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騎兵團徵戰發展紀實》

2020-12-25 中國軍網

    日前,由曹鴻茂、孟秀玲、周善平撰寫的《新四軍騎兵團徵戰發展紀實》由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面市。

    一、內容簡介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黃淮大地上活躍著一支「快如風,閃如電」的「紅色哥薩克」,她就是由著名抗日將領新四軍4師師長彭雪楓等師領導組建的騎兵團。這支部隊是新四軍以及後來的華中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惟一的建制騎兵團,是彭雪楓的三件寶(《拂曉報》、拂曉劇團、騎兵團)之一。本書講述的就是這支英雄部隊的傳奇故事。

    這支英雄部隊於1941年8月1日誕生於淮北抗日根據地淮寶縣(今江蘇洪澤縣)岔河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屢建奇功、威震敵膽,成為新四軍一支驍勇善戰的鐵騎勁旅,也是華中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一支著名的快速主力部隊。新中國成立後,該團又轉型為裝甲部隊,成建制保留至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換裝和全團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艱苦努力,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全軍一流的裝甲勁旅,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多次駕駛坦克通過天安門,多次受到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檢閱和接見,在我軍裝甲部隊現代化建設中擔當重要角色。1970年代初,該團被中央軍委確定為全軍裝甲系統對外開放的「窗口」部隊。截至2006年,共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餘批次的7000餘人次的來賓作過軍事表演。給我國、我軍及全軍裝甲部隊贏得了榮譽。

    這支英雄部隊的許多領導後來成長為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先後有10餘人被授予少將、中將軍銜。如騎兵團第一任團長兼政委黎同新曾任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第二任團長兼政委周純麟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第四任政委姚運良曾任31軍副軍長;第一任政治處主任程坤源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政委;還有李宣化曾任蘭州軍區政委;章塵曾任上海警備區政委;徐春陽曾任濟南軍區專職紀委書記;展廣蘊曾任65軍副政委;馮福林曾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席華庭曾任鐵道兵政治部副主任;李森曾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等。

    該書60萬字、288張照片,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和原炮兵副司令員陳銳霆題詞並作序,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4師(淮北)分會策劃,62位老騎兵和子弟們擔任編審委員會委員,提供資料,策劃把關。全書以口述、採訪、紀實性的手筆,記述了這支英雄部隊的徵戰發展歷程,描寫了老騎兵們鮮活感人的英雄事跡,資料翔實,內容豐富,文筆流暢,集史料性、文學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讀來引人入勝,發人深思,是關於新四軍歷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團級戰史。該書的出版也對研究新四軍發展史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史料。

    二、作者簡介

    該書作者曹鴻茂、孟秀玲、周善平都是部隊的師級幹部,又是老騎兵的後代。少年時代耳濡目染,使他們無數次地聆聽過父輩的戰鬥故事,近些年又熱心於新四軍歷史研究,通過對老騎兵們進行的長期採訪,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五易其稿,用4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長達60餘萬字的長篇巨著。

    曹鴻茂,北京人,1970年入伍,國防大學基本系畢業,大校,總參軍訓和兵種部,著有《中國士官》,45萬字。

    孟秀玲,北京人,1968年入伍,天津大學畢業,大校,教授,專業技術4級,裝甲兵工程學院,著有《中國士官》,45萬字。

    周善平,湖北麻城人,1964年入伍,炮兵工程學院畢業,大校,原為北京衛戍區某師政委,現為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理事、4師(淮北)分會副會長

    三、關鍵詞

    一支神奇的部隊!

    新四軍、華東野戰軍惟一的建制騎兵團!

    根據地的老鄉們說,騎兵團神了,快如風,閃如電,眨眼就到跟前,說話就無影無蹤,那馬的四蹄都不著地!

    國民黨軍的士兵說,跟共產黨的步兵打,打不贏還能跑,跟騎兵團打,你就等死吧!

    新四軍第4師的指戰員說,彭師長三件寶,《拂曉報》、拂曉劇團、騎兵團。

    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說,如果讓我選擇,我寧肯去當騎兵團長!

    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說,騎兵團是華東的一支快速機動部隊,是我們手中的一把利劍,不到關鍵時刻我們是不輕易拿出來的。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說,我的意見是改成裝甲部隊。

    四、購書信息

    聯繫人:曹鴻茂 010-84803675 13701141658

    單價:60元

    五、目錄:

    第一部分 在抗日戰爭初期的腥風血雨中孕育

    (1937.7~1941.8)

    第一章 創建新四軍遊擊支隊

    一、彭雪楓受命主持河南省軍事工作

    二、開辦竹溝軍政教導大隊

    三、初建新四軍遊擊支隊,誓師東徵

    四、吳芝圃組建豫東人民抗日遊擊第3支隊

    五、肖望東率領新四軍遊擊支隊先遣大隊進軍豫東

    六、三支部隊杜崗會師,成立新四軍遊擊支隊

    第二章 開闢豫皖蘇邊根據地

    一、首戰竇樓,擊潰日軍騎兵

    二、回師睢杞太,沉重打擊敵人

    三、白馬驛整訓、組建第1、2團

    四、夜襲蘆家廟,打贏皖北第一仗

    五、向東發展,開闢永、蕭、宿地區

    六、二次回師睢杞太,擴軍籌款接幹部

    七、進軍淮上

    八、渦北整編為新四軍第6支隊

    九、新興集「六一」戰鬥受損失

    十、合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成立第一個騎兵連

    十一、板橋集全勝日偽軍,擊落敵轟炸機

    第三章 路西反頑鬥爭受挫,醞釀建立紅色哥薩克

    一、整編為新四軍第4師,各旅團成立騎兵連排

    二、國民黨頑固派妄圖在豫皖蘇重演「皖南事變」

    三、我軍蒙受重大損失

    四、全師轉移津浦路東

    五、仁和集會議

    六、醞釀建立騎兵團

    第二部分 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中誕生和成長

    (1941.8~1945.9)

    第四章 萬事開頭難

    一、騎兵團誕生

    二、第一任團長兼政委黎同新

    三、初步訓練

    四、三打老陳圩子,下馬作戰

    五、參加程道口戰役,初次上馬作戰

    六、枯河頭抓俘虜,血戰未果

    第五章 界頭集整訓

    一、領導班子調整,周純麟任團長,康步雲任政委

    二、整頓群眾紀律

    三、買馬記

    四、打造「雪楓刀」

    五、練馬從愛馬開始

    六、馬術訓練

    七、整訓匯報

    八、新四軍張雲逸副軍長視察騎兵團

    第六章 初露鋒芒

    一、張小圩子戰鬥殲滅偽睢寧縣常備隊

    二、夏收保衛戰獲得勝利

    三、朱開大橋戰鬥中學習指揮

    四、騎兵團的第一次擴充

    第七章 在4師編成內粉碎日軍「圍剿」和國民黨軍進攻

    一、打響三十三天反「掃蕩」第一仗

    二、成立時間不長的4大隊

    三、「白馬團、紅馬團……」和「猴子兵」

    四、康步雲政委調走,姚運良政委到任

    五、反「蠶食」、反「偽化」,拔除日偽據點

    六、參加山子頭戰役,「一天打三仗」

    第八章 生產自救度難關

    一、鄧子恢算細帳

    二、販鹽「老闆」

    三、洪澤湖邊割草挖藕

    第九章 擴大路東抗日根據地

    一、朱集戰鬥

    二、闞堂伏擊戰

    三、曹圩子追襲戰

    四、靈璧北伏擊戰

    五、成立7大隊,騎兵團再次擴充

    六、幫助各旅團成立騎兵連、排

    七、整風和整訓

    八、參加對日偽軍的春季攻勢

    第十章 打回津浦路西

    一、騎兵團編入西進部隊

    二、首戰小朱莊,打開西進大門

    三、追殲叛軍劉子仁部

    四、成立學兵大隊

    五、八裡莊戰鬥全勝,彭雪楓不幸殉國

    第十一章 在西進部隊編成內收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

    一、碭(山)南清剿戰

    二、三百裡追殲,打敗老對手騎8師

    三、全面收復豫皖蘇根據地

    四、姚運良政委離任

    五、護送美軍飛行員

    六、開闢新的解放區

    第十二章 參加對日全面反攻

    一、參加宿南戰役,任集打援

    二、解放睢寧縣城

    三、參加對日最後一擊

    四、四次護送陳毅軍長

    第十三章 騎兵團的機關建設

    一、「運籌帷幄」的司令部

    二、政治處和具有特色的政治工作

    三、「保障有力」的供給處

    四、衛生隊和救護工作

    第三部分 在解放戰爭的生死決戰中壯大

    (1945.9~1949.7)

    第十四章 停戰協定籤定前後

    一、參加津浦鐵路破襲戰

    二、劃歸華中野戰軍9縱建制

    三、參加隴海路東段破擊戰

    四、大莊集百日練兵

    五、惟一為騎兵團留下電影資料的人

    第十五章 在9縱編成內抗擊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一、參加朝陽集戰役,阻擊東援之敵

    二、參加泗縣戰役,組織嶽圩子渡口阻擊戰和李口阻擊戰

    三、參加兩淮保衛戰,八天八夜運動防禦

    四、清剿頑敵,鞏固後方

    五、抽調骨幹和領導到步兵團工作

    六、騎兵團留守處向山東郯城轉移

    七、9縱直屬騎兵大隊劃歸騎兵團建制

    八、參加宿北戰役

    九、華東野戰軍成立,騎兵團劃歸特種兵縱隊建制

    十、參加萊蕪戰役,執行阻擊任務

    第十六章 騎兵團的女兵們

    一、用生命書寫人生

    二、俠骨柔腸

    三、誰讓你是女人

    第十七章 1、3大隊挺進淮北敵後

    一、挺進敵後

    二、一百零三天艱苦卓絕的鬥爭

    三、騎兵傷員在洪澤湖上

    四、蘇北休整

    五、再返淮北,禪堂痛殲頑敵

    第十八章 在特縱編成內挫敗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

    一、參加孟良固戰役,執行阻擊任務

    二、執行阻擊範漢傑集團任務

    三、張先舟副政委到職

    四、渤海軍區騎兵大隊的兩次戰鬥

    第十九章 編入華野西線兵團,轉入外線反攻

    一、兩個警衛連調歸特縱警衛團

    二、參加沙土集戰役,圍殲突圍之敵

    三、參加土山集戰役,殲敵未果

    四、轉戰豫皖蘇邊區,只打小仗不打大仗

    五、參加金剛寺戰役

    六、高陽林休整,1、3大隊歸建

    七、組建機炮大隊

    八、蘆富貴政委到職

    第二十章 在華野西線兵團編成內粉碎國民黨軍「分區防禦」

    一、參加洛陽戰役

    二、參加開封戰役

    三、襲佔寧陵,警戒商丘

    四、參加睢杞戰役

    第二十一章 在華野編成內與國民黨軍展開戰略決戰

    一、參加濟南戰役,

    二、重返豫東,殲滅郭馨波部

    三、貫徹曲阜會議精神

    四、參加淮海大戰

    五、劃歸華東野戰軍教導師建制,7大隊歸建

    六、領導班子調整,程朝先任團長,郭萍任政委

    第二十二章 進軍江南

    一、改稱為第三野戰軍直屬教導師騎兵團

    二、渡過長江

    三、奔襲錢塘江大橋

    四、待命新安鎮

    五、改番號為華東野戰軍直屬教導師騎兵第25團

    六、參加上海入城式

    第四部分 在建國前後的崢嶸歲月中轉型

    (1949.7~1953.7)

    第二十三章 揮師皖北剿匪

    一、編入皖北大別山區剿匪作戰部隊

    二、參加大別山區剿匪作戰

    三、皖北整編

    四、擔負皖北5縣剿匪任務

    第二十四章 在相對和平的日子裡

    一、文化工作全面活躍

    二、騎兵團的後代們

    三、慶祝騎兵團建團10周年

    四、王氏三兄弟

    五、程朝先團長調離

    六、參加拍攝4部電影

    七、改番號為安徽軍區騎兵第25團

    八、受到陳毅司令員的親切接見

    第二十五章 跨進裝甲部隊行列

    一、醞釀重大轉型

    二、原戰車獨立第6團的歷史沿革

    三、與原戰車獨立第6團合編為新的戰車獨立第6團

    四、最後的騎兵和戰馬

    五、剿匪最後一仗

    六、成立技術處,機關變為「一部四處」

    七、改番號為坦克獨立第6團,換裝T-34坦克

    八、開展文化大練兵

    九、開展技術大練兵

    十、參加思想教育和政治運動

    第五部分 在抗美援朝的異國環境中錘鍊

    (1953.7~1958.7)

    第二十六章 準備入朝參戰

    一、領導班子調整

    二、應急戰備訓練

    第二十七章 跨過鴨綠江

    一、戰鬥在三八線上

    二、擔任志願軍總預備隊,實施正規化訓練

    三、秦冰政委調出,閻漢文任政委

    第二十八章 實行「義務兵役制」和「軍銜、薪金制」

    一、實行義務兵役制

    二、實行軍銜制

    三、實行薪金制

    第二十九章 撤離朝鮮,凱旋歸建

    第六部分 在和平時期的現代化建設中發展

    (1958.7~1965.10)

    第三十章 參加國慶10周年閱兵

    一、作好訓練準備工作

    二、刻苦訓練,不達要求誓不休

    三、完全按標準通過天安門廣場

    第三十一章 進行以大比武為主要形式的軍事訓練

    一、參加野外演習

    二、領導班子調整,梁秉治任團長,秦冰再次任政委

    三、參加北京軍區裝甲兵大比武

    四、學習郭興福教學法

    五、參加全軍軍事匯報表演,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

    六、參加全軍裝甲兵大比武,受到葉劍英元帥親切接見

    第三十二章 開展各種政治教育活動

    一、開展群眾性學《毛澤東選集》活動

    二、開展「兩憶三查」教育活動

    三、開展學雷鋒與學「好八連」活動

    四、掀起學毛澤東軍事著作的高潮

    尾聲

    後記

    附錄

    一、淮北抗日根據地行政區劃要圖

    二、騎兵團(坦克獨立第6團)歷史沿革表(圖)

    三、騎兵團(坦克獨立第6團)編制變化情況及有關人員名單

    四、騎兵團和坦克獨立第6團參加的主要戰鬥列表

    五、騎兵團部分犧牲人員名單(1941.8至1952.5)

    六、騎兵團部分立功受獎人員名單

    七、騎兵團和坦克獨立第6團部分同志簡介

相關焦點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尤其是二戰期間坦克等裝甲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是在中國戰場上,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有針對性的,系統改良訓練了大量騎兵部隊,盎格魯諾爾曼馬(俗稱東洋大馬)是日軍騎兵部隊主要用馬,使用量達到80%以上。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在真實的抗日戰爭裡,八路軍騎兵部隊也曾跟日軍騎兵多次交手,取得不錯的戰果。那麼,八路軍有幾支騎兵部隊,他們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發展壯大的呢?三、新四軍騎兵北方的八路軍騎兵在1941年時馳騁沙場,南方的新四軍也同時開始組建自己的騎兵團。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三十二團和國軍騎8師相遇,騎兵在短兵相接中戰鬥力非常強悍,他們來去如風,用馬刀和刺刀給新四軍帶來很大的傷亡。
  • 蒙古騎兵四處徵戰,為何要帶上大量母馬隨行?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治下的蒙古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不斷徵戰,以開疆拓土為畢生的追求。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蒙古人居然以不到40萬的兵力,在短短不到50年的時間裡,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千萬,更是先後滅亡了超過40多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南宋。從而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巨無霸,蒙古帝國。
  • 蒙古騎兵徵戰歐洲,不是憑藉彎刀,卻是憑藉這種蒙古族獨特的武器
    蒙古騎兵徵戰歐洲,不是憑藉彎刀,卻是憑藉這種蒙古族獨特的武器成吉思汗是一個偉大的君主,他帶領著蒙古騎兵開闊了史無前例的廣闊土地,不過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蒙古騎兵所配備的蒙古馬並不是一種很強力的戰馬,論衝刺都遠不及如今的純血馬和阿拉伯馬等等,
  • 冀魯豫戰場的哥薩克騎兵(抗戰紀實小說連載)
    編者按:應讀者要求,重新完整發布這部抗戰紀實小說。感謝廣大讀者關注!向小說作者致敬!小說描寫的是抗戰時期八路軍129師騎兵團進入冀魯豫地區抗戰的故事。129師騎兵團的前身,是1936年7月以紅15軍團手槍團和陝北紅26軍騎兵團2連合併組建的紅15軍團騎兵團,抗戰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騎兵營,1938年2月8日,擴編為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1938年秋調入冀南軍區,1943年2月調入冀魯豫軍區第4軍分區仍為騎兵團,後直屬於冀魯豫軍區。該團是紅軍團隊,戰鬥力較強,解放戰爭初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騎兵團。
  • 新四軍三個團擊退五千日軍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連說三個「不」
    新四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一直處於艱難困苦而又複雜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日偽軍的反覆「掃蕩」,還要面對國民黨頑軍的摩擦。新四軍三個團曾擊退五千日軍的進攻,顧祝同得到消息後,卻連說三個「不」。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偽政府在南京成立。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以一個字為代號,合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但是,無論蔣介石如何限制我新四軍,都不能阻止我新四軍的發展,及在抗日戰場上的大展神威。編制被國民政府批准後,新四軍下轄四個縱隊八個團,這八個團由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等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用一個字作代號,八個團的代號連起來就是一句革命口號。
  • 解放軍唯一一種制式騎兵軍刀:中國六五式騎兵刀
    最近又重溫一遍《亮劍》,李雲龍組建了一支騎兵連,一直將騎兵連當成寶貝疙瘩,在鬼子一次大掃蕩中,騎兵連與日軍騎兵聯隊血戰,在面對鬼子兇狠的攻擊,騎兵連長一直大喊「騎兵連,進攻!」關於我軍騎兵的記載,最早出現在1932年,當初陝甘遊擊隊騎兵大隊雖然只有三四十人馬,但機動性好,戰鬥力很強。抗戰期間,我軍騎兵部隊參加多次戰鬥,其中,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組建的騎兵團,稱之為「紅色哥薩克」。  彭雪楓自幼習武十分精通刀術,他沒有讓隊伍採用蘇聯的高加索式馬刀,而是自己親自設計了一種馬刀,刀背輕薄,刀身修長,鋒利無比,被戰士們稱為「雪楓刀」。
  • 新四軍第18旅有四任旅長,後三任都授中將,首任旅長為何沒軍銜?
    新四軍第6師18旅成立於皖南事變之後,是由「江抗」東路指揮部所屬部隊組成,下轄四個團。第18旅成立後,前後有四任旅長,接下來首先和大家說說這四任旅長都是誰?首任旅長是江渭清。江南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後,任新四軍第1支隊1團參謀長、副團長,皖南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任第6師18旅旅長,後調任第16旅政委。第二任旅長(代)是溫玉成。溫玉成是江西興國人,1915年生,1930年參加紅軍,先後任江西紅軍獨立12團政委、紅八軍團21師62團政委、紅五軍團騎兵團政委等職,參加了長徵。
  • 新四軍組建時八個團,各一個字代號,合起來是一句革命口號
    新四軍組建時編制很奇特,四個縱隊下轄八個團,這八個團由14支遊擊隊合編組建,每個團都有一個字的代號。部隊發展:抗戰後隨陳粟東進,後與6團對調,回到皖南軍部。皖南事變中被打散。二、第1支隊第2團部隊代號:持團。
  • 粟裕在新四軍和華中野戰軍倚重的三員悍將是誰?1955授什麼軍銜?
    都知道粟裕大將是從新四軍走出來的,從抗戰初期,到1945年組建華中野戰軍,一直到後來的山東野戰軍,粟裕非常倚重從新四軍出來的這3員戰將,分別是葉飛、王必成和陶勇。這3人1955年授什麼軍銜?後來成就如何?
  • 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最強騎兵團(隋唐-明清篇)
    具裝騎兵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厚重,到隋朝時期具裝騎兵發展到了鼎盛,成為了騎兵主力。隋朝具裝騎兵在楊素等良將的帶領下,三次對突厥進行了大反擊,曾在靈州之戰,重創突厥主力,突厥統帥達頭可汗也身負重傷。,特別是在盛唐之後,北方遊牧民族崛起,最後隨著騎兵的發展,重裝騎兵成了騎兵中的精銳,卻並非是騎兵主力,騎兵以輕騎兵為主,具裝騎兵成為了騎兵的撞城錘。
  • 新四軍第三師組建後,師長是黃克誠,三個首任旅長都是誰?一人曾任...
    新四軍在江北重建軍部(1941年1月20日)後,統一編成了7個主力師和一個軍直屬獨立旅,全軍9萬餘人。 為了加強新四軍的力量,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成了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為黃克誠,下轄三個主力旅,即第七、第八、第九旅。
  • 新四軍抗戰:謝家渡殲滅戰
    新四軍第1師第3旅第7團,是新四軍赫赫有名的老虎團,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底由方志敏領導弋陽、橫峰起義後組建的贛東北農民革命團,以後歷經紅軍第11軍、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挺進師、新四軍2支隊四團3營、江南指揮部第3縱隊3團等,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部重建,部隊整編,成為新四軍第
  • 蒙古騎兵對外徵戰,為何隨軍攜帶大量母馬,原來有這麼多作用
    整個蒙古對外作戰中,華夏地區是難打的,比較容易徵戰的則是西徵,因為華夏地區城池集中,地形複雜,主要是城池攻防戰,蒙古攻打華夏,死了三任大汗,花了50年時間才徹底徵服,而西徵雖然有城池,但是地形相對簡單,而且草原面積比較大,因為中亞以及東歐有大量的遊牧草原,正好適應於蒙古人的作戰方式。
  • 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分別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國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以及被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新四軍——彭雪楓彭雪楓,二萬五千裡長徵,每一次有名的戰役他都參加過,如攻佔婁山關,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過大草原等等。
  • 新四軍虎將田守堯罹難經過
    1934 年11 月,隨軍參加西進陝甘的「千裡長徵」,先後擔任第二二三團政委和第七十五、七十八師師長。1935年10月初,田守堯率七十八師及七十五師一部,在延安以南、甘泉以北之勞山地區殲滅東北軍一一○師大部,擊斃師長何立中。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蒙古人四處徵戰,為何隨行帶上大量母馬,不影響騎兵機動力嗎?
    這些蒙古騎兵在四處徵戰的過程中,往往會讓大量母馬隨行。按理說,母馬的體力和耐力明顯比不過公馬,為什麼要帶上它們呢?難道不怕因此拖累行軍速度影響機動力?    蒙古騎兵作為一種靈活的兵種,最大的優勢並不在於武器裝備,而是行軍速度的迅猛。就拿與金人對決的野狐嶺之戰來說,蒙古騎兵往往能集中於一點,形成壓倒性優勢攻滅局部的敵人。
  • 先秦時期中國騎兵和古希臘古羅馬騎兵發展的對比
    說到古代騎兵,人們腦海裡會浮現各種披甲持兵、跨騎在駿馬上奔馳縱橫的威武戰士形象:在東方,衛青霍去病統率的漢家驃騎和草原胡人騎兵的對決,開始顯露騎兵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在歐洲,中世紀那些手持長矛的重甲騎士是騎兵最經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