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最早的4個重炮團,僅有第3團系科班出身,為何長期無炮可用

2020-12-12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日寇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日寇剛剛宣布無條件投降,蔣介石立即著手調動部隊到各地搶佔地盤,尤其是重工業發達的東北地區,更是派出了全美械裝備的中國遠徵軍新1軍、新6軍、炮兵第12團等部。這些部隊剛剛由美軍整訓而成,憑藉手中的強大火力,一度擊潰日軍「叢林戰之王」第18師團等精銳。

這些美械部隊此番轉戰東北戰場,更是不可一世。1946年初攻打交通樞紐四平時,孤軍深入的新1軍不等重炮營到達,僅憑几個師屬山炮營的火力就搶先發動進攻,但即便如此,其不僅成功佔領了四平,還對東北民主聯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痛定思痛之後,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決定,加快自己炮兵建設的步伐,集中全軍重炮組成的炮兵基幹部隊,以對抗火力強勁的國民黨軍。

▲「炮兵之父」朱瑞

在這一背景下,由炮兵司令朱瑞直接指揮的4個重炮團很快成型。其中,炮兵第1團系牡丹江軍分區炮兵團和松江軍區炮兵團合併而來;炮兵第2團系最早進入東北的冀熱遼軍區以延安炮校分配的幹部為骨幹組建而成;炮兵第4團則是吉林軍區炮兵團改編而來。

這3個團中,最晚的炮兵第4團也早在1946年1月就已經基本成型,由於入關早、建立早,所以靠著到日蘇雙方的戰場上「撿洋落」、到日本關東軍駐地「掃庫底子」,或收編偽軍、上山剿匪等途徑,搞到了一批日式的榴彈炮、野炮、加農炮等,加上這3個團多少有些作戰經驗,所以從各軍區抽調的重炮也優先補充這3個團。

▲炮校學生在操作日式山炮

從人員組成上說,炮兵第3團的綜合素質無疑是最優秀的,因為炮兵第1、2、4團都是由各軍區以炮兵學校分配的幹部為骨幹,再搭配作戰部隊組建而成,其中炮校學員最多的第1團也僅有60名專業炮兵,其餘的都是剛剛轉行的步兵、工兵戰士。

炮兵第3團則不同,它是按照東北民主聯軍「變學校為部隊,拿部隊當學校」的要求,由延安炮兵學校負責組建,其第1營由該校第1期學員配屬學校警衛營、炮兵連組建;第2營由全校抽調的259名學員加上部分新兵編組而成,因此全團官兵有著更加堅實的技術基礎。

▲剛剛收集修復的日式野炮

但是,炮兵第3團組建時已經是1946年6月,全面內戰都已經爆發了,東北戰場更是已經激戰了大半年,火炮等重武器十分緊缺,因此整個第3團僅僅裝備了4門37毫米戰防炮和少量迫擊炮,大口徑火炮則1門都沒有,算是4個炮兵團裡裝備最缺乏的。眼看炮兵第1、2團在「三下江南」的戰鬥中打得熱火朝天,炮兵第4團雖然火炮數量少,但種類齊全,野炮、榴彈炮、加農炮和高射炮一樣不缺,可以人歇炮不歇的抓緊訓練,只有炮兵第3團無炮可用,全團上下都急得嗷嗷叫。

為了儘快獲得裝備上戰場,炮兵第3團開始向人跡罕至的中蘇邊境地帶積極探索,那裡既是日本關東軍防備蘇聯的主要守備區域,也是日蘇雙方交戰最激烈的地方,加上多數都是人跡罕至的冰原叢林,因此即使抗戰結束已經1年,仍然遺留有不少裝備。1947年3、4月份,炮兵第3團官兵經過連續兩個月的不懈努力,不僅成功收集到大批裝備,還收集到十餘門當時最先進的96式150毫米榴彈炮,因此使得該團成為我軍第一支摩託化重炮團,後來也成為全軍乃至全國的火力王牌。

▲東北我軍將領檢閱炮兵部隊

▲我軍炮兵不斷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百團大戰之東團堡戰鬥:我軍投入一個團,殲敵過百,自損多少人?
    不久,師政委鄧華帶走了第三團。師長楊成武則以三個支隊為基礎,重新組建了一個團,即為新三團。 這三個支隊分別為:廣靈支隊、靈丘支隊、淶源支隊,老紅軍邱蔚則是其中一個支隊的支隊長。1938年下半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司令員突然出走。隨後,這個支隊約有1500人被編入了新三團。
  • 712大捷,我軍重炮一天殲敵3000,打服越軍王牌316A師
    越方發起此次戰役的企圖是,採取偷襲加正面突擊的方法對我軍老山地段進行逐點攻擊。為此越方特意調來第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這兩支部隊都是越軍的精銳,戰鬥力非常強,越軍準備以這些王牌部隊作為先鋒發擊攻擊,在特工部隊攻佔一點後,由跟進五個步兵團由突破口逐次展開,以便最後全取整個老山地區。
  • 志願軍第27軍,血戰「北極熊團」,創唯一全殲美軍整團記錄
    入朝3年,中國志願軍中不僅有聞名遐邇的「萬歲軍」第38軍,也有一支在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鬥中,創下唯一一個全殲美軍師團的王牌勁旅,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有著一面「北極熊旗」,是志願軍第27軍全殲「北極熊團」之後的戰利品,這不僅是抗美援朝戰鬥中僅有,也是美軍史上僅有的慘敗。
  • 金門戰役,我軍登島部隊有三個團,為何最後卻犧牲了四位團長?
    為了掃掉這個「尾巴」,華野第28軍集結了三個主力團,加上船工共9000餘人,對金門島發起猛烈進攻。當時進攻的三個主力團,分別是244團,團長邢永生;251團,團長劉天祥;253團,團長徐博。登陸金門島後,因為沒有團級以上幹部指揮,三個團都各自為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戰鬥力。除此之外,因為經驗不足,退潮後船隻擱淺,最後全部被敵人的飛機炸毀。
  • 美騎兵第1師差點被我軍團滅,美軍士兵:這簡直是一場中國式葬禮
    因此,奉彭德懷之命,志願軍第39軍接受消滅雲山敵人的重要任務,安靜地包圍雲山敵人,第39軍決定於1951年1月1日19時30分進攻雲山敵人。但是到了1月1日中午,隨著戰爭情況的變化,美軍騎兵第5團第1營戰鬥巡邏隊從龍山洞進入雲山北運動,志願軍第115師聽到消息後迅速進入水龍頭洞。
  • 1951年4月,彭總指揮大反攻!第5次戰役的規模為何超過淮海戰役?
    1951年4月,彭總指揮了一場韓戰歷史上參戰兵力最多的戰役,這就是第5次戰役。在第5次戰役中,中國志願軍投入一線參戰兵力55萬人,朝鮮人民軍投入一線參戰兵力15萬人。換句話說,彭總指揮70萬大軍向聯合國軍展開全線進攻,其參戰兵力超過了淮海戰役。
  • 72天,以15000損失全殲敵軍,無炮攻堅,徐帥是如何做到的
    此戰歷時72天,在徐帥的指揮下,我軍以傷亡1.5萬人的代價全殲國民黨軍2.5萬餘人,在沒有重型攻堅武器的情況下,徐帥的「無炮攻堅」戰術是取得了巨大成功。臨汾守軍由「太原綏靖公署」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梁培璜率領的閻錫山66師和胡宗南第30旅、27旅炮兵營以及8個地方保安團組成,共計2.5萬餘人,此外閻錫山部還有13萬人集結在太原晉中地區,隨時可以增援臨汾。我軍為發動「臨汾戰役」也作了萬全準備。
  • 揭秘國民黨軍炮兵:抗戰前用兩千萬元裝備一個團!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批機械化重炮,當時在國際上也是屬於第一流水平的武器,每炮配有一千發炮彈。全套價格折合中國法幣87萬元,總價高達2088萬元。國民政府當年向德國訂購了總價值3507萬元的軍火,這批重榴炮的金額約佔60%。當初籤訂合同時,中方還提了一個條件,組織技術人員到德國駐廠監造並驗收。
  • 雲山中美首戰王牌對決,39軍大敗美騎1師,我軍可以打敗美軍!
    先說一說第39軍和美騎1師的來頭:第39軍,原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該軍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徐海東將軍領導的紅15軍團、黃克誠將軍領導的新四軍第3師,東野2縱也一直都是東北野戰軍的五大主力縱隊之一,39軍從東北一路過關斬將,一直打到了廣西的友誼關,是我軍赫赫有名的王牌軍之一!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事實上這種選擇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在日軍的頻繁圍剿下,我國失去了很多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損失過半,八路軍的兵力也由40萬降至30萬。為了儘量保存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我軍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就包括這種縮編手段。
  • 長津湖陸戰1師兩個團的重炮比志願軍整個9兵團都多!這怎麼打?
    第一次戰役結束時美軍是知道東線只有志願軍第42軍一支孤軍,再加上美軍偵察機每天都在中朝邊境地區巡邏,他們堅信東線不可能有志願軍其他大部隊。我們來看美軍方面的計劃,阿爾蒙德決定讓陸戰1師向長津湖以西前進,擔負迂迴包抄13兵團的任務,第7步兵師向北往中朝邊境地區推進,第3步兵師留守後方,南韓第3、首都師沿東海岸前進。
  • 血染金門島:3個團9000餘人全軍覆沒
    多年以後,他在回憶錄中仍一再感嘆:四個團一個營渡海消失了。九千壯士的血染紅了海,染紅了金門島! 葉飛說:"此役必勝" 1949年10月中旬,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漳廈戰役的勝利。廈門大捷對十兵團,特別對葉飛司令員是一次巨大的鼓舞。葉飛司令員應廈門市委的請求,命令十兵團由同安渡海進駐廈門,攻擊金門的戰鬥交由第二十八軍前線指揮部執行。
  • 1946年的切膚之痛,4倍於敵人的大同集寧戰役,我軍為何失利
    於是會議決定成立「大同前線指揮部」,由晉綏軍副司令員張宗遜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楊成武任副司令員,統一指揮30(後來追加至50個團)個團的兵力,擔負奪取大同的任務,具體部署為: 晉察冀軍區三縱7、8旅,四縱10旅,教導旅2個團,炮兵團,冀晉軍區一軍分區2個獨立團,晉綏軍區358旅,雁門軍區五軍分區一個團組成攻城集團,擔負攻城任務
  • 我軍團長冒充敵旅長,扮瞎子還得裝啞巴,一個團全殲國民黨一個旅
    1943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不顧抗日大局,一意孤行,挑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先後調集大軍進攻我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攻我冀魯豫根據地的就是李仙洲指揮的第28集團軍。楊得志司令員指揮冀魯豫軍區部隊,決心對頑軍的挑釁予以迎頭痛擊,確保根據地的安全。
  • 對越反擊戰最慘烈的一戰:步兵149師447團血戰黃連山
    1979年2月17日,中邊境越自衛反擊之戰,我們知道越軍有能夠據險防守保護河內的兩個軍事要塞:一個是位於廣西東線戰區的「諒山」,另外一個就是雲南西線戰區的「黃連山新寨北山埡口」天險,因為只要攻破了這兩個天險,地形就變得一馬平川我軍就可以長驅直入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善用火力覆蓋,我軍48個團群毆越軍炮兵9個團
    隨著戰事的發展,在我軍作戰第二階段,諒山便成為我方的重要目標。當時許世友便說道:『打仗就要先打開突破口,這樣才能消滅縱深的敵人,為此同登便是我們攻打諒山的主要突破口。諒山一間房屋也不能留同登作為諒山的門戶,我軍率先便對其發動進攻。在我方炮火的轟炸下,越軍在同登一帶構建的地面火力點,遭到致命打擊。
  • 陳賡率領的第386旅,除了第772團,還有一個第771團,團長是誰?
    在1937年8月,八路軍第386旅改編成立的時候,它的戰鬥序列之下,除了第772團,還有一個第771團。這兩個團是八路軍第386旅最早的兩個團。第772團的首任團長是葉成煥,他是河南新縣人,後來在抗戰時期壯烈犧牲,年僅24歲。當時,葉成煥手下的副團長非常出名,他就是王近山,後來成長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
    金門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福建省金門島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持續三天時間,最終以我軍大部分士兵犧牲,其餘被俘虜而失敗告終,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數的一次重大戰役損失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一)「驕兵必敗」,我軍自解放戰爭以來鮮有敗績,不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對國民黨軍都相當輕視。(二)「民心不穩」,我軍剛解放福建,百姓對解放軍恐懼,很多船工俱懷二心,所以船隻購買困難,船工躲起來,甚至搞破壞。渡海的很多船隻都是有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
  • 百團大戰原計劃出動25個團參戰,不料僅129師就出動了46個團
    129師要派出8個主力團,破壞平定到榆次沿路的運輸線,而120師要派出4-6個主力團,破壞平遙以北的同蒲鐵路,阻止敵軍的增援。總部特務團則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