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個地區的農業種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普及,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而農民們在解決農業種植難題的同時,又想到了給蘋果、梨、桃等水果套袋的工序,針對這個費時費力的苦活兒,有沒有能代替人工的機器?
全國多個地區的農業種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普及,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而農民們在解決農業種植難題的同時,又想到了給蘋果、梨、桃等水果套袋的工序,針對這個費時費力的苦活兒,有沒有能代替人工的機器?今天,小編就說說最新型的智能套袋機。
近日,由山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煙臺(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夢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舉辦的國內首款智能蘋果套袋機發布現場,近千名果農見證了這款叫速美果的智能蘋果套袋機的上市。
據煙臺夢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愛民介紹,速美果智能蘋果套袋機由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歷時5年研發並生產,屬國內首創。目前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11項,已獲證5項。
儘管我國蘋果種植面積、總產量為全球之最,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目前從事果園勞動的多為留守老人、婦女。據煙臺市蘋果協會會長姜中武介紹,蘋果果農中,30~40歲的佔9.82%,41~50歲的佔42.86%,51~60歲的佔33.04%,61~70歲的佔13.39%,71~80歲的佔0.89%。他說:「很多地區在農忙季節出現人工難找且價格昂貴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意味著蘋果產業必須轉型升級,通過機械化生產提高果業生產的管理水平成為必然選擇。」
據了解,速美果智能蘋果套袋機作為一種手持設備,與配套專業防偽紙袋一同使用,果農可輕鬆操作,對準幼果即可瞬間完成自動套袋。符合人體工程學,在完全模仿人工操作的基礎上進行技術革新,採用自主研發的新型封口技術,確保套袋及封口質量,安全牢固。機器重量僅800克,單次紙袋裝載量50個,體積小、易隨身攜帶,能有效減少體力消耗;套袋快速高效,果農平均每天可完成套袋數量1~1.2萬個,套袋效率是人工操作的4倍;同時還能將各地區蘋果套袋數量上傳至資料庫,通過統計蘋果套袋大數據,為後期產業優化、種植管理、產品銷售等提供數據支持。
陳愛民介紹,速美果智能蘋果套袋機除了用於蘋果,還可用於梨、桃、獼猴桃、檸檬等水果。未來一年,公司將實現速美果套袋機在山東省的全面覆蓋,並將在陝西(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甘肅(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河南(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新疆(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四川(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等水果產區大力推廣。
為了讓果農直觀認識蘋果套袋機的作用,同時也為打響蘋果套袋機的市場知名度,今年春季以來,煙臺夢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還走進蘋果種植產區,面對面給果農演示產品的操作。
棲霞市桃村鎮西城村是個蘋果專業村,家家都有蘋果園。4月9日,在西城村的一處果園裡,一群年齡多在50歲以上的果農圍在一棵蘋果樹旁,對著一臺速美果智能蘋果套袋機指指點點,提出各種問題,甚至難題:「這東西拿時間長了累不累呀?」「果子掛那兒沒問題,如果掛在這兒,還能不能套上?」熱熱鬧鬧的現場中央,夢現公司的員工腰上系個腰包,手裡拿著這臺智能蘋果套袋機,一邊應果農要求進行演示,一邊講解機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據村幹部介紹,聽說企業要來演示蘋果套袋機,定好的9點演示,村民們早上7點多就開始聚集,想一睹套袋機的「尊容」。其中一位頭戴紅色頭巾,身穿紅花衣服的大媽最「刁難」,她一會要求把樣果掛到頭頂上,一會要求掛在枝杈之間……好像不為難一下操作人員就檢驗不出套袋機的好壞。操作人員指著一處她剛掛上去的樣果笑著說:「大媽,這樣的果子您在疏果時還會留著嗎?」在場的果農們都笑了。最後,聽了講解員的介紹,這位名叫林中花的61歲的大媽還要求親自操作了一把:「嗯,拿在手裡使用起來比想像的要輕很多,這套袋效果還真不錯。」她一邊操作,一邊評價著。
林中花告訴記者,她和老伴種了7畝蘋果樹,要說種蘋果最愁、最辛苦的活兒就是套袋了,「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疼。孩子忙著上班也沒時間幫忙,而且年輕人都沒人願意幹這活兒,太累了。」林中花說,不但自家孩子不愛做套袋的活,就是想招工這幾年也比較難。「去年一人一天240元工錢,還得管人家一頓中午飯。今年還不知道多少錢才能僱到呢。」
看到速美果智能蘋果套袋機的效果,果農們紛紛表示認可。「只要產品上市,我肯定買呀。這小小套袋機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65歲的林中明告訴記者。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