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大海有個約定—科教—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2020-12-16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馮康松

在信陽市溮河區北京大街木機場斜對面,有一個投資近億元興建的海洋館——龍都海洋世界,全館建築面積約6700平方米,館內幾十個展池,總水體超過2000噸。內設海獅表演區、美人魚表演劇場、小丑表演區、珊瑚生態區、深海生態區(海底隧道)、海龜區、水母區、中華鱘等8個主題展區。這是一家集海洋生物研究與展示、環境教育、海洋科普、海洋文化傳播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海洋館,更是傳播海洋文化、開展海洋科學知識普及、展示海洋科技成果以及滿足人們認識海洋、了解海洋旅遊需求的重要載體。據了解,如此一個大型的科學普及和社會公益項目,投資人竟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負責人。帶著好奇,記者來到龍都海洋世界,採訪該項目投資人——信陽龍都海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新。

提到投資興建海洋館的初衷,劉新說,信陽遠離海洋,為了滿足信陽市民尤其是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海洋生物的願望,同時,也為了給青少年提供一個更好的海洋科技教育第二課堂實踐基地,培養學生探究和認知海洋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知識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他建立了這個半公益性質的龍都海洋世界。

現在龍都海洋世界已經被溮河區科協及科技局指定為信陽市溮河區科普教育基地,與近200家幼兒園達成戰略合作,有兩萬多名幼兒到該館參觀遊覽。劉新表示,他們將不斷完善館內設施,和更多的中小學校及相關院校建立合作關係,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通過龍都海洋世界這個窗口,認識海洋、熱愛海洋,進而愛護海洋生物。

談及建館進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難時,劉新說,「隔行如隔山」。他最早是辦制釘廠的,後來進軍房地產行業,建設了龍都海洋新世界房地產項目。「建設海洋館還是第一次,一點一滴都要從頭學起。包括每種魚類的習性、餵食的多少、魚病的防治、水質的檢測、設備的調試等。信陽屬內陸城市,無法引進天然海水,我們需要自己按比例進行海水配比,通過不斷的努力試驗,水質終於達到天然海水的水質標準。」讓他難忘的事是在建設初期,有一次海水配比時比例沒有掌握好,造成大批量的魚死亡,他當時一夜急白了頭。經濟損失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海洋生物都是一個鮮活的小生命。當時他感到非常痛心,於是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力爭把海洋館辦好。

靠著這種信念,劉新終於度過那一段難熬的日子。他認為,做事情不在多,做一件事就要成功一件。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賺了多少錢,而是看他能走多遠,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他始終相信,上天不負有心人,只要心懷善念,堅持不懈,一定會成功的。

當初劉新投資興建海洋館也曾遭到公司同仁的強烈反對,但他認準的事,就要堅持到底。他說他是農民出身,雖然今天有了一點小成就,這與黨和政府多年來的關心、培養,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他一直希望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做一些公益事業,回報父老鄉親。所以,建設一個半公益性質的海洋館也就成了他的目標。雖然建設過程中經歷了很多困難,但他沒有改變初衷,從未想過放棄。

劉新說,龍都海洋世界作為海洋科普旅遊項目,已經成為傳播海洋文化、開展海洋科學知識普及、展示海洋科技成果以及滿足信陽市民認識海洋、了解海洋旅遊需求的重要載體。他們將充分挖掘海洋文化,通過遊樂、演藝、購物、美食、互動體驗等多種途徑,不僅能滿足當今信陽人民多樣化的旅遊需求,而且對周邊地區的旅遊者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對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必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劉新說:「海洋館給我帶來了幸福感和成就感,這是用金錢無法買到的。看到小朋友和遊客開心快樂的笑容,我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採訪中,劉新還告訴記者,龍都海洋館對1.2米以下的兒童免費開放,他說,讓孩子們從小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生物,也許會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激發探索海洋知識的情感,讓他們從科普館中汲取知識的養分,意義重大,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對於海洋館的盈利問題,劉新表示,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當然是需要用利潤作支撐,海洋館屬半公益性質,不是我們的盈利點。我們將不斷豐富完善其他各類配套設施,通過遊樂、演藝、購物、美食、互動體驗等多種途徑,將龍都海洋新世界打造成為信陽一流的主體公園,同時通過其它項目的利潤反哺海洋館,以助推其良性循環及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摒棄浮躁,深度思考—科教—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信陽高級中學文一班 潘 潔 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讓億萬資訊如湯湯海水裹挾著你我。淹沒在無盡信息無聊瑣事的汪洋大海中,也讓我們變得浮躁淺薄,讓「抖音」「快手」等娛樂擠滿你我生活的空隙,但喧囂過後是靈魂的空虛和意志的喪失。 是以摒棄浮躁,重拾深度思考,時不我待。
  • 我被文學喚醒—科教新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背誦令我總認為他是一幅「以飛首投槍」「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圖騰,我疏遠了他。於是我錯過一個偉人。中學後,我作文評語總有三個字「膚淺」,我無奈也可悲,我無筆力去描寫人的內心,也無眼力刺透重重帷幕。偶然,我翻開《狂人日記》,我又疑心是滿篇的吃人,然而卻是如此的妙趣橫生。
  • 鞏固知識 拓展視野—科教新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編撰專家組成員由我市知名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組成,所編撰的內容具有鮮明的信陽地方特色,緊扣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融入信陽的歷史元素、文化元素、地域元素、時令元素。所編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學生實踐體驗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趣味性,深受師生和學生家長的歡迎。
  • 推廣科學技術 發展油茶產業—科教新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馮康松 現供職於信陽農林學院的張琰是三級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省大別山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先後榮獲「河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信陽市拔尖人才」「信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承擔國家、省市項目多項,完成科研成果
  • 專家型校長的教育情懷—科教—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躬耕教學32年,從未脫離教學一線,楊漾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自己所鍾愛的教育事業上。不管是當老師,還是做校長,不變的是她的教育情懷。 她在教育教學中真幹、實幹、苦幹,也巧幹。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影響、引領著全體師生。作為一個思想有洞見、表述有魅力、行動有創新的校長,楊漾這位專家型校長正帶領信陽市第七中學踏上教育的陽光大道,引領著全校師生迅速成長。
  • 古琴新聲—百花園—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龔立堂 認識於知文和劉揚兩位先生,是個偶然的機會。那是今年初冬的一天下午,在劉揚向信陽春華小學愛心捐贈古琴儀式的現場。 劉揚身材敦實,面容和善,話語不多,但說起話來聲如洪鐘。於知文戴副近視眼鏡,低聲細語,一派典型的學者風範。一個年過花甲,一個剛過不惑。劉揚、於知文這一老一少,個性迥異。
  • 脫貧路上有「艾」相助—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李華銀 周海燕 程 雲 平橋區肖店鄉地處淮河沿岸,12月中旬,這裡已經相當寒冷,但是在位於高寨村的信陽艾護餘生艾製品有限公司的生產加工車間內,一股股艾草的清香飄來,沁人心脾。當地村民們正在車間裡忙著製作艾餅、將成品艾絨裝袋包裝。
  • 圍繞「五個信陽」 打造魅力五星—城市—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2017年,五星街道為確保把市委五屆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到位,將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五個信陽」,積極打造「五個五星」,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抓好項目招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提高轄區人民幸福指數,走出一條具有五星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搶抓機遇,強化項目支撐,打造實力五星。
  • 信陽軍分區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召開—綜合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上接第一版) 市委常委、信陽軍分區政委崔玉明代表軍分區第十一屆黨委作報告,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為統領,緊緊圍繞遂行新時代使命任務,堅決落實國防和軍隊調整改革部署,舉旗鑄魂強根基,聚力備戰謀打贏,擔當落實打基礎,全面從嚴保穩定,賡續傳承發揚大別山精神
  • 一票到底 行李直掛—綜合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記者 周 濤 實習生 劉亞斌)12月17日,信陽明港機場正式開通中國聯合航空信陽-北京大興中轉至國內各地「一票到底,行李直掛」聯程服務,積極響應民航業九項便民服務舉措,為中轉聯程旅客提供便捷的差異化服務,實現了旅客在北京大興機場中轉不出隔離區,不用提取託運行李,可直接登機前往目的地,極大提高中轉效率
  • 田鋪大壪的創客們(一)—百花園—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韓光瑩告訴總書記,他是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近年來靠鄉村旅遊實現了增收,還帶動鄉親們發展民宿走上致富路。習近平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指出:「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 新縣地處豫南大別山腹地,是河南省唯一的將軍縣,因紅揚名。革命戰爭年代,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裡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
  • 春華秋實 三十而立—特刊—信陽晚報數字報刊
    當您捧起這本特刊,目光再次為我們停留時,《信陽晚報》載著祝福與夢想,已經在信陽大地、溮水之濱綻放30個春秋了。 一切都萌自30年前的那個秋天。1988年10月10日,《信陽晚報》前身《申城晚報》應時而生,所有關於幾代晚報人夢想與堅守、付出與收穫的故事,從此精彩開篇。 30年,一段歲月悠揚如歌;30年,一份報紙茁壯成長。
  • 高端作品信陽展出—信陽晚報數字報刊
    信陽消息(記者 袁國華)昨天,記者從信陽書畫院獲悉,姚厚武和殷順義書畫作品將於本月12日至20日在位於東雙河轄區內的信陽書畫院展出。 姚厚武,1954年生,祖籍山東臨沂,現居北京,為北京南海畫院創作部主任,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畫大師李可染第三代弟子。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被中國文聯評為六十年六十強中青年畫家。
  • 金雞報曉歌盛世 鼓樂齊奏慶封壇—廣告—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張勇 張軍銳 查理達 金秋信陽,五穀豐登。在進軍新時代的號角中,10月21日,信陽雞公山酒業迎來了第五屆白酒文化節,並成功舉辦了感恩封壇大典。這是信陽酒文化的一場盛宴,也是中國白酒行業的一場盛會。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田鋪大壪的創客們(一)—百花園—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韓光瑩告訴總書記,他是紅軍後代、革命烈士家屬,近年來靠鄉村旅遊實現了增收,還帶動鄉親們發展民宿走上致富路。習近平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指出:「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 新縣地處豫南大別山腹地,是河南省唯一的將軍縣,因紅揚名。革命戰爭年代,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這裡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
  • 淮濱建成落羽杉苗木繁育基地—三農新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該基地裡落羽杉苗木種植規模和數量,不僅在信陽遙遙領先,而且在全省名列前茅。 據了解,在20世紀80年代,淮濱縣開始發展「三杉」(落羽杉、池杉、水杉),1985年開始大面積推廣,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和本地特色的「三杉」人工林體系,不僅在信陽,乃至在全省和全國都有一定影響。1997年之後,隨著林種樹種的調整,楊樹在基地裡一度佔絕對優勢。
  • 交流學習促提升 取長補短謀發展—生活專刊—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12月3日,信陽養生菜優秀品牌示範店分享會(鄭州站)在鄭州康萊餐飲·南灣喜宴樓舉行,信陽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王天義向與會人員提出殷切希望。 今年11月份,在對今年申報的信陽養生菜品牌示範店(風味店)檢查驗收和2018已授牌的示範店複查中,評審組專家發現有必要對示範店進行更進一步的提升。
  • 且將書劍許明時—公民與法—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熟悉他的人都說,崗位變換、歲月變換,但不變的是他對法律的信仰、對檢察的初心和對公正的追求。許洪奎說:「當下,就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善思考,變短板為強項 「辦案之餘,許洪奎通過自己對辦案難題和出庭技巧的思考、歸納,撰寫了理論文章、工作規範20多篇,經過日積月累,最終把檢察理論研究從短板變成了自己的強項。」
  • 山那邊 有個大海
    關注《學以致其道》,更多精彩等著您山那邊 有個大海童年時,我常趴在窗口望著窗外的山痴想,那高高的山那邊是什麼呢?奶奶跟我說:「是海!」「是嗎?」從此,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嚮往著,有一天能爬上窗外的那個山頂,去看看我心目中的那個波瀾壯闊,充滿好奇的神秘大海……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有一天,我獨自一人,穿過重重荊棘,翻過道道山梁,爬上了那個山頂。
  • 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 研討會在我市舉行—要聞—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記者 黃 穎 胡俊傑)12月9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河南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共信陽市委統戰部、信陽市臺胞臺屬聯誼會協辦的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行。 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知名對臺研究機構、團體、院校約110位專家學者和部分地方臺聯代表,以「研究新形勢下臺灣民情新變化,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為主題,重點圍繞世界大變局新時代、兩岸關係新形勢、臺灣民情新變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和增進臺灣同胞和平統一認同新工作等議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