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騎兵連的鏡頭雖然不多,但獨臂連長面對強敵,匹馬衝鋒的情節,更使人震撼不已。也讓人們對八路軍的騎兵部隊,充滿了好奇。
平型關戰鬥中執行阻擊任務的115師騎兵營
兵貴神速,在冷兵器時代,騎兵以其遠超步兵的機動性,成為戰場的主角,無論是胡服騎射的趙國,還是稱雄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以及後來入主中原的八旗鐵騎,把騎兵強大的突擊能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尤其是二戰期間坦克等裝甲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是在中國戰場上,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有針對性的,系統改良訓練了大量騎兵部隊,盎格魯諾爾曼馬(俗稱東洋大馬)是日軍騎兵部隊主要用馬,使用量達到80%以上。馬具(馬刀,步騎槍等)的質量,馬匹的飼養,騎兵的訓練水平,都遠在當時的中國騎兵之上。
馬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軍隊的抗日戰場主要集中在江南水鄉一帶,那裡的地形和氣候都不適於騎兵大規模作戰。
而在1938年7月的張鼓峰戰役和1939年5月的諾門罕戰役中,日本的騎兵部隊,在蘇聯的裝甲部隊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從那以後,日本在戰鬥中再也沒有使用騎兵對付裝甲部隊的戰例。並開始有計劃的削減騎兵部隊的規模。
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騎兵部隊
可是隨著以八路軍為主的抗日武裝在華北蓬勃發展,日軍停止了削減騎兵規模的計劃,兩個精銳騎兵旅團,還有零散的未改編騎兵部隊(規模相當於1.5個騎兵旅團,但戰鬥力較弱),持續進駐華北地區。這也意味著,在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上,日軍至少部署了三個騎兵旅團。
日軍一個騎兵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兵員5600人。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支、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
而日軍騎兵部隊在華北平原的主要對手,八路軍騎兵部隊不但騎兵缺乏訓練,馬匹裝備更是寒酸的讓人心痛。八路軍騎兵部隊的歷史與日軍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行進中的八路軍騎兵部隊
直到1935年10月7日,紅軍在陝西青石嘴戰鬥中繳獲了140多匹戰馬。第二天,軍屬偵察連正式改編為騎兵偵察連。綽號梁大牙的梁興初,成為首位騎兵偵察連連長。後來騎兵偵察連發展為騎兵偵察團。
抗戰時期,在騎兵偵察團的基礎上,八路軍先後組建了軍委騎兵團、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115師騎兵團、120師騎兵支隊、129師騎兵團以及綏蒙騎兵遊擊師;另外還包括淮北平原上新四軍的第4師騎兵團。
八路軍留守兵團騎兵團在沙漠中行軍
八路軍一個騎兵團下轄4個騎兵連,一個騎兵連包括143人,馬槍126支,短槍143支,輕機9聽,乘馬143匹。
八路軍一個騎兵團的兵力只有日軍一個騎兵旅團的十分之一,騎兵的裝備差距更大。即使這樣,八路軍的騎兵部隊面對強敵沒有畏首畏尾,善於主動出擊,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其精彩程度,比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騎兵連的表現有過之而無不及。
平型關戰役之後,在靈丘、廣陵、淶源一線執行阻擊任務的115師騎兵營主動出擊,在5天內收復了日軍盤踞的曲陽、唐縣、完縣三個縣城,不但攻得下,而且能守得住。115師騎兵營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讓驕橫的日軍瞠目結舌。
八路軍129師騎兵營在1940年擴編為騎兵團,在1942年4月29日,在冀南大辛莊突圍戰中,和日軍精銳的騎兵第4旅團第26聯隊,發生過一場血戰。結果129師騎兵團以少勝多,把數倍於己的敵人打得一敗塗地,全軍覆沒。
4月29日下午2點多鐘,日軍的先頭部隊逼近冀南軍區機關,情況十分危急。129師師騎兵團拼死衝殺,在鬼子的封鎖線上殺出一條血路。
掩護總部機關突圍後,八路軍騎兵團損失慘重,人困馬乏,連平時當成寶貝疙瘩的騎兵偵察員,都補充到受損嚴重的戰鬥隊伍中。
騎兵團退至在大辛莊附近時,和以逸待勞的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第26聯隊不期而遇。
日軍騎兵第四旅團
此時此刻,八路軍騎兵團無論是進是退,都會蒙受重大損失。八路軍此時兵力只剩下不足五百人,裝備的戰馬品種繁雜,戰鬥力最強的還是繳獲日軍的東洋大馬。而且使用的馬刀和日軍相比也有差距,不但長度上短一截,而且製造馬刀使用的材質也頗有不如。
除此之外,日軍還裝備了一個迫擊炮中隊,火力不容小覷。
雙方實力相差懸殊。除了八路軍騎兵團團長曾玉良,無論是騎兵團的戰士們,還是日本騎兵,都感覺這次戰鬥的勝負已經沒有懸念。
八路軍129師騎兵團團長曾玉良
只有曾玉良認為,這次戰鬥最後的勝利者應該是八路軍。因為日軍的騎兵部隊中,配備了大量的作戰參謀。
日軍在作戰中教條化本來就十分嚴重,再加上那些不知變通,食而不化的作戰參謀,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
要成為日軍中的作戰參謀條件還是很嚴格的,基本條件是陸軍大學畢業,但是問題出在面試上,主考官會讓考生根據實際戰例戰例設計一套作戰方案,只要作戰方案中出現防禦之類的詞彙,就意味著這名考生將要被淘汰了。
所以日本陸軍的作戰參謀只懂得進攻,腦子裡根本沒有被動防禦的概念,尤其是在日軍的騎兵部隊中,兵種的自豪感更是把被動防禦視若一種恥辱。
曾玉良抓住日軍的弱點,他命令兩個裝備精良的騎兵連,擺出一副和日軍決戰的陣型,又把另外兩個騎兵連下馬埋伏在左右兩翼。
八路軍騎兵部隊準備戰鬥
兵力孱弱的八路軍騎兵竟然敢於與自己決戰,驕橫的日軍騎兵覺得這是八路軍破釜沉舟的戰術。
絕不能放走一個八路軍騎兵,信心滿滿的日軍指揮官毫不猶豫的舉起了騎兵衝鋒的引導旗。
面對蜂擁而至衝鋒的日軍騎兵,八路軍騎兵按兵不動,等雙方相距不到三百米時,埋伏在兩翼的八路軍陣地上響起機槍的轟鳴聲,正在進攻的日軍騎兵紛紛墜馬,進攻隊形一片混亂。
由於慣性,衝鋒日軍騎兵的後續部隊根本停不下來,埋伏在兩翼的八路軍機槍手甚至不用瞄準,也能成片的射殺送到槍口下的鬼子。
不足三百米的距離,成了日軍騎兵一道無法逾越的死亡天塹,鬼子騎兵和騎乘戰馬的屍體堆成了山。
慘重的傷亡讓日軍指揮官感到絕望,不得不發出停止進攻,撤退的命令,收到命令的鬼子調轉馬頭,戰場上又是一陣混亂,許多墜馬的鬼子傷兵被馬踏如泥。
大辛莊戰鬥中,八路軍129師騎兵團發起進攻
鬼子鬥志全無,只想早些撤到安全區域,整頓人馬,再發動新的攻勢。
可戰爭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遊戲,兩個蓄勢待發的八路軍騎兵連發起了衝鋒,戰士們揮舞著雪亮的馬刀,追上逃竄不及的鬼子,砍瓜切菜般的搏殺,戰場上鬼哭狼嚎般的慘叫聲不絕於耳。八路軍騎兵部隊一空氣追出去將近五公裡才停下來,鬼子丟下滿地屍體倉皇逃走。
八路軍騎兵慶祝勝利
八路軍騎兵團大獲全勝,在這次戰鬥中,僅繳獲的戰馬就有950多匹,其它物資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