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時代,很多建築師已經不滿足於建築穩穩的建造在地面上,漸漸出現了建造在水面上的「漂浮建築」。
「漂浮建築」的興起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特別,還有它對環境的高效利用,特別是對地域面積狹小且靠海或者湖泊的地區,可以藉此擁有更多可利用的建設空間。而今日,這一設計居然出現在我國的成都平原,什麼樣呢?下面數據君帶大家一起了解。
芙蓉島公園
成都新的網紅打卡聖地它又雙叒叕來了,首個集生態、文化、科技於一體的漂浮公園將在未來現身於成都。
設計師提出將為成都打造出一個可進入、可感知、可參與、可欣賞、可消費的城市濱水空間——芙蓉島公園。
芙蓉島項目位於成都市高新區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東側,佔地面積約42000㎡,其中水岸長度約4000m,綠化面積約29000㎡,橋梁面積約1100㎡,房屋建築面積約2210㎡。
項目設計著力將芙蓉島打造成為『島城一體,島岸共築』的新時代城市濱水空間。
設計師將芙蓉島和周邊城市體系進行了有機的連接和業態的串聯,在項目地原有的生態基礎上,融入藝術體驗,打造特色分區、融入藝術體驗、創建多元聯繫以及運營商業業態。
項目一共分為三個大區,分別是活力藝展區、生態秘境區、水岸風光區。
水岸風光區
1、藝展空間
項目將在島頭建設以五岔子大橋為背景的展演空間,舉辦各類主題展演活動,結合橋梁形成舞臺走秀及發布會場所。
2、中和碼頭
結合中和碼頭的設計,增設相應的配套服務建築以及碼頭臨時集市,形成新的消費空間節點。
3、馬蹄橋
設計中的高低馬蹄橋與二期商業區、水岸區串聯,島、岸、城三位聯動,激發片區活力。
4、水岸集市
將臨時集市、無人超市等業態植入,吸引多維客群,營造全時活力的消費場景。
生態秘境區
1、新增服務建築
在設計中,建築與場地的起伏聯動,形成一個移動的循環,豐富的遊覽觀賞體驗,整個景觀顯得生動趣味。
2、巖石樂園
在景觀節點旁設置小型商業設施,改善園區商業設施。
3、智慧雲裝置
營造出具有鮮明造型特色和科技感、交互性的結構,增強藝術氛圍,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科學展示空間與雨園相結合,植入互動噴泉裝置,形成集兒童娛樂和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趣味空間。
4、濱水步道
調整芙蓉島東側護岸形狀,形成更親水的濱江步道,豐富整體水岸立面。
5、迷霧森林
保留現有樹木,重新種植高大樹木,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環境。同時形成林下戶外空間,營造消費場景。
6、橋底空間
設計充分利用橋下可用空間,對橋底進行藝術化處理,並增設可短暫停留的經營性構築。
活力藝展區
1、島頭秀場
該項目將在島上建設以五岔子大橋為背景的演出空間,舉辦各種主題演出活動,並結合大橋形成舞臺表演和發布會活動場地。
2、下沉庭院
設計師在充分利用島上空間的同時,增加下沉空間。
3、芙蓉花境
成都被稱為「蓉城」,市花是「芙蓉花」,而這個公園又稱為「芙蓉島」,所以在入口設置了芙蓉花境節點,強化芙蓉概念,同時豐富植物層次變化。
來源:成都高新區、景觀大數據,設計: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