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大展看什麼?精華就在此!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十一黃金周哪都沒去?那就看看上證報為您帶來的故宮六百年大展文物精選吧!

明永樂十八年(1420),故宮建成,明朝遷都北京。時至今年,已彈指600年。為此,故宮近期推出一場視覺文化盛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不少一級文物將登場亮相!

本次故宮600年大展分為三個單元,通過18個歷史節點發生的重大事件,介紹了紫禁城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的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共有展品450餘件。

什麼?!450件?這哪看得過來?別擔心,上證報為您精選了幾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

相關焦點

  • 故宮六百年大展直播觀看人數有多少?
    故宮六百年大展直播觀看人數有多少?  截至9月10日14時直播結束時,故宮博物院和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的直播觀看人數已分別達到近70萬和174餘萬,累計實現超200萬觀看該場直播。  點擊查看:紫禁城600歲直播在哪裡看回放?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超級大展,終於在9月10日揭開神秘的面紗。
  • 故宮建成六百年 我們應該看什麼?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實行對國家的統治。紫禁城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在600年的傳承中,其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既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450餘件展品亮相「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故宮大展讓...
    來源標題:紫禁城大展讓六百年歷史走上前臺 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其中,西雁翅樓展廳主題為「宮城一體」,講述明代宮城建設理念及建築工程技巧。午門正樓展廳主題為「有容乃大」,講述清代各個時期紫禁城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
  • 紫禁城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紫禁城六百年歷史。據報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9月10日,作為故宮博物院系列紀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午門開幕,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展覽展至11月15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此次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
  • 丹宸永固|故宮建成六百年 我們應該看什麼?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實行對國家的統治。紫禁城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在600年的傳承中,其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既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不用再等一百年!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11月15日是展覽最後一天。還沒來得及去看?那就再等100年?等等,還有一個辦法——跟隨上遊新聞記者的鏡頭前去探秘吧!
  • 故宮600年大展定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9月開展
    (原標題:故宮600年大展定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9月開展) 據"微故宮"透露,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即將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覽取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
  • 今天,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開啟,一眼回望故宮600年風雨
    9月10日,故宮博物院午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幕。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 海報 這一眼,回望故宮六百年歲月。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 錯過了故宮六百年展?重慶還有座「故宮」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恰逢故宮600周年紀念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期間一票難求看展的隊伍要排幾百米沒能入場的小夥伴更是痛心疾首不過沒關係!
  • 故宮屋頂為何不落草?《我在故宮六百年》來揭秘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 李藝蘅)時隔 4 年之後,《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近日面世,開播不久就收穫了 9.2 分的高分。這回,節目組把鏡頭對準了故宮古建部、文保科技部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講述"故宮匠人"修繕故宮的故事。
  • 《我在故宮六百年》從歷史的遠方走向故宮601年
    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今晚20:00檔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通過三大亮點新年敬獻,開啟故宮全新的時間之旅。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該片聚焦故宮古建修繕保護,記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文保工作者,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城池發生的奇妙關聯,講述紫禁城青春永駐的故事。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聚焦傳承
    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次將鏡頭對準鐘錶匠、青銅匠、木器工、漆器工等文物修復師,引發的好口碑直接破圈,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故宮。四年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2020年末跨年上映,三集的體量聚焦於故宮古建,讓網友們發出「看不夠」的感慨,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2。
  •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作者:閻崇年  出版時間:2020年5本書以故宮六百年為線索,講述圍繞故宮所發生的故事,重現故宮歷史舞臺上帝王將相、後宮嬪妃,甚至是侍衛、宦官、太醫等所經歷的一切。既有為人所熟知的歷史事件,也有不為人知的宮廷秘史,五百多位歷史人物在書中生動地演繹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推薦語: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以獨到的眼光,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故事,將故宮六百年的風雲變幻融於一卷中。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大展由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圖為觀眾參觀展覽。
  • 故宮六百年,這些書為你慶生
    今年4月,作家閻崇年耗時兩年打磨的新作《故宮六百年》由華文出版社出版。閻崇年從小在北京故宮旁的學校讀書,長大後研究歷史。幾十年來,他講故宮、研究故宮,此前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講過「大故宮」,與故宮有著深厚的感情。
  • 《我在故宮六百年》跟隨宮城匠人發現故宮之美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突然在Bilibili(簡稱「B站」)爆紅,並將故宮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帶火。四年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2020年末跨年上映(在央視和B站首播),三集的體量聚焦於故宮古建,讓網友們發出「看不夠」的感慨。開播當天,#我在故宮六百年#就登上熱搜,閱讀量2.2億。B站評分9.9,豆瓣評分高達9.2分。和《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我在故宮六百年》基本採用了原先的團隊,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故宮背後有這些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
  • 故宮六百年大展開啟8小時沉浸式直播,「深度雲上遊」還有多少新可能
    來源:北京商報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超級大展,終於在9月10日揭開神秘的面紗。而正當人們準備到現場一窺究竟之時,一場長達8個小時的線上直播,率先讓人們實現「雲遊」故宮及大展。如今,「雲遊」已經成為所有博物館的必備技能,各種館內藏品紛紛藉助線上渠道展現在人們眼前,但單純的展覽展示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同時「雲遊」博物館所蘊含的發展空間也不僅限於此,如何實現「深度雲上遊」,創造更多可能性,成為當下各方從業者探索的方向。
  • 《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品讀歷史故事,體味故宮六百年風雲變幻
    2020年,是北京故宮的六百歲生日。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向大家推薦一本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老師的新書《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將會對故宮的建成、故宮的文物、明清兩個朝代的歷史和人物,有一個全新視角的認識。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為何這麼火?
    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後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微博截圖  一票難求的展覽  「好久沒見過這麼多人了……」  11月15日,網上有人曬出自己在「紫禁城六百年大展」最後一天「打卡」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