府提出打造武昌經濟總部區規劃,以中南路和中北路為主軸的沿線3平方公裡地域內,重點發展產業:金融商貿、信息中介、高新科技、旅遊休閒等四大核心產業和管理服務,教科文化、房地產開發等三大配套產業。其中把中南路建成一個商務、金融中心。

點評:中南商圈目前依託區域內上班族,及周邊居民,人氣還行,但是地鐵通車後,好像並沒有給他帶來很多消費者。

TOP7、街道口商圈

街道口,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十字路口,連高一點的建築物都沒有。而現在的街道口廣埠屯一帶已是IT行業的集散地,其相關行業較多,對周邊地區和城市的幅射力也比較大,影響力也逐漸大起來。特別是在靠近街道口的廣埠屯兩側的單位,看到未來發展的預期越來越好,紛紛拆除原有低矮的老式建築,準備興建摩天高樓,準備以一個嶄新的姿態矗立在武漢市的東部。

點評:武昌學生多,街道口新商業體開業,人氣比之前更加旺盛,晚上吃飯都要排隊,得益於街道口新商業體商業業態更加時尚,契合年輕人口味,更加受歡迎。

TOP8、光谷商圈

光谷的興起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託國家確定的「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的重大規劃方案,在2000 年3 月「光谷」正式啟動時,魯廣購物中心當年開業,並實現年收入3 億元。隨著「中國光谷」的深入建設和東湖高技術開發區的成立,光谷商圈得以大規模的發展,楚天廬、魯關山超市、蘇寧電器、工貿家電、光谷書城相繼落戶光谷,豐富了魯巷商圈的業種業態。光谷商圈周邊的社區商業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魯巷商圈的業態。

點評:光谷沒別的,就學生多,因此光谷商圈是學生的天堂,但是目前零售業態受到電商衝擊,生意大不如以前。

TOP9、徐東商圈

10年前,徐東的確是個鄉土氣息濃厚的郊區,或者說是城鄉結合部,幾乎沒有一條完整像樣的道路。然而隨著長江二橋的通車,徐東一下子暢通繁華起來。先是有火爆的徐東平價超市,後有凱旋門廣場、銷品茂、好美家、麥德龍、歐亞達等紛紛紮營,各大銀行也相繼在此設點。徐東幾乎成了武漢商業形態最集中、最先進的商業核心地帶。

點評:隨著群星城等新商業體開業,徐東商圈現在又牛逼轟轟了,業態齊全,佔據橋頭堡位置,屬於武昌重要的商業中心。

TOP10、鍾家村商圈

鍾家村十字路口這一核心地段在歷經了許多年的繁榮以及隨後不少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各類商業也是齊齊上陣,未來的這裡,將會十分搶眼。

點評:武漢最為沒落的商圈,漢口和武昌人基本不去。

不過近年來,新起的商圈如楚河漢街,永旺,竹葉海等大型商圈實力也很強勁。

相關焦點

  • 武漢武廣商圈繁榮指數全面分析 堪稱華中第一商圈
    武廣生活區位處武漢市繁華商業區解放大道的黃金地段,是漢口的傳統商業區,同時也是漢口乃至整個武漢最重要的龍頭大哥級商圈,堪稱華中第一商圈。在武漢早期,城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是老武漢人對這一帶有著別樣的情懷。
  • 武漢商業發展綜述 商圈分布情況一覽
    二、 武漢市商業發展歷程  1、 武漢市商業概述  武漢歷來商業都很發達,唐宋時期就發展成為商業繁榮、水運發達的中部大都會。清代時漢口興起,更是「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
  • 武漢商圈上演「巔峰對決」
    老商圈掀起絕地反擊戰事實上,中商百貨的華麗轉型,只是武漢眾多老商圈「蛻變」的一個縮影。去年九月,前身為武漢中國國貨公司,位於江漢路步行街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心百貨宣布,為順應消費市場的分化,轉身嬗變為專營「快時尚」的主題百貨商場。武廣商圈,從武漢最老的商圈嬗變為武漢的最時尚坐標,匯聚了國內外眾多一二線的時裝品牌、化妝品品牌和珠寶名表品牌。
  • 武漢新老商圈群雄割據 光谷、中南上演「巔峰對決」
    武廣商圈,從武漢最老的商圈嬗變為武漢的最時尚坐標,匯聚了國內外眾多一二線的時裝品牌、化妝品品牌和珠寶名表品牌。武漢國際廣場兩度變臉,一期以奢侈品為特色,入駐GUCCI、CARTIER、HUGOBOSS等一系列世界名牌。去年9月,二期摩爾城開業,全球1000大知名奢侈品和高檔品牌華麗登場,武漢的時尚檔次再創新高。
  • 人潮大洗牌 臺北3商圈陷沒落危機
    人潮大洗牌 臺北3商圈陷沒落危機 2019年04月25日 09: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同樣是以街邊店面為主的臺北西門商圈和永康商圈,不像臺北東區商圈陷入沒落,人潮卻反而增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東區商圈引爆退租潮,不僅是租金高漲導致店家承受不住選擇關門大吉,人潮流入其他商圈更是主因之一,對此,房仲業者從臺北10大商圈觀看捷運站進出站人次,來分析商圈的熱絡程度,發現除了東區商圈流量銳減,晴光商圈與士林夜市也有減少。
  • 又一個臺中商圈沒落!店家淚泣「誠徵大量客人」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近年臺中商圈一個個沒落,繼餐飲一級戰區公益路多家名店撤出後,臺中美術園道商圈也難逃此風暴,不少店面空租都達半年以上,甚至有店家在門口擺了「誠徵大量客人」的手寫告示牌。
  • 王家灣商圈:打造武漢商圈第三極
    而鍾家村商圈已經「老矣」,遠遠滿足不了漢陽及周邊城區漢南、蔡甸等地的消費需要。龐大的消費群體,讓多年來苦守在王家灣的21世紀購物中心看到了希望,隨之,家樂福、大洋百貨、武漢摩爾城等大型商場的進駐,新的王家灣商圈正悄然崛起。
  • 繁華與煙火齊飛,美景與先驅共一色——盤點武漢最紅的八大商圈
    1、武廣商圈武廣商圈主打奢侈品和國際一線品牌,由武漢廣場、世貿廣場、武漢國際廣場等組成,在中國商業零售板塊中武商一年貢獻接近三位數的銷量,也成為華中地區消費的風向標。武廣坐落在武漢市具有黃金商圈美譽的解放大道中段,屹立武漢市中心達40年,是武漢最早成形、也是最大、最繁華的商業區,作為武商「摩爾」商業城的主力百貨,秉持高級精緻百貨的定位和風貌,1996年開業以來連年蟬聯「中國單體百貨經濟效益第一」,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級百貨之一。隨著近些年來武漢的越發繁榮,武廣商圈變得更加豐富起來。
  • 臺中商圈接連沒落 店家擺告示牌「誠徵大量客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6月2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年臺中商圈一個個沒落,繼餐飲一級戰區公益路多家名店撤出後,臺中美術園道商圈也難逃此風暴,不少店面空租都達半年以上,甚至有店家在門口擺了「誠徵大量客人」的手寫告示牌。
  • 人潮驟減 臺中逢甲商圈走向沒落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逢甲商圈面臨泡沫化危機,多間店面掛起「待租待售」招牌,即使房東自砍1成租金也乏人問津,甚至傳出周邊的碧根陽光商場,近年租金從4萬(新臺幣,下同)降到1萬仍有空租。
  • 新堀江商圈沒落一葉知秋
    除了境外旅客為主的六合夜市生意慘澹,曾是南部最大最著名的舶來品銷售地的高雄新堀江商圈,近年受到網購影響沒落,也因為發展重心轉移、人口移動、面臨市場競爭,熱鬧程度可說今非昔比。店家雖然轉為網絡為主,實體店面為輔,但生意如何?新堀江商店街永續發展協會執行長楊翔茗含蓄地說「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還撐得下去,」即可略知一二。
  • 老店被迫「消失」 島內感慨:臺北老商圈已沒落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環球時報記者 趙雨笙】臺北市東區商圈最近成為島內民眾關注的議題。繼老店「永福樓」撤離後,又一些店鋪「消失」,讓不少輿論感慨「臺北東區商圈已經沒落」。有評論認為,永福樓歇業的背後,反映出臺北東區一帶商圈所面臨的問題:走進忠孝東路四段和小巷子裡,不少店面門口都貼上大大的「租」字,等待下一個有能力負擔店租的人。臺北市政府委託民間機構的研究發現,東區商圈的空置率最高,去年第四季度空置率高達9.1%,比前年同季度的3.7%高出很多。
  • 老店被迫「消失」,島內感慨「臺北老商圈已沒落」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環球時報記者 趙雨笙】臺北市東區商圈最近成為島內民眾關注的議題。繼老店「永福樓」撤離後,又一些店鋪「消失」,讓不少輿論感慨「臺北東區商圈已經沒落」。「樹倒猢猻散」,是臺媒用來形容臺北東區「風景」的詞彙。
  • 人潮大洗牌 臺北東區商圈引爆退租潮3商圈陷沒落危機
    同樣是以街邊店面為主的臺北西門商圈和永康商圈,不像臺北東區商圈陷入沒落,人潮卻反而增長。(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東區商圈引爆退租潮,不僅是租金高漲導致店家承受不住選擇關門大吉,人潮流入其他商圈更是主因之一,對此,房仲業者從臺北10大商圈觀看捷運站進出站人次,來分析商圈的熱絡程度,發現除了東區商圈流量銳減,晴光商圈與士林夜市也有減少。
  • 武漢青山商圈以「老」煥「新」 商業形態逐年豐富
    編者按:如今,華中區域商業地產的發展正追隨其步伐邁入「新一線」時代,傳統商圈的變革與升級、新興商圈湧現使得城市商業形態愈加豐富,城市商圈格局也正悄然被改變。商圈作為一座城市發展的縮影,分布於城市各個區域的商業群落形成每座城市城市獨有的商業生態。
  • 武漢商圈變遷:新興商業體湧現 去區域化格局成型
    商圈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城市因商圈發展而更興旺,商圈也成為城市發展的推進器。作為商業承載體,城市商圈與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密不可分。近年來,武漢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商圈對大武漢發展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武漢的發展也帶動著一批批新商圈的成型。
  • 十大商圈參與!十大主題促銷!
    8月1日至8月31日,整個月全城狂歡,十大轄區、十大行業、百大商圈、千場活動,五千門店、萬個品牌……商品折扣金額超過100億元!真真真真太給力了!活動將發動萬象城、金光華等6家市級聯動商圈以及喜薈城等4家區級聯動商圈,引進文藝演出、電競賽事、街舞比賽、電音節等10場文化活動,並在廣州、長沙、武漢等十個主要客源地城市開展宣傳推廣。
  • 武漢中南路傳統商圈重塑 多種業態扎堆競爭壓力大
    中南路是武昌內環核心地段,也是武漢最早的三大核心商圈之一,該片區緊靠水果湖,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十分集中,是武昌政治、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不過隨著武漢城建規模地擴大,中南路片的老舊社區也進入了舊改浪潮之中。   武昌核心主幹道  交通發達
  • 雙管齊下推動臺南商圈轉型發展
    臺灣《中華日報》2日針對臺南商圈的發展問題發表社論。社論指出,臺灣商圈的發展,與服務業的崛起密切相關。近年來消費型態不斷改變,早期具有優勢的商圈必須隨之轉型,為老舊過時的商圈添加文化創意與美感。當局應該針對商圈的條件及特色,提供相關基礎建設與配套輔導措施,業者的自覺與在地資源的結合也不可或缺。
  • 重慶十大商圈人流量PK,大坪只能排第5,萬州萬達高於南坪?
    近日,有媒體統計了重慶各大商圈的人流量,排出了重慶十大商圈,並且給出了分值,滿分100分。我們來看下排名。1,渝中區解放碑,100分。2,江北區觀音橋,91.99分。9,大渡口商圈,10.76分。10,江北區江北嘴,10.60分。對於這個排名,我個人感覺十分可疑,簡單說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