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業者轉型迫在眉睫,高度依賴中國內地遊客赴港消費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了。
香港最值錢的地段羅素街(Russell Street)的租金正下跌至12年來的最低點。根據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數據,這個位於香港銅鑼灣的著名時尚奢侈品名店街2020年第一季度租金較上年同期下跌27%。
羅素街在過去十幾年曾經是全球最昂貴的街區之一。羅素街處在香港核心商業區銅鑼灣,此處還有著名的香港時代廣場,在該街區,時尚和高端奢侈品牌扎堆。羅素街也因此成為香港客流量最大,零售額高昂的購物街之一 。根據戴德梁行的數據,羅素街曾在2009年、2012年、2013年和2018年四次問鼎全球最昂貴商鋪。不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零售業的巨大打擊,羅素街的價值也正在遭受挑戰。羅素街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租金下跌至每平方英尺2000美元,較2013年峰值下跌三分之一。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雖然香港政府並未要求零售商關店歇業,但許多零售品牌和商戶仍然調整了香港門店的營業市場,或者索性關閉了部分店鋪。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居民居家隔離而減少了出境旅遊,也使得香港零售業在第一季度的零售銷售額大幅度下滑。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零售業2020年第一季度零售銷售額同比下跌35%,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季跌幅。仲量聯行大中華研究部主管黃志輝對界面時尚表示,去年初至今年5月,中美貿易摩擦和香港本土社會事件已經造成香港零售市場更趨疲軟,零售商開設新店的願望下降。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部分品牌收縮業務,商鋪租金也隨之下降。」今年2月,義大利奢侈品牌Prada關閉了位於羅素街Plaza 2000的最大店鋪。Prada於去年9月宣布將在7年租約約滿之後關閉這間門店,關店時間原定於2020年6月。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Prada將關店時間提前了整整四個月。而法國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也計劃在今年晚些時間關閉位於時代廣場的旗艦店,原因是其64.51萬美元的月租金實在過於高昂。「去年底羅素街有一個商鋪空置,今年第一季度則有兩個商鋪空置,但據我們了解,空置了的鋪位都是在疫情爆發前已決定不續租的商鋪。」黃志輝對界面時尚介紹道,「暫時未見倒閉和撤離潮。」仲量聯行認為羅素街與同區其他主要購物街道相比,空置情況不算最嚴重。而租金下跌的不止羅素街一處。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香港第一季度的主要購物街和購物中心的租金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巨大跌幅,較上年同比跌幅在31%至44%的區間。在這些地段,零售商鋪業主表現得更加有彈性些,在第一季度提供了同比14%的跌幅。不過,即便如此,零售品牌仍感受到巨大的租金承壓。La Perla、Tiffany & Co.、Chloe等奢侈品牌都正在縮小在香港的店鋪規模。義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在4月關閉了香港海港城的雙層旗艦店。儘管海港城從2月開始已主動為商戶降租50%來應對疫情,但Valentino還是以三年租約到期為由關閉了該店。界面時尚此前報導,香港零售管理協會(Hong Kong Retail Management Association,以下簡稱HKRMA)4月16日發布調查報告稱,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香港零售業在今年2月至5月將累計有至少5200家店鋪關門,累計有10400人失業。HKRMA向香港商鋪業主呼籲,跟隨香港特區政府的減租幅度,至少寬減75%租金,並至少維持6個月,或只按營業額抽成,並至少維持6個月。香港零售業業績的持續衰退,以及香港核心購物街區租金的下滑似乎在預示著香港正在遠離「購物天堂」的頭銜。在2003年的非典過後,受到政策利好的影響,中國內地居民赴港自由行的開放,香港曾經迎來了零售業的黃金十年。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香港零售業總額在2002年至2018年期間漲幅超過174%,數字翻了不止兩倍。與此同時,香港零售業對中國內地旅客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中國內地旅客的零售消費在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中佔比翻了三倍;中國內地旅客2019年在港消費佔香港零售銷售總額的29%,而概述就在2002年僅為10%。但自去年以來,香港持續數月的社會事件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造成的旅遊限制,都對香港零售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LVMH集團曾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會議上,集團財務長Jean-Jacques Guiony曾表示,「我們認為未來幾年香港將不再是強大的商業中心。」香港零售業在2020年何時能夠迎來反彈?第一太平戴維斯在一份市場分析報告中表示,零售消費的需求,即中國內地消費者何時能夠回流現在都是未知數。不過,香港的零售業者是時候重新調整他們的商業策略了。仲量聯行香港商鋪部主管唐偉樂對界面時尚記者表示:"疫情令網上購物在香港大行其道,所以零售商不能再只著重產品銷售,應該把實體店與網上銷售平臺好好結合,以滿足消費者在任何時間及地點、以任何方式購物的需求,並提供類似實體店購物體驗。開發商旗下商場也應該加強網上購物所不能提供的消費體驗以吸引人流。此外,零售商應該利用網上平臺的大數據調整產品及商鋪網點布局,在位於不同地點的商店推出更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零售商可多考慮在鄰近住宅區的社區商場擴張業務,因為這類商場的人流有保證,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較高。」「以往香港核心購物地段以高檔品牌最活躍,之後隨著消費模式改變,轉為以快閃時裝及運動品牌最活躍,預計未來電信科技行業和生活方式類商戶的擴張步伐最積極。」
記者:黃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