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橘香時,又是一年豐收季。12月7日,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山崗水果生態種植合作社的砂糖橘種植基地裡,一個個像小燈籠似的砂糖橘點綴在片片綠葉之中,微風拂過,散發出縷縷清香,沁人心脾。果農黃大意開著三輪車正忙著穿梭在橘林之間,他把採摘好的柑橘運送到前來採購的集中點裝框、稱重,再裝入大卡車內,準備銷往四川成都。
「我種了30畝的砂糖橘,今年產量約有7.5萬公斤,按目前的市場價可收入40萬元左右。」黃大意說著,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黃大意是來自馴樂鄉山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搬遷到該縣毛南家園城西安置區後,為了後續發展,在2016年種了30畝的砂糖橘,今年已經是第三年掛果了。
據了解,山崗水果生態種植合作社位於水源鎮中澗村板後牛場(地名),由該縣馴樂苗族鄉山崗村22戶(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在冊貧困戶17戶)苗族同胞在2016年成立。剛剛開始通過融資60萬元,再以小額信貸、向親戚借款等方式籌集資金70多萬元來發展砂糖橘種植,在環江家文果業和環江水果局的指導下連片種植了砂糖橘500畝。同時在該縣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解決了種植基地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該基地種植的砂糖橘在今年已經是第三年掛果了,不菲的收入讓這些苗族同胞嘗到了甜頭。
「前幾年經朋友介紹看上了山崗水果生態種植合作社的砂糖橘,這裡的果種和品質都不錯,然後就一直有購銷聯繫。今年計劃在這裡收購100萬至150萬公斤左右,希望這邊農戶把果越種越好,以後介紹更多的朋友前來採購。」來自四川成都的客商黃老闆說。
山崗水果生態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之一的黃繼觀表示,當年22戶苗族同胞來這裡種植的砂糖橘,今年已經全部進入了豐產期,經濟效益非常好,不僅讓他們這些移民搬遷的貧困戶住上新房子,還過上了好日子,下一步將在種植技術上下功夫,爭取把砂糖橘的產量和品質提升上來,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環江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8.96萬畝,今年預計產量12萬噸,產值上億元,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為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良好的鋪墊。
果農從三輪車卸下剛剛採摘的砂糖橘。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蒙宏譙 攝
果農在柑橘集中收購點選果,裝框。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蒙宏譙 攝
(來源: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