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剛改編的八路軍一個團,大約有多少武器和兵力?

2020-12-19 熊熊評說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也迅速改編為八路軍,編制兵力約45000人,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作戰師,作戰師採用丙種團編制,每師轄2旅4團。

以此來說,八路軍當時所轄的3個師共計有12個作戰團。

即115師所屬的685團、686團、687團、688團;120師所屬的715團、716團、717團、718團;129師所屬的769團、770團、771團、772團。

其實除了這12個團之外,八路軍115師另有獨立團、騎兵營、輜重營、炮兵營、教導隊;120師另有教導團、騎兵營、特務營、炮兵營、輜重營、工兵營;129師另有教導團、騎兵營、特務營、炮兵營、輜重營、工兵營。

另外八路軍總部還有1個特務團和隨營學校,總部及附屬單位約3000餘人。

其中特務團負責八路軍總部的保衛工作,隨營學校、教導團/隊則為幹部及戰鬥骨幹的培訓單位,而直屬營其實大都名不副實,如輜重營、工兵營等實為戰鬥部隊。

抗戰全面爆發後,115師所屬4個番號團和獨立團、騎兵營、教導隊開赴前線,共計14000人;120師帶3個番號團和教導團、騎兵營開赴前線,共計9000多人;129師帶3個番號團和教導團、騎兵營開赴前線,共計9000餘人。

其餘團隊和直屬營留守陝甘寧邊區。

當時八路軍的步兵團採用的是國軍編制,但又有所不同。

按照國軍步兵團編制,一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不過八路軍的一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下轄4個步兵連和1個機槍連/排。

也就是說,當時國軍的一個步兵團普遍是9個步兵連,而八路軍的一個步兵團則是12個步兵連。

所以在一些歷史資料中,出現4連的話,那麼便是1營4連;而出現11連、12連這種番號的話,則是所屬於3營,而非筆誤或錯誤。

而營屬機槍連/排,指的是有的單位是機槍連,有的則稱為是機槍排。

如129師的部隊中便是稱為機槍連,而115師的部隊中則稱為是機槍排。其實就裝備機槍的數量來說,都是差不多的,少的有2挺,多的則為4挺。

採用機槍連編制更多的是著眼於以後,而稱為機槍排則是基本以當時的具體實力而論的。

若以國軍的標準編制來說,當時一個機槍連要有6挺重機槍,此外每個營還會配有2門82毫米迫擊炮。

當然了,八路軍的營屬部隊是不可能有迫擊炮的。

而在團直屬部隊中,八路軍也比一般的國軍步兵團要強化很多。如編有特務連、警衛連、偵察連等,這些連隊多為戰鬥部隊,戰力比普通步兵連要高。

而具體到每個連,由於八路軍不吃空餉,而且參戰前還普遍加強了兵力,故而每連兵力數都相當充實,兵員多者可達200人,這樣下來八路軍每個團的兵力數也是比較可觀的。

八路軍115師兵力最為充實,開往前線的5個戰鬥團中,除獨立團較為特殊為1700餘人,其餘4個團的平均兵力有近3000人。

120師和129師的兵力略少,平均每個團也有約2500人左右。

當然了,兵力雖然比較充實,武器彈藥方面就比較缺乏了。

儘管八路軍出徵前幾乎將所有的武器彈藥帶走,但依然有相當多的徒手兵存在。請注意,這些徒手兵並非是技術兵種,因為八路軍沒有多少特殊兵種部隊。他們就是實打實的戰鬥兵,只是因為沒有武器,而不得不徒手而已,以待作戰繳獲裝備後裝備自己。

以八路軍120師為例,其每個團平均有步馬槍約1000支、駁殼槍/手槍約150支、重機槍約10挺、輕機槍約40挺,子彈約7萬發。

以八路軍129師為例,其每個團平均有步馬槍約1000支、駁殼槍/手槍約150支、重機槍不到10挺、輕機槍約30挺,子彈不到3萬發。

參照國軍中央軍的裝備標準,其一個步兵團裝備有步馬槍約1000支、駁殼槍/手槍約150支、重機槍18挺、輕機槍81挺、迫擊炮6門、子彈20餘萬發。

由此可見,八路軍當時在武器裝備方面是儘可能按照編制數裝備的,基本在步馬槍的配置上不缺,但輕重機槍、迫擊炮等重火力仍比較缺乏,子彈方面的問題則更大。

另外八路軍武器的質量不佳,多為雜械步槍,且步槍上基本沒有刺刀,120師全師刺刀僅117把、129師全師刺刀更是只有55把。

當時八路軍的基本情況就是進行火力戰沒多少彈藥,而打白刃戰,其實也沒有趁手兵器。

因此120師鳳凰山戰鬥中出現了這樣的記載:敵以刺刀戰刀亂砍,我以步槍與敵格鬥,結果我被敵刺刀刺傷多人,亡數人,敵被我用槍打死十餘人。

129師在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肉搏時,我只以手榴彈殺敵,我戰士用腳踢敵,缺少大刀,刺刀。

所以當時八路軍以遊擊戰為主的作戰方式也就很好理解了,畢竟有什麼武器,打什麼樣的仗,能最大限度減輕自己的損失,而最大限度殺傷敵軍才是取勝之道。

相關焦點

  • 1937年,中國一個師和日本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抗戰時期,我國部隊中,經常出現集團軍、軍、師、旅、團等編制。在日本軍隊中,則出現了師團、旅團、聯隊等編制。那麼,在1937年,我國的一個師和日本的一個師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編制和兵力情況。在19世紀後期,日本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在30年的時間裡,迅速成為了東亞強國。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團之所以稱之為團,實際上是有其大致的編制和實力範圍的,八路軍師的番號雖然就那麼幾個,但是請注意八路軍在抗戰中實際上是軍區制,每個大的戰略區下有很多旅級單位,而旅之下則是作戰團,同時部分二級軍區、軍分區也有所屬的作戰團,這樣具體到每一個團中,其兵力數是沒那麼誇張的。1937年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這時一個團有多少兵力呢?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我們在關注軍事的時候不難發現,軍隊編制是相當嚴格的,同時也是國家在經歷了數次考量和實踐以後確立出來的最是和軍隊的一種部署。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隨後招募的新師團,則分為: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能夠下轄了8個聯隊,分為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工兵、運輸聯隊各1個。甲級師團的總兵力在27000人到30000人之間,一般來說,甲級師團的師團長由中將擔任。兩個步兵聯隊和一些直屬部隊,又能組成一個步兵旅團。旅團長一般有少將擔任,一個步兵旅團的兵力,大約有8000人左右。
  • 1950年,中國下轄了200多個師,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50年,我國一個軍的兵力和編制問題。今天,我們聊聊一個師的情況。認真的說,截止1950年春天,我國軍隊總計分為了4大野戰軍、17個兵團、70個軍、200多個師。那麼,在1950年,一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不久,每個旅又增加一個團,改為三團制旅。1937年11月4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關於擴軍問題的指示》中,提出「準備每旅改轄三個團,更適宜於我軍進行山地運動遊擊戰爭的戰鬥任務。」增編後的三團制旅,兵力已接近萬人。
  • 全面抗戰第二年,看看李雲龍一個團兵力,我軍的一個師能有多少人
    全面抗戰第二年,看看李雲龍一個團兵力,我軍的一個師能有多少人中國在經歷了洋務運動後開始逐步的學習西方的各式文化,從人文到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在軍事方面開始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由傳統的軍事制度開始轉變為現代的軍事制度。部隊的名稱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稱呼為營、團、師、軍等,而且兵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 中國軍隊的一個縣大隊,1937年,到底能夠擁有多少兵力?
    除了集結了自己的獨立團各部以外,還調集了周邊各地的縣大隊和區小隊,總計有上萬兵馬。其實,雖然那些大規模決戰非常的過癮,但是由於國力上的差距,長期的消耗戰更適合我們。那麼,當時的一個縣大隊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 《亮劍》李雲龍一個團8個營上萬號人,真實情況下一個團多少人?
    抗日劇《亮劍》裡李雲龍一個獨立團就有七八個營上萬號人,但那是艱苦的抗日時期,情況特殊。真正情況下一個團到底有幾個營,有多少人? 以1937年八路軍剛剛完成改編時的第115師343旅685團為例,該團由團直屬隊和三個營組成的,符合當時「三三制」的編組原則。
  • 抗戰初期,八路軍這個旅有3個團,這個正規團編制是怎麼來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侵略中國正式開始,由於日本人的野心,當時國共兩黨決定再度攜手,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渡過黃河抗日,當時八路軍改編完成以後,總人數大約4萬多人,下轄三師六旅十二個團,雖然在當時這些部隊番號都是蔣介石擊敗地方部隊以後,取消的番號,但卻後來中國人民最耳熟能詳的名字之一,並一直伴隨到抗日戰爭結束。
  • 八路軍在東北繳獲多少武器?日軍最大軍火庫一個團3天3夜才運完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後,八路軍和國軍都很重視東三省。因為東三省有當時中國最完善的鐵路系統,並且煤炭、礦產和糧食等資源十分豐富,中國當時最完善的工業都在東三省,特別是軍工業,哪一方先得到了東三省,那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佔據優勢。
  • 抗戰有多難?9000多人的八路軍主力師,只有10萬發子彈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以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為了八路軍第129師,全師總兵力合計為13000人。這13000人中留下了由由陝北地方部隊改編的特務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以及385旅旅部帶770團,實際走上抗日戰場的是師屬教導團、騎兵營、385旅769團以及386旅所轄的771團、772團,合計兵力為9367人。
  • 八路軍最初十六個團,兩個留守,團長分別是誰?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全民侵華戰爭,在此關鍵時刻,抗日民族統一陣線正式形成,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八路軍成立初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零師、第一二九師及總部特務團等部隊,其中三大主力師各轄兩個旅又一獨立團或教導團,每旅轄兩個團,全軍有十六個團。1937年8月底9月初,八路軍各部整編完成後相繼開赴抗日前線,但也有一部分部隊留守陝甘寧,其中有十六大主力團中的兩個,分別為一二零師359旅718團、一二九師385旅770團留守陝甘寧。
  • 陳賡率領的第386旅,除了第772團,還有一個第771團,團長是誰?
    看過《亮劍》電視劇的人,或許對劇中人物程瞎子非常熟悉,他是第772團團長,和獨立團團長李雲龍是革命戰友。而第772團和獨立團當時都屬於八路軍第386旅,旅長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不過,電視劇終究是一種藝術展現形式,與真正的歷史不同。
  • 八路軍五個縱隊改編的是什麼部隊?誰是縱隊指揮官?
    八路軍第二縱隊,創建於1940年2月,由河北人民軍隊344旅,晉豫邊防支隊,獨立遊擊支隊,死亡第三縱隊和第四團組成。縱隊司令是左權,湖南醴陵人。畢業於黃埔一期,後留學蘇聯。先後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校。紅軍時期任紅一軍團代團長,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後任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在掩護戰友撤退時犧牲。
  • 日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官兵,為什麼八路軍幾個團還打不贏?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我國自然已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侵略這片土地,屠戮我們的人民,但這一切都是無數先輩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在抗日時期,我們的先輩僅僅只憑藉手中落後的武器、匱乏的資源打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工業強國。軍人的戰鬥素質落後,配備的軍用武器落後,即使是最基礎的儲備物資也遠遠不足。他們有的只有保家衛國的信念,有的只有不屈的民族精神。
  • 1937年10月19日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夜襲代縣陽明堡日軍...
    首頁>網上展廳>文章1937年10月19日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夜襲代縣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毀傷敵機24架,殲敵100餘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門戶網站 www.scio.gov.cn | 發布:2011-10-1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1937年10月19日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尤其是二戰期間坦克等裝甲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是在中國戰場上,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有針對性的,系統改良訓練了大量騎兵部隊,盎格魯諾爾曼馬(俗稱東洋大馬)是日軍騎兵部隊主要用馬,使用量達到80%以上。
  • 日軍把八路軍一個團打散後,突然發現,自己闖禍了
    在抗戰時期,因為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上的差距,國民黨軍在面對日軍的時候,一旦被擊敗,往往是一潰千裡。但是,八路軍卻不一樣,即使在遭遇險情的時候,仍然能臨危不亂,就像劉伯承經常說的:「我軍是打不垮的。」曾萬鍾對自己的部署非常自信,他了解到,日軍的目標已經從娘子關變成了新關,那裡國軍有半永久性工事和永久性火力點,而且娘子關的國軍又可以隨時支援,足以抵抗日軍。但是,劉伯承一句話就道破了日本人的調虎離山之計:他們的真正目標是新關以南的石門,如果不駐守足夠的兵力,後果不堪設想。
  • 1937年9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我國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鬼子
    1937年9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我們的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鬼子,取得勝利。平型關大捷是我們對抗日軍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極大的鼓舞了抗戰將士的士氣。 當時,八路軍第115師在聶榮臻等將領的指揮下下,決定佔據有利地形,在橋溝一帶設置埋伏。接著深夜冒雨趕到白崖臺,等待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