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軍為佔領山西貪功冒進 八路軍平型關伏擊取得大捷
導讀:不到一個月後的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1000餘人,是全國抗戰以來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
平型關:板垣「鋼軍」的絕望深谷
原標題:平型關:板垣「鋼軍」的絕望深谷 去平型關戰場之前,記者就有一個強烈的念頭:一定要下到日軍遭伏擊的深溝底下,從日軍的視角感受一下1937年9月25日。 這條溝就是喬溝,溝底下的這條路,是當年從靈丘縣城通往平型關的必經之路。
-
平型關大捷,我軍浴血奮戰,一舉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7年9月20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三浦敏事少將率兵攻佔靈丘縣城後,於21日突然南下,向國民黨軍第17軍防守的團城口發起襲擊。 22日,日軍21旅團2000餘人攻擊東跑池西北高地,國民黨軍官兵在此拼死抵抗。
-
誰來擔任115師師長?兩個命令只差幾個小時,讓羅帥失之交臂!
抗日戰爭初期,我黨八路軍轄下有三大王牌主力師,而115師就是其中一個王牌主力師。1937年8月25日,鑑於抗日形勢,黨中央為整合手上的軍事力量,以便能更好的面對未來的抗日局勢,遂將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七十四師等部整編為一個主力師,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10月改任政治委員),轄第343、第344旅和獨立團,共1.5萬餘人,這就是115師。
-
平型關大捷全殲1000多日軍,中國傷亡多少人?說出來都是血和淚!
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很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無數中華兒女投身抗日戰場,期間湧現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當提到抗日戰爭,我們教科書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平型關大捷,它是指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鬥。
-
抗戰時八路軍總部、第129師以及第386旅的關係
其實,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作為特殊時期,由紅軍改編而來在國軍中有正式番號的作戰單位,歷史上存在並不長,大概也就半個月多點,具體時間為1937年8月25日-9月11日。
-
楊得志將軍血戰平型關,戰鬥究竟有多慘烈?將士們的英勇嚇壞鬼子!
1937年9月25日清晨,平型關的風停了,雨住了。八路軍115師685團團長楊得志,率領全團將士埋伏著,他們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但時間過去了好久,但公路上仍不見鬼子的蹤影,是情況有變化嗎?一營長從山頭左側跑過來,有點著急地問楊得志將軍:「團長,鬼子怎麼還不來?」
-
平型關戰鬥僅陣亡60人!
1937年9月22日,日軍第21旅團在旅團長三浦敏事的帶領向國軍據守的平型關一帶猛攻,企圖突破平型關防線與雁門關以北日軍匯合攻佔太原。閻錫山得一面命令傅作義率部增援,一面給朱老總打電話要求八路軍配合作戰。此時八路軍115師正好距平型關並不遠,因此這一戰鬥任務就落在了115師身上。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尤其是二戰期間坦克等裝甲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是在中國戰場上,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有針對性的,系統改良訓練了大量騎兵部隊,盎格魯諾爾曼馬(俗稱東洋大馬)是日軍騎兵部隊主要用馬,使用量達到80%以上。
-
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了哪6名日軍將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這是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共中央迅即於次日發出致全國同胞的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19世紀末生於日本千葉縣,1921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他不僅直接參與了全面侵華戰爭的陰謀策劃活動,而且親自參加了侵華戰爭,在「百團大戰」中,被八路軍擊成重傷,喪命在醫院。死後被日本天皇裕任追晉為陸軍中將。一陣槍聲把飯田泰次郎驚醒,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飛來的槍彈打成重傷。
-
在1938年全面侵華後,日軍佔領過山西哪些地方?
說起中國的悠久歷史,那作為中國人,我們內心自然生起一種民族自豪感,由古至今,中國的文明歷史可是聲名遠揚,但「人無完人」,我們國家也有挨打的時候,比如日本的侵華戰爭。日本在對我國地區的侵略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在我國領土犯下了滔滔罪行。好在經過14年的艱苦抗日歲月,日本的侵略腳步被阻止在山西大地上,我們民族挺過來了,國家得以解放發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使他們「三個月滅全中國」的口號變成空想?
-
全國媒體記者走進平型關大捷紀念館 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
1937年9月25日,初上華北抗日前線的八路軍第115師,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的部署,為配合第二戰區國民黨軍隊防守晉東北內長城要隘平型關,阻止日軍南犯太原,在喬溝一線伏擊日軍第21旅團後續部隊及輜重車隊,殲滅日軍一千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取得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
八路軍名將率一個連救下衛立煌,擊潰800敵人,戰後獲10萬發子彈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在廣西臨桂六塘圩高皮寨的一個貧農家庭。1928年夏,年僅14歲的李天佑到桂系李明瑞部下當兵。因此在1929年9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後,在張雲逸暗中聯絡下李天佑跟隨南寧教導總隊的大多數人和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組成一支革命隊伍開赴百色,並在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雖然年齡不大,但在戰場上李天佑表現是無比英勇和足智多謀,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而戰鬥中是哪裡敵情重大他就帶隊衝向哪裡。
-
驛馬嶺阻擊戰:打響八路軍抗日第一槍
耿靜 攝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鏗鏘昂揚的八路軍軍歌中,1937年9月打響的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威名天下揚的起點。在這場聞名中外的戰鬥中,經改編的八路軍115師設伏,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多輛,取得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平型關大捷:在林彪看來,此戰取勝是毫無懸念的
同時要求八路軍先頭部隊儘快挺進晉東北協同其堅守內長城防線。 為積極配合第二戰區國民黨友軍作戰,阻止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總部於9月中旬命令第115師主力進至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待機,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關東南上寨隱蔽集結,第344旅向上寨機動。
-
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都是誰?其中1人叛變
八路軍第115師挺進山東後,為了適應嚴峻的戰爭形勢,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曾多次進行局部整編。1940年10月,第115師將直屬分隊、第343旅和魯西、魯南、蘇魯豫、冀魯邊等地的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教導第1旅至教導第6旅,這6個旅的旅長都是抗戰時期鼎鼎大名的抗日誌士。
-
策應平型關大捷,斬首日軍指揮部,八路軍的騎兵隊還有哪些傳奇?
於是在1936年5月,原紅一軍團騎兵偵察連改組為"騎兵團",劉雲彪為第一任團長。二、晉察冀軍區騎兵團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陝北紅軍改組成三個師赴前線抗日,紅一軍團騎兵團改編成115師騎兵營,跟隨115師來到晉西北前線。
-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作戰方式分析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取得平型關大捷,該勝利在鼓舞全國軍民的抗日士氣及提高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等方面均有較大的積極影響。另外,在五次反"圍剿"和長徵期間,紅軍作戰比較多地採用運動戰,紅軍廣大指戰員當時比較習慣於運動戰,因此向遊擊戰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
井岡山會師時他只是個小連長,平型關大捷後擔任115師代師長
這個人很厲害,他身經百戰,負傷10次,從一個農民成長為一名高級將領,他在我軍中非常有資歷,井岡山會師時,他只是個小連長,沒過幾年他就成為了115師副師長,後來在林總負傷後,他成為115師的代師長,下面咱們就來回顧下他的生平。
-
抗日戰爭時期,115師四大主力團團長,誰打仗最厲害,發展最好
115師是八路軍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及陝南紅七十四師合編而成,下轄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師直獨立團、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教導營,全師共15000人。改編即日便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工兵、輜重營留守陝甘寧。聶榮臻率獨立團等部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師部南下開闢呂梁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