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2020-12-14 陣匠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事實上這種選擇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在日軍的頻繁圍剿下,我國失去了很多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損失過半,八路軍的兵力也由40萬降至30萬。為了儘量保存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我軍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就包括這種縮編手段。

紅軍在建立之初其實並沒有書面上記錄的規模,實際上的紅軍部隊人數並沒有那麼多,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能夠迷惑敵軍,鼓勵更多的人參軍。隨著部隊正規化進程的推進,紅軍主力師獲得了極大的擴充,後來三大紅軍主力進行改編時,採用了「每師2旅4團」的丙種師編制。這次改編後紅軍更名為八路軍,全軍兵力共計4.6萬人,這一階段八路軍的連人數可達150人~180人,但是在作戰過程中我軍發現,這種編制由於我軍的營屬、團屬支援火器匱乏,很容易出現戰場指揮、調度上的失誤,戰術安排也會遭遇延遲。

因此在後來八路軍隊伍壯大以後,我軍將出徵時的「四四制」編制全部改成「三三制」。這種編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隊聯絡、調度的不及時及意外情況的突然發生。同時因為對戰鬥骨幹的調整使得部隊力量更加均衡,存活率升高。但是隨著日軍對八路軍的嚴厲打壓,高頻圍剿,這種規模的編制極其容易遭遇敵人的瘋狂打擊,為了儘量保存部隊的有生力量,挺過這一困難時期,我軍決定縮編,將部隊由大團變成小團。

這種小團的兵力只有700人左右,雖然人數上確實沒有先前主力團那麼多,但是為了保證戰鬥力這些小團的戰鬥力,給其下屬的排都配備了直射和曲射支援火力,這是一種創新性縮編方式,而在之後的實踐中我軍也確實通過這種「小團大連制」取得了多次勝利。因為在這種編制下,我軍的1個大連完全能夠和1個日軍小隊對戰,就算是遇上日本小隊偷襲,我軍的大連也有足夠的實力安然撤退。要是我軍直接將5個大連集結起來,組成一個「團」,完全可以在野戰中殲滅日軍的一個中隊,畢竟經過疊加以後的八路軍「小團」,兵力相當於4個日軍中隊,火力更是該中隊的1.7倍左右,這樣的優勢之下,八路軍怎麼不勝利呢?

我軍在長期作戰中,始終按照既有條件靈活應戰,在與日軍的斡旋中實事求是,為後期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前段時間寫過《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沒有7000多人的文章,發現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叫編制。有的朋友不僅認為一個團有7000多人很正常,還有的認為有上萬人也很應該。其理由也很「充分」: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幾萬人,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有100萬人了,那一個團有1萬多人不是很正常嗎?
  • 1937年,剛改編的八路軍一個團,大約有多少武器和兵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也迅速改編為八路軍,編制兵力約45000人,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作戰師,作戰師採用丙種團編制,每師轄2旅4團。以此來說,八路軍當時所轄的3個師共計有12個作戰團。
  • 1950年,中國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按照標準,一個德械師的總兵力,能夠達到1萬餘人。至於其他軍閥下轄的部隊,只會少不會多。桂系軍閥的情況比較好,一個師能夠達到7000人左右。至於川系軍閥、粵系軍閥、滇系軍閥的部隊,那種3000人到5000人之間的架子師比比皆是。至於八路軍,則嚴格按照了編制標準。為了團結所有的力量抗戰,紅軍各個部隊開始接收改編,北方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的紅軍則改編為新四軍。
  • 全面抗戰第二年,看看李雲龍一個團兵力,我軍的一個師能有多少人
    全面抗戰第二年,看看李雲龍一個團兵力,我軍的一個師能有多少人中國在經歷了洋務運動後開始逐步的學習西方的各式文化,從人文到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在軍事方面開始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由傳統的軍事制度開始轉變為現代的軍事制度。部隊的名稱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稱呼為營、團、師、軍等,而且兵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赫赫有名的崑崙關戰役中,最精銳的第5軍在自身付出比較大傷亡的情況下,最終圍殲了日本第5師團下轄的第21旅團,擊斃少將旅團長,21旅團總計7000多人,被徹底包了餃子。在抗戰中前期,圍殲一個日本師團或者旅團,即便是自身傷亡超過日本軍隊,也屬於比較大的勝仗。例如臺兒莊戰役、崑崙關戰役、萬家嶺戰役等等,都重創了日本軍隊。
  • 《亮劍》李雲龍一個團8個營上萬號人,真實情況下一個團多少人?
    抗日劇《亮劍》裡李雲龍一個獨立團就有七八個營上萬號人,但那是艱苦的抗日時期,情況特殊。真正情況下一個團到底有幾個營,有多少人? 以1937年八路軍剛剛完成改編時的第115師343旅685團為例,該團由團直屬隊和三個營組成的,符合當時「三三制」的編組原則。
  • 抗戰時期,129師除了四個團,還有一個教導團,團長是誰?
    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鬥序列之下有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和第一二九師等三個主力師,其中第一二九師的抗戰事跡最為人們所熟知,這一方面是因為第一二九師確實參加了很多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役戰鬥,立下了很大功勳;另一方面或許也與第一二九師的眾多著名軍事將領有很大的關係。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不聊影視劇的劇情,而是聊聊抗戰時期中日雙方的編制問題。在抗戰時期,我國部隊中,經常出現集團軍、軍、師、旅、團等編制。在日本軍隊中,則出現了師團、旅團、聯隊等編制。那麼,在1937年,我國的一個師和日本的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和兵力情況。
  • 抗戰初期,八路軍這個旅有3個團,這個正規團編制是怎麼來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侵略中國正式開始,由於日本人的野心,當時國共兩黨決定再度攜手,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渡過黃河抗日,當時八路軍改編完成以後,總人數大約4萬多人,下轄三師六旅十二個團,雖然在當時這些部隊番號都是蔣介石擊敗地方部隊以後,取消的番號,但卻後來中國人民最耳熟能詳的名字之一,並一直伴隨到抗日戰爭結束。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還有一個是毛爺爺領導的八路軍,也就是紅軍。雖說雙方是友軍關係,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包括在抗戰時期,雙方都是各自為戰,而且蔣介石還時不時地還會找八路軍的麻煩。
  • 一個日本軍隊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抗戰時期那麼難打?
    抗日戰爭時期,雖然中國軍隊人數數量上有很大優勢,但裝備上的欠缺不是一星半點。日本的山崎大隊是負責掃蕩的任務,但是偶然間卻進入了根據地。結果他們被各種軍隊包圍,但各支部隊竟怎麼都打敗不了這個大隊。那麼,這山崎大隊總計有多少兵力呢?
  • 一個團為何是三個營的編制,李雲龍的獨立團怎麼會有8個營?
    團是部隊的基本戰術單位,通常部隊編制的作戰能力都是以多少個團來計算,比如抗戰時期,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就是以100多個團級單位來計算作戰規模的。正常情況下,一個團下轄3個營,這裡說的營指的是步兵營,那麼電視劇《亮劍》李雲龍說自己的獨立團有8個營是怎麼回事呢。民國時期,地方軍政分開,一個縣管理政務事務的是縣長,地方管理治安的是城防團,所以說縣長與城防團團長是平級。
  • 死戰不退,一個團打一個師,團長負傷後,上級調一營長來指揮
    隨著抗戰進入倒數第二個年頭,閻錫山的內心深處突然又活泛起來,在抗戰時期閻錫山形容八路軍是「如大旱之望雲霓」,等到鬼子快被趕走的時候,閻錫山就開始嫌八路軍礙眼了,不僅處處刁難,甚至還故意搞點摩擦,其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希望將八路軍擠出山西,為此不惜和日本人合作,趁著八路軍在前方與鬼子作戰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以後,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隊伍迅速擴大,師編成內,陸續增編了縱隊、支隊、獨立旅、教導旅等。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原有的3個師,已發展成各擁有十幾個旅和軍分區、二三十個團的戰略軍團,兵力增加了數倍,均已超出了師的編制規模。到百團大戰結束時的1940年底,一一五師部隊發展到7萬餘人,一二〇師部隊發展到5.1萬人,一二九師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
  • 《我的兄弟叫順溜》中,只有一個連兵力的六分區,到底是什麼級別
    真正能打仗的戰鬥部隊只有一個三營,所以我們在整部電視劇裡也就看到了一個三營長,所謂的一營長和二營長根本就沒人,當然,更沒有義大利炮了。有趣的是,就連這個僅存的三營也是水分頗多,底下編有三個連,但一連和一營二營一樣,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規劃上,屬於待建部隊。二連則是剛剛拉出來了個架子,估計就招了幾個新兵在訓練。真正能打的也就一個三連。
  • 抗戰有多難?9000多人的八路軍主力師,只有10萬發子彈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以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為了八路軍第129師,全師總兵力合計為13000人。這13000人中留下了由由陝北地方部隊改編的特務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以及385旅旅部帶770團,實際走上抗日戰場的是師屬教導團、騎兵營、385旅769團以及386旅所轄的771團、772團,合計兵力為9367人。
  • 一個標準團有多少人,師團營三三制與軍旅營五五制各有什麼優劣?
    眾所周知,在軍事編制中「團一級」編制是最重要的編制,因為很多軍事行動都是團一級來組織展開的。那麼團一級編制為何如此重要呢,一個團到底有多少人呢!自古以來,中國軍隊以營作為基本戰略單位,一個標準營是五百人,不同的是:古代建制營下轄五隊,每隊為100人。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這也意味著,在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上,日軍至少部署了三個騎兵旅團。 日軍一個騎兵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兵員5600人。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支、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 而日軍騎兵部隊在華北平原的主要對手,八路軍騎兵部隊不但騎兵缺乏訓練,馬匹裝備更是寒酸的讓人心痛。
  • 一個步兵連裝備9挺輕機槍,抗戰時期,什麼部隊有這個武器水平?
    一個步兵連基本能裝備多少挺輕機槍?本文就來了解一下。首先,我們說的機槍連,其實一般裝備的是重機槍。當時精銳部隊一個步兵營會編制一個機槍連,裝備4到6挺重機槍;裝備較差的部隊一個步兵團會直轄一個機槍連;裝備再差的話,可能就沒重機槍連的編制了,而是重機槍排甚至連這個也沒有了。
  • 日軍把八路軍一個團打散後,突然發現,自己闖禍了
    在抗戰時期,因為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上的差距,國民黨軍在面對日軍的時候,一旦被擊敗,往往是一潰千裡。但是,八路軍卻不一樣,即使在遭遇險情的時候,仍然能臨危不亂,就像劉伯承經常說的:「我軍是打不垮的。」但是,劉伯承一句話就道破了日本人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的真正目標是新關以南的石門,如果不駐守足夠的兵力,後果不堪設想。可是,曾萬鍾非常自負,對劉伯承的話根本不聽,也沒有往石門派遣一兵一卒。劉伯承知道國民黨軍是靠不住的,於是就命令八路軍386旅771團駐守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