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創,請勿轉載。
全面抗戰第二年,看看李雲龍一個團兵力,我軍的一個師能有多少人
中國在經歷了洋務運動後開始逐步的學習西方的各式文化,從人文到經濟到政治再到軍事。在軍事方面開始學習西方的軍事制度,由傳統的軍事制度開始轉變為現代的軍事制度。部隊的名稱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稱呼為營、團、師、軍等,而且兵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當然在當時的整個亞洲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還是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始變革,從武器裝備到人員配置上面都是走在前列的,但是日本人在部隊的名稱上還是保留了自己的風格。
拿抗日戰爭來說,當時入侵中國的日本軍隊,都是日本的精銳師團,而且這些師團還要分為近衛師團、乙級師團、警衛師團等,在師團的下面還配有各個兵種的聯隊,例如後勤、炮兵、坦克等,以甲級師團舉例,雖然帶一個「師」字,但是他的人員配置要遠遠超過一個師的編制,兵力差不多能達到兩萬多不到三萬人。
而當時的中國部隊,一個師才是一萬多人,我們和日本部隊相比較,不僅人數少,在武器配備方面也不如日本軍隊。輕武器方面國軍部隊的機槍、重機槍數量不如日本軍隊,重武器方面國軍的每個師的火炮數量更是少的可憐。
要知道日本一個師團的火炮就差不多有將近二百門。在戰爭前期,國軍攻擊日軍的一個師團,往往要出動五六個師,以數倍的兵力去進攻日軍,但是依舊敗多勝少。而當時的八路軍人數更少。
一個團才是一千人左右,例如在亮劍中,李雲龍在前期兵力很少。只有一千多人。在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兵力已經達到一萬人。相當於當時八路軍一個師的規模,而這僅僅是一個團。
團以上還有旅還有師,一個團就一萬人,那麼一個師的兵力能達到近十萬人。戰爭時期的不同,中國軍隊的編制人數也就不同。
本文系原創,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