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戰不退,一個團打一個師,團長負傷後,上級調一營長來指揮

2020-12-16 漫步史書

隨著抗戰進入倒數第二個年頭,閻錫山的內心深處突然又活泛起來,在抗戰時期閻錫山形容八路軍是「如大旱之望雲霓」,等到鬼子快被趕走的時候,閻錫山就開始嫌八路軍礙眼了,不僅處處刁難,甚至還故意搞點摩擦,其意思十分明確,就是希望將八路軍擠出山西,為此不惜和日本人合作,趁著八路軍在前方與鬼子作戰,閻錫山暗中派61軍佔領了太嶽第三軍分區。

為了抗戰大局,八路軍保持了相當的克制,但閻錫山得寸進尺,我們也無需忍耐,1944年9月八路軍決定對閻錫山第61軍進行重點打擊,在取得殲敵一個師的戰績以後,我軍將目標定在了61軍下轄的72師身上。需要明白的是,整個閻錫山晉綏軍系統,61軍戰鬥力屬於較強的一支,此前李服膺、陳長捷都擔任過61軍軍長,而72師是其下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因此72師所承擔的師61軍所佔防區之中的中樞——柏村,考慮該部實際戰力,八路軍386旅決定調太嶽軍區20團以及772團作為進攻部隊,772團是八路軍抗戰初期建立起來的主力部隊,戰鬥力強悍自然是不用多談,太嶽軍區20團雖然資歷比較淺,但團長卻赫赫有名。20團團長楚大明是太嶽軍區的一員悍將,打仗不要命是出了名的。

據說其渾身上下有60多塊傷疤,與死神擦肩而過就有20多次,他打仗基本上是不講究什麼章法的,就是一個字——猛。就連當時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野評價這個部下為「太嶽戰將猛,首推楚大明「。楚大明經常習慣性的率部猛烈衝鋒,後來一直幹到了團長,仍改變不了這個習慣,雖然說團長帶頭衝鋒有助於提高部隊時期,但一旦受傷或者犧牲,對於部隊的士氣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與72師戰鬥中,20團與772團同時發起進攻,但由於772團戰鬥力較強,先一步突入敵人防守的區域,楚大明為了加快進攻的速度,下令讓幾個連同時發起進攻,向敵人的縱深腹地發起猛烈進攻,然而由於事先未能摸清楚地形,在突擊過程中,20團遭遇強大的阻力,傷亡慘重,直至楚大明調整部署後,才將敵人壓縮到陣地的一角。

可防守的國民黨軍似乎意識到了20團在進攻部隊中屬於戰鬥力較差,因此抽掉了一個營的兵力,向20團進行猛烈反撲,在傷亡巨大的情況下,未能擋住優勢敵人的進攻,幾個陣地陸續丟失,楚大明見狀野坐不住了,親自帶著部隊衝擊,這才穩定住了潰敗的局勢。

但也因為衝得太猛,楚大明後來也身負重傷,由於20團當時並沒有配備政委,因此所有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政治部主任郭秉公指揮,郭秉公也許是受到了楚大明的影響,指揮部隊一如既往的風格,結果被敵人察覺,自身亦犧牲在戰場上,20團出了團長負重傷外,連排幹部傷亡慘重,不得已之下只能抽掉772團3營營長蒲大義代理20團副團長指揮部隊。

蒲大義改變了原20團作戰風格,而是利用工兵將峭壁炸成斜坡,並以火力為全團開路,在兩個團合力進攻下,最終將國民黨軍第72師全殲,由此可見,戰場指揮對於一個部隊的進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打仗不僅僅需要憑藉勇敢,關鍵時候還需要看方式方法,可惜的是楚大明在後來汾孝戰役中還是犧牲了,而蒲大義則在1961年晉升為少將。

相關焦點

  • 副師長指揮一個團,該團一個營卻消失了,氣得軍長破口大罵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主要集中了6個軍在橫城方向上反擊,由於態勢相對有利,志願軍決心先拿南朝鮮軍第8師開刀,並拿下聖智山,並由40軍擔任主攻,66軍擔負阻敵任務,38、42軍各抽調一個師的兵力擔負切斷敵人後路的任務。40軍命令層層下達以後,下屬120師負責擔任先鋒任務,並負責奪取聖智山。
  • 堅守七個晝夜,未曾後退半步——專訪原志願軍65軍195師583團團長...
    百戰餘生,身先士卒三次負傷齊老是河北高陽人。他14歲那年,日軍佔領高陽縣城,他瞞著家裡參加遊擊隊打日寇。因為上過六年小學,他先是到連裡當文書,16歲就當上連副指導員。「打仗多少次我不記得了,負傷一共三次。」
  • 專訪原志願軍65軍195師583團團長齊金炳:堅守七個晝夜,未曾後退半步
    第二次負傷也在抗戰時期,第三次負傷就是抗美援朝時了。1951年11月,志願軍65軍發動保衛開城的掃蕩作戰。戰鬥打響前,志願軍65軍195師583團團長齊金炳,帶偵察排十多位戰士到前沿偵察美軍部署時被炮彈炸傷。「輕傷不下火線,我說不疼,也不能說一點不疼,但我那麼說,戰士就高興了。」齊老笑言,當時聽說團長帶隊,戰士們都高興得很,倒是回來後他因為冒險挨了批評。
  •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 團長是中將 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
    「中國最好的一個旅」:旅長是大將,團長是中將,3個營長是開國少將看過電視劇《亮劍》的朋友,一定不會對386旅感到陌生,畢竟李雲龍的新一團就隸屬於386旅。那麼,真實歷史上的386旅是什麼樣呢?771團團長徐深吉徐深吉,湖北黃安人,他在771團成立之前,就是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師師長,到了全面抗戰時期,第91師改編為771團,由此擔任團長。後來因為工作的需要,又先後擔任129師獨立旅旅長、冀南軍區分區司令員。
  • 第386旅除了兩個主力團,還有一個新1團,團長很可惜
    大家都知道,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386旅是一支抗日鐵軍,其下轄有第771團和第772團兩個擁有正式作戰番號的主力團。但是,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第386旅的兵力不斷擴大,為了便於統一指揮,由此形成了一些沒有正式作戰番號的部隊,比如說新一團。新一團組建於1938年8月,是由冀南抗日遊擊隊等地方武裝合編而成的。
  • 雲南「叫花子」團長,他曾是龍雲的護衛營營長,抗戰中的金剛羅漢
    之後在護國、靖國戰爭的歷次戰鬥中, 常子華憑著自身健壯的體格和好學聰明的才智,表現得十分勇敢和機靈,贏得了戰友們的愛戴和上司們的信任,便從一個士兵起連連向上擢升,直至後來被提拔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的護衛營營長。
  • 浴血三岬嶂:團剩一半、營剩100,團長成上將、營長成中將!
    楊得志上文說了,紅1師紅3團的團長是黃永勝,而紅1團團長則是楊得志。得到命令後,楊得志團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符竹庭政委(1943年犧牲)率領紅1團,不顧天上下雨、腳下泥濘,連夜向三岬嶂奔襲,先敵人一步佔領三岬嶂。2月10日,天氣放晴,1團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炮火之下,敵人派出飛機、地面輔助大炮,向三岬嶂進行狂轟亂炸。
  • 陳賡指揮的386旅,下轄兩個團,團長都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之前咱們分析過,八路軍最牛的一個旅就是陳賡指揮的386旅,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讓鬼子痛恨不已,為洩憤或者激勵士兵,他們在裝甲車上印上「專打386旅」的口號,那麼386旅下面的兩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最後怎麼樣了呢?
  • 他以一個師接替一個軍,對陣美軍王牌,背水一戰,打得美軍後撤30裡!
    而上級要求他們兵力部署「前輕後重」配置,以運動防禦為主,以空間換時間。而他們背靠滔滔江水,完全沒有「以空間換時間」的條件,一旦一處因兵力不足,被敵撕開口子,後果就不堪設想。黎師長到達陣地後顧不上休息,帶領各團團長、參謀,用三天時間,多次穿越敵炮封鎖,沿著崎嶇小徑、攀崖踏險,視察全師每個預設陣地。
  • 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七七二團團長:葉成煥
    1930年參加鄂豫皖紅軍,歷任連隊政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師長、師政委等職。在創建川陝蘇區和紅四方面軍長徵中,他指揮果斷,身先士卒,戰功卓著,深受部下的愛戴和上級的稱讚。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團長,率部先後參加了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著名戰鬥,為129師在抗戰初期的「三戰三捷」做出了重大貢獻。1938年4月18日,為國捐軀,年僅23歲。
  • 連長臨危受命,臨時代理營長職務,卻率全營為全師立下大功
    4日天亮後,敵人在飛機、軍艦的掩護下,向登步島大量增兵,發起了瘋狂的反撲。 這時,我軍在島上的部隊只有區區5個營,經過一天兩夜的戰鬥,傷亡過半,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 5日下午,夏少卿被團長杜紹三叫到團指揮所接受任務。
  • 180師駕德山突圍,起義老兵背後打黑槍,540團代團長劉瑤虎犧牲
    538團團長龐克昌是個直脾氣,他見鄭其貴還有點猶豫,急衝衝地說了一句:「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衝出去!」坐在後面的炮兵室主任郭兆林也激動地高喊:「師長,快點決定吧,彈藥沒有了,明天你讓戰士們拿什麼跟敵人打?你忍心把180師拼光嗎?這可是180師最後的一點老本了。」
  • 《亮劍》 為什麼團長李雲龍吃貼餅,而張大彪一個營長卻吃牛肉罐頭?
    當然這是李雲龍對張大彪的評價,其實張大彪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及時揣摩上級的意圖,並且事事都能做在前面,這樣貼心的部下,誰不喜歡呢? 所以僅僅依靠趙家峪一個300多人口的小村莊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於是李雲龍就召開了一次動員大會,就是要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分散出去,自行發展。
  • 抗戰初期八路軍129師9位團長,後來都發展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四個主力團的正副團長及教導團團長的革命人生。 769團團長陳錫聯 陳錫聯出生在中國最大的將軍縣紅安縣,很早就參加了家鄉的遊擊隊,後來成了鄂豫皖紅四方面軍一員。
  • 陳毅查張靈甫74師戰敗原因:士兵不想死戰解放軍
    投入內戰後,幹部傷亡慘重,如攻打淮陰、淮安時,陣亡團長2名、營長6名,連排軍官傷亡更多,老的經過軍校訓練的下級軍官越來越少,連長一級最多只有1/3是軍校出身。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下級軍官,指揮能力更差。士兵戰鬥力方面。抗戰時期該師士兵65%為貴州人,15%為湖南人,5%為江西人,其餘為四川、浙江、安徽人。強迫抽丁來的佔80%,自願參加的佔10%,頂替的佔10%。
  • 百團大戰之東團堡戰鬥:我軍投入一個團,殲敵過百,自損多少人?
    不久,師政委鄧華帶走了第三團。師長楊成武則以三個支隊為基礎,重新組建了一個團,即為新三團。 這三個支隊分別為:廣靈支隊、靈丘支隊、淶源支隊,老紅軍邱蔚則是其中一個支隊的支隊長。1938年下半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司令員突然出走。隨後,這個支隊約有1500人被編入了新三團。
  • 皮定均的第一旅下轄三個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授予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留守兵團炮兵營副營長、陝甘寧邊區警備3團營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皮旅1團團長,參加了中原突圍,隨後被任命為華東軍區1縱獨立師1團團長兼政委,解放軍第18兵團第61軍181師師長。指揮鹹陽阻擊戰,重創「馬家軍」,受到彭德懷的稱讚。
  • 血戰松山,日軍的據點有多難打?一個貴州老兵的經歷說明了原因
    1944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八軍駐守文山、古木一帶,歸第9集團軍關麟徵指揮,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兼榮譽第一師師長,參謀長梁筱齋。全軍轄三個師,即第103師、榮譽第1師和第82師。6月中旬,第八軍接收全部美式裝備,榮譽第1師被調往龍陵參加對日作戰。7月1日,軍長何紹周奉長官部命令趕赴松山,攻擊盤踞在松山的日軍。
  • 志願軍成建制殲滅美軍一個團,炊事員看團旗布不錯,拿回去墊蒸籠
    在志願軍第20軍包圍美軍陸戰一師的同時,第27軍在長津湖東線和美軍步兵7師也交上手了,在他們正面,是有著「北極熊團」之稱的第31步兵團。名為一個步兵團,實為一個「戰鬥群」,因為在原有的第31團基礎上,該戰鬥群還配屬了第32團1營、第57野戰炮兵營的A連和B連、第15防空炮營的D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