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作戰方式分析
1937 年 11 月 7 日的廣陽伏擊戰,我方參戰部隊為第一二九師和第一一五師主力,當時第一二九師的主力為九千餘人,第一一五師主力為一萬餘人,兩師的參戰人數約為二萬人,符合運動戰使用軍隊數量較大的標準。夜襲陽明堡機場,以整個第七六九團為參戰單位,雖然實施突擊的人數為兩個連,但算上該團擔負牽制、警戒、支援等任務的部隊,則參戰人數在千人以上。
-
夜襲陽明堡機場,這場戰鬥成就了一個中國抗戰「四大名團」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129師第769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敵機24架,創造了步兵殲滅大量敵機的輝煌範例,769團因此被譽為中國抗戰初期「四大名團」之一。為了掌握這場戰鬥的第一手資料,作者赴山西代縣對陽明堡機場戰鬥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
-
夜襲陽明堡 威震敵膽寒
在山西省代縣小茹村附近,矗立著一座高聳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陳錫聯將軍題寫的「陽明堡飛機場遺址」8個大字。83年前的秋夜,八路軍第129師向華北前線開進途中,在這裡打了一場大勝仗,創造了用步兵打戰機的戰例。
-
含有遊擊成分的運動戰——抗戰之初第一二九師作戰方式探析
1937年11月7日的廣陽伏擊戰,我方參戰部隊為第一二九師和第一一五師主力,當時第一二九師的主力為九千餘人,第一一五師主力為一萬餘人,兩師的參戰人數約為二萬人,符合運動戰使用軍隊數量較大的標準。夜襲陽明堡機場,以整個第七六九團為參戰單位,雖然實施突擊的人數為兩個連,但算上該團擔負牽制、警戒、支援等任務的部隊,則參戰人數在千人以上。正太線附近的七亙村、黃崖底等伏擊戰,情況大致也是如此。
-
抗戰經典回放:夜襲陽明堡機場
這是一場讓時任129師師長劉伯承直呼「打得好,打得到!」的經典戰役。 一支僅有步槍、手榴彈和少量迫擊炮和輕機槍的步兵團,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與日軍激戰1小時,以犧牲30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100餘人,殲滅敵機24架的戰績,有力地支持忻口會戰的正面戰場。
-
1937年,我軍戰士夜襲日軍機場,摧毀24架飛機,蔣介石掏了兩萬大洋
1937年,日軍向太原發起了進攻,中國軍隊奮起反抗,拉開了一道防線。 正面抵抗日軍的部隊是國民黨的部隊,而共產黨麾下的八路軍此時已經在敵後方紮下了深厚的根基。
-
七六九團夜襲陽明堡飛機場,山地戰,三山一二九師的歷程
平型關打仗的時候,劉伯承帶了一個團作為先遭隊到了五臺山地區。那個時候,我就是跟著劉伯承。我們機要工作組有三三個人,隨著劉伯承到了五臺山地區,住到閻錫山很漂亮的舊居裡。劉伯承讓一二九師先了解日軍的情況。因為敵人飛機從北平、淶源這些地方起飛,距離比較遠,從陽明堡起飛距離比較近,所以陽明堡飛機這燒毀呀,一個星期內日軍的空軍支援受影響,對於我們在忻口、太原作戰,起了很大的配合作用。過去的文獻上沒有,我們戰史上也寫得不太具體,大概戰史上只是概況,綜合性地提,所以我就是特別地點出這一點。
-
陽明堡戰役,22歲的陳錫聯率部炸毀24架戰機,蔣介石獎勵兩萬大洋
抗戰剛開始,八路軍三個師就接連取得了大捷,115師在平型關殲滅日軍1000餘人,120師在雁門關炸毀日軍汽車300多輛,繳獲大批物資,129師則取得了陽明堡大捷。這三個師的勝利都讓全國人民感到振奮,但是在這八路軍的三個勝仗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陽明堡戰役,此戰對日軍造成的打擊十分巨大。
-
八路軍129師的5位團長,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1937年8月25日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29軍、第30軍、陝甘寧獨立第1、2、3、4團和第15軍團騎兵團等改編為129師,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第129師;今天咱們說說129師各位團長1955年是什麼軍銜。
-
回顧電影:《夜襲》和《太行山上》,你喜歡哪一部呢?
夜襲 《夜襲》影片主要講述了八路軍769團在23歲的陳錫聯團長率領下攻破日軍陽明堡機場,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事件。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人民開始全面抗戰。不久,忻口戰役打響,我129師769團陳錫聯(王挺 飾)率部直插雁門關,阻擊日軍增援部隊。為配合主力正面作戰,必須摧毀敵人陽明堡機場,陳錫聯派人找到機場的設計者,使其曉之以理,對方交出了機場原始圖紙。1937年10月19日夜,經過周密布署,769團六百名勇士向機場發起了進攻,與守衛機場的日軍展開了浴血搏鬥,炸毀零式戰鬥機24架,全殲了敵守軍200餘人。
-
抗戰時期,一二九師的385旅,為何沒有386旅的名聲響亮?
1937年8月, 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編叫做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軍,但歷史記住的,是第八路軍這個編制,「八路軍」之名,也由此而來。剛改編八路軍時,老蔣只給三個師的編制,分別是八路軍一一五師,一二0師和一二九師。第個師下轄兩個旅。
-
【10月19日】歷史上的今天
1781年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812年
-
1937年,剛改編的八路軍一個團,大約有多少武器和兵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也迅速改編為八路軍,編制兵力約45000人,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作戰師,作戰師採用丙種團編制,每師轄2旅4團。以此來說,八路軍當時所轄的3個師共計有12個作戰團。
-
129師剛組建時的4位團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改編成第八路軍,9月,又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第120和第129師。第129師由紅四方面軍的部隊和陝北紅軍第15軍團的一部分改編。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倪志亮為參謀長,張浩為政訓處主任。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其中第385旅由紅四方面軍第4軍改編,其第10師、第12師分別改編為第769團和770團,769團團長陳錫聯,第770團團長張才千。
-
八路軍突襲日軍機場,幾小時消滅數十架敵機
但面對這樣的日軍,中國軍隊往往無能為力。如果我們能夠攻擊日本的飛機,這將是一件好事,但它是多麼的困難!然而,八路軍第129師的769團曾經襲擊過日本機場,一舉摧毀了24架日本飛機。圖為八路軍1937年10月,日本士兵以三個方向攻擊山西。這些士兵直接指向太原,遭到忻口國民軍的封鎖。岱縣地區八路軍的129師的769團進行進攻,攻擊日軍。
-
八路軍最初十六個團,兩個留守,團長分別是誰?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發動全民侵華戰爭,在此關鍵時刻,抗日民族統一陣線正式形成,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八路軍成立初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零師、第一二九師及總部特務團等部隊,其中三大主力師各轄兩個旅又一獨立團或教導團,每旅轄兩個團,全軍有十六個團。1937年8月底9月初,八路軍各部整編完成後相繼開赴抗日前線,但也有一部分部隊留守陝甘寧,其中有十六大主力團中的兩個,分別為一二零師359旅718團、一二九師385旅770團留守陝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